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四·心臟部二 (23)
集之四·心臟部二 (23)
1. 出不快
〔錢〕瘡疹三日不出,或出不快,即微發之(鼠黏子湯之類。)如瘡發後不多出,即加藥(如一日一帖即加至二帖。)加藥不出,即大發之(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之類。)如發後不多,及脈平無證,即瘡本稀,不可更發也。有大熱者當利小便(四聖散、六一散、四苓、之類,)小熱者當解毒,若不快,勿發,勿下攻,止用抱龍丸治之。
白話文:
・如果瘡疹三天不出,或者出得不爽利,就要稍微發散一下(比如用鼠黏子湯之類的藥方)。
・如果瘡疹發出後不多,就要增加藥量(比如一天一帖,就增加到二帖)。
・增加藥量後仍然不出,就要大發一下(比如用升麻、葛根、防風、羌活、獨活、麻黃、桂枝之類的藥方)。
・如果發出後不多,而且脈象平和,沒有其他症狀,那說明瘡疹本來就稀少,不能再發了。
・如果有大熱,就要利小便(比如用四聖散、六一散、四苓之類的藥方)。
・如果有小熱,就要解毒。如果還是不好,不要發散,也不要攻下,只用抱龍丸治療。
〔婁〕錢氏消毒散、化毒湯,《活人》鼠黏子湯,皆發瘡痘溫平溫涼藥,錢氏所謂微發之者是也。如微發不出者,即就與前項藥該每服二錢者,即加至三四錢,該每日二服者,即加至三四服,如加藥又不出者,即用升麻、葛根、麻黃、桂枝大發之。如大發後不多,及脈平無事者,即瘡稀不可更發。
白話文:
〔婁〕錢氏的消毒散、化毒湯,《活人》中的鼠黏子湯,都是用來治療發瘡、痘瘡的溫和藥物,錢氏所說的是微發的藥物。如果微發後瘡痘不出,就把前面處方的藥物,每劑增加到二至四錢,或每天服藥次數增加到二至四次,如果增加藥物後還是不出,就使用升麻、葛根、麻黃、桂枝大發之。如果大發之後瘡痘不多,並且脈象平和沒有問題,那麼瘡痘稀少,就不可以再發了。
如脈洪有熱,有大熱者當用四聖、導赤、八正輩利小便,有小熱者當用芩、連及金花丸輩解毒。若利小便解毒後,又不快,則勿發勿下,止用抱龍丸治之。此錢氏心法也。〔潔〕若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不在裡,當微發,升麻葛根湯。若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則是熱在內,煎大黃湯下宣風散。
白話文:
如果脈搏洪大有熱相,有大熱症狀的,應該用四聖散、導赤散、八正散等藥物促進小便通利。有小熱症狀的,應該用黃芩、連翹和金花丸等藥物解毒。如果促進小便通利、解毒後,病情還不見好轉,那就不要再發汗或瀉下,只要用抱龍丸治療就可以了。這是在中醫藥界有很高名望的錢氏的心得體會。如果大便不暢,而清便也可以自己調暢,知道病邪在體表而在臟腑,應該用升麻葛根湯稍稍發汗。如果舌質青紫或乾枯黑陷,身體沒有高熱,大小便不通暢,說明熱在體內,應該用大黃湯煎服,宣通風熱之邪。
若身表大熱者,表證未罷,不可下。若癍已出,見小熱,小便不利,當以八正散利之。
〔海〕太陽出不快(身之後也),荊芥甘草防風湯。
白話文:
-
如果全身表熱很嚴重的話,代表證狀尚未消失,不適宜用瀉法的藥物。
-
如果瘡已經出了,熱度稍微降低時,小便排泄不順暢,根據辯證論治方針,應使用八正散來治療。
陽明出不快(身之前也),升麻加紫草湯(聖惠方升麻、葛根加紫草。)
白話文:
陽明經證出不快(身之中心部位前面),可用升麻加紫草湯來治療。(此方出自聖惠方的升麻葛根加紫草方。)
少陽出不快(身之側也),連翹防風湯(即連翹散)。
四肢出不快,防風芍藥甘草湯。
白話文:
少陽經的邪氣出不快(在身體的兩側),可以用連翹防風湯(也就是連翹散)來治療。
〔呂〕凡痘瘡出不快者有五證,臨病審而調之。一證,天時嚴寒,為寒所折,不能起發,宜散寒溫表,冬三月,寒甚,紅癍初見,宜五積散、正氣散、參蘇飲、楊氏調解散(俱初熱)、陳氏木香散(泄利)。一證,炎暑隆盛,煩渴昏迷,瘡出不快,宜辰砂五苓散煎生地黃、麥門冬湯調服。
白話文:
(呂氏醫案)凡是痘瘡沒有順利發出的,有五種證候,醫生應當在臨證的時候好好審察確定,然後辨證施治。第一種證候,是天氣嚴寒的時候發作痘瘡,因為寒邪的抑制,痘瘡不能順利地發出。治療應該溫散寒邪,溫暖肌表。在冬季的三個月裡,寒邪最盛,紅色的痘疹剛剛出現的時候,適合服用五積散、正氣散、參蘇飲、楊氏調解散(都用於初熱)、陳氏木香散(用於泄利)。第二種證候,是炎熱的盛夏痘瘡發作,痘瘡患者煩渴昏迷,痘瘡發出不快,治療應該用辰砂五苓散,煎服生地黃、麥門冬湯。
身熱者,小柴胡加生地黃。熱甚煩渴而便實者,白虎加人參湯。輕者,人參竹葉湯加生地黃(俱傷寒)煎服。一證,服涼藥損傷脾胃,或胃虛吐利,當溫中益氣,宜理中湯(泄利)。吐利甚者加附子,或陳氏異功散(出不快)、木香豆蔻丸(泄利)。一證,或成血疱,一半尚是紅點,此毒氣發越不透,必不能食,大便如常者,宜半溫里半助養之劑,用四聖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癍湯。一證,外實之人,皮膚厚,肉腠密,毒氣難以發泄,因出不快,宜消毒飲、透肌散。
白話文:
-
身體發熱的,服用小柴胡湯加生地黃。
-
發熱嚴重、煩躁口渴,大便不通的,服用白虎湯加人參湯。
-
症狀較輕的,服用人參竹葉湯加生地黃煮成湯服用。(以上均為治療傷寒的方劑。)
-
服用涼藥損傷脾胃,或脾胃虛弱導致嘔吐腹瀉的,應溫中益氣,服用理中湯。(治療腹瀉的方劑。)
-
嘔吐腹瀉嚴重的,加附子,或服用陳氏異功散(治療大便排出不爽)、木香豆蔻丸(治療腹瀉)。
-
出現血皰,一半還是紅點的,這是毒氣發作但沒有完全透發出來,一定不能吃東西,大便正常的,應服用半溫裏半助養的藥劑,如四聖散加減,及紫草木香湯、絲瓜湯、阮氏萬全散、湯氏安癍湯等。
-
身體強壯,皮膚厚,肌肉緊密,毒氣難以發泄,造成大便不通的,應服用消毒飲、透肌散。
如大便秘實,於消毒飲內加大黃、梔子仁煎服。瘡出太稠,宜犀角地黃湯、張氏解毒防風湯。血氣不足,宜十奇散。咽嗌不利,宜如聖湯加薄荷、枳殼。口中氣熱,咽痛口舌生瘡,宜甘露飲子。驚風牛蒡,宜抱龍丸。煩渴,宜口臭、黃耆六一湯。
白話文:
-
如果大便很乾硬,在「消毒飲」中加入大黃、梔子仁一起煎服。
-
如果瘡口分泌物太濃稠,可以服用「犀角地黃湯」或「張氏解毒防風湯」。
-
如果血氣不足,可以服用「十奇散」。
-
如果咽喉不舒服,可以服用「如聖湯」,並加入薄荷、枳殼。
-
如果口中感覺燥熱,咽喉疼痛,嘴巴和舌頭上有瘡,可以服用「甘露飲子」。
-
如果有驚風牛蒡,可以服用「抱龍丸」。
-
如果煩渴、口臭,可以服用「口臭、黃耆六一湯」。
〔張〕瘡已出而不遍勻者,聞人氏云:惟透肌解毒,無壅塞之患,則自然出勻,以必勝散、大紫草飲、胡荽酒之類主之。痘出不長,隱於肌膚者,人參透肌散主之。出不快,有數證不同,內虛熱極而不發者,朱汝明用四君子加黃耆、紫草發之。有內虛甚而生寒,大便利而出不快者,宜理中薑附輩以溫之,則氣不消剝,自不伏陷。
白話文:
[張氏] 痘瘡已經發出來,但分佈不均勻的,據聞人氏說:只要讓皮膚透發、散發毒氣,沒有壅塞的現象,痘瘡自然會分佈均勻,以必勝散、大紫草飲、胡荽酒之類的藥為主。痘瘡發出來卻不生長,隱藏於皮膚者,人參透肌散為主。痘瘡發出來得不痛快,有幾種不同的情況,內部虛熱極盛而不發作的,朱汝明用四君子湯加黃耆、紫草來發它。有內部虛弱極盛而產生寒冷,大便泄瀉痘瘡發出來不痛快的,應該用理中湯、薑附輩來溫暖它,因氣不消退,痘瘡自然不會陷伏。
有內實而兼諸熱證出不快者,用四聖散、加味四聖散、紫草飲子、紫草木香湯、紫草木通湯、快斑散、絲瓜湯,俱可選用。或氣實痰鬱而發不出者,蒼朮、白芷、防風、升麻、黃芩、芍藥、連翹、當歸(孰為主痰鬱之藥乎)等分煎服,兼化抱龍丸。若毒根在裡,或血氣虛弱,或邪穢沖觸內陷而出不快者,托裡散。
白話文:
如果有實熱證同時出現許多熱證而沒有好轉的,可用四聖散、加味四聖散、紫草飲子、紫草木香湯、紫草木通湯、快斑散、絲瓜湯等藥方。或者因為氣血凝滯、痰氣鬱結而發病的,可以用蒼朮、白芷、防風、升麻、黃芩、芍藥、連翹、當歸等藥材等分煎服,同時服用抱龍丸。如果毒素根源在體內,或者血氣虛弱,或者邪穢侵襲內臟而發病沒有好轉的,可以用託裡散。
彭氏云:疹痘發未透,宜四君子湯加黃耆、紫草、糯米煎,凡醫百病,不可損胃氣,故用四君子及糯米等助其胃氣。服此藥後,若患者身全不熱,又以菟絲子醋製為末(方在後),大人一錢,小兒七分或三分托之,則痘疏疏出矣。此藥大補助火,不可多,多則托出太多矣。
白話文:
彭氏說:疹痘發作但尚未透出,適合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耆、紫草、糯米煎服。醫治各種疾病,都不能損傷胃氣,因此用四君子和糯米等來幫助胃氣。服了這個藥之後,如果病人的全身都不熱了,那麼再用菟絲子醋製為末(詳細方法在後面),大人服一錢,小孩服七分或三分,託(敷)在肚臍上,痘疹就會稀疏地透出來了。這帖藥有很大的發散火熱的作用,不能吃太多,吃多了痘疹反而會透發得太多。
隱於肌肉不起,宜紫草飲子煎服,又不可過用,候三日,齊後,以保元湯加好酒人乳一二服,最穩。紫草二兩,細銼,以百沸湯一大盞沃之,以器合定,勿令泄氣,量兒大小,溫溫服。
〔微發〕
消毒散,治瘡未出,或已出未能勻遍,又治一切瘡,涼膈去痰,治咽喉痛。
白話文:
隱藏在肌肉而不突起,應服用紫草飲子煎服,但不可過量,等待三天,滿三天後,用保元湯加好酒人乳服用一兩次,最為穩妥。紫草二兩,切成細末,用沸騰一百次的熱水一大杯沖泡,用器皿蓋上,不要讓氣體洩漏出來,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溫熱服用。
牛蒡子(炒,三兩),甘草(炙,半兩),荊芥穗(二錢半)
白話文:
牛蒡子(炒過,三兩),甘草(炙烤過,半兩),荊芥穗(二錢半)
上,同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海藏云:此藥皆溫平之劑。一云加防風薄荷)
鼠黏子湯,治小兒痘瘡欲出,未能得透皮膚,熱氣攻咽喉,眼赤心煩。
鼠黏子(炒,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防風(半兩)
上為細末。沸湯點服,臨臥。大利咽喉,化痰涎,止嗽,皆宜(海藏云,太陽、少陽之劑,首論溫平者此也)
又法,用牛蒡子炒熟為末,同荊芥煎服。
上三方,消毒飲加減法也。
化毒湯,治小兒痘瘡,已出,未出,並宜服之。
紫草茸,升麻,甘草(炙,各等分)
上㕮咀。水二鍾,粳米五十粒同煎。此陽明之藥也。
(海藏云,出不快者、化毒湯。《本事方》用糯米、去粳米)
白話文:
「鼠黏子湯」,用於治療小孩的痘疹欲出,但未能穿透皮膚,熱氣攻擊咽喉,眼睛紅腫,心神煩亂。
鼠黏子(炒製,四兩),荊芥穗,甘草(各一兩),防風(半兩)
以上材料研磨成細末。用沸騰的開水調製服用,臨睡前。能清利咽喉,化解痰液,止咳,適用於各種情況。
另一種方法,使用牛蒡子炒熟後研磨成粉末,與荊芥一起煎煮服用。
以上三種配方,都是在基礎上進行調整的「消毒飲」。
「化毒湯」,用於治療小孩的痘疹,無論是已經出現,或是尚未出現,都適合服用。
紫草茸,升麻,甘草(炙烤,各等份)
以上材料切成粗末。用水二鍾,加入五十粒的粳米一同煎煮。這是一種屬於「陽明」的藥方。
「化毒湯」出自《海藏》,《本事方》則使用糯米,去除粳米。
〔丹〕亞玉痘出兩日,不甚透,食稍進,汗微出,熱略減,但食物口中覺有惡味,此出得遲,發未透,須微微表之。
白話文:
亞玉的痘痘已經兩天了,但長得不是很快,食慾稍有增加,稍微出點汗,體溫也稍微降低,但食物在嘴裡會覺得有異味,這是痘疹出的比較慢,發得不夠徹底,需要輕微發汗來幫助它透發出來。
升麻,甘草(炙),紫草,白朮,陳皮,芍藥(炒,半錢)
白話文:
升麻:具有升舉、發散作用,常被用於治療感冒、頭痛、肢體麻痺等症狀。
甘草(炙):炙過的甘草具有補脾益氣、益血生津、和中解毒的功效。
紫草: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利尿通淋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梅毒、淋巴結炎、尿道感染等症狀。
白朮:具有健脾益氣、燥濕健脾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脾虛泄瀉、食慾不振、水腫等症狀。
陳皮:具有理氣健胃、燥濕化痰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消化不良、嘔吐、腹脹、咳嗽等症狀。
芍藥(炒,半錢):炮製過的芍藥具有養血補陰、緩急止痛、平肝調經的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女性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腹痛等症狀。
作一帖,加少酒同煎,白芍須炒。見其大便雖出不多,卻白、帶溏滑。
透肌湯,治痘不透。
紫草,白芍藥,升麻,秫米粉(炒。各半兩)
上三方,皆化毒湯加減法也。
白話文:
做一帖藥,加少量酒一同煎煮,白芍需要炒過。觀察到大便雖然不多,但是顏色偏白,質地稀軟。
透肌湯用於治療痘疹不透。
紫草、炒過的白芍、升麻、炒過的秫米粉(各半兩)
以上三個方子,都是化毒湯的加減變化。
〔大發〕頭面出不快,此太陽經也,當用荊芥、甘草、羌活、防風、天麻共煎。胸脅出不快,此少陽經也,當用柴胡、黃芩、紫草、木通、紫蘇共煎。四肢出不快,此陽明經也,當用升麻、葛根、紫蘇、芍藥、甘草、連須蔥白共煎。遍身都出不快,當用九味羌活湯。以上四證,藥味內各加薑蔥為佐,連進二服,痘出快矣。
九味羌活湯
白話文:
【大發】頭面出痘不快,這是太陽經的緣故,應該使用荊芥、甘草、羌活、防風、天麻一起煎服。胸脅出痘不快,這是少陽經的緣故,應該使用柴胡、黃芩、紫草、木通、紫蘇一起煎服。四肢出痘不快,這是陽明經的緣故,應該使用升麻、葛根、紫蘇、芍藥、甘草、連須蔥白一起煎服。全身都出痘不快,應該使用九味羌活湯。以上四種證狀,藥物內各添加薑蔥作為輔佐,連續服用兩帖,痘疹就會很快地發出來。
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少),白芷,黃芩,川芎,生地黃(宜以芍藥易之),甘草
白話文:
羌活、防風、蒼朮、細辛(少量)、白芷、黃芩、川芎、生地黃(可改用芍藥),甘草
水煎,量大小、輕重、加減。
〔散寒〕五積散,正氣散,調解散(三方俱見初熱)
〔清暑〕
辰砂五苓散,(五苓散、加辰砂細研末,是也)
白話文:
用水煎煮,根據病情的大小、輕重來調整藥量。
[散寒] 用五積散、正氣散或調解散(這三種方劑都適用於初起的寒熱症狀)。
[清暑] 用辰砂五苓散(即在五苓散的基礎上加入辰砂並研磨成細末)。
人參竹葉湯,治夏月吐逆,煩躁口渴,心悶不寧,及疹後餘熱不退,小便赤,或赤斑者。
白話文:
人參竹葉湯:治療夏季嘔吐反胃、煩躁口渴、心悶不寧,以及疹子退後餘熱未退、小便發紅,或身上有紅斑的症狀。
人參,半夏,麥門冬,當歸,淡竹葉(各等分)
白話文:
-
人參:增強元氣、補益脾肺
-
半夏:化痰止咳、降逆平喘
-
麥門冬:滋陰潤肺、清心除煩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
-
淡竹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
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一片,煎服。
白虎湯
白話文:
將上方的銼散,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杯,加入一片生薑,煎煮後服用。
[白虎湯]
石膏(四兩),甘草節(八錢),知母(一兩六錢)
白話文:
石膏(四兩):性寒味甘,歸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止渴、清肺化痰、降逆止嘔的作用。
甘草節(八錢):性甘、平,歸脾、胃、肺經。具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瀉火除煩、生津潤燥的作用。
知母(一兩六錢):性微寒、味苦、甘,歸肺、胃、腎經。具有清熱瀉火、生津潤燥、養陰清肺、益胃止渴的作用。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粳米二十粒,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加入人參一兩二錢,名人參白虎湯。《聖惠方》加乾葛。
白話文:
方藥的原料都很普通便宜。每次服用三錢藥,加一碗水,另加粳米二十粒,一起煎煮到只有一半的水量,把藥渣濾掉,趁溫熱的時候服用,不拘泥服用時間。如加入一人參一兩二錢,就是大名鼎鼎的白虎湯。《聖惠方》裡還加入了乾葛。
小柴胡湯(發熱)
〔攻裡〕汪機云:有紅斑點出,日數未盡,其內實而肌熱者,宜疏利之。
〔紫草例〕海藏云:小兒瘡疹,出未快,可濃煎紫草汁服。
按:紫草通腠理,利九竅,涼血活血,故為痘家欲出未出必用之藥,若出已透而大便利者,忌之。
紫草散,發癍疹。
釣藤鉤子,紫草茸(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錢,溫酒調下,無時。
四聖散,治瘡疹出不快及倒靨。一方,有黃耆。
紫草茸,木通,甘草(炙),枳殼(麩炒)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發熱)
攻里:汪機說,如果出現紅斑點,並且病程還未結束,體內有實熱而肌肉發熱的患者,應該使用疏通的方法治療。
紫草的例子:海藏提到,對於兒童出疹子不暢的情況,可以濃煎紫草汁服用。
注:紫草能夠通透肌膚,通暢九竅,涼血活血,因此是痘症初期想要出但尚未出時必用的藥物。但如果已經完全出透並且大便通暢的情況下,則應避免使用。
紫草散,用於發斑疹。
鈎藤鈎子、紫草茸(各等量)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量為一字,或者五分、一錢,用溫酒調服,不受時間限制。
四聖散,治療瘡疹出不順暢及倒靨的情況。一個方子里含有黃芪。
紫草茸、木通、炙甘草、麩炒枳殼
上等分,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鍾,煎至八分,溫服無時。(劉提點云:疹痘最要大小分曉,錢氏四聖散用木通、枳殼、極好,若大小流利,不必苦泥)
白話文:
上等的分量,為粗略。每次服用一錢,水一鍾,煎煮至八分,溫熱服用,不限時間。(劉提點說:疹痘最重要的是要能夠分清大小,錢姓的四聖散用木通、枳殼,非常的好,如果大小便都順暢,不必苦惱糾結)
紫草回癍散,小兒痘疹出不快,或倒靨,毒氣入腹。
紫草茸,黃耆,桑白皮,木通,枳殼,白朮(各等分)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酒各半盞,麝香少許,同煎服。
紫草木通散,治小兒瘡疹。
紫草,木通,人參,茯苓,粳米(各等分),甘草(減半)
上為末。每服四錢,水煎。此小便不利之劑也。
白話文:
紫草回癍散適用於小兒出痘疹不暢或痘疹內陷,毒氣進入腹部的情況。
所需藥材:紫草茸、黃耆、桑白皮、木通、枳殼、白術(各等份)。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用水和酒各半杯,加入少量麝香一同煎煮後服用。
紫草木通散用於治療小兒瘡疹。
所需藥材:紫草、木通、人參、茯苓、粳米(各等份),甘草(用量減半)。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這是一種有助於改善小便不暢的藥方。
人參蟬蛻散,治小便不利,瘡痘不散,煩躁多渴,戛牙咬齒,氣粗喘滿。
白話文:
人參蟬蛻散:用於治療小便不利、瘡痘不散、煩躁多渴、咬牙切齒、氣粗喘滿的藥物。
人參,蟬蛻,白芍藥,木通,赤茯苓,甘草,紫草茸(各等分)
白話文:
人參、蟬蛻、白芍藥、木通、赤茯苓、甘草、紫草茸(各等分)
上,用水煎服。
透肌散
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上細切。水煎服。或與消毒飲同煎服,尤妙。
紫草透肌湯,治痘熱而出不快,及頂陷者。
白話文:
將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
透肌散
紫草茸、綠升麻、粉甘草(各一錢)
將上述藥材細切,用水煎煮後服用。或者與消毒飲一起煎煮後服用,效果更佳。
紫草透肌湯用於治療痘疹發熱而出疹不順利,以及痘疹頂部凹陷的情況。
紫草(一錢),升麻,木香(各五分),牛蒡子,防風,荊芥,黃耆(各八分),甘草(三分)
上,薑水煎服。如色紫腹痛,加蟬蛻一錢。
白話文:
-
紫草(五克)
-
升麻、木香(各二.五克)
-
牛蒡子、防風、荊芥、黃耆(各四克)
-
甘草(一.五克)
紫草快癍湯,治痘疹血氣不足,不能發出,色不紅活等證。(即紫草湯)
紫草,人參,白朮,茯苓,當歸,川芎,芍藥,木通,甘草,糯米
上,每服二錢,水煎。
白話文:
紫草快癍湯,用來治療痘疹血氣不足,痘疹不能長出來,顏色不紅潤鮮豔等症狀。(即紫草湯)
烏金膏,治發熱至七日以前,或因風寒,痘不起發,或紅紫,或驚搐,俱可用。
白話文:
烏金膏,適用於發熱至七天以內,或因風寒而痘痘沒有發出,或痘痘呈現紅紫,或驚厥,都可以使用。
殭蠶(酒洗),全蠍(去足尾,酒洗),甘草,紫草,白附子(味苦內白者真),麻黃(各五錢),穿山甲(炒、末,二錢半),蟬蛻(去頭足,酒洗淨,二錢),
白話文:
殭蠶(用酒洗滌),全蠍(去除足部和尾部,用酒洗滌),甘草,紫草,白附子(味道苦澀內部白色的是真的),麻黃(各五錢),穿山甲(炒熟、研成粉末,二錢半),蟬蛻(去除頭部和足部,用酒洗淨,二錢)。
上為末,將紅花、紫草各一兩,好酒二鍾,熬去大半,去滓,入蜜五兩,慢火同熬,滴水成珠為度,丸如龍眼核大。每服一丸,燈心湯化下。
紫金散,治痘瘡出不快,及倒靨,亦治遠年不愈惡瘡。
紫草,蛇蛻(炒焦),牛蒡子(炒。各五錢)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半鍾,煎減半,溫服。
獨勝散(初熱)
蘿蔔湯,治痘疹出不快者。
上,用開花蘿蔔煎汁,時時飲之。蓋痘疹氣勻即出快,蘿蔔治嗽定喘,下氣消脹,解毒。
野通散,治痘瘡出不快,及傷寒不語。
干野人糞(即獼猴糞,火燒、存性),冰片,真麝香(各等分)
白話文:
將紅花和紫草各一兩,加入兩杯好酒中熬煮至剩餘一小部分,去掉渣滓後,加入五兩蜂蜜,用小火慢慢熬煮直到滴入水中可以形成珠狀為止,然後製成如龍眼核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湯化開後服用。
紫金散可以治療痘瘡出不順利以及痘瘡倒陷的情況,也能治療長期未癒合的惡性瘡口。
紫草、炒焦的蛇蛻、炒過的牛蒡子(每種五錢)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水半杯煎煮到剩下一半,溫熱時服用。
獨勝散(用於初發熱)
蘿蔔湯,適用於痘疹出不順利的情況。
使用開花的蘿蔔來煎汁,隨時飲用。因為當痘疹的氣血運行順暢時就會較快冒出,而蘿蔔具有止咳平喘、降氣消脹、解毒的功效。
野通散,適用於痘瘡出不順利以及傷寒導致的失語症狀。
乾燥的野生猴子糞便(經過火燒處理)、冰片、真麝香(等量)混合製成。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看大小,用新汲水入蜜調下。十歲以上者,服一錢。按:野人糞治蜘蛛咬瘡,此治痘出不快大效。若蜘蛛咬瘡久而不愈,其絲生皮膚,延蔓遍身不愈者,加雄黃、青黛水調,以蜘蛛試之,立化為水,屢驗,蓋此三味,是治瘡疹當用之藥,取山中者,若人家所養之猴,食物味雜,即不效,失其本真也。
補虛例
〔丹〕勉奴痘已出,第三日色淡不肯發,此血氣俱虛,與此方。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成粉末,每次服用五分,視患者的身體情況,用新鮮的水和蜂蜜調服。十歲以上的患者,服用一錢(約3克)即可。
註解:用野人糞治療蜘蛛咬傷的瘡癤,此方治療痘痘遲遲不出、長不大的症狀非常有效。如果蜘蛛咬傷的瘡口長時間不癒合,並且瘡口周圍有蜘蛛絲生長,蔓延遍佈全身,久治不愈的患者,可以加用雄黃、青黛研磨成粉,用水調和,用蜘蛛試驗,立即可化成水。這個方子經過多次驗證,確實有效,蓋此三味藥材是治療瘡疹的常用藥物。家中飼養的猴子,因所吃的食物口味雜亂,療效就不佳,失去了原有真實的藥性。
人參,訶子(煨。各一錢),白朮(炒),黃耆(酒炙),當歸身(酒洗,各二錢),陳皮(二分),甘草(炙,少許),豆蔻(煨,一錢半)
白話文:
人參、訶子(煨,各一錢),白朮(炒),黃耆(酒炙),當歸身(酒洗,各二錢),陳皮(二分),甘草(炙,少許),豆蔻(煨,一錢半)
上煎。入好酒些少,飲之。
六一湯(見灌漿)
秘傳大透肌散
人參,芍藥,川芎,甘草,茯苓,白朮,木通,陳皮,黃耆,糯米
上,各等分,為粗散。每服四錢,水煎服。
白話文:
上煎。加入一些好酒,然後飲用。
六一湯(見灌漿)
秘傳大透肌散
人參、芍藥、川芎、甘草、茯苓、白術、木通、陳皮、黃芪、糯米
以上藥材,各取等量,製成粗散。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活〕活血散,治瘡子,或出不快,用白芍藥末酒調,如欲止痛,只用溫熱水調,嚥下。(海藏云,張和之治四肢出不快,加防風大效,此證、乃太陰藥也)
白話文:
〔活〕活血散,治療瘡子是否有分泌物排出不乾淨的症狀,可以使用白芍藥研磨成的粉末,用酒調和。如果單純想止痛,只需要用溫熱水調和,吞服即可。(海藏提到,張和治療四肢有分泌物排出不乾淨的症狀,加入防風效果很好,這個證狀,屬於太陰的藥物。)
〔世〕,四物湯,治痘瘡出不快,不甚紅活,不起根窠,緣血虛故也,此藥能活血,調順痘疾,無如此方,自古及今,用之如寶,只加甘草服之。
通天散,治痘發熱不出,或已出而色不紅活。
白話文:
世人所傳的四物湯,治療痘瘡出不順暢,痘瘡顏色不鮮紅,也不長出痘根,這是因為血虛的緣故,此藥能夠活血,調順痘疾,沒有哪個方子像此方一樣好,從古至今,一直視為珍寶,只要加點甘草服用即可。
人參,陳皮,桂枝(各八分),川芎,熟地黃,芍藥(各一錢),當歸,紫草(各一錢半),紅花,木香(各三分),甘草(六分),知母(八分),荔枝殼(十個)
白話文:
人參、陳皮、桂枝(各 0.48 公克),川芎、熟地黃、芍藥(各 6 克),當歸、紫草(各 9 公克),紅花、木香(各 1.8 公克),甘草(3.6 公克),知母(4.8 公克),荔枝殼(10 個)
上,用雞汁一鍾,棗三枚,糯米一撮,煎服。初服到頸,再服到臍,三服到腳,神效。
人參透肌散,治痘瘡虛而有熱,雖能出快,長不齊整,隱於肌膚間者。
人參,紫草(如無,以紅花代之),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糯米(各等分)
上,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半盞,徐徐服。
升均湯,治痘瘡已出不均,或吐瀉熱渴。
升麻,乾葛,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紫草茸(如無,紅花代之)
上,每服三五錢,薑水煎,量服之。
白話文:
使用雞汁一杯,加上三顆棗和一小撮糯米,煎煮後服用。第一次服藥到脖子處有反應,第二次服藥到肚臍處有反應,第三次服藥到腳部有反應,效果神奇。
人參透肌散用於治療痘瘡虛弱且伴有熱症的情況,即使能夠快速出疹,但長得不整齊,隱藏在皮膚之下的人。
所需材料包括:人參、紫草(若沒有可用紅花代替)、白朮、茯苓、當歸、芍藥、木通、蟬蛻、甘草和糯米(每種材料等量)。
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剩半盞,慢慢飲用。
升均湯適用於治療已經出現但分布不均勻的痘瘡,或是伴有嘔吐、腹瀉、發熱和口渴的症狀。
所需材料為:升麻、乾葛、芍藥、人參、白朮、茯苓、甘草以及紫草茸(如果找不到紫草茸,可以用紅花代替)。
每次服用三到五錢,以薑水煎煮,根據情況調整服用量。
秘方,菟絲子一味,醋浸一宿,焙乾為末,發熱時每一歲兒服七分,量兒大小加減,好酒調服。甚易發、易脹、易靨,且後無餘證。此方,氣血弱者未出之先可用,既出之後不可用,用則托出太多。此方,系胡黃谷祖仰山公宦遊廣東得之,用者百發百中,但元氣厚者,服之不免太密,乃大補助火故也。
白話文:
祕方:只有菟絲子一種藥材,用醋浸泡一夜,焙乾後磨成粉末,在發燒時,每一歲的孩子服用七分,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劑量,用好酒調服。這樣很容易發汗、消脹、退紅疹,而且以後沒有其他症狀。這個方子,在氣血虛弱的人發病之前可以使用,一旦發病後就不能使用,否則會托出太多的毒素。這個方子是胡黃谷祖仰山公在遊歷廣東時得到的,用過的人百發百中,但是元氣較厚的人服用後可能會太過於發汗,這是因為它會大大的補助了元氣。
或曰痘未出之先既可服此,又奚取於保嬰丹乎,殊不知保嬰以解毒而使之稀,此則氣血弱,不能出者,服此而托之使出也。
白話文:
也有人說:天花還沒發出來之前,就可以服用此藥,那麼又何必還需要保嬰丹呢?其實不知道保嬰丹可以解毒並使毒瘡稀少,而這種藥是氣血虛弱的人,天花發不出來,服用此藥可以託付毒氣使其發出來。
又方,臘月梅花,將開時採,曬乾為末,煉蜜為丸,未出之先、量兒大小三四服,可令豆稀,加硃砂尤妙。
二花散,治痘疹已出未出,不發不起,隱在皮膚之間,熱證並治。
白話文:
另一個方法,於臘月間,採梅花尚未綻放之花苞,曬乾研磨成粉末,以蜂蜜製成丸藥。在痘痘尚未出現前,依照孩童體型大小,一次服用三到四顆藥丸,可以讓痘痘稀少,若再添加硃砂更是效果顯著。
梅花(一兩,陰乾),絲瓜(五錢,陰乾),桃花(五錢,陰乾),硃砂(二錢,水飛過),甘草(一錢,去皮,火煨)
白話文:
● 梅花(一兩,陰乾):用陰乾的梅花一兩。
● 絲瓜(五錢,陰乾):用陰乾的絲瓜五錢。
● 桃花(五錢,陰乾):用陰乾的桃花五錢。
● 硃砂(二錢,水飛過):用二錢的水飛硃砂。
● 甘草(一錢,去皮,火煨):用一錢去皮、火煨過的甘草。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半,未痘時,蜜水調下。
服前藥仍不快,無諸惡候者,可服八味二花散。(見大法)
〔虛寒例〕
〔丹〕女子瘧後出痘,血氣俱虛,又值冬寒,熱易退,不出。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半,在還沒有出痘的時候,用蜂蜜水調服。
如果服用之前的藥物仍然感到不舒暢,但又沒有其他不良症狀的人,可以服用八味二花散。(詳見主要療法)
對於虛寒的情況:
女性在瘧疾之後出痘,此時她的血氣都非常虛弱,再加上正值冬季寒冷,體內熱量容易消退,導致痘疹不易發出。
丁香(五粒),附子,肉桂,陳皮,當歸(酒洗。各五分),人參(半兩),黃耆(一錢),甘草(炙,二分),
〔陳〕,異功散,治痘瘡已出之間,不光澤,不起發,根窠不紅,謂之表虛。
白話文:
丁香(五粒),附子,肉桂,陳皮,當歸(用酒洗淨,各五分),人參(半兩),黃耆(一錢),甘草(炙烤過的,二分)。
木香,當歸(各三錢),桂枝,白朮,茯苓(各二錢),陳皮(去白),厚朴(薑製),人參(去蘆),肉豆蔻(各二錢半),丁香,半夏(薑製),附子(炮,去皮。各一錢半)
白話文:
-
木香、當歸:各三錢。
-
桂枝、白朮、茯苓:各二錢。
-
陳皮(去除白色部分)、厚朴(用薑製)、人參(去除蘆根)、肉豆蔻:各二錢半。
-
丁香、半夏(用薑製)、附子(炮製,去除外皮):各一錢半。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五片,棗三枚,煎服。
上治虛寒。(虛而不寒者、宜用前方血氣俱虛之劑,不宜用此,必脈虛細、四肢身體冷者,方可用之)
白話文:
將藥材咀嚼碎。每次服用二錢,用水一盞,加入五片生薑和三枚大棗,煎煮後服用。
上方用於治療虛寒症。(對於僅有虛弱但無寒象者,應該使用前方血氣兩虛的方劑,不宜使用此方。只有在脈象虛細、四肢及身體感到冷時,才可使用此方)
十補散,滋養氣血,調養脾胃,能使瘡毒速出,有寒證者用之。加紫草、木香、糯米、名參耆內托散。
白話文:
十補散:具有滋養氣血,調養脾胃的功效,可以使瘡毒迅速排出。如果出現寒證,可以加入紫草、木香、糯米、名參,稱為內託散。
黃耆,人參,當歸(各二錢),厚朴,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每服四錢,水煎服,或為末,溫水調下一錢五分。
〔虛熱例〕
白話文:
黃耆、人參、當歸(各二錢);厚朴、桔梗、川芎、防風、白芷、甘草(各一錢);桂心(三分)。
藍根散,治瘡疹出不快,及倒靨,一名二聖散,救小兒垂死。
板藍根(一兩),甘草(炙,七錢半)
白話文:
藍根散,用於治療瘡疹出不快,以及倒靨,別名為二聖散,可以搶救垂死的兒童。
上,末。每服半錢,取雄雞冠血三兩點,同溫酒少許,食後調下,無時。甚則三五服,立效。(丹溪云,藍,能分散敗血。)
白話文:
外用:將藍草曬乾研成末即可。每次服藥半錢,取雄雞冠血三兩滴,與少許溫酒混合,飯後服用,不限服藥時間。病情較重者,可服用三到五次,即可痊癒。(丹溪說,藍草能分散壞血。)
絲瓜散,發瘡疹最妙,絲瓜連皮燒灰,存性,百沸湯調下,或以紫草、甘草煎湯調服尤佳,米湯亦可。
白話文:
絲瓜散,是治療發瘡疹非常有效的一種藥物。製作方法是用絲瓜連皮燒成灰,保存好的藥粉,然後用滾沸的水調和服用。也可以用紫草、甘草煎煮成湯,然後調和絲瓜散服用,效果更好。如果沒有紫草、甘草,也可以用米湯調和服用。
蘿蔔湯(見前)
〔煩不得眠例〕
痘疹煩不得眠者。甘桔加梔子湯
桔梗,甘草,梔子
上,各等分,煎服。
白話文:
對於因為痘疹而煩躁無法入睡的情況,可以使用甘桔加梔子湯。
所需材料有:桔梗、甘草和梔子。
將這些材料按照等量準備好,然後煎煮服用。
〔活〕治痘出不快,煩躁不得眠者,水解散、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主之。(海藏云:莫若定其氣血,用石膏梔子之類,尤佳,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亦當求責的是太陽陽明,方可用之。)
白話文:
如果痘瘡遲遲不出,煩躁不安不能入睡的人,治療要用大青龍湯、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等藥物。(海藏說:最好是調整氣血、調理陰陽,用石膏、梔子等藥物,效果最好。麻黃黃芩湯、升麻黃芩湯也應該探究是太陽病還是陽明病,才能使用。)
水解散,治天行頭疼壯熱一二日,兼治疱瘡未出煩躁,或出尚身體發熱者。
麻黃(去節,四兩),大黃,黃芩,桂心,甘草(炙),芍藥(各二兩)
白話文:
水解散,用於治療流行性頭痛、高熱一兩天的情況,同時也能治療尚未出疹的煩躁症狀,或是已經出疹但身體仍然發熱的狀況。
成分包括:去節麻黃四兩,大黃、黃芩、桂心、炙甘草、芍藥各二兩。
上為粗末。患者以生熟湯浴訖,以暖水調下二錢,相次二服,得汗利便瘥。強人服二方寸匕。風實之人,三伏中亦宜用之。若去大黃,春夏通用。
白話文:
以上是粗略的治療方法。病人用生熟湯洗澡後,用溫水調服二錢(藥物),連續服用兩次,出汗大便後就會痊癒。強壯的人服用二方寸匙。患有風實症的人,在三伏天中也應服用。如果去掉大黃,則春秋二季通用。
升麻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煩躁不得眠。麻黃黃芩湯治痘瘡出不快,益煩躁昏瞶,或出尚身疼熱者。(二方見小兒傷寒門。)
白話文:
升麻黃芩湯,用於治療痘瘡出不快,煩躁不安,夜不能寐。麻黃黃芩湯可治療痘瘡出不快的情況,患者多會感到煩躁不安,頭暈眼花,或伴有身體疼痛、發熱。(這兩種方劑請參閱小兒傷寒病症一章。)
胡萎酒,胡荽一味,細切四兩,以好酒二盞,煎一二沸,入胡荽再煎少時,用物合定,放溫,每吸一大口、微噴,從頂至足勻遍,勿噴頭面,病人左右常令有胡荽氣,即能闢去汙氣,瘡疹出快。
白話文:
胡荽酒:
材料:胡荽四兩,切碎
做法:
-
將胡荽放入好酒二盞中,煮沸一二次。
-
加入切碎的胡荽,再煮一小段時間。
-
混合均勻,放置冷卻至溫熱。
用法:
每次吸一大口,從上到下均勻噴灑,不要噴到頭部和麪部。
患病期間,保持周圍空氣中有胡荽氣味,就可以有效驅除穢氣,讓瘡疹快速排出。
《指南》有禁瘡之說,云痘毒奔潰,由氣血虛弱,不能拘領其毒,以致毒盛而聚於腠虛之處,故痘之初出也,或一點二點見於隱僻腠節之處,及方廣四肢之間,此痘一出,則諸痘不得宣發成漿矣,故曰禁瘡。其禁有五,一曰胃禁,二曰火禁,三曰水禁,四曰風禁,五曰寒禁。
白話文:
《指南》中提到了「禁瘡」的概念,是指痘毒向外奔發,是由於氣血虛弱,無法約束控制毒素,導致毒素聚集在腠理的空虛之處。因此,痘瘡初發時,可能只會在隱蔽的部位出現一兩粒,而當痘瘡擴散到四肢時,這些痘瘡就難以長成膿包了,因此稱為「禁瘡」。
禁瘡有五種,分別是胃禁、火禁、水禁、風禁和寒禁。
胃禁是指飲食不當,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影響痘瘡的正常發出和化膿。
火禁是指痘瘡患者體內火熱太盛,導致痘瘡化膿後不易收斂,容易潰爛。
水禁是指痘瘡患者體內濕邪太重,導致痘瘡化膿後容易出水,不利於痘瘡的康復。
風禁是指痘瘡患者感受風寒之邪,導致痘瘡發作時伴有瘙癢、疼痛等症狀。
寒禁是指痘瘡患者體內寒邪太盛,導致痘瘡化膿後不易收斂,容易潰爛。
胃禁者,毒火炙胃,不能發散於肌表,脾胃潰爛,其外證之痘,出於唇口之間者,或二三四五點相連,諸痘未漿,此痘已先黃熟,知由熱毒內攻,胃已腐爛,故諸痘不得成漿也。如唇口一見此痘,當察其面色煩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者,是其驗也。火禁者,小兒初發之際,或因身發寒熱而誤以火熏炙其衣被,或睡臥於火箱之中,使皮膚乾燥,故痘毒發泄不出,又兼氣虛而不能拘其毒,則毒停皮膚之內,隱隱不能發出肌表也。
白話文:
胃禁:毒火灼燒胃部,不能發散到肌膚表面,脾胃潰爛,在外證方面,痘瘡出現在脣口之間,或二三三四五點相連,其他痘瘡還沒化膿,這個痘瘡已經先黃熟了,可知是由熱毒內攻,胃已經腐爛,所以其他痘瘡不能化膿。如果在脣口見到這種痘瘡,應觀察其面色煩紅,氣粗熱甚,口臭異常,這是它的驗證。
火禁:小兒初發痘瘡時,或者因為身體發冷發熱而誤用火燻烤衣物被褥,或者睡臥在火箱中,使皮膚乾燥,所以痘毒發泄不出,加上氣虛而不能約束毒素,則毒素停滯在皮膚內部,隱隱不能發出肌膚表面。
細看皮內,覺有紅點無頭無腳,或於四肢頭面方廣之處,見一二點痘子,則諸痘皆從此痘上發泄為孽,而皮內隱隱不出之痘,終不能快出,名為火禁。以水楊加荊芥煎湯浴之,則諸痘自發矣,輕則升麻和解散主之。
白話文:
仔細觀察皮膚內部,發現有紅色的小點,沒有頭也沒有腳。或是在四肢、頭面廣闊的地方,看見一兩個痘子。那麼,所有的痘子都會從這個痘子上長出來,然後造成危害。而皮膚內部隱藏著沒有出現的痘子,始終不能快速地長出來,這種情況叫做「火禁」。可以用水楊和荊芥煎出來的藥湯來沐浴,這樣痘子就會自然長出來了。如果痘症較輕,可以用升麻和解散合起來當作主方來治療。
水禁者,初發熱之際,陰陽未分,毒氣方熾,或誤食生冷,則毒停於皮肉之間,隱隱有紅點,或於方廣兩脅手足頭面之際,發有水泡者是也,蓋冷氣在內則腹疼肚脹,在外則發熱惡寒,此其驗也。以丁、桂、茯苓、升麻、大腹之類逐之,冷食遺積脾胃,須防下泄,再加山楂。
白話文:
水禁症,是指在發熱的初期,陰陽未分,毒氣正盛,或者誤食了生冷的食物,導致毒氣停留在皮肉之間,出現隱隱約約的紅色小點,或者在雙側脅部、手足和頭面等部位,發出水泡。這是因為冷氣在體內,就會導致腹痛、腹脹,在外就會發熱、怕冷,這就是水禁症的驗證。可以用丁香、肉桂、茯苓、升麻、大腹皮等藥物來治療。如果水禁症是因爲誤食生冷,導致脾胃受損,則需要防止腹瀉,因此需要再加入山楂。
風禁者,發熱之初,失於不避風,則風入肌表,痘不能發,或肌膚麻木,不知痛癢,或不麻木而乾燥,或毛直而乾焦,或皮癢欲搔,或重則狂煩譫語,此風與火搏故也。治法,以升麻湯加羌活、荊芥、以逐之,甚則蒺藜、蟬蛻、以攻也。
白話文:
風禁是指在發熱的初期,沒有注意避風,風邪就會侵入肌表,導致痘瘡不能發出,或者皮膚麻木,不知道疼痛和瘙癢,或者不麻木但乾燥,或者毛髮直立而且乾枯,或者皮膚瘙癢難忍,或者嚴重時會出現狂躁煩亂、胡言亂語等症狀,這是因為風邪與火邪相搏結的緣故。治療的方法,可以使用升麻湯加減羌活、荊芥來驅散風邪,如果病情嚴重,還可以加上蒺藜、蟬蛻來攻克風邪。
寒禁者,發熱之初,誤經冷水沐浴,或睡臥於鐵漆寒冷之處,或衣被單薄,感冒寒氣,則痘必不能宣露,有手足麻木不知痛癢,有四肢冷痛不能舉動者,有麻木冷痛之處不出痘子,惟於委曲避風之處,或頭面髮際之上,痘出如癮疹者,是其驗也。內以丁、桂、川芎、升麻逐之,外用綿衣以溫之。
白話文:
寒冷禁閉:發燒的第一天,不小心用冷水洗澡,或睡在鐵漆寒冷的地方,或衣服被子單薄,感受寒氣,就會導致痘痘不能發出來露出,有的人手和腳麻木不知痛癢,有的人四肢冰涼疼痛不能活動,在麻木冰冷疼痛的地方不出痘子,只有在彎曲避風的地方,或頭面的髮際上,痘痘像蕁麻疹一樣出現,是這個證型的特點。內服丁香、桂枝、川芎、升麻來驅散寒氣,外用棉被保暖。
曾見小兒年十一二歲,發熱之初,臥新漆床上,初因熱極,父母不防出痘,任小兒手貼漆床而臥,致令寒氣侵入手臂,其餘四肢面腹方廣之處、俱出有痘,惟一臂麻木不仁,無一點痘見,諸醫視之,並不知其故,請予至,詳察其由,乃以前方治之,後見一臂痘發出比他處尤為稠密,臂痘一出,諸痘俱起,九日而平復如故。
白話文:
我曾經看過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孩,發熱之初,躺在新刷漆的牀上,起先因為發熱很嚴重,父母沒防備會出痘,任由小孩把手貼在漆牀上睡覺,導致寒氣侵入了手臂,其他四肢、面部、腹部等寬廣的地方,都出了痘,惟獨一隻手臂麻木不仁,沒有出痘,諸位醫生看過後,都不知原因,請我前去診治,我仔細檢查後,用了以下藥方治療,後來看到手臂上的痘痘發密比其他部位的還多,手臂上的痘痘一出,其他痘痘也跟著長了出來,九天後就康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