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8)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8)

1. 陰陽

痘出有三陽三陰之異,常須辨之,勿令誤也。太陽病寒,身熱小便赤澀,出不快,宜荊芥甘草防風湯。少陽病,乍寒乍熱,出不快,宜連翹防風湯。陽明病,身熱目赤,大便閉實,瘡遍肌肉,出不快,宜升麻葛根湯(初熱)加紫草。太陰病,自利,四肢逆冷,宜附子理中湯(瀉)、木香散(瀉)。

少陰病,黑陷,口舌乾燥,宜四物湯加紫草紅花。厥陰病,卵縮舌卷,時發厥逆,宜大異功散(出不快)加防風、青皮。三陰病,法當救里,故宜以溫劑助之。

白話文:

痘疹的發病有三陽、三陰的差異,常常需要仔細分辨,不要搞錯了。太陽病屬於寒性,會發燒、小便顏色紅且排尿困難,痘疹長不出來,適合用荊芥甘草防風湯。少陽病會忽冷忽熱,痘疹長不出來,適合用連翹防風湯。陽明病會發高燒、眼睛紅,大便阻塞不通,痘疹長滿全身肌肉,長不出來,適合用升麻葛根湯(發病初期)再加紫草。太陰病會腹瀉、四肢冰冷,適合用附子理中湯(腹瀉時用)、木香散(腹瀉時用)。

少陰病會出現痘疹顏色發黑且凹陷、口舌乾燥,適合用四物湯再加紫草、紅花。厥陰病會睪丸收縮、舌頭捲曲,時常發生昏厥,適合用大異功散(痘疹長不出來時用)再加防風、青皮。三陰病的治療原則應該要先處理身體內部問題,所以適合用溫熱的藥來幫助身體。

2. 辨三陽證治

(凡痘疹、春夏為順,當純陽之時也,古人治法,與傷寒同。)

足脛熱,兩腮紅,大便秘,小便澀,渴不止,上氣急,脈洪數

以上七證,不宜服熱藥。

瘡疹一發,有密如蠶種者,或如糠粃者,合清表,宜連翹升麻湯(見形)。或未出而先發搐,是兼外感風寒之邪,宜茶湯下解毒丸(痘驚),及犀角地黃湯(失血)。瘡出不快,清便自調,知其在表,當微發散,升麻葛根湯(初熱)。若瘡青乾黑陷,身不大熱,大小便澀滯,是熱蓄於內,宜煎大黃湯下宣風散(發熱)。

若表大熱者不可下。黑陷甚者百祥丸(黑陷)。若瘡已發,稠密微喘,渴欲飲水,宜微下之,當歸丸及龐氏地黃膏(見形),外以黃柏膏(見形)塗面。值盛夏暑熱正熾,適瘡大發,煩渴大便實者,宜玉露散(吐瀉)及甘露飲子(咽痛)。或昏冒不知人,時作搐搦,瘡倒靨、黑陷者,宜豬心龍腦膏(黑陷)。

白話文:

(通常痘疹在春夏時節發生是順應時節的,因為那時候是純陽之氣旺盛的時候,古人治療的方法,跟治療傷寒的方法相同。)

腳踝和小腿發熱,兩頰發紅,大便乾結,小便不順暢,口渴不止,呼吸急促,脈搏洪大且跳動快速。

以上這七種症狀,不適合服用溫熱的藥物。

瘡疹剛開始發作時,有的像蠶卵一樣密集,有的像米糠一樣細碎,這時候應該清解表邪,適合使用連翹升麻湯(詳見藥方組成)。如果還沒出疹就先出現抽搐,這是兼有外感風寒的邪氣,適合用茶水送服解毒丸(治療痘疹驚厥),以及犀角地黃湯(治療失血)。如果瘡疹出得不順暢,但大便正常,就知道病邪在表,應該稍微發散,適合使用升麻葛根湯(治療初期發熱)。如果瘡疹呈現青色、乾癟、黑色、凹陷,身體沒有太熱,大小便不順暢,這是熱邪積蓄在體內,適合用煎煮過的大黃湯來下瀉,並配合宣風散(治療發熱)。

如果表證發熱很嚴重,就不可使用下瀉的藥物。如果黑陷的情況嚴重,使用百祥丸(治療黑陷)。如果瘡疹已經發出來了,很密集且稍微喘息,口渴想喝水,適合稍微下瀉,可以使用當歸丸和龐氏地黃膏(詳見藥方組成),外用黃柏膏(詳見藥方組成)塗在臉上。如果正值盛夏暑熱旺盛,瘡疹正好大量爆發,感到煩躁口渴且大便乾結,適合使用玉露散(治療吐瀉)和甘露飲子(治療咽喉疼痛)。如果出現昏迷不省人事,時常抽搐,瘡疹倒陷、呈現黑陷,適合使用豬心龍腦膏(治療黑陷)。

3. 辨三陰證治

(凡瘡發於秋冬為逆當純陰之時也)

足脛冷,腹虛脹,糞青色,面㿠白,嘔乳食,目睛青,脈沉微

以上七證,不宜服寒藥。

痘瘡盛出,四肢逆冷或自利,系在太陰脾經,宜急溫之,用異功散(出不快)、附子理中湯(瀉)、調中丸(瀉)。痘瘡平塌,灰白色不澤,此是正氣不足,宜十補托裡散,倍黃耆、加熟附子。或四肢厥冷,時作搐搦,系在厥陰,宜溫之異功散(出不快)加防風、青皮,或白朮散(渴)去乾葛、藿香,加附子、肉桂。

痘瘡證,有陽盛陰虛,有陰盛陽虛,陽盛者飲冰雪不知寒,陰盛者飲沸湯不知熱。凡發熱作渴,手足逆冷,大便自利,喜飲熱湯,皆陰盛陽虛也,薛氏用大異功散(出不快)、八味丸治之。若發熱作渴,而大便秘結,手足並熱,喜飲冷水,皆陽盛陰虛也,薛氏用四順飲(熱)、地黃丸(腎)、治之。若煩熱作渴,面赤睛白,此為腎經虛熱,亦宜地黃丸之類。

陳文中治陰盛陽虛用大異功散加木香、當歸、以補陽是矣,治陽盛陰虛,用木香散加丁香、官桂、以補陰,不為以火濟火乎,此陳氏方所以為一偏之術,而見譏於前哲也。學者不察,而誤用之,夭枉可勝道哉。

白話文:

(凡是瘡在秋冬發作,屬於逆證,因為這時是純陰的時節。)

腳踝和小腿冰冷,肚子虛弱脹氣,大便青色,臉色蒼白,嘔吐奶水或食物,眼珠呈青色,脈象沉微。

以上七種症狀,不適合服用寒涼藥物。

痘瘡密集地發出來,四肢冰冷或腹瀉,這屬於太陰脾經的問題,應該趕快用溫補的藥物治療,可以使用異功散(若效果不快)、附子理中湯(若腹瀉)、調中丸(若腹瀉)。痘瘡平坦凹陷,呈現灰白色沒有光澤,這是正氣不足,應該使用十補托裡散,加倍黃耆用量,並加入熟附子。或者四肢冰冷,時常抽搐,這是屬於厥陰的問題,應該用溫補的藥物治療,可以使用異功散(若效果不快),加入防風、青皮,或者白朮散(若口渴)去掉乾葛、藿香,加入附子、肉桂。

痘瘡的病症,有陽氣過盛陰氣虛弱,也有陰氣過盛陽氣虛弱的情況。陽氣過盛的人喝冰水也不覺得冷,陰氣過盛的人喝滾燙的熱水也不覺得熱。凡是發燒口渴,手腳冰冷,腹瀉,喜歡喝熱水,都是陰氣過盛陽氣虛弱的表現,薛氏使用大異功散(若效果不快)、八味丸來治療。如果發燒口渴,卻大便秘結,手腳都熱,喜歡喝冷水,都是陽氣過盛陰氣虛弱的表現,薛氏使用四順飲(若熱)、地黃丸(腎)來治療。如果煩躁發熱口渴,臉色發紅眼白發白,這是腎經虛熱,也應該用類似地黃丸之類的藥物來治療。

陳文中治療陰氣過盛陽氣虛弱的病症,使用大異功散加入木香、當歸來補陽,這是對的。但治療陽氣過盛陰氣虛弱的病症,使用木香散加入丁香、官桂來補陰,這不就像是用火去救火嗎?這就是陳氏的方子之所以被認為是偏頗之術,而被前輩醫家批評的原因。後學者如果沒有仔細辨別,而錯誤地使用這些藥方,造成的枉死實在是難以估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