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五·心臟部三 (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五·心臟部三 (6)

1. 發熱

瘡疹發熱,與傷寒相似,但傷寒只見一經形證,若瘡疹則面燥腮赤,呵欠頓悶,乍涼乍熱,多睡咳嗽,噴嚏驚悸,吐利手足稍冷,骫涼耳涼也。然發熱者,瘡疹常候也,不可盡除之,但熱微毒亦微,熱甚毒亦甚。

初發熱時精神清爽,唇鼻滋潤,更無他證者,此熱在表,其瘡必疏,不須施治。初發熱時渾身壯熱,熇熇然不渴,清便自調,此邪在表,拂鬱於皮膚之間,宜以輕揚之劑發之,升麻葛根湯主之(初熱),甚則羌活湯主之(本條)。初發熱時,其熱烙手,目赤鼻乾唇燥,小便赤,大便秘,煩悶不安,此表裡俱熱,毒氣壅遏,宜發表攻裡,雙解散主之(初熱)。初發熱時,表不大熱,其人煩躁不安,此熱在裡也,以三黃丸微利之(本條)。

初發熱時,或乘疫癘之氣,人參敗毒散主之(初熱)。初發熱時,或為風寒所襲,出不快者,桂枝葛根湯、羌活湯、雙解散去大黃主之(三方俱見初熱)。

痘瘡之證,其初不免於發熱者,未出,毒邪在裡,煎熬氣血,熏蒸臟腑而然,瘡既現形,則毒泄而熱解,所以瘡出熱退者,瘡本必疏。若瘡已出,熱不少減,此毒蘊於中,其勢方張,其瘡必密,宜急解其毒,連翹升麻湯(見形)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解毒防風湯(大法)加升麻,或東垣鼠黏子湯(見形)兼服代天宣化丸(預防),服藥之後,瘡或不出,或再出,其熱頓減者,為氣和也。熱若不減,瘡漸加多,再消詳大小便何如,大便不通,七物升麻丸(初熱)。

小便不利,連翹湯(小便不利)。小大便俱不通,八正散(小便不利)。自利者,黃芩湯(自利)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毒解矣。如更加渴,煩躁不已,或譫妄,或腹脹滿氣促,或自利不止,手足厥冷,此逆證勿治。如瘡已出,但微發熱,不須治之,蓋瘡疹屬火,非熱不能成就也(以上見形而熱)。

錢氏云:有大熱,則當利小便。小熱當解毒。大熱,謂身熱脈實,大小便秘,津液燥而渴,懼其變生他疾,故利小便,八正散、通關散,大便潤者連翹湯(三方俱見小便不利),導赤散(心)加人參、麥門冬,使心火有所導引,則雖不用冷藥,熱亦自減去矣,瘡痘不至熱過,不為冷誤,甚為良法。

小熱解毒之說,謂小熱不解,大熱必生,利其小便、則慮損氣,故但可解毒而已,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荊芥穗(以上起發而熱。)

如瘡漿膿已成,毒氣已盡,又復發熱者,俗呼為干漿,不須施治。

如結痂之後,其熱不退者,此邪氣未盡,正氣未復,熱微者不須治之,熱甚者當視其虛實。

羌活湯

羌活,川芎,防風,山梔子,龍膽草,當歸(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銼細。加薄荷葉少許,淡竹葉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加味葛根湯,治痘失表,發熱譫語。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桔梗,柴胡,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木通

上,水煎服。

如聖湯,治痘已出,身熱如火。

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猴梨

各等分,加姜一片,蔥白三莖,水煎,熱服。心煩,加麥門冬、赤茯苓。煩渴,加生脈散。七八九日身如火者,加酒炒黃芩、地骨皮。

柴胡麥門冬湯,治痘壯熱,經日不退。

柴胡,麥門冬,甘草,人參,玄參,龍膽草

上,水煎服,熱退,即止。一方,無人參。

〔丹〕胡宅痘瘡發熱,此血少有餘毒也。

陳皮,白朮,當歸身,白芍藥(各三錢),牛蒡子(研破,炒,二錢),木通,犀角,生甘草,川芎(各一錢半)

上,分六帖,水盞半煎,食前,稍熱服。

〔活〕,連翹散,治一切熱,兼治瘡疹如神。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各等分)

上為末。水煎服。(海藏云,治熱在外而不厥,此少陽藥也。)

易老云涼膈去大黃、芒硝者,能解六經中熱,此不惟解熱,治小兒癍疹熱候,亦使發之,則本藥與防風荊芥二物各半,白水煎服。〔河〕,梔子金花丸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炒。各等分)

上為末。滴水、丸如豆子大。每服五丸,白湯下。

〔錢〕,三黃丸,治諸熱。

黃芩(半兩),大黃(煨),黃連(各二錢半

上為細末。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十五二十丸,食後,米飲送下。

上,錢氏云:有小熱者解毒。海藏謂:解毒者,三黃丸、金花丸、之類是也。

四聖散〔海藏〕紫草木通湯(二方俱見形),導赤散(心),八正散(小便不利)

〔丹〕有初起煩躁譫語,狂渴引飲,若飲水,則後來靨不齊,急以涼藥解其標,如益元散之類可用。

上五方,利小便、退熱之劑,錢氏云:有大熱者,利小便。又云:身熱煩渴,腹滿而喘,大小便澀,面赤悶亂大吐,此當利小便,蓋此用導赤散之類是也。

〔錢〕宣風散

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半兩),牽牛(四兩,半生半熟)

上為細末。三二歲蜜湯調下五分,以上一錢,食前。易老加防風。

通膈丸,利上下氣血藥也。

大黃,牽牛,木通(各等分)

上為細末。滴水、丸如粟粒大。每服三五十丸,量兒大小虛實加減。

上,錢氏云:有大熱,利小便不瘥者,宜宣風下之。

白話文:

[發燒]

疹子引發的發燒,其症狀與感冒類似,但感冒只會出現特定的病症,疹子則會使臉部皮膚乾燥泛紅,頻繁打哈欠,心情悶悶不樂,忽冷忽熱,嗜睡咳嗽,打噴嚏感到驚嚇,嘔吐或腹瀉,手腳稍微冰冷,耳朵冰涼。然而,發燒是疹子常見的症狀,不能完全消除,因為發熱程度與毒素的嚴重性相對應,發燒越嚴重,毒素也越嚴重。

疹子剛開始發燒時,如果精神還不錯,嘴脣鼻子都保持濕潤,且沒有其他症狀,這表示熱在體表,疹子會較稀疏,不需要特別治療。疹子剛開始發燒,全身高燒,熱得難受但不口渴,大小便正常,這表示病邪在體表,壓抑在皮膚之間,應該使用輕微的藥物來發汗,如升麻葛根湯(初期發燒),嚴重時可以使用羌活湯(本條)。

疹子剛開始發燒,如果手摸上去非常熱,眼睛紅,鼻子乾燥,嘴脣乾裂,小便顏色深紅,大便硬,心情煩悶,這表示內外都有熱,毒素積聚,應該同時治療表裡,使用雙解散(初期發燒)。

疹子剛開始發燒,如果體表不是非常熱,但是人很煩躁,這表示熱在體內,可以用三黃丸來輕微的瀉下(本條)。

疹子剛開始發燒,如果被瘟疫或癘氣影響,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初期發燒)。疹子剛開始發燒,如果受到風寒侵襲,可以使用桂枝葛根湯,羌活湯,雙解散去大黃(以上三方都見初期發燒)。

對於疹子,剛開始不免會發燒,因為病毒還在體內,煎熬著氣血,燻蒸著臟腑,等到疹子顯現形狀,毒素就會排出,熱也會消退,因此疹子出來後熱度下降,疹子會比較稀疏。如果疹子已經出來,熱度卻沒有減緩,這表示毒素還在體內,疹子會非常密集,應該馬上排毒,使用連翹升麻湯(顯形期)加防風、荊芥穗、地骨皮,或者解毒防風湯(大法)加升麻,或者東垣鼠黏子湯(顯形期)搭配服用代天宣化丸(預防)。

疹子發燒,如果喝藥後疹子不再出現,或者再次出現,但熱度下降,表示氣血已經和諧。如果熱度沒有下降,疹子越來越多,要再詳細檢查大小便狀況,大便不通,使用七物升麻丸(初期發燒)。小便不順,使用連翹湯(小便不順)。大小便都不通,使用八正散(小便不順)。如果一直拉肚子,使用黃芩湯(拉肚子)加白頭翁、酒黃連、調赤石脂末,裡氣和諧,毒素就會排出。如果再加上口渴,煩躁不停,或者精神錯亂,或者腹部脹滿,呼吸困難,或者一直拉肚子,手腳冰冷,這是反轉的徵兆,不要治療。如果疹子已經出來,只是微微發燒,不需要特別治療,因為疹子屬於火氣,沒有熱度就無法痊癒(以上都在顯形期且發燒)。

錢氏指出:如果發高燒,應該利尿。如果只是小發燒,應該排毒。高燒,指的是身體熱度高,脈搏強,大小便不通,津液乾燥且口渴,怕會產生其他疾病,所以要利尿,使用八正散、通關散,如果大便已經很順暢,使用連翹湯(以上三方都見小便不順),導赤散(心)加人參、麥門冬,讓心火有出路,即使不使用寒性藥物,熱度也會自己下降,疹子不會因為熱度太高,也不會因為寒性藥物誤診,這是很好的方法。

對於小發燒排毒的說法,小發燒如果不排毒,高燒一定會產生,利尿可能會損傷氣血,所以只能排毒,使用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荊芥穗(以上都是初期發燒且發燒)。

如果疹子已經形成膿包,毒素已經排盡,再次發燒,俗稱為「幹漿」,不需要特別治療。

如果結痂後,熱度仍然不退,表示邪氣尚未完全排出,正氣也未恢復,熱度輕微的不需要治療,熱度嚴重的要看虛實情況。

羌活湯

羌活,川芎,防風,山梔子,龍膽草,當歸(各等量),甘草(減半)

將以上藥材切細,加入少量薄荷葉和淡竹葉,用水煮沸至剩下七分,去除渣滓,溫暖時服用。

加味葛根湯,治療疹子未能有效發汗,發燒並伴有譫語。

升麻,葛根,赤芍,甘草,桔梗,柴胡,荊芥,防風,連翹,牛蒡子,木通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

如聖湯,治療疹子已經出來,身體像火一樣熱。

紫草,升麻,葛根,白芍,甘草,木通,猴梨

各等量,加入一片薑和三段蔥白,用水煮沸,熱的時候服用。如果心情煩躁,可以加入麥門冬、赤茯苓。如果口渴,可以加入生脈散。如果七到九天身體像火一樣熱,可以加入酒炒黃芩、地骨皮。

柴胡麥門冬湯,治療疹子高燒,整天不退。

柴胡,麥門冬,甘草,人參,玄參,龍膽草

將以上藥材用水煎煮,服用,熱度下降後即可停止。另一個配方,不加人參。

胡宅疹子發燒,這是血量不足,毒素過剩。

陳皮,白朮,當歸身,白芍藥(各三錢),牛蒡子(研碎,炒,二錢),木通,犀角,生甘草,川芎(各一錢半)

將以上藥材分成六帖,用水煮沸,飯前服用,稍微熱的時候服用。

連翹散,治療所有熱症,對於疹子有神奇療效。

連翹,防風,梔子,甘草(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水煎煮,服用。

梔子金花丸

黃芩,黃連,黃柏,山梔(炒。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滴水成豆子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顆,用白湯吞下。

三黃丸,治療各種熱症。

黃芩(半兩),大黃(煨),黃連(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做成綠豆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顆至十五到二十顆,飯後用米湯吞下。

四聖散,紫草木通湯(兩方都見顯形期),導赤散(心),八正散(小便不順)

錢氏指出:如果初期就煩躁譫語,狂渴想喝水,如果喝水,未來疹子會長得不均勻,應該立即用涼性藥物解熱,如益元散之類的藥物可以使用。

以上五種藥物,有利尿退熱的效果,錢氏指出:如果發高燒,應該利尿。又說:身體熱,煩渴,腹部脹滿且喘氣,大小便困難,臉色紅,悶亂大吐,這時候應該利尿,應該使用導赤散之類的藥物。

宣風散

檳榔(兩個),陳皮,甘草(各半兩),牽牛(四兩,半生半熟)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三到兩歲的兒童用蜂蜜湯調五分,三歲以上用一錢,飯前服用。易老加防風。

通膈丸,利上下氣血的藥物。

大黃,牽牛,木通(各等量)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滴水成粟粒大的丸子。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顆,根據兒童年齡和虛實狀況增減。

錢氏指出:如果發高燒,利尿不見效,應該用宣風散來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