《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五·心臟部三 (5)
集之五·心臟部三 (5)
1. 發熱
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瘡疹則面燥腮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多睡咳嗽,噴嚏驚悸,吐利手足稍冷,骫涼耳涼也。然發熱者,瘡疹常候也,不可盡除之,但熱微毒亦微,熱甚毒亦甚。
白話文:
瘡疹發病時會出現發熱的現象,這與傷寒的症狀相似。但傷寒只會出現一種經絡的症狀,而瘡疹則會出現面部乾燥、腮部發紅、呵欠連連、悶悶不樂、忽冷忽熱、嗜睡、咳嗽、打噴嚏、驚悸、嘔吐、腹瀉、手腳微涼、後頸部和耳朵發涼等症狀。然而,發熱是瘡疹的常見症狀,不能完全消除。但發熱程度低,毒性也低;發熱程度高,毒性也高。
初發熱時精神清爽,唇鼻滋潤,更無他證者,此熱在表,其瘡必疏,不須施治。初發熱時渾身壯熱,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調,此邪在表,拂鬱於皮膚之間,宜以輕揚之劑發之,升麻葛根湯主之(初熱),甚則羌活湯主之(本條)。初發熱時,其熱烙手,目赤鼻乾唇燥,小便赤,大便秘,煩悶不安,此表裡俱熱,毒氣壅遏,宜發表攻裡,雙解散主之(初熱)。初發熱時,表不大熱,其人煩躁不安,此熱在裡也,以三黃丸微利之(本條)。
白話文:
-
初次發燒時神誌清醒,嘴脣和鼻子滋潤,沒有其他症狀,這是熱在體表,瘡口一定是疏散的,不需要治療。
-
初次發燒時全身發熱,灼熱但不口渴,大便通暢,這是邪氣在體表,鬱積在皮膚之間,應該使用輕揚的藥劑發散,升麻葛根湯主治(初熱),嚴重時使用羌活湯主治(本條)。
-
初次發燒時,熱度燙手,眼睛發紅鼻子乾嘴脣乾裂,小便發紅,大便便祕,煩悶不安,這是表裡俱熱,毒氣鬱結,應該發散解表,攻逐裡熱,雙解散主治(初熱)。
-
初次發燒時,體表不發熱,但人煩躁不安,這是熱在體內,用三黃丸稍稍瀉一下(本條)。
初發熱時,或乘疫癘之氣,人參敗毒散主之(初熱)。初發熱時,或為風寒所襲,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湯、羌活湯、雙解散去大黃主之(三方俱見初熱)。
白話文:
初次發熱時,或者因受到瘟疫病菌的侵襲,可以用人參敗毒散治療(屬於初期發熱)。初次發熱時,或者因為受到風寒的侵襲,出汗不痛快,可以用桂枝葛根湯、羌活湯、雙解散(除去大黃)治療(三種藥方都屬於初期發熱的治療)。
痘瘡之證,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泄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見形)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大法)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見形)兼服代天宣化丸(預防),服藥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初熱)。
白話文:
痘瘡的病症,一開始免不了發燒,瘡還沒發出來,毒邪在體內,煎熬氣血,燻蒸臟腑而發熱,瘡一旦出現,毒就洩漏而熱就退了,所以瘡出來熱退的是,瘡的瘡口一定稀疏。如果瘡已經出來,熱卻沒有減少,那是毒氣蘊藏在體內,毒氣的勢頭正在張大,瘡的瘡口一定是密集的,應該趕快解毒,連翹升麻湯(針對瘡已發出來的)加上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是解毒防風湯(總綱方法)加上升麻,或是東垣鼠黏子湯(針對瘡已發出來的)兼服代天宣化丸(預防),服用藥物之後,瘡有可能不出,有可能再發,如果熱度突然減少,是氣血和暢了。如果熱度沒有減少,瘡逐漸增多,再詳細觀察大小便的狀況,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在高燒階段服用)。
小便不利,連翹湯(小便不利)。小大便俱不通,八正散(小便不利)。自利者,黃芩湯(自利)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毒解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逆證勿治。如瘡已出,但微發熱,不須治之,蓋瘡疹屬火,非熱不能成就也(以上見形而熱)。
白話文:
-
小便不利:使用連翹湯。
-
大小便都不通暢:使用八正散。
-
自發性腹瀉:在黃芩湯中加入敗醬草、黃連酒、赤石脂末,裡氣調和,毒素即可解除。
-
如果還伴隨著口渴、煩躁不安、說胡話、腹脹滿、氣促、自發性腹瀉不止、手腳冰冷等情況,屬於危急情況,不予治療。
-
如果已經長出痘瘡,只是微微發熱,不需要治療,因為痘瘡疹屬於火熱之症,沒有熱量就不能形成。(以上均為看得見的熱象)
錢氏云:有大熱,則當利小便。小熱當解毒。大熱,謂身熱脈實,大小便秘,津液燥而渴,懼其變生他疾,故利小便,八正散、通關散,大便潤者連翹湯(三方俱見小便不利),導赤散(心)加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導引,則雖不用冷藥,熱亦自減去矣,瘡痘不至熱過,不為冷誤,甚為良法。
白話文:
錢氏說:如果大熱,就應該利小便。小熱就應該解毒。大熱,是指身體發熱,脈搏有力,大小便閉結,津液乾燥而口渴,擔心會變生其他疾病,所以要利小便,可以使用八正散、通關散,大便潤滑者可以使用連翹湯(三方都見於小便不利),導赤散(心)加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引導,那麼即使不用寒涼藥物,熱也可以自行減退,瘡痘不會因熱過而誤用寒涼藥物,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小熱解毒之說,謂小熱不解,大熱必生,利其小便、則慮損氣,故但可解毒而已,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荊芥穗(以上起發而熱。)
白話文:
小熱不解毒的說法,認為小熱不解,大熱一定會產生,利於小便,則會損傷元氣,所以只能解毒而已,甘桔湯(治療咽喉疾病)加上牛蒡子、荊芥穗(以上藥物能解毒退熱)。
如瘡漿膿已成,毒氣已盡,又復發熱者,俗呼為干漿,不須施治。
如結痂之後,其熱不退者,此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熱微者不須治之,熱甚者當視其虛實。
羌活湯
白話文:
如果瘡口的膿液已經形成,毒素也已經排盡,但又再次發燒的情況,民間稱之為乾漿,這種情況不需要特別治療。
在結痂之後,如果仍然有發熱現象,這表示邪氣還沒有完全清除,正氣也還未恢復。如果是輕微發熱則不需要治療,但如果發熱嚴重,則應該根據身體虛實來處理。
羌活湯
羌活,川芎,防風,山梔子,龍膽草,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白話文:
-
羌活:羌活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濕、解表散寒、止痛的功效。
-
川芎:川芎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活血化瘀、止痛、行氣的作用。
-
防風:防風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祛風解表、祛暑解毒的功效。
-
山梔子:山梔子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涼血、止血的功效。
-
龍膽草:龍膽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清熱祛濕、明目退翳的功效。
-
當歸:當歸是一種中藥材,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
-
甘草:甘草是一種中藥材,具有益氣補脾、清熱解毒的功效。
將上述中藥材各等分,甘草減半,混合研成粉末,即可服用。
上銼細。加薄荷葉少許,淡竹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加味葛根湯,治痘失表,發熱譫語。
白話文:
上藥材要研磨成細末。加入少許薄荷葉,用淡竹葉水一茶杯,將藥材煎煮至七分熟,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桔梗,柴胡,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木通
白話文: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桔梗、柴胡、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木通。
上,水煎服。
如聖湯,治痘已出,身熱如火。
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猴梨
白話文:
上方的草藥用水煎煮後服用。
如聖湯,用於治療已經出疹的痘症,當身體熱得像火一樣時。
所需草藥包括: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和猴梨。
各等分,加薑一片,蔥白三莖,水煎,熱服。心煩,加麥門冬、赤茯苓。煩渴,加生脈散。七八九日身如火者,加酒炒黃芩、地骨皮。
白話文:
將所有材料等量混合,加入一片生薑,和三莖蔥白,加水煎煮。喝的時候要溫熱的。如果覺得心裡煩躁,就加上麥門冬、赤茯苓。如果覺得又煩躁又口渴,就加上生脈散。如果身體像火燒一樣已經持續七八九天了,就加上用酒炒過的黃芩、地骨皮。
柴胡麥門冬湯,治痘壯熱,經日不退。
柴胡,麥門冬,甘草,人參,玄參,龍膽草
上,水煎服,熱退,即止。一方,無人參。
〔丹〕胡宅痘瘡發熱,此血少有餘毒也。
白話文:
柴胡麥門冬湯用來治療痘疹發熱,如果熱度數日不退可以使用。
所需藥材包括:柴胡、麥門冬、甘草、人參、玄參、龍膽草。
將這些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等到熱度退去就可以停止服藥。另外有一個方子是不需要加人參的。
丹溪心法提到,胡宅家裡的孩子長了痘瘡並且有發熱現象,這是因為血液不足且體內還有餘毒所致。
陳皮,白朮,當歸身,白芍藥(各三錢),牛蒡子(研破,炒,二錢),木通,犀角,生甘草,川芎(各一錢半)
白話文:
-
陳皮:3錢
-
白朮:3錢
-
當歸身:3錢
-
白芍藥:3錢
-
牛蒡子:2錢(研碎,炒熟)
-
木通:1錢半
-
犀角:1錢半
-
生甘草:1錢半
-
川芎:1錢半
上,分六帖,水盞半煎,食前,稍熱服。
〔活〕,連翹散,治一切熱,兼治瘡疹如神。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熱在外而不厥,此少陽藥也。)
白話文:
分六次服用,每次用水半盞煎煮,飯前稍熱時服用。
活血解熱的連翹散,能治療各種熱症,對於瘡疹的療效尤為神奇。
配方包括等量的連翹、防風、梔子和甘草。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後服用。(海藏說,此方適用於熱邪在表而沒有厥逆的情況,屬於少陽經的用藥。)
易老云涼膈去大黃、芒硝者,能解六經中熱,此不惟解熱,治小兒癍疹熱候,亦使發之,則本藥與防風荊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河〕,梔子金花丸
白話文:
易老先生說,用涼膈湯去除大黃、芒硝,可以治療六經之中的熱病,這不僅可以解熱,治療兒童的麻疹熱症,也能發汗。因此,可以用本藥和防風、荊芥各一半,加清水煎服。〔河〕,梔子金花丸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炒。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湯下。
〔錢〕,三黃丸,治諸熱。
黃芩(半兩),大黃(煨),黃連(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後,米飲送下。
白話文: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炒,各等量)
將上述藥材磨成粉末,用水調和製成豆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丸,用白開水送服。
錢氏三黃丸,用於治療各種熱症。
黃芩(半兩),大黃(煨過),黃連(各二錢半)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糊製成綠豆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五到七丸,最多可至十五到二十丸,飯後以米湯送服。
上,錢氏云:有小熱者解毒。海藏謂:解毒者,三黃丸、金花丸、之類是也。
白話文:
錢氏說:遇到輕微發熱的時候,可以服用解毒的藥物。海藏認為:所謂的解毒藥物,就是像三黃丸、金花丸這一類的藥物。
四聖散,〔海藏〕紫草木通湯(二方俱見形),導赤散(心),八正散(小便不利)
白話文:
四聖散和紫草木通湯可以幫助排泄,赤散針對心臟,八正散則用於解決小便不順的問題。
〔丹〕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白話文:
〔發病〕早期會有煩躁不安、說胡話的症狀,同時會有口渴很想要喝水的反應。如果他喝了水,那麼他的臉就會腫起來,而且兩邊腫脹會不均勻。這個時候應該要趕快用涼藥來緩解表症,像是益元散之類的藥。
上五方,利小便、退熱之劑,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
白話文:
在人體上的上方,利尿、退熱的藥物,錢氏說:有發高燒的人,可以利尿。又說:身體發熱口渴,肚子脹滿而喘氣,大小便不通暢,臉紅發悶大吐,應該利尿,這大約是用導赤散之類的藥物。
〔錢〕宣風散
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半兩),牽牛(四兩,半生半熟)
上為細末。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以上一錢,食前。易老加防風。
通膈丸,利上下氣血藥也。
大黃,牽牛,木通(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上,錢氏云:有大熱,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風下之。
白話文:
宣風散的配方如下:
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半兩,牽牛四兩(一半生的一半炒熟的)。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對於三到兩歲的孩子,用蜂蜜水調和後服用五分;年齡更大的孩子則服用一錢,在飯前服用。易老方中還會加入防風。
通膈丸是一種能夠疏通上下氣血的藥物。
其成分包括大黃、牽牛、木通,每種藥材等量使用。
這些藥材也要被研磨成細末,然後滴水製成像粟米粒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至五十丸,根據孩子的體質強弱來調整劑量。
錢氏提到:如果孩子有嚴重的熱症,並且通過利尿治療沒有見效的話,應該使用宣風散來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