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四·心臟部二 (2)

回本書目錄

集之四·心臟部二 (2)

1. 運氣

〔袁〕痘內發於臟腑,外應乎運氣,天動人隨,毫髮不爽,是故治痘者,以明運氣為急也。歷稽往者,大率三年一發,雖各年零出,間一有之,而其大發之期,則三年為準也。所謂三年者,多系子午卯酉之年,子午、少陰君火司天,而陽明燥金在泉,卯酉、陽明燥金司天,而少陰君火在泉,諸瘡非火不發,非金不收,痘以少陰、陽明二經為正者,為是故也。

然玄化密移,主客互用,五運有平氣、太過、不及之殊,六氣有常化、淫勝、反勝、相勝之異,幾微不同,則全體盡別,痘有當盛行而不盛行,有不當盛行而傳染周遍者,是不可執一論也。〔萬〕瘡疹之候,或間數年而發,或發則連年不已,何也?經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蓋司天者,主行天之令,上之位也,歲運者,主天地之間人物化生之氣,中之位也,在泉者,主地之化行乎地,中下之位也,一歲之中,有此上中下三氣,各行化令,氣偶符會而同者,則通其化,其中於人,則病矣,所以瘡疹必待其年而發也。六十年中,天符十二年,(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其中又四年為太乙天符,(戊午己丑己未乙酉。)謂之天符者,司天與運同也。太乙天符者,司天與運及辰之同也。歲會八年,(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戌戊午己未乙酉。)謂之歲會者,運與支同也。同天符六年,(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同歲會六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

)謂之同者,謂歲運與在泉合其氣化,陽年曰同天符。陰年曰歲會也。此五者,雜而言之,共三十六年,合而言之,止有二十六年,經曰:天符為執法,歲位為行令,太乙天符為貴人,邪之中人,則執法者,其病速而危,行令者,其病徐而待,貴人者,其病暴而死也。又子午之歲,少陰君火主之,寅申之歲,少陽相火主之,經曰:少陰所至為瘍疹。

少陽所至為嚏嘔瘡瘍,惡病暴死。凡此數年,剛柔失守,升降窒抑,舊者不退,新者不遷,則連年發而不已也。

按:運氣之說,《內經》幾居其半,而世罕行用,蓋泥其常,不通其變,則以為無驗。余友繆仲淳高明善醫,至排斥五運六氣之謬,不容口,余以王炎、沈栝之說折之,亦不服,蓋未嘗虛心而細求之也。假令厥陰用事,其氣多風,民病濕泄,豈普天之下皆多風,普天之民皆病濕泄耶,至於一邑之間,而雨暘有不同者,此氣運安在,欲其無謬,不可得也。

大凡物理有常有變,運氣所主者常也,異氣所主者變也,常則如本氣,變則無所不至,而各有所佔,故其候有從逆、淫郁、勝復、太過、不足之變,其發皆不同。若厥陰用事,多風而草木榮茂,是之謂從;天氣明潔,燥而無風,此之謂逆;太虛埃昏,流水不冰,此之謂淫;大風折木,雲物濁擾,此之謂郁;山澤焦枯,草木凋落,此之謂勝;大暑燔燎,螟蝗為災,此之謂復;山崩地震,埃昏時作,此之謂太過;陰森無時,重云晝昏,此之謂不足;隨其所變,疾癘應之,皆視當時當處之候,雖數里之間,但氣候不同,而所應全異,豈可膠於一定。

熙寧中,京師久旱,祈禱備至,連日重陰,人謂必雨,一日驟晴,炎日赫然,沈、時因事入對,上問雨期,沈對曰雨候已見,期在明日,眾以謂頻日晦溽,尚且不雨,如此暘燥,豈復有望,次日果大雨,是時濕土用事,連日陰者,從氣已效,但為厥陰所勝,未能成雨,後日驟晴者,燥金入候,厥陰當折,則太陰得伸,明日運氣皆順,以是知其必雨。嗚呼!今安得如存中者,而與之言運氣哉。

白話文:

[運氣]

痘瘡的發生,內在原因在於臟腑,外在則與天地運氣相應,天象變動,人體也會隨之變化,絲毫不差。因此,治療痘瘡的人,將了解運氣的變化視為當務之急。考察過去的情況,大致上每三年會大規模爆發一次,雖然每年也會零星出現,但大規模爆發的時間,仍以三年為準。所謂的三年,大多是子、午、卯、酉這幾年,子午年是少陰君火主管天時,而陽明燥金主管地氣;卯酉年則是陽明燥金主管天時,而少陰君火主管地氣。各種瘡瘍的發病,都離不開火熱之氣的催動,以及金氣的收斂。痘瘡以少陰、陽明這兩條經脈為主要的發病通道,原因就在於此。

然而,天地運氣的變化非常微妙,主客之氣會互相作用,五運有平氣、太過、不及的差別,六氣則有常化、淫勝、反勝、相勝的不同。只要有些微差異,就會導致整體變化不同。痘瘡有應該流行卻沒有流行,也有不應該流行卻傳染開來的情況,所以不能用一成不變的理論來解釋。各種瘡疹的發病,有時隔幾年才發作,有時卻連續幾年都發作,這是為什麼呢?《黃帝內經》說過:「不了解每年天地之氣的變化,氣的盛衰,虛實的變化,就不能算是合格的醫生。」

總之,司天之氣,主管天象的運行,居於上位;歲運之氣,主管天地之間萬物生化的氣,居於中位;在泉之氣,主管地氣的運行,居於中下位。一年之中,有這上、中、下三種氣,各自運行變化,如果這三種氣的變化剛好符合,就會相互影響而產生作用,其中,影響到人體就會導致疾病,所以瘡疹必定會等到時機成熟才會發作。六十年中,有十二年是天符之年(戊子、戊午、己丑、己未、戊寅、戊申、乙卯、乙酉、丙辰、丙戌、丁巳、丁亥)。

其中又有四年是太乙天符之年(戊午、己丑、己未、乙酉)。所謂的天符,是指司天之氣與運氣相同;太乙天符,是指司天之氣、運氣與當年的地支也相同。此外還有八年是歲會之年(丙子、己丑、丁卯、甲辰、甲戌、戊午、己未、乙酉),歲會是指運氣與當年的地支相同。還有六年是同天符之年(甲辰、甲戌、庚子、庚午、壬寅、壬申),以及六年是同歲會之年(癸卯、癸酉、癸巳、癸亥、辛丑、辛未)。所謂的同,是指歲運之氣與在泉之氣的變化一致,陽年稱為同天符,陰年則稱為同歲會。這五種情況加起來,總共有三十六年,但合併計算,實際上只有二十六年。《黃帝內經》說:「天符之年,就像執法者一樣,生病來得快而且危險;歲會之年,就像執行命令的人一樣,生病會慢慢地等候時機;太乙天符之年,就像貴人一樣,生病會突然暴斃。」另外,子午之年,由少陰君火主管;寅申之年,由少陽相火主管。《黃帝內經》說:「少陰之氣所到之處,會出現瘡瘍和疹子;少陽之氣所到之處,會出現噴嚏、嘔吐、瘡瘍,以及惡性疾病暴斃的情況。」凡是遇到這些年分,陰陽剛柔失調,氣機升降受阻,舊病不能消退,新病又不斷產生,就會導致瘡疹連年發作。

總結來說,關於運氣學說,《黃帝內經》幾乎佔據了一半的篇幅,但世人很少使用,原因在於他們拘泥於固定的模式,不了解變化,所以認為沒有應驗。我的朋友繆仲淳,醫術高明,卻極力排斥五運六氣的謬論,不願提及。我用王炎、沈括的說法來勸他,他也不接受,原因是他從來沒有虛心地仔細研究過。假設厥陰主管時令,這個時節的氣候多風,人們容易發生濕瀉的病症,難道整個天下都會多風,所有的人都會發生濕瀉嗎?甚至在同一個地區,天氣都有晴有雨,那麼這種氣運變化又在哪裡?想要不出現誤差,是不可能的。

一般來說,自然界的規律有恆常不變的,也有變動的。運氣所主導的是恆常不變的規律,而異常的氣所主導的是變動的規律。恆常的規律就像是本氣一樣,而變動的規律則變化無常,各自有其影響範圍。因此,氣候變化有順從、違逆、淫溢、鬱結、勝制、復制、太過、不及等各種情況,發病也會因此而有所不同。如果厥陰當令,多風而草木茂盛,這就叫做順從;天氣晴朗潔淨,乾燥而沒有風,這就叫做違逆;天空灰暗混濁,流水不結冰,這就叫做淫溢;狂風折斷樹木,雲層混亂翻騰,這就叫做鬱結;山澤乾枯,草木凋零,這就叫做勝制;天氣酷熱如火燒,蝗蟲成災,這就叫做復制;山崩地裂,灰塵混濁時常發生,這就叫做太過;陰冷潮濕,陰雲密布,白天如黑夜,這就叫做不及。隨著氣候的變化,疾病也會相應發生,都要觀察當時當地的氣候狀況來判斷,即使只有幾里的距離,只要氣候不同,所產生的疾病就會完全不同,怎麼可以拘泥於一種固定的模式呢?

宋熙寧年間,京城久旱不雨,朝廷祈雨,多次禱告,連續多日陰雲密布,人們都認為一定會下雨,但是有一天突然放晴,烈日炎炎。沈括當時因為公事晉見皇帝,皇帝問他什麼時候會下雨。沈括回答說:「下雨的徵兆已經出現了,預計明天就會下雨。」大家都認為,連日陰濕都還沒下雨,現在這麼乾燥,怎麼可能還會下雨呢?結果第二天果然下起了大雨。當時是濕土當令,連日陰雨是順應了氣候,但因為被厥陰之氣所抑制,所以無法成雨,後來天氣突然放晴,是因為燥金之氣開始發揮作用,厥陰之氣被壓制,太陰之氣得以伸張,明日運氣一切順暢,所以沈括預測必然會下雨。唉!如今哪裡還能找到像沈括這樣的人,可以和他一起討論運氣學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