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11)
集之三·心臟部一 (11)
1. 盜汗
先以涼膈散瀉胸中相火,相火退,次以三黃丸瀉心火以助陰,則腎水還本臟,玄府閉而汗為之自已。
〔曾〕有小兒,無疾睡中遍身汗出如水,覺而經久不幹,此名積證盜汗,脾冷所致,用三稜散,水煨姜煎服,次投益黃散、參苓白朮散。
三稜散(癖積)
有時時冷汗微出,髮根如貫珠,面額上濈濈然,此為驚肝證,宜鎮驚丸或琥珀抱龍丸,及茯神湯加麻黃根,水煎服,取效。
鎮驚丸,琥珀抱龍丸,茯神湯(三方並見驚搐)
白話文:
首先用涼膈散來瀉掉胸中的相火,當相火退去後,接著用三黃丸瀉掉心火來幫助滋陰,這樣腎水就能回歸本位,毛孔自然閉合,盜汗就會停止。
曾經有小孩,沒有生病,卻在睡覺時全身汗如水流,醒來後很久都乾不了,這叫做積證盜汗,是脾胃虛寒引起的,要用三稜散,加水和煨過的生薑一起煎煮服用。之後再用益黃散、參苓白朮散來調理。
(三稜散:主要用於治療身體內的積聚。)
有時候會微微地出冷汗,髮根像是串珠一樣,額頭上濕漉漉的,這屬於驚肝的症狀,應該服用鎮驚丸或琥珀抱龍丸,以及茯神湯加上麻黃根,用水煎服,就會有效。
(鎮驚丸、琥珀抱龍丸、茯神湯:這三個藥方都用於治療驚厥抽搐的症狀。)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