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一·初生門 (1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12)

1. 眼不開

兒生,眼閉,口開,常呻吟,因受胎熱,用涼五臟藥天竹黃散(方見重舌)及與母吃,復以竹筒煎湯洗眼。小兒初生眼閉者,由產母食熱物毒物,致成斯疾,治法,當以熊膽少許蒸水洗眼上,一日七次,如三日不開,用生地黃湯服,仍須乳母服山茵陳湯。凡初生小兒,須洗令淨,若洗不淨,則穢汁浸漬於眼眥中,使眼赤爛,至長不瘥。

生地黃湯,治初生小兒眼不開。

白話文:

嬰兒出生時,眼睛緊閉,嘴巴張開,經常呻吟,這是因為胎熱所致,可以用涼五臟藥天竹黃散(配方見重舌)和母親一起服用,還可以將竹筒煎湯洗眼睛。嬰兒剛出生時眼睛閉著,這是由於產婦吃了熱物和有毒的東西造成的。治療方法是,用少量熊膽蒸水洗眼,每天洗七次,如果三天後眼睛還不睜開,服用生地黃湯,乳母也需要服用山茵陳湯。凡是剛出生的嬰兒,都要清洗乾淨,如果不洗乾淨,污垢就會浸泡在眼瞼中,導致眼睛發紅潰爛,即使長大後也無法治癒。

乾地黃,赤芍藥,川芎,當歸(去蘆),栝蔞根,甘草

白話文:

  • 乾地黃:性味苦寒,功能滋陰清熱,涼血止血,適用於陰虛火旺、血熱妄行的證候,如盜汗、口乾舌燥、潮熱、月經不調、崩漏等。

  • 赤芍藥:性味苦寒,功能活血化瘀,散瘀止痛,適用於瘀血阻絡引起的疼痛,如跌打損傷、瘀血疼痛、月經不調、痛經等。

  • 川芎:性味辛溫,功能活血行氣,祛風止痛,適用於氣血瘀滯引起的疼痛,如頭痛、牙痛、胸痛、痛經等。

  • 當歸(去蘆):性味甘辛溫,功能補血活血,調經止痛,適用於血虛血瘀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閉經等。

  • 栝蔞根:性味甘寒,功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適用於肺熱壅盛引起的咳嗽、痰多、氣喘等。

  • 甘草:性味甘平,功能益氣補中,調和諸藥,適用於各種藥物的配伍,以增強療效。

上為細末。少許,用燈心煎湯調,抹入口中。速服。

四聖散,治嬰孩胎受熱毒,生下兩目不開。

白話文:

上面的藥材要研磨成細粉。取少量,用燈心草煎水調和,塗在口中。要迅速服用。

四聖散,用於治療嬰兒因母體內熱毒所導致出生後雙眼無法打開的情況。

燈心,黃連,秦皮,木賊,棗子(各半兩)

白話文:

燈芯草、黃連、秦皮、木賊、紅棗(各20克)

上㕮咀。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澄清去滓,無時頻洗,兩目自開。

洗眼方

黃連,秦皮,燈心,大棗(各等分)

上用竹筒煎湯。

白話文:

取藥材適量切碎。每次使用二錢,加水一碗,煎煮至剩七分,濾清去掉渣滓,隨時頻繁清洗,雙眼自然會張開。

洗眼方

黃連、秦皮、燈心、大棗(各取同等份量)

以上藥材用竹筒煎煮成湯。

2. 不乳

謂初出胞胎而不吮乳也。嬰兒初出胎時,其聲未發,急以手拭其口,令惡血淨盡,不得下咽,即無他病,若拭口不全,惡穢入腹,則令腹滿氣短,不能吮乳,或產母取冷過度,胎中受寒,致令兒腹痛也,宜用茯苓丸及木香檳榔散治之。

白話文:

是指嬰兒初出生時不吮乳。嬰兒剛出生時,哭聲還沒有發出,趕快用手擦拭嘴巴,讓其口中的惡血完全擦淨,不能下嚥,這樣就不會有其他的疾病。如果擦嘴沒有擦乾淨,讓惡血進入肚子裡,就會導致肚子脹滿、呼吸急促,無法吮乳,或者產婦受寒過度,胎兒在子宮中受寒,導致嬰兒腹痛,應該使用茯苓丸和木香檳榔散治療。

茯苓丸

赤伏苓,川黃連(去須),枳殼(炒)

上等分。為末,煉蜜丸桐子大。每服一丸,乳汁調下。治穢惡入腹,令兒嘔吐不乳方

白話文:

茯苓丸

紅色的茯苓,四川產的黃連(去除鬚根),枳殼(炒過)

以上材料等量。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用乳汁調服。用於治療污濁之物進入腹部,使嬰兒出現嘔吐不願吃奶的情況。

木香,乾薑(生),茯苓,甘草,酸木瓜,丁香(各等分)

白話文:

木香、乾薑(生)、茯苓、甘草、酸木瓜、丁香(以上藥材等份)

上為粗末。一捻,水煎,綿蘸滴與之。

《外臺》方

乳兩合,蔥白一寸。煎一兩沸。去蔥吃,即乳。

《聖惠》人參丸

白話文:

上面的是粗末。取一點,用水煎煮,用棉蘸取後滴給他。

《外臺》方

兩合牛奶,一寸蔥白。煮至沸騰一兩次。去掉蔥後飲用,就是牛奶。

《聖惠》人參丸

人參,龍膽,黃連,馬牙硝,甘草(炙微赤),枳實(麩炒微黃,各二兩)

白話文:

人參、龍膽草、黃連、馬牙硝、甘草(微微炒至微紅)、枳實(用麩皮炒至微黃,各二兩)。

上搗,羅為細末,煉蜜、丸如桐子。乳汁研二丸,灌口中,日四五服,瘥。

硃砂丸,治三歲以下,胃口閉,不吃乳。

白話文:

將藥材搗碎,篩成細粉,用煉過的蜂蜜調和,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用乳汁研磨兩粒藥丸,灌入口中,每日服用四到五次,直至痊癒。

朱砂丸,用於治療三歲以下嬰幼兒胃口不佳,不肯吃奶的情況。

硃砂,牛黃,麝香,丁香,甘草(炙微赤),人參(各一分),犀角,黃耆,石膏(細研,水飛),五靈脂(各半兩)

上搗羅研勻,蜜、丸如綠豆。熟水下三丸,日四五服。

白話文:

硃砂、牛黃、麝香、丁香、甘草(烤至微紅)、人參(各一分)、犀角、黃耆、石膏(細磨,研成粉,水飛),五靈脂(各半兩)

灸法,兒生二七日內不吮奶多啼者,客風中臍,循流心脾。灸承漿,在下唇稜下宛宛中。次灸頰車,在耳下頰骨後,炷如雀屎,各七壯。此非灸不療。兒喉中鳴,咽乳不利。灸旋璣三壯,在天突下一寸陷者中。

白話文:

灸法:新生兒出生後二至七天內,不吸母乳,哭鬧不止,是因為外感風寒中臍,邪氣沿著經絡流向心脾所致。

灸承漿:位於下脣正中,人中直下,下脣齒縫正中直下1寸處,呈凹陷。灸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炷如麻子大,各7壯。這種情況如果不灸,是無法治癒的。

新生兒喉嚨中有鳴響,吞嚥乳汁困難,灸旋璣三壯,位於天突穴下一寸的凹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