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10)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10)

1. 斷臍法

《千金》云:臍不得以刀割,隔單衣咬斷,以暖氣呵七遍,即纏結,所留帶致兒足趺上斷訖,連臍帶中多有蟲,急剔撥去,不爾,入臍成疾。臍當長六寸,長則傷肌,短則傷臟,不以時斷及挼汁不盡,暖氣漸微,即生寒令兒臍風。《寶鑑》論:斷臍若用剪刀,先於懷中令暖。又,水入臍,多天釣,痛苦啼叫,面青黑。臍傷動,令久不幹。傷外風,即口噤不可救。

白話文:

《千金方》說:嬰兒的臍帶不可以刀割斷,要隔著一層薄衣用牙齒咬斷,咬斷後對著臍帶呵七口暖氣,讓它自然結紮。留下的臍帶要長到足以到達嬰兒的腳背上時再剪斷。臍帶裡面有很多蟲子,要趕快挑撥清除掉,不然蟲子跑進臍帶會導致疾病。臍帶適當長度是六寸,太長會傷到肌肉,太短會傷到內臟。沒有及時斷臍,或是臍帶中的汁液沒有擠乾淨,讓暖氣漸漸消散,就會產生寒氣,導致嬰兒臍風(類似臍部感染)。《寶鑑》說:斷臍如果用剪刀,要先在懷裡讓剪刀變溫熱。另外,水進入臍帶會產生天釣(可能是指臍部疾病),讓嬰兒痛苦啼哭,臉色發青發黑。臍帶如果受到損傷,會導致臍帶久久不乾。如果傷到外來的風邪,就會導致嬰兒口噤(牙關緊閉),無法救治。

2. 灸臍法

《聖惠》云:兒生一宿,抱近明無風處,看臍上有赤脈直上者,即於脈盡頭灸三壯,赤散,無患矣。

白話文:

《聖惠方》說:嬰兒出生一晚後,抱到光線明亮且沒有風的地方,觀察他的肚臍,如果看到有紅色的血脈往上延伸,就對著血脈的末端灸三個艾壯,等紅色消散,就沒有問題了。

3. 裹臍法

《千金》論:治白練令柔軟,方四寸,新綿厚半寸,與帛等合之裹臍,調其緩急,急則吐哯,二十日乃解,若十許日怒啼,必衣中有刺,或臍燥刺腹,當更裹臍,冬時須閉戶下帳,然火令溫暖,換衣亦然,仍以溫粉、粉之。

白話文:

《千金方》記載:治療嬰兒的白練症(可能是指臍帶脫落後的發炎或肚臍周圍皮膚的異常),使其柔軟的方法,是用四寸大小、新棉花厚半寸的布料,和絲綢等材質的布料一起,包裹在肚臍上,調整鬆緊度,如果包得太緊會導致嬰兒吐奶,大約二十天後可以解開。如果十幾天後嬰兒生氣哭鬧,必定是衣服裡有刺到或肚臍乾燥刺到腹部,應該要重新包紮肚臍。冬天時,必須關上門窗放下帳子,點火讓室內溫暖,換衣服也是這樣,還要用溫熱的粉撲撲在肚臍上。

4. 服藥下胎毒法

《心鑑》曰:古《方書》言兒始生落草,服汞粉、硃砂、白蜜、黃連,欲下胎毒,今人率承用之,不知今人稟受攝養,與古人不同,其藥乃傷脾敗陽之藥,若與兒服,後必生異證,只宜用淡豆豉煎濃汁,與三五口,其毒自下,又能助養脾氣,消化乳食。然古人之法,終不可湮沒,今人用之而效者多,或不至如《心鑑》所云者,今次第列於左方。

張渙云:嬰兒初生第一日,才斷臍䙀袍訖,看兒形色,若面紅潤色赤,啼聲響快者,宜用汞粉法,良久,有臍糞便下,為佳。次用甘草法,次用朱蜜法,臨時更看形色,若面色多青白,啼聲不響,即不須服,次用牛黃法。古方又有黃連法、韭汁法、豬乳法等,在人看兒寒熱怯壯,擇所宜而用之爾。

甘草法,用好原州甘草中指一節許,拍碎,以水二蜆殼,煎一蜆殼,以綿纏蘸,令兒吮之,若吐出惡汁,為佳。若服一蜆殼不吐,即不須更服。不問嬰兒虛實寒熱,皆須服之。(《肘後方》吐後更與,兩服吐止,須盡一合。)薛氏預以甘草細切少許,臨產時以綿裹,沸湯盞內覆溫,收生之際,以軟綿裹指,蘸甘草汁拭其口,次用黃連法、朱蜜法。

黃連法,《集驗方》初生兒惡汁留胸膈壅塞,易生蘊熱驚癇瘡癤,用好肥黃連數塊,槌碎,綿裹如奶頭狀,湯內浸成黃汁,拈摭一二點兒口中,惡汁自下,乳食便美,未盡,用空綿別浸黃連後,以朱蜜間與之。海藏方,淨黃連一錢,水一盞,預先煎下,待兒生未出聲時,便用灌下,以去腹中惡物臍屎,兼解胎中蘊積熱毒,終身不生瘡,又去臍風等病。

韭汁法,《本草》云:兒初生,與韭根汁灌之,即吐出惡水。《聖惠方》甘草後,暖水浸韭子汁塗兒唇上,干又塗,數次止,不令入口。

朱蜜法,好硃砂一大豆許,細研,水飛,煉赤蜜一蜆殼,看稀稠,和成膏。每用一豆大,乳汁化下,時時滴口中,三日內,止三粒。臨時更看形色,若面色多青白,啼聲不響,即不須服。

牛黃法,《千金方》朱蜜竟,與牛黃,不獨益肝膽,除熱定精神,止驚辟惡氣,又除百病。張渙法,真牛黃一塊,好蜜煉熟和成膏。每服一豆大,乳汁化,時時滴口中。形色不實者不宜多服,若嬰兒胎熱,或身體黃色,宜多服之。

汞粉法,張渙方兒紅潤色赤,啼聲響快者,用汞粉半錢,旋旋令兒吮之,良久,有臍糞便下,為佳。《寶鑑》銀粉抹口舌上下左右兩頰,然後飼朱蜜。

豬乳法,嬰兒初生至滿月內,常時時旋取豬乳滴口中佳。豬兒飲母次,便提後腳離乳,急捋之,即得。

臍帶法,用本兒落下臍帶,瓦上焙燥,為末,入辰砂、黃連、甘草,各末五分,和勻蜜拌。做三五次塗乳母乳上,俟兒吞之,必使一日夜吞盡,次日,惡毒皆從大便而出,日後不但痘疹稀疏,竟有不出痘者,俟臍帶落下,即便制服,在六七日之間為妙。其辰砂必須研極細末,以甘草湯飛過,任服無害。

此方一以解毒,一以補養,蓋臍帶乃有生初之河車也,繫於母之命門,兩腎之所主,乃以腎補腎,腎既充足,即不受邪,故無他日變黑歸腎之證,亦無囟門不合之疾,生一兒即得一兒,真保生第一良法。

藏衣法,(即胞衣)崔氏云:兒衣清水洗,勿令沙土草汙,又清酒洗之,仍內錢一文在衣中,盛新瓶內,青綿裹瓶口,密蓋,置便宜處三日,後依月吉地向陽高燥處,入地三尺埋之,瓶上土厚一尺七寸,須牢築,令兒長壽智慧,若不謹,為豬狗食,令顛狂。蟲蟻食,令病惡瘡。

犬鳥食,令兵死。近社廟,令見鬼。近深水汙池,令溺死。近故灶,令驚惕。近井傍,令聾盲。棄道路街巷,令絕嗣。當門戶,令聲不出耳聾。著水流下,令青盲。棄火里,令生爛瘡。著林木頭,令自絞死。此忌須慎。每於天德月空處埋之(正月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余詳官本歷日)若遇反支,宜掛宅外福德上向陽高燥處,待過月,然後依法埋藏,吉。甲乙日生,丙丁日藏。

丙丁日生,戊巳日藏。戊巳日生,庚辛日藏。庚辛日生,壬癸日藏,吉。

剎頭法,《集驗方》云:小兒初剃頭,俱不擇日,皆於滿月日剃之,蓋風俗所尚,前產婦未得出房,於滿月即與兒俱出,謂胎髮穢惡,有觸神灶,令小兒不安,故於此日必剃頭而出。凡剃頭,就溫暖避風處,仍剃後須以杏仁三枚去皮尖研碎,入薄荷三葉再同研,卻入生麻油三四滴,膩粉拌和,頭上擦,以避風邪,免生瘡疥熱毒,其後小兒,亦宜此法。

白話文:

[清除胎毒的服藥方法]

《心鑑》中提到,古時候的《方書》建議新生兒出生後應服用汞粉、硃砂、白蜜和黃連,以清除胎毒。現今人們仍遵循這一做法,然而,卻忽略了現代人的體質與古人已大相徑庭。這些藥物實際上對脾胃有害,可能損傷陽氣,如果給嬰兒服用,未來可能會引發其他病症。更適合的做法是使用淡豆豉煎製成濃汁,讓嬰兒喝幾口,胎毒便可排出,同時還能滋補脾胃,幫助消化母乳。

然而,古人的療法也不該被忽視。雖然《心鑑》中有相關警示,但現今仍有許多人採用古法,且效果良好。以下列出一些方法供參考:

張渙提到,嬰兒出生的第一天,待剪斷臍帶後,觀察嬰兒的面色。若面色紅潤,啼哭聲音響亮,可使用汞粉法。一段時間後,若排出了臍糞,則表示效果良好。接著可使用甘草法,然後是硃蜜法。如果嬰兒面色偏青白,啼哭聲弱,可考慮使用牛黃法。古方中還有黃連法、韭汁法、豬乳法等,需根據嬰兒的體質選擇最適合的方法。

甘草法,取一段好的甘草,約一個手指節的長度,搗碎後,用水煎煮,再用棉布蘸取汁液讓嬰兒吸吮。若能吐出惡汁,則表示有效。若一次未能吐出,則不必再試。

黃連法,取數塊肥厚的黃連,搗碎後包裹成奶嘴狀,浸泡在水中製成黃色汁液,滴入嬰兒口中,有助於清除胎毒。若效果不佳,可用硃蜜交替使用。

韭汁法,嬰兒出生後,可使用韭根汁灌入其口中,有助於吐出惡水。

硃蜜法,取一小量硃砂,研磨後與煉製的赤蜜混合成膏狀。每次使用一小豆大的量,溶於乳汁中,定期滴入嬰兒口中,前三天內最多使用三次。觀察嬰兒面色,若面色偏青白,啼哭聲弱,則不需服用。

牛黃法,取一塊真牛黃,與熟煉的蜂蜜混合成膏狀。每次使用一小豆大的量,溶於乳汁中,定期滴入嬰兒口中。若嬰兒體質虛弱,不建議大量服用;但若嬰兒體內有熱毒或皮膚呈現黃色,可適當增加劑量。

汞粉法,若嬰兒面色紅潤,啼哭聲音響亮,可使用半錢的汞粉,讓嬰兒吸吮。一段時間後,若排出了臍糞,則表示效果良好。

豬乳法,嬰兒出生至滿月期間,可隨時取豬乳滴入其口中,有助於健康成長。

臍帶法,取嬰兒的臍帶,乾燥後磨成粉末,加入辰砂、黃連、甘草等成分,調和蜂蜜。分多次塗抹於乳母的乳頭上,讓嬰兒吞食,確保一天一夜內全部吞完。次日,胎毒會隨大便排出,有助於預防日後的疾病。

這些方法一方面可以解毒,另一方面也有助於滋補。臍帶是生命的源頭,與母親的命門和腎臟相連,通過滋補腎臟,可以增強抵抗力,避免日後的疾病。此外,臍帶法還有助於防止日後的疾病,如痘疹稀疏,甚至完全不長痘。這是一個保生的好方法。

藏衣法,(即胎盤)崔氏提到,胎盤需用清水清洗,去除沙土和雜質,再用清酒清洗,放入一枚銅錢,裝入新瓶子中,用青綿封口,密封蓋好,放置三天。之後,選擇一個吉利的地方,面向陽光和高燥處,挖掘三尺深的坑,將瓶子埋入,上方覆蓋一尺七寸的土層,確保牢固,這樣有助於嬰兒長壽和智慧。若不慎被動物食用,可能導致精神失常;若被昆蟲或螞蟻咬食,可能引發惡性潰瘍;若靠近社廟,可能看到鬼魂;若靠近深水或汙池,可能溺水;若靠近舊竈,可能驚嚇;若靠近井邊,可能耳聾眼瞎;若拋棄在道路或街巷,可能斷子絕孫;若放置在門戶,可能導致耳聾;若拋棄在水中,可能導致青盲;若扔進火裡,可能長出爛瘡;若掛在樹上,可能自縊死亡。這些禁忌需要謹慎遵守。最好在天德月空處埋葬(如正月的天德在丁,月空在丙壬,詳細日期請參考官方日曆)。若遇到反支,可暫時掛在宅外福德上向陽高燥處,等到下個月再依照規範埋葬。

剎頭法,《集驗方》指出,嬰兒首次剃頭通常不挑選日子,多在滿月那天進行。這是因為風俗習俗認為,產婦未離開產房前,滿月時便帶著嬰兒一起出房,認為胎髮污穢,可能觸怒神竈,導致嬰兒不安,因此在這一天必須剃頭。剃頭時,應選擇溫暖且避風的地方,剃頭後,可取三顆杏仁去皮尖,研碎後加入三片薄荷葉,再次研磨,再加入三四滴生麻油和膩粉攪拌均勻,塗抹在頭上,以防風邪,避免長出瘡疥或熱毒。此後,嬰兒的頭髮護理也應遵循此法。 以上方法需謹慎使用,並考慮到嬰兒的個體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