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四·心臟部二 (27)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27)

1. 夾疹夾癍

錢氏云:痘瘡只出一般者善。凡痘初出,其間碎密若芥子者,夾疹也。皮肉紅腫成片者,夾癍也。疹由心熱,癍由胃熱,宜急解其毒,消疹用黃連解毒湯(煩躁)合消毒飲。化癍用人參白虎湯(痘渴)合消毒飲。或只以升麻葛根湯。夾疹者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

白話文:

錢氏治療痘瘡,說痘瘡只出一般瘡的比較好。凡是痘瘡剛開始出來,其間很細密,像芥末籽的,是夾疹;皮膚和肉紅腫成片狀的,是夾癍。夾疹是由於心火過熱,夾癍是由於胃火過熱,宜立即解毒,消疹可以用黃連解毒湯(煩躁)和消毒飲。化癍可以用人參白虎湯(口渴)和消毒飲。或僅用升麻葛根湯。夾疹的患者再加防風、荊芥穗、木通、麥門冬、黃連。

夾癍者加石膏、人參、大青、玄參、淡竹葉。如疹散癍解,現出正痘,疏密停勻者吉。痘被癍疹夾雜,不能起發者凶。

白話文:

如果痘瘡夾雜著癍疹,可以加上石膏、人參、大青、玄參、淡竹葉。如果疹散癍解,正痘出現,疏密停勻,則吉。如果痘瘡被癍疹夾雜,不能發起,則兇。

2. 疱瘡

聞人氏云:傷寒熱邪在表,里未能作汗,或當汗不汗,熱鬱於肌膚,故發疱瘡,色白或赤如火丹,頭作漿白膿者輕,根下紫色隱隱在肌肉者重,甚者五內七竅皆有之,其形亦如痘,小兒肌肉嫩薄,尤多此證,非正瘡痘也。又云:六腑屬陽,有熱則易出,是以作膚瘡,一出即遍滿肌皮之上,如痱瘡細疱子,見而便沒,其所受氣淺故也。

白話文:

聞人氏說:傷寒的熱邪在體表,體內沒有出汗,或者應該出汗而沒有出汗,熱氣鬱積在皮膚,所以發出水泡或膿瘡,顏色白色或像火炭一樣紅。頭部出現漿白色的膿瘡較輕,根部發黑隱藏在肌肉中的較重,嚴重的會遍佈五臟七竅,它的形狀也像痘瘡。小孩子的肌肉嫩薄,更容易出現這種症狀,這不是真正的瘡痘。又說:六腑屬陽,有熱容易發出,所以出現皮膚瘡,一出現就遍佈皮膚表面,像痱子一樣細小的水泡,一出現就消失了,這是因為受到的病氣較淺。

五臟屬陰,有熱則難出,其為瘡痘,在肌肉血脈之間,必先發紅癍,而後如豆,故名瘡痘,其所受氣深故也。大抵暴熱而便出者必膚疹,久熱而難出者必是正瘡痘,膚疹非正瘡痘也。

白話文:

五臟屬陰,如果出現熱氣,難以排出,就會形成瘡痘。瘡痘會出現在肌肉血脈之間,一開始會發紅腫脹,然後逐漸形成豆狀的膿皰,因此稱為瘡痘。這是因為瘡痘所感染的熱氣較深所致。一般來說,突然出現熱氣,並很快出現症狀的,通常是皮膚疹;而熱氣持續較久,難以排出的,通常是正宗的瘡痘。皮膚疹並不是正宗的瘡痘。

愚按:痘瘡初出,五臟不同,肝水疱、其色微青而小。肺膿疱,其色微白而大。心為癍,色赤而小。脾為疹,色赤黃而淺。及五七日之後,不問其初出自何藏,悉成血疱,血疱成膿疱,正如豆樣,膿疱之後,結痂疕則愈,此方是正瘡痘也。或人疑之曰,肺既為膿疱,而血疱之後,又成膿疱者何耶?蓋膿疱之出於肺者,言其初時淡淡如膿,其色白而非黃,俗稱白痘者是也。

若血疱之後所結膿疱,則是其瘡已熟,譬如果之成實,飽足充滿,包裹黃膿,其色黃而非白也。

白話文:

我認為:痘瘡初出時,五臟的症狀不同,肝臟的膿皰,顏色微青且小。肺部的膿皰,顏色微白且大。心臟的膿皰,顏色鮮紅且小。脾臟的膿皰,顏色鮮紅黃且淺。及至發病後的五七天之後,不問其最初出自哪個臟腑,全部都變成血皰,血皰變成膿皰,就像豆子一樣,膿皰之後,結痂疕則痊癒,這種情況纔是正常的痘瘡。有人懷疑地問道,肺既然是膿皰,而血皰之後,又變成膿皰是為什麼呢?其實,肺部的膿皰,是說其初時淡淡的像膿,其顏色是白色而不是黃色,俗稱白痘的就是這種情況。

3. 子母痘

〔袁〕痘經於心者,必湧出而無漸,經於腎者,必沉匿而難見,痘焉有子母者耶。若肝肺脾三經來者,或作兩三次而盡標,或作四五次而盡標,或一邊灌漿,一邊表暴,或回盡而旁隙處痘又臻焉,或頭面先稀少,身體多布列,而後上焦又添出焉,或身體先稀少,頭面多布列,而後下焦又倍出焉,此所謂子母痘者也。

白話文:

(袁醫)痘瘡如果在心經發病,必然大量湧出,沒有漸漸增加的情形;如果在腎經發病,必然潛伏而不容易見到,痘瘡哪有像母子關係那樣的傳染呢?如果肝、肺、脾三經感受痘毒而發病,痘疹可能發作兩、三次就全都發盡了,也可能發作四、五次才全部發盡;或是一邊的水痘已經化膿,另一邊的痘疹還在發作;或是痘疹全發盡了,但在旁邊空隙的地方,又長出痘疹;或是頭面先長出稀少的痘疹,身體多處布滿痘疹,後來上半身又長出痘疹;或是身體先長出稀少的痘疹,頭面多處布滿痘疹,後來下半身又長出更多的痘疹,這種就是所謂的「子母痘」。

蓋因元氣以漸而至,梟炎以漸而微,不失之峻速,以貽莫勝之悲,不失之隱滯,而踵攻激之害,疔癍可消溶於起點之時,癰毒自祛除於靨痂之後,非陽明胃、太陰脾二經,弗克致也,世俗以先標者謂之望痘,後出者謂之贈痘,意有在焉。

白話文:

因為陽氣逐漸升發,邪火逐漸衰微,不會因為過於猛烈快速,而導致無法承受的悲痛,也不會因為過於隱伏滯留,而導致後續攻擊激發的危害。瘡癤可以在發病之初就消散溶解,癰毒可以在結痂之後自行祛除,這不是陽明胃經、太陰脾經兩個經絡,就不能做到的事情。世俗把先發出的痘疹稱為望痘,後發出的痘疹稱為贈痘,這其中是有緣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