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四·心臟部二 (18)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18)

1. 初熱證治

〔海〕小兒癍疹初發,未能辨認間,但求所出之由,因內因外及不因外內,隨其所傷,如法服餌,防其變故,抑其盛氣,比之他證,尤不可緩。或發或瀉,或解其肌,或化其毒,求其所起之由,涼血清肺,調其臟腑,平其飲食,謹其禁忌,嚴其養攝,適其寒溫,將理有法,俾盡其道,使出無不快之經,成無不痂之潰,既愈之後,不致遊毒流汗虛腠,目疾膜翳,瘡癤癰瘤,喉閉嗌腫,潮熱汗泄,此治癍之大略也。(海藏所謂癍即痘也非心為癍之癍)又云:外者外治,內者內治,中外皆和,其癍自出。

白話文:

(《海上醫宗金鑑》)小兒患天花的初發期,如果還不能辨別證型,但求查明引發天花的由因,因內因而引發,還是因外因而引發,還是內外因兼併而引發。根據致病因素的具體情況,按方服藥,防止病情變化,抑制盛氣。與其他疾病相比,更不能延誤治療。或發散或瀉下,或疏解肌膚,或排除毒邪。查明致病的由因,涼血清肺,調和五臟六腑,調平飲食,謹慎飲食禁忌,嚴格調養護理身體,適時增減衣物,治療方法有規律,使天花順利發出,成膿、結痂。天花痊癒後,不再發生毒邪流溢,身體虛弱出虛汗,眼睛患病,眼瞼內生翳膜,瘡癤、癰瘤,喉嚨腫痛,潮熱汗泄等疾病。這就是治療天花的總體原則。(《海上醫宗金鑑》所謂的癍就是天花,而不是心中鬱結的癍)又說:如果是外因引起的,用外治法治療,如果是內因引起的,用內治法治療;內外因同時存在的,內外治療皆和,天花自己就會發出。

至於惡寒者發之,表大熱者奪之,渴者清之,大便秘結者下之,小便不通者利之,驚者安之,泄者分之,可以執一為哉?大抵傷寒同治,隨經用藥,最為高論。假令五日已里,諸病與癍疹不能辨別者,不可疑作癍疹,必須發之,但各從其所傷應見治之,皆不妨癍出,若強發之,其變不可勝數矣。如外傷,升麻湯主之。

白話文:

針對惡寒的症狀,要將它發散出來,錶熱很嚴重的患者,要將它奪回來,口渴的患者,要清熱止渴,大便不通的患者,要將它瀉下,小便不暢的患者,要利尿通便,受到驚嚇的患者,要安撫他的情緒,泄瀉的患者,要將症狀調理分享,難道只可以採取一種治療方法嗎? 大體上傷寒的治療是相同的,要根據經絡來用藥,這是最上乘的治療方法。 假如發病五天以上,各個症狀和麻疹不能區別的患者,不能懷疑是麻疹,一定要將它發散出來,但是要根據患者受傷的情況來治療,都不能妨礙麻疹的出現,如果勉強將麻疹發散出來,那麼變化的症狀將不計其數。 像外傷引起的傷寒,可以用升麻湯治療。

內傷,枳實丸主之。大便耎者,枳朮丸主之。若傷冷者溫之,神應丸。惡寒者發之,宜防風蒼朮湯。表大熱者,奪之,此表者,通言三陽也,夫陽盛者,氣必上行,言奪者,治之不令上行也,是知無三陽表證,有三陽里證染於有形也,此言表,總三陽之名也。渴者清之,大渴者白虎湯(暑月用之)。

白話文:

內傷造成腹痛,應以枳實丸為主。大便黏滯不通,應以枳朮丸為主。若因受寒造成疼痛,應使用溫熱藥物,如神應丸。如果出現惡寒症狀,則應發散風寒,可以使用防風蒼朮湯。如果出現表裡皆熱的證狀,則需要奪取熱氣。這裡的表證,是指三陽經的病證。陽氣盛的時候,氣必然會向上運行,所謂奪取熱氣,就是防止其向上運行。所以,應該知道不存在三陽表證,而是有形之邪侵犯到三陽經裏證。這裡所說的表證,總稱三陽經的病名。如果口渴,應使用清熱藥物,若口渴嚴重,則使用白虎湯(在炎熱的月份使用)。

小渴者涼膈散。(涼膈散,去硝黃加甘桔者、穩。)大便秘結者下之,桃仁承氣湯、四順飲子、柴胡飲子、選用,察其在氣在血,必內實能食而秘者可用,但當微微潤之。小便不通者利之,導赤散、八正散、之類,當求上下二焦何經而用之。驚者安之,涼驚丸。重者瀉之,瀉青丸。

白話文:

  • 小口渴的人可以服用涼膈散。(涼膈散,去掉硝石和黃芩,加入甘桔,效果更穩定。)

  • 大便乾燥不通的人,可以用桃仁承氣湯、四順飲子、柴胡飲子等藥物來瀉下。但是在選擇藥物時,要注意辨別是氣滯還是血瘀,以及是否內有實熱、能吃飯但大便不通的情況。如果符合這些條件,可以使用這些藥物,但要注意藥量,不要瀉得太過。

  • 小便不通的人,可以用導赤散、八正散等藥物來利尿。在選擇藥物時,要注意辨別是上焦還是下焦不通,以及是哪條經絡不通,才能正確用藥。

  • 受驚的人,可以用涼驚丸來安神。

  • 有重病的人,可以用瀉青丸來瀉下。

泄者分之,寒則異功散、四君子湯。熱則澤瀉茯苓湯。〔呂〕凡瘡欲出而未出,因發搐者,是外感風寒之邪,而內發心熱也,宜王氏惺惺散或人參葛根湯、木香參蘇飲。凡瘡欲出未出而吐利者,是中焦停寒,或夾宿食也,宜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或和中散,如夾宿食者用紫霜丸。

白話文:

泄瀉者,需要分別情況治療:如果是寒證,可以用異功散或四君子湯;如果是熱證,可以用澤瀉茯苓湯。

呂氏說:凡是瘡癤想要化膿但還沒有化膿,而出現驚風抽搐的症狀,是外感風寒之邪,而內發心熱所致,宜用王氏惺惺散或人參葛根湯、木香參蘇飲治療。

凡是瘡癤想要化膿但還沒有化膿,而出現嘔吐或腹瀉的症狀,是中焦停寒,或兼夾宿食所致,宜用四君子湯加砂仁、陳皮或和中散治療,如果兼夾宿食,可以用紫霜丸治療。

〔張〕治痘,全在發熱之初看其熱勢微甚,微者固不必治,甚者當解則解,當汗則汗,當下則下,使毒氣得以發泄,則後去不能為害,痘亦稀少平順,失此不治,則熱毒漸盛,難以解救,大抵此際熱甚,非汗則表不解,非下則里不解,然藥味之輕重,當隨病勢之微甚而用之。〔垣〕痘證少具,痘未發,與升麻湯三五錢,帶熱服之,待其身表溫和,痘證已顯,止藥。

白話文:

(張仲景)治療痘瘡,關鍵在於發熱初期觀察熱勢的強弱,熱勢輕微的固然不必治療,熱勢嚴重的應當解除就要解除,應當發汗就要發汗,應當瀉下就要瀉下,讓毒氣得以發散,那麼後期就不會造成危害,痘瘡也會稀少平順,錯過這個時機不予治療,那麼熱毒就會逐漸加重,難以解除,大多數在這個階段熱勢很嚴重,如果不發汗,那麼表證就不會解除,如果不瀉下,那麼裡證就不會解除,然而藥物的輕重,應當根據病情輕重的變化而使用。

(王]痘瘡的症狀剛剛出現,痘瘡還沒有發出來,給予升麻湯三五錢,趁熱服用,等到病人體表溫和,痘瘡症狀已明顯表現出來,就可以停止用藥了。

如其身涼,痘證未出,只時時與甘桔湯寬胸膈,利咽喉。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內傷飲食,宜枳朮丸。傷冷食飲,神應丸。如見傷食,又見痘證,先與不犯大黃、巴豆、藥克化過,再與升麻湯,如食重傷,前藥不能過,再與犯大黃、巴豆藥過之。(此須分證之表裡虛實而斟酌之,先里後表,亦非古法,如克化藥不能過,多是脾氣虛、而克化藥又重傷之,若無便秘裡實之證,其可遽用大黃巴豆下之乎。)凡初發疑似,但肌表熱而無內傷證者,宜用辛涼之劑調之,以四物解肌湯主之。

白話文:

如果患者身體覺得寒冷,痘疹還未發出,只會時不時地用甘桔湯來舒緩胸膈、潤喉。如果大便有酸臭味,不能消化、厭食或嘔吐,這是由於飲食內傷引起的,應服用枳朮丸。如果患者因吃了冷的食物或飲品而受傷,應服用神應丸。如果患者既有飲食損傷的症狀,又有痘疹的症狀,先服用不含有大黃、巴豆的藥物來消化,然後服用升麻湯。如果飲食積滯嚴重,前面提到的藥物不能發揮作用,再服用含有大黃、巴豆的藥物。

(在使用藥物時,需要根據患者的證狀、虛實、表裡情況來斟酌。先治療裡證再治療表證,這也不是古法。如果消化藥不能發揮作用,多半是脾氣虛弱,而消化藥又會加重損傷,若沒有便祕裡實的症狀,怎麼能貿然使用大黃巴豆來瀉下呢?)凡是初發疑似痘疹的患者,只要是肌表發熱而沒有內傷症狀的,宜採用辛涼之劑來調治,以四物解肌湯為主。

或云,凡發熱疑似之間,宜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以發之,是與不是,一發便明,大抵瘡疹只要發盡,不使留伏於中也。凡發表,宜保嬰丹加薑蔥煎湯化下,一也。或升麻葛根湯去升麻,加蘇葉薑蔥,二也。或羌活散加制砂、薑蔥,三也。此可行之於已發熱之時。未發熱之前不可行也,既見紅點之後亦不可行,恐表虛故也,如或行之,只宜參蘇飲調保嬰丹,厚蓋取汗。

白話文:

有人說,凡是發熱疑似(得瘡疹)的階段,應該服用人參敗毒散一劑來發散熱毒,這樣對症與否,一出汗便知道。總的來說,瘡疹只要發散乾淨,不讓它潛伏於體內。

凡是發散,應該用保嬰丹加薑蔥煎湯送服,這是第一種方法。或者用升麻葛根湯去掉升麻,加入蘇葉、薑蔥,這是第二種方法。或者用羌活散加入制砂、薑蔥,這是第三種方法。這些方法可以在已經發熱的時候使用。在發熱之前不能使用,在看到紅點之後也不能使用,恐怕是表虛的原因。如果使用,只宜服用參蘇飲調服保嬰丹,蓋好被子發汗。

凡初發表,要看天時,如時大寒,則腠理閉密,氣血凝澀,防其發泄得遲,有毒氣壅遏之變,以辛熱之藥發之,宜桂枝葛根湯、五積散去乾薑主之。如時大熱,則腠理開張,氣血淖澤,防其發泄太急,有潰爛之變,以辛涼之藥解之,宜升麻葛根湯、雙解散主之。如不寒不熱,天氣溫和,只人參敗毒散,甚佳。

白話文:

任何首次的皮膚病發作,都要仔細觀察當下的天氣狀況。如果天氣非常寒冷,那麼皮膚的毛孔因收縮而緊閉,氣血凝澀,要防止皮膚病發作緩慢,毒氣鬱結在體內,此時應當使用辛熱(辛能發散,熱能溫通)的藥物來發散毒氣,可以用桂枝葛根湯、去掉乾薑的五積散來治療。如果天氣非常炎熱,那麼皮膚的毛孔張開,氣血充盈,要防止皮膚病發作過快,導致潰爛。此時應當使用辛涼(辛能發散,涼能清熱)的藥物來治療,可以用升麻葛根湯、雙解散來治療。如果天氣不冷不熱,氣候溫和,那麼只服用人參敗毒散,效果很好。

〔翁〕小兒出痘,凡里有大熱,當利小便,使心火有所引導,雖不用涼藥,其熱自去矣,導赤散主之。若里有小熱,不宜利小便,當解毒,若小熱利小便,反泄腎氣,宜犀角地黃湯、消毒飲。

白話文:

〔翁〕小兒出痘,凡是身體內部有大熱,應當利小便,使心火有所引導,即使不用涼藥,其熱自然而去,導赤散主治。如果身體內部有小熱,不適合利小便,應當解毒,如果小熱利小便,反而洩除腎氣,適宜犀角地黃湯、消毒飲。

〔萬〕或曰,痘瘡發熱,何以能預識其輕重而解之耶?曰:凡發熱乍進乍退,氣色明瑩,精神如常,大小便調,能食不渴,目清唇潤,此毒輕也,痘必稀疏,縱出多,亦自易發易靨。如壯熱不減,氣色慘暗,精神昏悶,大便或秘或瀉,不能食,目赤唇焦,此毒甚也,痘必稠密,宜預解之。

白話文:

有人問,痘瘡發熱,怎麼能預先知道痘瘡的輕重並解救呢?我說:凡是發熱,時而加劇時而減緩,氣色光明,精神如常,大小便通暢,能吃東西不口渴,眼睛清澈嘴脣濕潤,這種毒性是輕的,痘瘡必定稀疏,即使長得較多,也容易出膿成熟。如果是發高燒不退,氣色慘暗,精神昏沉,大便時而便祕時而腹瀉,不能吃東西,眼睛發紅嘴脣乾焦,這種毒性是重的,痘瘡必定稠密,應該預先解毒。

其出疏者,防其有伏,未可便許為疏,但看熱減渴止,精神爽快,清便自調,能食,更無他苦,是真疏且輕也。或曰,既識其候,知痘稠密,何以解之,曰諸瘡皆屬於心,心之華在面,如初發熱,青筋現露,目中淚出,此毒發於肝,肝木生心火,從後來者為實邪,肝為水泡,風火相扇,必作瘙癢,宜先解肝之毒。

白話文:

當痘疹開始痊癒的時候,要防範其中是否有潛伏的病情,不能就此認為已經痊癒了。但如果觀察到病人的發熱減退、口渴停止、精神清爽、大便通暢、食慾恢復,且沒有其他不適症狀,那麼就可確診為真正的痊癒且病情輕微。有人問,既然已經知道痘疹稠密,那麼應該如何治療呢?中醫認為,所有的瘡瘍都屬於心臟,而心臟的華蓋在臉上。如果在痘疹初期出現發熱、青筋暴露、眼中流淚等症狀,這表明毒邪發於肝臟,肝木生心火,後來的痘疹為實邪。肝臟為水泡,風火相扇,必定會引起瘙癢,因此需要先解除肝臟的毒素。

面赤如錦,額上紅筋露現,譫妄多驚,此毒發於心,心火自旺為正邪,君主不明,必有陷伏,不治。口乾唇焦,面黃而燥,此毒發於脾,心火生脾土,從前來者為虛邪,脾為癍,心為疹,必有夾癍夾疹,又脾主肌肉,為火所灼,必作潰爛,宜先解心脾之毒。面色㿠白,鼻中乾燥,或流清涕,或衄出,此毒發於肺,心火刑肺金,乘其所勝為微邪,宜略解肺之毒。面色黑氣如煙浮,目中見鬼,頭熱足冷,此毒發於腎,腎水克心火為賊邪,必成黑陷不治。

白話文:

  1. 面色紅潤如錦,額頭上的紅筋清晰可見,神志不清,經常受驚,這是因為毒氣侵犯心臟,心火旺盛而導致正邪相鬥,君主不能明察秋毫,必定有陷阱和埋伏,無法治癒。

  2. 口乾脣焦,面黃燥熱,這是毒氣侵犯脾臟,心火生長脾土,從前來的邪氣為虛邪,脾臟受到侵犯,心臟出現疹子,必定會夾雜著癍和疹,而且脾臟主掌肌肉,被火灼傷後必定會潰爛,宜先解除心脾之毒。

  3. 面色慘白,鼻中乾燥,或者流清鼻涕,或者流鼻血,這是毒氣侵犯肺臟,心火刑剋肺金,乘虛而入,為微邪,宜稍微解除肺之毒。

  4. 面色黑氣浮動,眼中見鬼,頭熱足冷,這是毒氣侵犯腎臟,腎水剋制心火,為賊邪,必定會變成黑色陷坑,無法治癒。

瘡疹發熱,熱氣微者,其毒必少,痘出自疏,易發易靨,不須服藥。熱氣甚者,其毒必多,痘出自密,難發難靨,且多他變,宜預解之,宜連翹升麻湯或如聖湯併合代天宣化丸主之。或有熱微痘出反密者,其人必口燥渴,唇焦烈,小便赤少,大便秘,身雖不大熱,卻蒸蒸然,此毒深熱亦深,故表不大熱、而裡熱也,宜急解之。

白話文:

瘡疹發熱的時候,如果熱氣輕微,說明毒素較少,痘疹生得疏鬆,容易發出來,容易化膿,不需要服藥。如果熱氣很重,說明毒素很多,痘疹生得很密,難以發出來,難以化膿,而且容易出現其他變化,必須及時治療,可以用連翹升麻湯或如聖湯配合代天宣化丸治療。有的人熱氣輕微,但痘疹卻反而生得很密,這種情況下,病人一定會口乾舌燥,嘴脣焦裂,小便赤少,大便祕結,雖然身體表面不太熱,但卻有蒸蒸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毒素已經深入體內,內熱很重,所以表面不熱,但裡面卻很熱,需要及時治療。

若煩渴引飲,大熱如炙,頭痛如破,或自汗,或無汗,宜白虎湯主之,甚者石膏用至半斤,溽暑之時有此症,尤宜用之。或有熱甚痘出反疏者,其人必不渴,唇潤,目中無山楂,大小便調,身雖大熱,但熇熇然,此毒淺熱亦淺,故表熱裡氣和也,只以升麻葛根湯。

白話文:

  • 若果煩渴想喝水、身體像被火烤一樣大熱、頭痛如裂開般、可能有自汗也有可能沒有汗,這時應服用白虎湯為主方,若病情嚴重者的石膏劑量可以用至半斤。在炎熱的季節出現此證時,尤為合適。

  • 有的熱毒很盛,但痘疹反而疏散者,病人一定不口渴、嘴脣潤澤、眼中沒有山楂肉(即紅點)、大小便也正常,身體雖然很熱,但只是微微發燒的樣子,這是因為毒性不深、熱度也不高,所以表熱裡氣調和。這時只要服用升麻葛根湯就可以了。

乍涼乍熱,瘡疹常候,若遍身如火,晝夜不休,此心火亢甚,脾土益燥,為失其常,宜消詳表裡證候以施治也,如口燥渴,目赤,唇焦,大小便不利,此表裡俱熱也,雙解散、或連翹升麻湯、或黃連解毒湯(煩躁)、送下七物升麻丸(四方俱本條)。如咽喉痛,甘桔湯加牛蒡子,或射干鼠黏子湯(俱咽喉)加桔梗,使咽喉爽快,胸膈開豁,失今不治,他日咽喉閉塞,水入則嗆,谷入則嘔,暴啞失音,悔之無及。

白話文:

忽然覺得一冷一熱,出現瘡疹,這是常見的現象。如果遍身覺得像吃了辣椒那樣發熱,日夜不停,這是心火過於亢盛,脾土更加乾燥,失去了常態。需要把表裡證候都詳細弄清楚,根據情況進行治療。如果口乾、口渴、眼睛紅、嘴脣乾裂、小便和大便都不順暢,這是表裡都熱的表現。可以服用雙解散、連翹升麻湯、黃連解毒湯。如果咽喉痛,可以服用甘桔湯加入牛蒡子,或者服用射干鼠黏子湯加入桔梗,使咽喉清爽,胸膈開闊。如果現在不治療,以後咽喉閉塞,喝水會嗆著,吃東西會嘔吐,出現聲音嘶啞、失聲,那時才後悔就來不及了。

如初發熱時時惡寒,身振振搖動如瘧之狀,其人衛氣素虛,榮血亦弱,不能逼毒快出,使毒邪留連於經絡之中,欲出不出,與正相爭,故振振者火之象也,以柴葛桂枝湯加黃耆主之,瘡出即愈。不可錯認作寒戰,妄投陳氏辛熱之劑以誤人也。

白話文:

如果剛開始發燒時,常常惡寒,身體不停的抖動,看起來像是瘧疾的樣子,是因為這個人的衛氣本來就虛弱,榮血也很弱,無法快速將毒素排出,導致毒邪滯留在經絡中,想出來卻出不來,與正氣相爭,所以抖動的樣子就像火一樣。此時,可以使用柴葛桂枝湯加上黃耆為主藥來治療,瘡口出現就能痊癒。不可以誤認為是寒戰,亂投陳氏辛熱的藥方,害了人。

古人養生或治病者,常順四時之氣,謂之勿伐天和,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飲食起居,各有攸宜。凡瘡疹發熱之時,其初發表解肌,四時各有主方,春用羌活湯(痘發熱),夏用五苓散(驚),秋用參蘇飲,冬用五積散,四時通用人參敗毒散。又如春肝旺,風木主事,調養之法,宜四物湯(失血)加防風、黃芩、木香、青皮、羌活,以折風木之勝,又以四君子湯(不能食)加白芍藥、桂心,以補脾之受制,相間服之。夏心旺,熱火主事,宜黃連解毒湯(煩躁)加麥門冬、五味子,以補肺之不足。

白話文:

古人在養生或治病的時候,常常順應四季的氣候,稱為「勿伐天和」。例如,在春夏養養陽,在秋冬養陰,飲食起居都有不同的宜忌。凡是患了瘡疹發熱的疾病,在初期發病的時候,要發散風邪,解肌透熱。四個季節各有主治的藥方:春天用羌活湯(痘瘡發熱),夏天用五苓散(暑熱驚悸),秋天用參蘇飲,冬天用五積散。四個季節通用的人參敗毒散。另外,春天肝旺,風木主事,調養的方法,宜用四物湯(失血)加上防風、黃芩、木香、青皮、羌活,來抑制風木的過盛,再用四君子湯(不能吃東西)加上白芍藥、桂心,來補脾的虛弱,交替服用。夏天心旺,熱火主事,宜用黃連解毒湯(煩躁)加上麥門冬、五味子,來補肺的不足。

秋肺旺,燥金主事,宜瀉白散(肺)合甘桔湯(咽喉)加牛蒡子、馬兜苓,以散肺中之邪,又以四物湯去川芎,加天麥門冬、天花粉,以潤其燥。冬腎旺,寒水主事,宜五積散以散表之寒,理中湯(泄利)加黃耆、炙木香、丁香,以勝里之寒。此四時之治法也。如天有暴風,連日不止,恐有風邪,桂枝葛根湯。

白話文:

秋天肺臟旺盛,燥金主事,應該服用瀉白散(肺)合甘桔湯(咽喉)加上牛蒡子、馬兜苓,以散發肺中的邪氣,還要服用四物湯去掉川芎,加上天麥門冬、天花粉,以滋潤肺部的乾燥。冬天腎臟旺盛,寒水主事,應該服用五積散以散發表面的寒氣,理中湯(泄利)加上黃耆、炙木香、丁香,以勝過胃裡的寒氣。這就是一年四季的治病方法。如果天氣突然颳起暴風,連續幾天不停,恐怕會有風邪,這時應該服用桂枝葛根湯。

夏月盛暑,或非時之熱,人參白虎湯(渴)。冬月嚴寒,或非時之寒,四君子湯加桂枝、生薑。久雨濕盛,五苓散加蒼朮。此四候者,必瘡變色有異證,可依其法治之,苟無他候,不可妄治也,惟謹帷幕,遠風寒,毋令大熱,毋令大寒,但常和暖,更常服蟬蛻膏,蓋此膏能御風邪,辟惡氣,透肌快癍疹也。房室之中,常燒闢穢香(禁忌),勿得間斷。

白話文:

在夏季炎熱的季節,有的是非季節性引起的發熱,用人參白虎湯就可以解渴。在冬季寒冷的季節,有的是非季節性引起的寒冷,則用四君子湯加桂枝、生薑。

久雨濕氣重的季節,加蒼朮的五苓散。這四種季節引起的季節性疾病,必須皮膚發生變化、出現了異常的症狀,纔可以根據醫方的方法進行治療。假如沒有其他的症狀,不可以亂治療。只要謹慎地使用帷帳,遠離風寒,不要讓氣候過熱,也不要讓氣候過冷,只要經常保持溫暖,經常服用蟬蛻膏,因為這種膏藥能夠抵禦風邪,驅避邪惡之氣,透徹肌理,使瘡疹迅速痊癒。房間裡要經常焚燒闢穢香,不要間斷。

凡初發熱二三日間有驚搐者,以導赤散(心、)羌活湯(痘發熱)、辰砂散(本條)主之。大便秘者,三黃丸(發熱)微利之。小便澀少者,導赤散。渴甚者,葛根解毒湯(痘渴)。腹中痛者,桂枝大黃湯(痘腹痛)。腰痛者,人參敗毒散(本條)。自利者,黃芩湯(痘泄利)。

白話文:

  1. 初次發燒,二至三日內如有抽搐的情況,可以用導赤散(辛溫解表)、羌活湯(痘疹發熱)、辰砂散(止驚痙)來治療。

  2. 大便不通暢者,可以用三黃丸(輕微瀉下)來緩解。

  3. 小便澀少者,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

  4. 口渴嚴重者,可以用葛根解毒湯(痘疹口渴)來治療。

  5. 腹痛者,可以用桂枝大黃湯(痘疹腹痛)來治療。

  6. 腰痛者,可以用人參敗毒散(本條)來治療。

  7. 腹瀉者,可以用黃芩湯(痘疹腹瀉)來治療。

吐利者,黃芩加半夏湯(痘吐利)。如脾胃素弱,自利清白者,理中湯丸(痘泄利)、或四君子湯(不能食)、肉豆蔻丸(痘泄利)合而服之。余詳各門。

〔發表〕

白話文:

嘔吐者,用黃芩加半夏湯(痘疹嘔吐)。如果脾胃一向虛弱,自己拉肚子而且拉出來是大便清白,可以用理中湯丸(痘疹泄瀉)、四君子湯(不能吃東西)、肉豆蔻丸(痘疹泄瀉)合在一起服用。其餘詳見各科。

升麻湯,治大人小兒時氣瘟疫,頭痛足冷,脈數發熱,肢體煩疼,及瘡疹疑二之間,並宜服之。或未經解利而瘡毒已發。又云,證候未全,或未明者,但可與解散之也。又云,患瘡疹,大便自如常者,亦可服升麻湯。蓋用升麻,其性苦寒無毒,主解百毒,殺鬼邪,闢瘟瘴蠱毒,中惡腹痛,咽喉口瘡,皆毒也,瘡痘亦毒故也。其次用葛根,性平,治消渴大熱,解肌發表,出汗開腠理,治頭痛。升麻葛根二藥,皆治伏熱毒動,心恍惚,驚悸煩躁,大抵瘡疹是蘊熱毒,葛根解熱,升麻去毒也。病熱而藥性微寒,冷熱相攻,則芍藥治時行寒熱,又活血痹,使瘡痘易出也,又利小便,瘡疹有大熱者,則利小便也。次有甘草調和之,況《新書》言,瘡疹渴燥甚者,亦用炙草散主之。四者解毒治熱,調榮衛,為治瘡疹之要藥也。為其疑二之間,非瘡疹伏熱而發熱者,有傷寒、傷風、傷食、驚證兼患瘡疹,而稟氣怯者皆發虛熱,而非實熱,若服之,是瘡疹者則毒減而愈,他證者反以為害,不能盡述其由,但有壯熱而面青目白,睛不黃赤,大便不秘,小便清者,皆不可服,里無蘊熱故也。此藥治未發瘡疹之前,瘡疹已愈之後,服之消毒故也,非正出時服。

升麻,葛根,芍藥,甘草(等分),

白話文:

升麻湯,用於治療大人小孩時疫瘟疫,頭痛手腳冰涼,脈搏快發熱,四肢疼痛,以及瘡疹還沒確定是否出現時,都可以服用。或者還沒服用瀉藥而瘡毒已經出現。又提到,症狀還不齊全,或者還不明確的,只能服用解散藥。又提到,患有瘡疹,大便正常的人,也可以服用升麻湯。升麻具有苦寒無毒的藥性,主治百毒,殺鬼邪,預防瘟疫瘴氣、蠱毒,中惡腹痛,咽喉口瘡,這些都是毒,瘡痘也是毒,所以也適用。第二個藥葛根,藥性平和,治療消渴症和高熱,解肌發表,出汗使皮膚腠理舒展,治療頭痛。升麻和葛根這兩種藥,都用於治療潛伏的熱毒,心神恍惚,驚悸煩躁,瘡疹基本上是蘊藏著熱毒,葛根解熱,升麻解毒。疾病本身發熱,而藥性微寒,寒熱交攻,芍藥用於治療時行的寒熱,又活血化瘀,使瘡痘容易出來,又利尿,瘡疹有高熱的,就可以利尿。接著甘草調和之,況且《新書》上說,瘡疹口渴乾燥得很嚴重的,也用炙草散為主藥。這四種藥解毒治熱,調養氣血,是治療瘡疹的要藥。因為懷疑是其他疾病,但不是瘡疹潛伏的熱毒引起的發熱,有傷寒、傷風、傷食、驚證兼患瘡疹,而稟賦體質虛弱的人,都會出現虛熱,而不是實熱,如果服用升麻湯,那麼瘡疹的人毒就會減少而痊癒,其它疾病的人反而會受到傷害,不能完全解釋原因,但有壯熱而面色青白,眼睛不發黃發紅,大便不祕結,小便清的人,都不可以服用,因為體內沒有蘊藏的熱毒。這種藥用於治療未發作瘡疹之前,瘡疹已經痊癒之後,服用它消毒,不是正發作時服用。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亦可為細末,湯調服。身心煩熱即溫服,寒多即熱服。

白話文:

上等藥材為粗末,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一起煎煮至半杯,去除藥渣,溫熱服用,不拘時間。也可以研磨成細末,用湯水調和服用。身心煩熱時溫服,寒氣多時熱服。

海藏云:升麻葛根湯,太陽陽明之藥。蒼朮雲:身熱腹痛者、身熱泄瀉者、身熱驚悸者、身熱汗出者、身熱足冷者,俱不宜服升麻葛根湯。張巽之云:凡痘見癍點,忌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萬氏曰:古人謂但見紅點,便不可服升麻葛根湯,恐發得表虛也。

白話文:

《海藏經》中說:升麻葛根湯是治療太陽陽明經疾病的藥方。

《蒼朮》中說:身體發熱腹痛的人、身體發熱腹瀉的人、身體發熱驚悸的人、身體發熱出汗的人、身體發熱腳冷的人,都不適合服用升麻葛根湯。

張巽之說:但凡痘瘡出現紅點,就要忌服葛根湯,否則容易因肌表正氣虛弱而引起痘瘡發散。

萬氏說:古人認為,只要看到紅點,就不能服用升麻葛根湯,否則容易因肌表正氣虛弱而引起痘瘡發散。

此蓋為痘疏毒少者言,後人不達立言之旨,遽謂凡出痘子才見紅點,真不可服,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乃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之劑,痘出太密,正宜常服以解之,令陷者升之,燥者潤之,郁者疏之,過者平之,陰精不衰,而陽毒不亢也。苟謂痘疏毒少者,雖他藥不可服,況葛根湯乎。

白話文:

這句話是針對那些痘疹稀疏、毒素少的人說的。後人沒有領會立言的旨意,草率地認為凡是痘瘡出疹子時才見紅點,就絕對不能服用葛根湯,殊不知升麻葛根湯四味藥,是發表解毒、疏通血氣、升降陰陽的藥劑。痘疹出的太密,正是應該常服葛根湯來疏解它,讓陷下去的痘疹升起來,乾燥的痘疹潤澤起來,鬱結的痘疹疏通起來,過多過盛的痘疹平復下來,陰精不衰竭,而陽毒不亢盛。如果只認為痘疹稀疏、毒素少的人纔不能服用其他藥物,那麼葛根湯就更不能服用了。

古人治痘,以葛根湯為主,後世好奇,多立方法,法愈多而治愈難矣,苟能變通,自發熱以至收靨,葛根湯皆可增損用之,不特發表解肌而已,今以葛根湯為主治,隨證立增損法於後。

白話文:

古人治療痘瘡,以葛根湯為主。後世的醫生覺得好奇,創造了很多種治療方法。方法越多,治癒痘瘡就越困難。如果能夠靈活應用葛根湯,從發燒到痘瘡收斂,葛根湯都可以加減使用,不只是發汗解肌而已。現在以葛根湯為主治,根據症狀增減使用的方法如下:

初發熱解表,加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風。口乾渴,內熱也,加葛粉、天花粉、麥門冬。自利,加條實黃芩生用。嘔吐,加半夏、生薑。腹中痛,加木香、青皮、枳殼、山楂肉。腰疼,加獨活、北細辛。頭疼,加羌活、藁本、蔓荊子。驚搐,加木通、生地黃、燈心。小便少,加木通、車前子、瞿麥。大便秘,加大黃。衄血,加山梔仁、玄參、生地黃。

白話文:

  • 初期發燒時,應採用解表法,加入柴胡、羌活、白芷、桔梗、防風等藥物。

  • 口乾舌渴,內熱時,加入葛粉、天花粉、麥門冬等藥物。

  • 自發性腹瀉,加入條實黃芩(生用)。

  • 嘔吐時,加入半夏、生薑。

  • 腹中疼痛,加入木香、青皮、枳殼、山楂肉等藥物。

  • 腰痛時,加入獨活、北細辛。

  • 頭痛時,加入羌活、藁本、蔓荊子等藥物。

  • 驚搐時,加入木通、生地黃、燈心等藥物。

  • 小便少時,加入木通、車前子、瞿麥等藥物。

  • 大便祕結時,加入大黃。

  • 鼻出血時,加入山梔仁、玄參、生地黃等藥物。

發熱三四日,熱不減,加解毒藥大力子、連翹、紫草、桔梗。瘡不出,加防風、蟬蛻、荊芥穗、紅花子。眼痛,加密蒙花、柴胡、龍膽草。

白話文:

發燒三四天,熱度不退,加上解毒藥大力子、連翹、紫草、桔梗。瘡口沒有出現,加上防風、蟬蛻、荊芥穗、紅花子。眼睛疼痛,加上密蒙花、柴胡、龍膽草。

瘡出太稠密,加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咽痛,加桔梗、連翹。瘡干或帶紫,或色大赤者,血熱也,加當歸稍、生地黃、紅花、地骨皮、牡丹皮。瘡灰白色平陷者,氣虛也,加人參、黃耆、防風、木香、官桂。手足瘡不起,脾胃不足也,加防風、官桂、人參、黃耆。

白話文:

  1. 瘡口太過密集,加入人參、當歸、木香、紫草、大力子、防風、桔梗。

  2. 咽喉疼痛,加入桔梗、連翹。

  3. 瘡口乾燥或帶紫色,或顏色鮮紅,這是血熱的症狀,加入適量的當歸、生地黃、紅花、地骨皮、牡丹皮。

  4. 瘡口灰白色並且平坦凹陷,這是氣虛的症狀,加入人參、黃耆、防風、木香、肉桂。

  5. 手腳上長瘡不起,這是脾胃不足的症狀,加入防風、肉桂、人參、黃耆。

瘡密起發不透,又渴者,此津液不足,加人參、麥門冬、天花粉。泄瀉者,裡虛也,加人參、白朮、訶子、白茯苓。瘡不著痂者,濕熱也,加黃耆、防風、官桂、白朮。(李氏,加紫蘇五分,筍尖、山楂、牛蒡子各一錢,冬月加制過麻黃一錢。)

白話文:

瘡口密密麻麻地生長發作,卻不透發,又覺得口渴的,這是津液不足造成的,可以加人參、麥門冬、天花粉來治療。腹瀉的,是體內虛弱造成的,可以加人參、白朮、訶子、白茯苓來治療。瘡口不結痂的,是濕熱造成的,可以加黃耆、防風、官桂、白朮來治療。(李氏的方子,還要再加五分的紫蘇,一錢的筍尖、山楂、牛蒡子,在冬季的時候,還要再加入一錢的經過特殊處理的麻黃。)

惺惺散,治數證,皆為純陽人所用,古人處為小兒藥,非乃里寒者可服,且以藥對其證用之意,大抵渾身壯熱,必由風熱瘡疹,傷寒時氣,且先與之也,其頭痛目澀鼻流清涕者,用細辛。喘粗者,用桔梗、人參。多睡者,用茯苓。恐傷寒時氣乘里弱者,用白朮也。治風熱瘡疹,栝蔞根也。栝蔞,味苦寒,治身熱,煩滿大熱,除腸胃中痼熱,八疸面黃,燥渴,通月水,止小便利,熱而胸痹不下乳,陽證傷寒,治癰下乳,皆攻其熱也,故非裡寒者可用。其裡寒者,由身有大壯熱,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黃赤,皆裡寒證也,其中雖有白朮以溫,終作為虛熱者用。人之臟腑寒,則寒藥先效,熱藥未必能制之,臟腑熱,則熱藥先效,寒未能制之,此勢之自然也,豈得不辨表裡冷熱而用藥也。《和劑方》小兒傷寒壯熱,當先服此,大效。次服羌活散。如壯熱未退,切不可與通利大便及涼藥,恐是瘡疹,服藥則誤矣。

苦桔梗,細辛(去葉),人參,甘草(炒),白茯苓(去皮),栝蔞根,白朮(各一兩半)

白話文:

惺惺散,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只適合純陽體質的人服用。古人認為這是一種兒童用藥,但並不適合裡寒體質的人服用。根據藥物的功效和適應症,它通常用於治療以下情況:

  1. 全身壯熱,常由風熱瘡疹、傷寒時氣引起,初期可服用細辛。

  2. 喘粗,可服用桔梗、人參。

  3. 多睡,可服用茯苓。

  4. 擔心傷寒時氣乘虛而入,可服用白朮。

  5. 治療風熱瘡疹,可服用栝蔞根。

栝蔞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除煩滿、通月水、止小便利、消癰下乳等功效。因此,它不適合裡寒體質的人服用。

裡寒體質的人常常會有以下症狀:身有大壯熱,不渴而大便反利,小便不赤,面青目白,睛不黃赤。雖然其中含有白朮以溫補,但終究是作為虛熱證來使用。

人體的臟腑寒證,寒藥先有效,熱藥未必能制之;臟腑熱證,熱藥先有效,寒藥未必能制之,這是一種自然的規律。因此,在用藥時必須辨別表裡冷熱,才能正確用藥。《和劑方》中記載,小兒傷寒壯熱時,應當先服此藥,效果顯著。其次服用羌活散。如果壯熱未退,切不可服用通利大便的藥物及涼藥,以免誤診為瘡疹而誤服藥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薄荷二葉,同煎至三分,去滓,溫服。要和氣,入薑煎,不拘時候。身雖壯熱,大便自利者不可服。

白話文:

此藥方以細末為上。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盞,放入薄荷二葉,一起煎煮至三分之一,去掉渣滓,溫服。若要調和氣血,可加入薑片煎煮,不拘時間服用。但如果身體壯實發熱,大便自利者,不可服用此藥方。

海藏云:惺惺散治風熱,咽不利,脾不和,少陽渴,小便不利也。

荊芥散,治麻痘子兼瘙癢,或癮疹,大便自過。

白話文:

海藏說:惺惺散可以治療風熱、咽喉不適、脾胃不和、少陽病引起的口渴以及小便不暢。

荊芥散可以用來治療麻疹或痘疹伴有瘙癢,或是出現了癮疹,大便過於頻繁的情況。

上,用荊芥少許,爛研,以新井水將布帛濾過,入一滴許麻油,打勻,令飲之,便不亂悶。麻痘已出,用黃蠟煎青膠水飲,即安(青膠水乃牛皮膠也。)荊芥治血風,麻子是疹子,常言風瘙癮疹,則皆出皮膚,其毒輕而浮,又以麻油打勻,此滑竅之理,又以黃蠟煎青膠水服則安,此滋血行榮衛,榮衛既順,麻疹出矣。《指迷方》荊芥湯,乃消毒飲加薄荷煎服之。

羌活散,解熱散毒,治風壅、欲作瘡痘者。

白話文:

服用荊芥少量,研磨成粉末,用新井水將布帛過濾,滴入少許麻油,攪拌均勻,喝下去,就不會煩悶。麻疹已經發出,用黃蠟煎青膠水喝,就會好(青膠水是牛皮膠)。荊芥治療血風,麻子是疹子,俗話說風瘙癮疹,都出現在皮膚上,它的毒性輕微而浮在表面,又用麻油攪拌均勻,這是使氣血流通的道理,再用黃蠟煎青膠水來服就會好,這是滋養氣血、運行營衛,營衛順暢,麻疹就出來了。《指迷方》荊芥湯,是消毒飲加薄荷煎服它。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栝蔞,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分)

白話文:

羌活、獨活、川芎、桔梗、蟬蛻、前胡、柴胡、地骨皮、甘草(炙)、栝蔞、天麻(炙)、荊芥、防風(各等份)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三分盞,薄荷三葉,盞內煎至二分,通口服,量大小加減藥水。此藥,詳其藥味治風、治寒、治驚、下痰、涼脾、治血熱、透肌,但實熱發,無所不治。如稟受怯弱、或脾胃弱、或外熱目白睛青色,皆里無熱,不可輕用。

白話文:

上藥研成細末,每服服用2錢,以3分滿的茶杯裝水,再加入3片薄荷葉,一起煮到水量剩下2分滿,趁熱口服即可,可以依個人體質調整藥量和水的比例。此藥可治療風寒、驚嚇、痰多、脾臟燥熱、血熱、以及皮膚發熱等症狀,但對於實熱發作引起的疾病則不適用。如果體質虛弱、脾胃功能弱、或外熱引起眼白發青,都屬於體內沒有熱的狀況,不建議輕易服用此藥。

薄荷散,小兒才覺是瘡疹,宜服之。

薄荷葉(一兩),麻黃(去節),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薄荷散適用於小兒剛開始出現疹子時服用。

成分包括:薄荷葉(一兩),麻黃(去掉節部),甘草(炒制。各半兩)。

上為細末。每服二錢,水一中盞,棗二枚,生薑三片,同煎至六分,去滓,放溫,日三兩次服。此是小兒稟受壅實,毒氣甚者宜服之,蓋此方云:小兒才覺是疹痘便服之。服之而汗出者,服調中散。服薄荷散若作寒熱,脈反遲者,進脫齒散以溫之。詳其理,非下藥之法也,實者服之未必安,虛者用之必危殆。

白話文:

將中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 2 錢,加水一中盞,加上 2 枚紅棗,3 片生薑片,一同煎熬至液體剩下六分,過濾掉渣滓後,放涼,每天服用 2 到 3 次。這帖方劑適用於體質病弱、毒氣很盛的小孩,蓋此方說:小孩才發現是疹痘,就可以服用。服用此方後出汗者,服用調中散。服用薄荷散若出現寒熱症狀,脈搏反而是變慢的,服用脫齒散來溫暖身體。詳細探究其原理,並非下藥的方法,體質實的人服用不見得會妥當,體質虛的人服用必定會有危險。

參蘇飲(方見急驚),人參羌活散(方見急驚)

羌活散,此方,初熱暫用,兼治驚搐。

白話文:

參蘇飲(方劑見於急驚症治療),人參羌活散(方劑見於急驚症治療)

羌活散,這個方劑在初發熱時暫時使用,同時也可以治療驚搐。

羌活(一錢二分),獨活,荊芥(各八分),前胡,防風(各一錢),柴胡,白芷,蟬蛻,甘草(各四分),細辛(一分)

白話文:

羌活(6克),獨活,荊芥(各4克),前胡,防風(各6克),柴胡,白芷,蟬蛻,甘草(各2克),細辛(0.5克)

上,加薄荷三葉,水一鍾,煎五分,不拘時服。發搐及熱盛不退者,暫服。煎熟用制砂調下,治搐如神。

人參敗毒散,治傷風、瘟疫、風濕,頭目昏眩,四肢痛,憎寒壯熱,項強,目睛疼。

尋常風眩拘倦,風痰身體項疼,及咳嗽鼻塞,聲重寒熱,並治之。

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三錢,生薑薄荷煎。

李氏敗毒散,治初熱壯盛等證。

即前敗毒散加升麻、荊芥、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蘇、紫草。

減獨活、柴胡、茯芩、人參。

白話文:

加薄荷三片葉子,用水一杯煎至剩下一半,不限時間服用。對於抽搐和高熱不退的情況,可暫時服用。煎好後用制砂調服,對於治療抽搐非常有效。

人參敗毒散,適用於感冒、瘟疫、風濕症狀,如頭暈眼花、四肢疼痛、發冷發熱、脖子僵硬、眼睛疼痛等情況。

也能處理一般性的風邪引起的眼花、身體疲倦、風痰引起的身體和脖子疼痛,以及咳嗽、鼻塞、聲音沈重、寒熱交替等症狀。

成分包括柴胡、前胡、川芎、枳殼、羌活、獨活、茯苓、桔梗、人參(各一兩),甘草(半兩)。

以上藥材研成粗末。每次服用三錢,加入生薑和薄荷一起煎煮。

李氏敗毒散,適用於初發的高熱強烈等症狀。

在之前的人參敗毒散基礎上增加升麻、荊芥、牛蒡子、蟬蛻、山楂、地骨皮、薄荷、紫蘇、紫草。

去掉獨活、柴胡、茯苓、人參這些成分。

如熱甚,加柴胡、黃芩。夏,加香薷。冬,加麻黃。瀉,加豬苓、澤瀉。

白話文:

如果熱症嚴重,可以加入柴胡、黃芩。夏季,可以加入香薷。冬季,可以加入麻黃。如果腹瀉,可以加入豬苓、澤瀉。

上,薑一片,水煎,臨服加蔥白汁五茶匙。

正氣散

白話文:

上方中,使用一片薑加水煎煮,服用前加入五茶匙的蔥白汁。這是正氣散的配方。

甘草(炙,三分半),陳皮,藿香(去梗),白朮(各五分),厚朴(薑製),半夏(薑製,各一錢半)

白話文:

甘草(炙烤過的,三分半的用量),陳皮,藿香(去除莖梗),白朮(各五分),厚朴(用生薑加工過的),半夏(用生薑加工過的,各一錢半)。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

調解散

白話文:

將材料細細切好,作為一劑藥,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這是調解散的用法。

青皮,陳皮,枳殼(麩炒),桔梗(去蘆,炒),人參,半夏(炮七次),川芎,木通,乾葛(各四分),甘草,紫蘇(各二分)

白話文:

青皮、陳皮、枳殼(麩炒)、桔梗(去蘆,炒)、人參、半夏(炮七次)、川芎、木通、乾葛(各四分)、甘草、紫蘇(各二分)

上細切,作一服,加生薑三片,大棗一枚,水煎服。一方,加紫草、糯米。

蘇解散,治痘初壯熱,頭疼腰痛,腹疼作脹,一切熱毒甚者。

紫蘇,葛根,防風,荊芥,白芷,蟬蛻,紫草,升麻,牛蒡子,木通,甘草(各等分)

上,加燈心蔥白各七根,水煎,熱服。

和解湯,解表和中。

升麻,乾葛(各一錢半),白芍(一錢),人參,防風(各七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上,用薑一片,水煎服。

上十七方,發表平劑。

王朝奉四物解肌湯

芍藥,黃芩,升麻,葛根

白話文:

將上述的中醫古文翻譯成現代白話文如下:

細切藥材,製成一劑藥,加上三片生薑和一枚大棗,用水煎煮後服用。另一個方子中,還加入了紫草和糯米。

蘇解散,用於治療剛開始出痘時出現的高熱、頭痛、腰痛、腹痛以及腹部脹滿等症狀,對於一切嚴重的熱毒症狀有效。

藥物組成包括:紫蘇、葛根、防風、荊芥、白芷、蟬蛻、紫草、升麻、牛蒡子、木通、甘草(每種藥物分量相等)。

加入七根燈心草和七根蔥白,用水煎煮,趁熱服用。

和解湯,用於解表和調和脾胃。

藥物組成包括:升麻、乾葛(各一錢半),白芍(一錢),人參、防風(各七分),川芎(八分),甘草(五分)。

加入一片生薑,用水煎煮後服用。

以上十七個方劑,都是用來發散表邪和平和調理身體的。

王朝奉四物解肌湯

藥物組成包括:芍藥、黃芩、升麻、葛根。

每服四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服。或云,小兒傷寒疫癘,潮熱瘡疹,五日已衰,疑似不能辨別者,並皆辛涼之劑調之,即以四物湯解肌之類。海藏云:此論即有表也,若內傷腹中有物,未得大便而發熱者,當以食藥去其物則可,若得便後,仍發熱在表者,亦宜此解肌湯,比錢氏升麻葛根湯減甘草,加黃芩,以有表熱之意也。

白話文:

每劑藥用四錢藥材,加水一杯,煎煮至七分滿時,去渣服用。或者說,小兒患傷寒疫病,潮熱生瘡疹,五天後病情已衰退,但又疑似不能辨別病因時,都可採用辛涼藥劑來調理,再用四物湯來解肌。海藏說:這個論點仍然是針對有表證的病情,如果內傷腹中有東西,還沒大便通暢而發熱的話,應該用攻藥來去除腹中的東西,這樣才能治癒。如果已經大便通暢後,仍發熱有表證的話,則也應該用這個解肌湯,比錢氏的升麻葛根湯少加甘草,多加黃芩,是為了加強清解表熱。

防風蒼朮湯,治小兒邪熱在表,惡風惡寒,瘡疹未出,可解表、發癍疹。

白話文:

防風蒼朮湯,用於治療小兒邪熱在表,畏風怕冷,瘡疹未發出,可解表、發出癍疹。

防風,甘草(炙。各半兩),蒼朮,石膏(各一兩),川芎,黃芩(各二兩)

上為粗末。每服二錢,生薑三片,薄荷七葉,水煎,日二服。

白話文:

防風和甘草(炙烤過,各半兩),蒼術和石膏(各一兩),川芎和黃芩(各二兩)。

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時取二錢,加入三片生薑和七片薄荷葉,用水煎煮,每天服兩次。

雙解散,即防風通聖散、益元散、二方也。

白話文:

「雙解散」是指防風通聖散和益元散這兩種藥方。

防風,川芎,當歸,白芍藥,薄荷葉,大黃,連翹(各五分),石膏,桔梗,黃芩(各八分),白朮,桂枝,荊芥穗(各二分),滑石(二錢四分),甘草(一錢)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 防風:五分

  • 川芎:五分

  • 當歸:五分

  • 白芍藥:五分

  • 薄荷葉:五分

  • 大黃:五分

  • 連翹:五分

  • 石膏:八分

  • 桔梗:八分

  • 黃芩:八分

  • 白朮:二分

  • 桂枝:二分

  • 荊芥穗:二分

  • 滑石:二錢四分

  • 甘草:一錢

葛根橘皮湯,治冬溫未即病,春被積寒所折不得發,至夏熱得其寒解,冬溫始發,

肌肉斑斕,癮疹如錦紋、而咳,心悶,但嘔吐清汁,服此。

白話文:

葛根橘皮湯:

主治:冬季未及時溫養身體,春天遭受嚴寒侵襲,不能發作,到了夏天經受暑熱,才解除了嚴寒,冬季才開始發作。

葛根,橘皮(去白),杏仁(去皮尖),知母,黃芩,麻黃(去節),甘草(炙)

白話文:

  • 葛根:葛根具有解熱、消暑、生津止渴的功效。

  • 橘皮(去白):橘皮可以幫助消化、理氣健脾、化痰止咳。

  • 杏仁(去皮尖):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肺化痰的功效。

  • 知母:知母具有清熱、滋陰、降火的作用。

  • 黃芩:黃芩具有清熱、燥濕、瀉火的作用。

  • 麻黃(去節):麻黃具有發汗、平喘、利尿的作用。

  • 甘草(炙):甘草具有補中益氣、調和諸藥的作用。

上銼散,等分,每服抄三錢,用水一盞,同煎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上四方,辛涼之劑,表有實熱者宜之。

五積散

白話文:

上等銼散,按照藥方秤量, 每副藥三錢,加入一杯水,煮成半杯,濾去渣滓,溫熱服用,不拘時間。

白芷,川芎(各三分),桔梗(一分半),芍藥,茯苓,甘草(炙),當歸,桂枝,半夏(各二分),陳皮,枳殼,麻黃(各五分),蒼朮(一錢),厚朴(四分)

白話文:

白芷、川芎(各 30 公克)、桔梗(15 公克)、芍藥、茯苓、甘草(經煆製)、當歸、桂枝、半夏(各 20 公克)、陳皮、枳殼、麻黃(各 50 公克)、蒼朮(100 公克)、厚朴(40 公克)。

上,除桂枝、枳殼二味別為粗末外,一十二味銼細,慢火炒令轉色,攤冷,次入二味末,令勻。水一盞半,生薑三片,煎至一盞,去滓,溫服無時。

白話文:

將桂枝、枳殼以外的十二味藥材切碎,用慢火炒至變色,然後攤開冷卻。接著加入桂枝和枳殼的末粉,均勻混合。用一杯半的水和三片生薑煮至一杯,濾去渣滓,溫熱服用,不限時間。

桂枝葛根湯

桂枝,葛根,赤芍藥,升麻,防風,甘草(各一錢)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淡豆豉一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無時。

柴葛桂枝

柴胡,葛根,甘草,桂枝,防風,人參,白芍藥(各等分)

上銼細。加生薑三片,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上三方,辛溫之劑,表有寒邪者宜之。

〔攻裡〕

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乃內傷飲食,宜枳朮丸,傷冷食飲,神應丸。

紫霜丸(變蒸),神應丸枳實丸枳朮丸(俱大科傷食)

七物升麻丸

白話文:

桂枝葛根湯

桂枝、葛根、赤芍藥、升麻、防風、甘草(各一錢)

將以上材料切細,加入三片生薑和一錢淡豆豉,用水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溫熱時服用,不限時間。

柴葛桂枝

柴胡、葛根、甘草、桂枝、防風、人參、白芍藥(各等量)

將以上材料切細,加入三片生薑,用水煎煮至七分滿,去掉渣滓,溫熱時服用,不限時間。

上述三個方劑都是辛溫的藥方,適用於表寒邪症狀。

〔攻裡〕

當大便有酸臭味、食物不消化、害怕進食或嘔吐時,這是由於飲食內傷所致。如果因為食用冷的食物導致這些症狀,適合使用枳朮丸;如果是因為寒冷飲食引起的,則應該使用神應丸。

紫霜丸(用於變蒸),神應丸,枳實丸,枳朮丸(都屬於治療因過度飲食引起的大科病症)。

七物升麻丸

升麻,犀角,黃芩,朴硝,梔子仁,大黃(各二兩),淡豉(二升,微炒)

白話文:

升麻,犀角,黃芩,芒硝,梔子仁,大黃(各二兩),淡豉(二斗,微炒)

共為末,蜜丸如黍米大。凡覺四肢大熱,大便難,即服,取微利為止。

備急丸

木香(二錢半),大黃,牽牛末(各五錢)

上為細末,神麯糊丸,綠豆大。每服五七丸,食前,山楂煎湯下。

〔和中〕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白朮,茯苓,砂仁,橘紅(各一錢),甘草(五分)

水一鍾,煎六分,食前溫服。

和中散

厚朴(薑汁製,炒,一錢半),人參,白朮,茯苓(各一錢),乾薑(炮),甘草(炙。各六分)

薑、棗煎服。

〔六一例〕

六一散,治諸熱證,暫用。

桂府滑石(水飛過,六兩淨),大甘草(去皮,為末,一兩)

白話文:

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製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當感覺四肢非常熱,大便困難時,就服用這種藥丸,直到輕微腹瀉為止。

[備急丸]

木香(2.5錢),大黃,牽牛末(各5錢)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用神曲糊製作成綠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五到七粒,在飯前用山楂煎湯送服。

[和中]

[加味四君子湯]

人參,白術,茯苓,砂仁,橘紅(各1錢),甘草(0.5錢)

用水一盅,煎至六分滿,飯前溫服。

[和中散]

厚朴(用姜汁制過並炒,1.5錢),人參,白術,茯苓(各1錢),乾姜(炮製),甘草(炙制,各0.6錢)

用姜和棗煎煮後服用。

[六一例]

[六一散],用於治療各種熱症,臨時使用。

桂府滑石(用水飛過,淨重6兩),大甘草(去皮,研成粉末,1兩)

上,和勻。每用一錢,薄荷湯或冷水調下。內加制辰砂三錢,名辰砂六一散,

白話文:

將上述的藥物混合並勻稱。每次用一錢,用薄荷湯或冷水調服。加入三錢的辰砂,稱為辰砂六一散。

治狂言、發搐、驚悶,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湯,候冷,調下。更加牛黃三錢,纏豆藤三錢,名退火丹,治痘初出時大熱不退,及標影稠密成片者,用紫草、木通、蟬蛻、地骨皮、紅花、牛蒡子、片黃芩、燈草、各等分煎湯,候冷,調下,能減標稀痘,極良法也。本方加鬱金,名牛黃六一散,治痘後瘡癤毒壅,及天行瘟疫,冷水調下,多服大效。

大靈丹,治壯熱顛狂,驚搐譫語,紅紫斑焦乾陷,一切惡證。

白話文:

治療說胡話、肌肉抽搐、胸悶的方劑:使用防風、荊芥、薄荷、天麻,煎成湯劑,待冷卻後,服下。如果症狀嚴重,可以額外添加三錢牛黃、三錢纏豆藤,名為退火丹,可以治療痘瘡初期發高燒不退,以及痘瘡又多又密成片的狀況。使用的藥材有紫草、木通、蟬蛻、地骨皮、紅花、牛蒡子、片黃芩、燈草,各等分煎成湯劑,待冷卻後,服下。此方能減少痘瘡數量,使痘瘡稀疏,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另外,本方劑中再添加鬱金,則稱為牛黃六一散,可以治療痘瘡後瘡癤毒氣壅塞,以及流行性感冒,用冷水調服,多次服用,效果顯著。

白滑石(飛過三兩),雄黃(飛過),犀角(各三錢),辰砂(飛過三錢半),牛黃,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

白話文:

白滑石、雄黃、犀角各三錢,辰砂三錢半,牛黃、冰片各一錢,麝香五分。

上研極細,和勻,用升麻、甘草、防風、薄荷、燈草、牛蒡子、紅花、紫草、黃連各三錢,水二碗,煎至半碗,細絹濾去滓,加蜜四兩同熬,滴水成珠,和前藥丸,如小龍眼大,金箔為衣。每用一丸,燈心湯下,暑月冷水化下。

白話文:

將藥物研磨得非常細緻,均勻混合。取升麻、甘草、防風、薄荷、燈草、牛蒡子、紅花、紫草、黃連各三錢,加上兩碗水煎煮,直到剩下半碗藥液。用細絹布過濾去除渣滓,加入四兩蜂蜜一起熬煮,直到藥液滴入水中會結成珠狀。將此藥液與前面研磨好的藥粉混合,製成如小龍眼大小的藥丸,並用金箔包裹。每次服用一丸,用燈心草煎煮的湯汁送服,在炎熱的夏季也可以用冷水送服。

無比散,初熱服之,甚能稀痘,又治痘夾黑點子,及黑陷、黑痘、等證。

白話文:

無比散,在痘疹初起熱發時服用,非常有效分散痘疹,又能治療痘疹夾雜黑點子,及痘疹黑陷、痘疹發黑等症狀。

辰砂(一錢),冰片,麝香,牛黃(各五分,如無牛黃用牛膽南星代之),膩粉(二錢),

一方,有蟾酥。

白話文:

辰砂一錢,冰片、麝香、牛黃各五分(如果沒有牛黃,可以用牛膽南星代替),膩粉二錢。

上,研細末。一歲兒服一字,大者五分,刺豬尾血三兩點,新汲水調和送下,取下惡毒如爛魚腸、葡萄穗狀,即愈。

白話文:

藥方:將豬尾巴的肉研磨成細末。根據不同患者年齡,一歲大的孩子服用一字分(約0.3克),年齡較大的患者服用五分(約1.5克)。在藥粉中滴入三兩(約12克)新鮮的豬尾巴血,再用新汲取的井水混合調勻,讓患者服用。患者服用藥物後,體內會排出類似腐爛魚腸或葡萄串狀的毒物,排乾淨後疾病就會痊癒。

小無比散,治痘壯熱口渴,小水澀,大便秘,口氣熱,煩躁不寧,或焦紫,或紅斑,自發熱至起壯時有熱者,皆可用,痘後餘熱亦可用。

白話文:

《小無比散》,用於治療痘壯熱口渴、小便混濁、大便祕結、口氣燥熱、煩躁不寧,或痘疹發紫、或紅斑,從發熱到長痘壯的過程中出現發熱的情況,都可以使用。痘疹後餘熱未消的情況,也可以使用。

桂府滑石(飛過,六兩),石膏(飛過,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鬱金(蟬肚、小者,甘草湯煮乾,為末,七錢)

白話文:

桂府滑石(研磨成粉末,六兩),石膏(研磨成粉末,一兩),粉草,寒水石(各五錢),鬱金(蟬肚、小者,用甘草湯煮乾,研磨成粉末,七錢)

上,俱制淨末,和勻。每五歲者服二錢,大人再加。冬月,燈心湯下。夏月,井水調下。熱甚不解者,井水磨犀角汁調下。若紅紫頂陷不起,加穿山甲末一分、麝香半分、紫草煎湯加酒一二匙,調下,即起。

白話文:

將精細研磨的藥材混合均勻,五歲的兒童服用兩錢,大人酌情增加用量。在冬天,以燈心湯送服;在夏天,則以井水調和服下。如果熱勢很盛而無法緩解,可以用井水磨犀角汁調和服下。若是患處呈現紅紫色且凹陷不起,可再加入穿山甲粉末一分、麝香半錢,以及紫草煎湯加一、兩匙酒,調勻服下,即可使患處消腫恢復。

大無比散,治熱毒太甚,驚狂譫語引飲,痘瘡紅紫黑陷。

桂麻滑石(飛過,六兩),粉草(一兩),辰砂(飛,三錢),雄黃(飛,一錢)

上為末。每三五歲服一錢,十歲服二錢。發熱之初,用敗毒散調下,亦能稀痘。若報痘後,用燈心湯下。

〔涼血解毒〕

犀角地黃湯(失血),消毒飲(咽喉)

白話文:

大無比散,用於治療熱毒過重導致的狂躁、胡言亂語、渴求飲水以及痘瘡紅紫或黑色凹陷的情況。

成分包括:滑石(經過處理,六兩),甘草(一兩),辰砂(經過處理,三錢),雄黃(經過處理,一錢)。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對於三到五歲的孩子每次服用一錢,十歲的孩子則每次服用二錢。在發熱初期,可以使用敗毒散來調和服用,這也有助於減輕痘疹的症狀。如果已經出現了痘疹,則可用燈心草煮湯送服藥粉。

涼血解毒的方法還有:

犀角地黃湯適用於失血情況;消毒飲適用於咽喉問題。

玳瑁湯,治時行豌豆瘡及赤瘡疹子,未發者令內消,已發者解利毒氣,令不太盛。

白話文:

玳瑁湯,用於治療流行性的豌豆瘡和赤瘡疹子,

尚未發作的,可讓其消退,

已經發作的,可清除毒氣,使症狀不至於太嚴重。

生玳瑁,生犀(各以冷水濃磨汁二合)

上同攪令勻。每服半合,微溫服,一日四五服為佳。

白話文:

生玳瑁和生犀牛角(各自用冷水研磨成濃汁二合)

將上面的兩種汁液混合均勻。每次服用半合,稍微溫熱後服用,一天內服四到五次為佳。

又治出而未快者,宜服之。又云:毒氣內攻,紫黑色,出不快,用玳瑁水磨濃汁一合,入豶豬心血一皂子大,以紫草濃煎湯,都作一服服之。玳瑁、犀角,其性微寒,以治熱毒,則知其無失也,二藥皆治瘟疫蠱瘴,解百毒,通血脈,消癰腫,故用之以解蘊毒,可宜服也。

白話文:

此外,如果出過疹子但沒有完全痊癒者,也應該服用這個藥方。古書又有記載:毒氣侵入體內,紫黑色,出疹不快,可用玳瑁磨碎濃汁一合,加入豬心血一皁子大,用紫草濃煎湯,三味一起服用。玳瑁、犀角,它們的藥性微寒,用來治療熱毒,就知道沒有錯誤了。這兩種藥都能治療瘟疫、蠱毒、瘴氣,解百毒,通血脈,消腫,所以用它們來解毒,可以服用。

犀角飲子,解熱毒,去風疹。

犀角,甘草(炙。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

上為粗末。每服五錢,用水一小盞,煎至半盞,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犀角湯,治小兒疹痘瘡及赤瘡子。

白話文:

犀角飲子可以解熱毒、去風疹。

材料包括:犀角和炙甘草(各半兩),防風(二兩),黃芩(一兩)。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粗末,每次服用五錢,用一小盞水煎煮至剩一半水量,濾去藥渣後溫服,隨時可服用。

犀角湯可用來治療小兒的疹痘瘡及赤瘡子。

犀角(屑),大黃(炒),桑白皮(蜜炙),釣藤,甘草(炙),麻黃(去節。各一兩),龍膽草(半錢),石膏,栝蔞,黃耆(炙,各半兩)

白話文:

犀牛角(屑狀),大黃(炒過),桑樹的樹皮(用蜂蜜烘烤過),一種叫做釣藤草的植物,甘草(炙烤過),麻黃(去節,各一兩),龍膽草(半錢),石膏,一種叫做栝蔞的植物,黃耆(炙烤過,各半兩)

上為粗末。每服一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去滓溫服,量兒大小加減服。瘡子退後,濃磨犀角水塗之,更良,錢氏亦附方同以此藥治療瘡疹太盛,令不入眼,則名調肝散。此藥治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之藥也,且大黃、栝蔞、治內燥,釣藤、龍膽、治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上焦熱,麻黃、黃耆、散肌熱,犀角、甘草、解毒,大抵用藥貴於與病相主,則病去而正氣自復,苟為不然,則反為大害,如犀角散,自非大便數日不通、喘急悶亂、煩躁譫語者豈可服之,恐病藥不相主治也。

白話文:

此方藥味較上為粗糙。每次用藥一錢,水一小杯,煎至四分之一,去渣滓溫服,根據小孩的大小增減服量。瘡退後,用濃磨犀角水塗抹,效果更好。錢氏也附方,用此藥治療瘡疹太盛,使之不入眼,則稱之為調肝散。此藥治療風盛氣實,心肝血熱,津液內燥,大便不通,毒氣上盛,表熱未散的疾病。另外大黃、栝蔞治療內燥,釣藤、龍膽治療風血熱,桑白皮、石膏治療上焦熱,麻黃、黃耆疏散肌表熱,犀角、甘草解毒。總之,用藥貴在與病情相符,則疾病消除而正氣自然恢復,如果不這樣,反而會造成嚴重的危害。比方犀角散,若不是大便數日不通,還有喘急、氣悶、煩躁、胡言亂語的人怎麼能服用,恐怕病情與藥物無法相符。

奪命散,治瘡疹已發未發,並宜服之。

升麻,糯米,紫草,甘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

白話文:

奪命散,適用於治療已經發出或尚未發出的瘡疹。

成分包括:升麻、糯米、紫草、甘草(各半兩),木通(二錢半)。

上,銼為散。每服一大錢,水七分,煎四分,去滓,溫服。出瘡疹熱毒勢甚者可服,解蘊熱,利小便。瘡痘初發氣盛,亦宜服。

牛蒡散,涼血解毒。

白話文:

將上方藥材研成粉末。每次服用一大錢的藥粉,加七分水煎煮,至四分水量時過濾去渣,溫熱服用。出天花、疹子、熱毒勢頭很厲害的人可以服用,可以散熱毒,利小便。瘡痘初發,正氣很盛的時候,也適合服用。

上,用牛蒡子炒為末,水煎一盞服之,小兒,冬月有非節之暖,及春月天氣暄暖,或甘肥之過,或重衣溫厚,幃帳周密,傷皮膚,害血脈,瘡瘍發黃,是生多疾,宜預常服之也。

白話文:

上等的牛蒡子炒成粉末,用一杯水煎服。小兒在冬月出現反常的溫暖,或在春月天氣溫暖,可能因為吃了太多甜食或油膩的東西,或穿太多保暖的衣服,或帳子太密,傷害了皮膚,損害了血脈,瘡瘍發黃,就會生很多疾病,所以應該預先經常服用這種藥。

獨勝散,治小兒發瘡痘,早微熱,晚大熱,目黃脅動,身熱手冷,發甚如驚者。又名牛蒡殭蠶散。

牛蒡子(半兩),白殭蠶(一分)

白話文:

獨勝散:治療小兒患痘瘡,清晨微熱,傍晚高燒,眼睛發黃,脅腹部有抽動現象,身體發燙但手腳冰涼,痘瘡發展迅速,如同驚嚇的症狀。又名牛蒡殭蠶散。

上為粗末。每服一大錢,水六分盞,紫草二七寸,同煎至四分盞。連進三服,其痘便出。此藥用牛蒡子出癰透肌,白殭蠶治遍身癮疹,疼痛成瘡。為末,酒調服之,立瘥。又,以紫草煎之,令利竅,是瘡疹證無虛寒證者,服之立出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比較粗糙。每次服用一大錢的劑量,加上六分之一杯的水和二七寸的紫草,一起煎煮至四分之一杯。連續服用三劑,痘瘡就會出現。此藥方中牛蒡子可以讓腫瘡透發肌膚,白殭蠶可以治療遍佈全身的癮疹,減輕疼痛和防止化膿。將其研磨成末,用酒調服,很快就會痊癒。另外,也可以用紫草煎煮成湯,促進排便通暢。如果瘡疹證沒有虛寒證,服用此藥方後痘瘡就會立即出現。

解毒疏痘湯,預服,解熱去毒。已出,解熱毒癍疹,又治紅紫口乾、壯熱譫語。

白話文:

解毒疏痘湯,在痘瘡尚未發出來之前服用,可以解熱清毒。痘瘡已經發出來之後服用,可以解熱毒,消除痘瘡疹子,還可以治療紅紫色的口乾、壯熱神志昏亂的症狀。

防風,荊芥,羌活,柴胡,川芎,白芷,當歸,連翹,黃芩,黃連,黍黏子,紫草,蟬蛻

上,薑蔥水煎服。

安癍散,調理瘡疹。

白話文:

防風、荊芥、羌活、柴胡、川芎、白芷、當歸、連翹、黃芩、黃連、黍黏子、紫草、蟬蛻。

將這些藥材用薑和蔥一起煎煮後服用。

這帖藥叫做安癍散,用來調理瘡疹。

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耆,人參,桔梗(炒),枳殼(麩炒),甘草(各等分),

白話文:

升麻、赤茯苓、羌活、黃耆、人參、桔梗(炒過)、枳殼(麩炒過)、甘草(各等分)。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七分盞,紫草、薄荷、少許,同煎至四分盞,去滓,放溫服之,量兒大小增減。此藥為解毒涼血,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之藥也,患瘡疹有熱無寒者,可服之。

白話文:

把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七分滿的一杯水,加入紫草和薄荷少許,一起煮到四分滿,去掉渣滓,讓它溫熱後服用,可以根據孩子的體型大小增減藥量。這種藥可以解毒、涼血、生肌、寬腸、導熱、利小便、快膈,適合患有瘡疹、有熱無寒的兒童服用。

西來甘露飲,清熱解毒如神,凡發熱之初,五日以前,而熱不退,痘色紅紫,口渴大便結燥,服之即能紅潤,亦治疹家煩熱,口乾咳嗽,疹色枯燥,或譫語喘急,睡臥不安。

白話文:

「西來甘露飲」是一種清熱解毒的特效藥,在發熱初期,如果發熱超過五天,痘色紅紫,口渴、大便乾結,服用此藥就能使臉色紅潤。它還可以治療疹發引起的煩熱、口乾咳嗽、疹色枯燥,或神志不清、呼吸急促、睡臥不安等症狀。

絲瓜藤(霜降後三日、近根二尺煎斷,將根頭一節,倒插入新瓦瓶中,上以物掩之,勿使灰塵飛入,次日、以好新壇一隻,將瓶中之汁、傾在壇中,仍將藤照前插入瓶內,三日後,汁收盡,將壇封固收藏,聽後取用)

白話文:

絲瓜藤(在霜降後三天的清晨,將近根部二尺處切斷,把根頭的一節倒著插入新的瓦瓶中,用東西蓋住,不要讓灰塵飛進去。第二天,拿一個新的好壇子,把瓶子裡的汁液倒入壇子中,再將藤按照先前的步驟插入瓶內。三天後,汁液收盡,將壇口封好收藏起來,以後需要的時候就可以取用。)

若發熱煩躁口渴,未見紅點,將茜根一兩,水煎濃汁二酒杯,攙絲瓜藤汁二酒杯,相和服之,立安。痘出亦輕。若已見標,顏色紅紫及稠密者,用紫草煎濃湯沖服,便見紅潤。若夾斑者,犀角、紫草、茜根煎湯沖服,寒月用酒煎沖服。蓋此汁極能解毒清熱,尤治天行時疫,每以生薑汁少許,加蜂蜜調勻,服之有神功。

渾元汁

白話文:

如果發燒煩躁口渴,但沒有看到紅點,可以取一兩茜根,水煎濃汁二酒杯,加入絲瓜藤汁二酒杯,混合後服用,立刻就會安穩下來。痘痘也會比較輕微。如果已經出現痘痘,痘痘的顏色是紅紫色而且很密集,可以使用紫草煎煮濃湯後服用,痘痘就會變得紅潤。如果痘痘夾雜著斑點,可以使用犀角、紫草、茜根煎湯後服用,在寒冷的月份可以使用酒煎服。因為這些汁液非常能解毒清熱,尤其是在治療流行性感冒時,每服藥時加入少許生薑汁,再加入蜂蜜調勻,服用後效果非常神奇。

即紫河車,不拘男女,初胎者尤妙,入新瓦罐內封固,其口上以碗覆,埋於土中,久則化而為水,是也。專治氣虛血熱,痘色紅紫,乾枯黑陷等證,以此汁清而補之,其效立見,氣虛甚者,人參、紫草煎濃湯衝入服之。

白話文:

即胎盤,無論男女皆可,但首先胎者最佳,放入新的罐子內封閉好,再用碗覆蓋其口,埋入土中,過久就會化成水,這就是紫河車。專門治療氣虛血熱,痘色紅紫,乾枯黑陷等症,用這個水清洗並且滋養,效果立竿見影,氣虛嚴重的人,可以將人參、紫草煎成濃湯沖入服下。

蟬蛻膏

蟬蛻(去毒),當歸,防風,甘草,川芎,荊芥穗,升麻(各等分),加白芍藥

上為末,煉蜜、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薄荷湯化下。

辰砂散

好辰砂(一錢),絲瓜(近蒂三寸、連子,燒灰、存性,此物發痘瘡最妙)

上研末。蜜水調服。云:多者可少,少者可無,或以紫草、甘草湯調服,尤佳。

白話文:

蟬蛻膏

將蟬蛻(去除毒性)、當歸、防風、甘草、川芎、荊芥穗、升麻(各等量),再加上白芍藥。

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製的蜂蜜製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一丸,用薄荷湯送服。

辰砂散

好的辰砂(一錢),絲瓜(靠近蒂部三寸長的部分,連同種子一起燒成灰並保留其性質,這種物質對於引發痘瘡特別有效)。

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細末。用蜜水調和後服用。據說:多的可以減少,少的可以沒有,或者用紫草、甘草湯來調和服用,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