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四·心臟部二 (12)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12)

1. 動靜

凡物得其平則靜,失其平則動。經曰:陽氣者靜則養神,柔則養筋。又曰:陰氣者靜則神藏,躁則消亡。夫患痘者,陰陽俱病,息欲其勻,語欲其少,寐欲其定,寤欲其寧,飢則索食,渴則少飲,觸其瘡則吟,拂其欲則鳴,此平人之候,神清氣定,謂之靜而吉也。如呻者,身有苦也。

白話文:

所有的東西得到平衡就會安定,失去平衡就會不安。經書上說:陽氣沉靜才能養神,柔和才能養筋。又說:陰氣沉靜精氣才能儲藏,躁動則精氣銷亡。患痘的人,陰陽兩氣都有病,呼吸要和緩,少說話,睡眠要安穩,醒著的時候要安靜,飢餓了就吃飯,口渴了少喝點水,被瘡疤碰到了就呻吟,觸犯了慾望就喧鬧,這叫平靜人的狀態,精神清晰氣息沉穩,這叫沉靜而吉祥。像呻吟的人,是身體有苦。

自語者,神不清也。喘粗者,內熱也。腸鳴者,泄也。坐臥不定者,心煩也。啼叫不止者,痛也。搖頭者,風也。指欲搔者,癢也。咽物難者,咽痛也。咬牙者,心肝熱也。若悶亂躁擾,譫妄昏眩,如見鬼狀,搖頭扭項,手舞足擲,目睛上翻,寒戰咬牙,語音不出,則皆死候矣。如病向靜,忽作擾動者異也,以法求之,如瘡色變,無他候者,此戾氣所觸也。

白話文:

自言自語的人,是神智不清。呼吸粗重的人,是內熱。腸鳴的人,是腹瀉。坐臥不安的人,是心煩意亂。啼叫不止的人,是疼痛。搖頭晃腦的人,是風寒。手指想要抓撓的人,是瘙癢。吞嚥困難的人,是咽喉疼痛。咬牙切齒的人,是心肝火熱。如果出現悶亂躁動,胡言亂語,頭暈目眩,好像見到鬼一樣,搖頭晃腦,手舞足蹈,眼睛向上翻,寒戰咬牙,說話不出聲,這些都是死亡的徵兆。如果病情趨於平穩,突然又出現躁動不安的情況,就要特別注意,仔細觀察,比如瘡口顏色發生變化,沒有其他症狀,這種情況是戾氣觸犯所致。

如瘡色不變,又無他證,此必有因,但俟自定。其有目瞑息微,四肢僵直,口噤瘡壞,昏睡不醒者,此真氣將脫,魂魄欲離之兆。又不可作靜診也。

白話文:

如果瘡色沒有變化,也沒有其他症狀,這一定有原因,只要等它自己安定下來。如果出現閉著眼睛呼吸微弱、四肢僵直,嘴巴緊閉瘡口變壞、昏睡不醒的症狀,這是真氣將要脫離,魂魄想要離開身體的徵兆。這種情況不能採取靜觀的診斷方式。

2. 形色

或云痘瘡之候,無以脈診言,形色可辨也。謂之形者,痘之形也,故尖圓堅厚,始出之形。發榮滋長,欲壯之形。飽滿充足,成漿之形。斂束完固,收靨之形。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者,皆正形也。或平或陷,形之變也,如初出時空若蠶種之蛻,隱如蚊蚤之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若熱之痱,寒之粟者,不能起發而死。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者,不能收靨而死。

白話文:

有人說痘瘡發作時,無法用脈診來診斷,但可以通過觀察痘瘡的形狀和顏色來辨別。所謂痘瘡的形狀,是指痘瘡初出時尖圓堅厚,生長發育時飽滿充足,成熟時斂束完固,收斂消退時與大豆、豌豆、綠豆相似。這些都是正常的痘瘡形狀。

如果痘瘡的形狀發生變化,如初出時空虛,若蠶種的蛻皮;隱藏如蚊蚤的足跡;薄如麩片;密如針頭;如同熱痱、寒粟,無法生長發育而死亡。如果痘瘡黏聚模糊,肌肉虛浮,溶軟嫩薄,皮膚潰爛,則無法消退而死亡。

謂之色者,痘之色也,喜鮮明而惡昏暗,喜潤澤而惡乾枯,喜蒼蠟而惡嬌嫩,紅不欲焰、焰則易破,白不欲灰、灰則難靨,由紅而白,白而黃,黃而黑者,此出形、起發、成漿、結痂之正色也。出形而帶紫,起發而灰白,此色之變。能辨痘之形色,可知死生之期。

白話文:

所謂痘色,指的是痘瘡的顏色,痘瘡的顏色喜歡鮮亮,討厭晦暗,喜歡滋潤,討厭乾燥,喜歡蒼白而蠟黃,討厭紅潤而嬌嫩。紅色不希望像火焰一樣,像火焰一樣的顏色容易破裂,白色不希望像灰一樣,像灰一樣的顏色難以結痂。痘瘡顏色由紅色變白色,白色變黃色,黃色變黑色,這是出痘、發痘、成膿、結痂的正常顏色。出痘時帶有紫色,發痘時呈現灰白色,這是痘色的變化。能夠辨別痘瘡的形狀和顏色,就可以知道痘瘡患者的生死。

先賢看痘有四,曰根、曰窠、曰腳、曰地,用是以驗吉凶,斷死生,不易之法也。何謂窠,中透而起頂者是也。何謂根,外圈而紅者是也。即圈之紅否,而其中之虛實,與痘毒之淺深可見矣。即窠之起否,而根之淺深,氣血之盈虧可定矣。所謂腳地,則本乎根窠之丸混,痘子之稀密也,紅暈之處謂之腳,彼此顆粒界限分明,不散不雜者,此痘腳明淨也。空隙之處便謂之地,彼此顆粒不相連綴者,此地面明淨也。

白話文:

前人觀察痘疹的方法有四種,分別是根、窠、腳、地,以此判斷痘疹的吉凶和生死,這是不可改變的法則。什麼是窠?指的是中間透出痘頂的部位。什麼是根?指的是痘疹周圍形成紅暈的部位。從痘疹周圍紅暈的顏色,以及中間的虛實狀況,就可以看出痘毒的淺深程度。從痘頂的發起與否,以及根的淺深程度,可以判斷氣血的盈虧狀況。所謂的腳、地,則取決於根、窠的圓潤均勻程度,以及痘疹分佈的疏密狀況。痘疹周圍紅暈的部位稱為腳,如果痘疹顆粒之間界線分明,不散亂、不混雜,則痘疹的腳部清晰乾淨。痘疹周圍空隙的部位稱為地,如果痘疹顆粒之間不相連接,則痘疹的地部清晰乾淨。

根欲其活,窠欲其起,腳欲其固,地欲其寬,四者俱順,痘雖密,無慮矣。丸者,氣之形也,氣盛則痘窠必圓滿周淨。暈者,血之形也,血盛則痘窠必光明紅活。氣虛則頂陷,氣散則塌阻,或有氣虛極而不塌陷者,乃火載之,雖見圓滿,實空殼如泡然也。血虛則暈淡,血憊則暈枯,根必散,或有血虛極面猶紅色者,乃火上浮,雖見圈暈,實枯槁而不潤澤也。痘色之明暗,繫於血氣之虛實,如色之紅者,痘初出也。

白話文:

痘根要堅固,痘窠要飽滿,痘腳要穩固,痘地面積要寬廣,這四者都符合標準,即使痘痘長得很密,也不必擔心。痘丸是痘氣的形狀,痘氣旺盛,痘窠一定圓滿周正、乾淨。痘暈是痘血的形狀,痘血旺盛,痘窠一定明亮紅潤、有活力。痘氣虛弱,痘頂就會塌陷;痘氣渙散,痘頂就會阻滯、塌陷。有時候會遇到痘氣極度虛弱,但痘頂卻不塌陷,這是因為火氣將痘頂托起,雖然看上去圓滿,但實際上是空殼,如同肥皂泡一樣。痘血虛弱,痘暈就會淡慢;痘血疲憊,痘暈就會枯槁,痘根必定渙散。有時候會遇到痘血極度虛弱,面部仍然紅潤,這是因為火氣上浮,雖然看上去有痘暈,但實際上是枯槁而沒有光澤的。痘色的明暗,取決於痘氣和痘血的虛實。例如,痘色紅潤,說明痘痘剛剛發出。

白者,毒未解也。黃者,毒將解也。干黃者,毒盡解也。灰白者,氣衰而血不附也。紫者,毒盛而血滯也。黑者,熱極而兼水化也。焦褐者,氣血枯也。紅變白,白變黃者,順而生。紅變紫,紫變黑者,逆而死。

白話文:

白色的,毒素尚未消除。黃色的,毒素即將消除。乾黃色的,毒素完全消除。灰白色的,氣血衰弱,血液無法附著。紫色的,毒素旺盛,血液停滯。黑色的,熱邪極盛,並兼有水邪化熱。焦褐色的,氣血枯竭。紅色的轉變白色的,白色的轉變黃色的,順應了生理規律,生機旺盛。紅色的轉變紫色的,紫色的轉變黑色的,違背了生理規律,死路一條。

初驗之時,以紅紙蘸清油,燃火照之,驗其生意有無,又以手揩摩面頰,如紅色隨手轉白,隨白轉紅,謂之血活,生意在矣。如揩之不白,舉之不紅,是為血枯,縱疏不治。又看目睛神光了然,口唇尖上紅活如常,無燥白之色,乃為吉證,萬元憂也。

白話文:

在最初診療的時候,用紅紙浸上清油,點燃火照著它,用來檢驗脈搏的跳動情況。又用手撫摸面頰,如果紅潤的顏色隨著手的移動而變成白色,再變成紅色,那就說明氣血旺盛,生命力強。如果撫摸後不變白,抬起手後不變紅,那就是氣血枯竭,即使治療也難以治癒。還要看眼睛裡的神光是否明亮,口脣尖上的顏色是否紅潤如常,沒有乾燥發白,那就是吉利的徵兆,不必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