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一·初生門 (1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11)

1. 附方

〔海〕,百壽散,小兒初生未滿月已里用之者,老無瘡疥。

黃連(一兩),硃砂(一錢)

上水煎。令老母拭去口涎淨,灌下。余藥傾盆中浴兒,遍身搽,妙。

《顱囟》,兒初生日與平和飲子,(《指迷》兒生三日後,與母服。)

白話文:

海,百壽散,小兒初生未滿月即可使用,可使老來無瘡疥。

黃連(一兩),硃砂(一錢)

用水煎煮。讓年長的婦人擦去嬰兒嘴邊的口水,然後餵下藥液。剩下的藥液倒進盆中為嬰兒洗澡,全身擦拭,效果極佳。

《顱囟》記載,嬰兒出生當天可給予平和飲子。(《指迷》提到,嬰兒出生三天後,可讓母親服用。)

人參,茯苓,甘草,升麻(各二錢五分)

白話文:

人參、茯苓、甘草、升麻(各10公克)

水一盞,煎一合半。時時與之。乳母忌油膩。滿月及百晬,如時冷加白朮,熱加硝,各半錢。

白話文:

取一盞水將藥材煎成一合半的藥汁,時時將藥汁餵給嬰兒服用。乳母要注意避免食用油膩的食物。滿月及百日後,視嬰兒體質狀況,若為體質虛寒,可添加半錢的白朮;若為體質偏熱,可添加半錢的硝石。

2. 生下胎疾

(月內不測諸病)

3. 總論

《千金》論曰:芽兒出腹,骨肉未斂,肌肉未成,猶尚是血,血凝,則堅而成肌肉也。又云:如水上之泡,草頭之露。夫初生一臘之內,天地八風之邪豈能速害,良由在胎之時,母失愛護,或勞動氣血相干,或坐臥飢飽相役,飲酒食肉,冷熱相制,恐怖驚撲,血脈相亂,蘊毒於內,損傷胎氣,故降生之後,有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諸證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斷臍灸囟之不得法,或繃𫃠驚恐,乳哺寒溫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臍風,鎖肚不乳等證,病患致此,亦難救療,坐視其斃,良可哀憫,故黃帝云:吾不能察其幼小,謂別是一家調理耳。用藥者必明消息形候,審定生死,察病患之淺深,知藥性之寒溫,而後庶乎少失也。

白話文:

《千金方》上說:嬰兒剛出生時,骨肉還沒長好,肌肉還沒長成,還是血肉模糊的一團,血凝固後,才會堅實起來,成為肌肉。又說:嬰兒就像水上的泡泡,草頭上的露珠。嬰兒出生一個月之內,天地八方的邪氣怎麼能馬上傷害到他呢?這是因為在懷孕的時候,母親沒有好好愛護自己,或者勞動過度,氣血不調,或者坐臥飢飽不規律,飲酒食肉,冷熱交替,恐懼驚嚇,血脈混亂,造成胎毒,損傷胎氣,所以嬰兒出生後,就會有胎熱、胎寒、胎肥、胎怯、胎驚、胎黃等症狀。此外,外因如洗澡、擦拭、餵奶等方法不當,或者嬰兒受到驚嚇,乳汁冷熱不適當,都會導致嬰兒出現噤口、臍風、鎖肚不乳等症狀。患上這些疾病,也很難救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死去,實在是令人同情。所以黃帝說:我不能只顧關心新生兒的健康,要分別進行調理。用藥的人必須明白藥物的性質和作用,判斷疾病的生與死,瞭解病情的輕重,知道藥物的寒熱,這樣才能減少失誤。

4. 初生輒死

《千金》兒初生輒死,視兒口中懸癰前上齶有胞者(《翼》云赤胞,以指甲摘取頭,決令潰去血,勿令血入咽,入咽殺兒,慎之。)

白話文:

《千金方》中記載:嬰兒剛出生就死亡,如果看到嬰兒口中懸掛著一個癰腫物,在上齶上有個小水泡的(《翼》書中說這個水泡是紅色的),用指甲小心地將水泡挑破,讓膿血流出來,不要讓膿血流入咽喉,如果膿血流入咽喉,就會導致嬰兒死亡,一定要小心。

5. 不能啼

《三因》云:小兒初生氣絕不能啼者,必是難產或冒寒所致,急以綿絮包裹抱懷中,未可斷臍帶,且將胞衣置爐炭中燒之,仍捻大紙條蘸油點火,於臍帶下熏之,蓋臍帶連兒,火熏時有火氣由臍入腹,更以熱醋湯蕩洗臍帶,須臾氣回,啼哭如常,方可洗浴,了,即斷臍帶。嬰兒哭遲者,以蔥白細鞭背上,即啼。

白話文:

《三因》這本書說:剛出生的嬰兒,呼吸停止,叫不出來,一定是難產或受涼引起的。這時,應趕快用棉絮包裹抱在懷中,不要立即剪斷臍帶,並且將胎衣放在爐炭中焚燒,再用大紙條蘸油點燃,在臍帶下方燻烤。臍帶連著嬰兒,火燻時有火氣由臍帶進入腹中,再用熱醋湯擦洗臍帶,不久後嬰兒就會恢復呼吸,哭泣如常,這時才能洗澡。洗完澡後,再剪斷臍帶。如果嬰兒哭得比較晚,可以用蔥白細鞭背部,嬰兒就會哭出來。

《水鑑方》云:胎風生下不能啼,須使園中小葉葵,搗取汁調熊膽末,才交入口免傾危。看舌下法見前。兒生下地,即不啼哭,不能吞乳,奄奄如死者,急看喉間懸癰前齶上有一泡,用指摘破,以帛拭去惡血,勿令嚥下,即能通聲吞乳。

白話文:

《水鑑方》中說:胎風生下的孩子不能啼哭,必須用花園裡的小葉葵,搗碎取汁調和熊膽末,剛入口就能避免危險。查看舌下的方法見前文。孩子生下來後,即不啼哭,不能吞嚥乳汁,奄奄一息像死了的人一樣,趕快檢查喉嚨處懸吊的膿瘡,前齶上有一個水泡,用手指戳破,用布擦去惡血,不要讓孩子嚥下,就能發出聲音吞嚥乳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