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一·初生門 (9)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一·初生門 (9)

1. 脈法

長珠形,主脾傷飲食積滯,肚腹作痛,寒熱不食,先用大安丸消其積滯,次以異功散健其脾氣。來蛇形,主脾胃濕熱,中脘不利,乾嘔不食,此疳邪內作,先用四味肥兒丸治疳,後用四君子湯補脾。去蛇形,主脾虛食積,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食困睡,先用六君子湯加枳實健脾消積,次以七味白朮散調補胃氣。

弓反里形,主感冒寒邪,哽氣出氣,驚悸倦怠,四肢稍冷,小便赤色,咳嗽吐涎,先用惺惺散助胃氣,祛外邪,後以五味異功散加茯苓、當歸養心血、助胃氣,若外邪既解,而驚悸指冷,脾氣受傷也,宜用七味白朮散補之,若悶亂氣粗,喘促哽氣者難治,脾虛甚故也。弓反外形,主痰熱心神恍惚,夾驚夾食,風癇痰盛,先以天麻防風丸祛外邪,又用五味異功散調中氣。

槍形,主風熱生痰發搐,先用抱龍丸,如未應,用牛黃清心丸,若傳於脾肺,或過用風痰之藥而見一切諸症者,專調補脾胃。魚骨形,主驚痰發熱,先用抱龍丸治之,如未應,屬肝火實熱,少用抑青丸以清肝,隨用六味丸以補肝,或發熱少食,或痰盛發搐,乃肝木克脾土,用六君子湯加柴胡補脾土以制肝木。

水字形,主驚風食積,胸膈煩躁,頓悶少食,或夜啼痰盛,口噤搐搦,此脾胃虛弱,飲食積滯而木剋土也,先用大安丸消導飲食,次以六君、釣藤鉤、補中清肝,若已服消食化痰等劑而病不愈者,用四君、升麻、柴胡、釣藤鉤升補脾氣、平制肝木。針形,主心肝熱極生風,驚悸頓悶,困倦不食,痰盛搐搦,先用抱龍丸祛風化痰,次用六君子加釣藤鉤平肝實脾。

透關射指形,主驚風痰熱,聚於胸膈,乃脾肺虧損,痰邪乘聚,先用牛黃清心丸清脾肺、化痰涎,次用六君子湯加桔梗、山藥補脾土、益肺金。透關射甲形,主驚風肝木剋制脾土之敗症,急用六君、木香、釣藤鉤、官桂溫補脾土,未應,即加附子以回陽氣,多得生者。嘗聞古人云:小兒為芽兒,如草之芽,水之漚,蓋因臟腑脆嫩,口不能言,最難投劑,當首察面色而知其所屬,次驗虎口以辨其所因,實為治法之簡要也。

流珠只一點紅色。環珠差大。長珠圓長。以上非謂圈子,總皆紅脈貫氣之如此。來蛇即是長珠,散一頭大,一頭尖。去蛇亦如此,分上下朝,故曰來去。角弓反張,向里為順,向外為逆。槍形,直上。魚骨,分開。水字,即三脈並行。針形,即過關一二粒米許。射甲,命脈向外。

透指,命脈曲里。雖然,余常治之亦有不專執其形脈而投劑者,蓋但有是症,即服是藥,而亦多驗。

白話文:

脈法

長珠形: 這種脈象表示脾臟功能受損,導致飲食積滯,出現肚子疼痛,忽冷忽熱,食慾不振等症狀。先用大安丸來消除積滯,再用異功散來健脾。

來蛇形: 這種脈象表示脾胃有濕熱,導致中脘(胃部)不適,乾嘔不想吃東西。這是因為疳積邪氣在體內作祟。先用四味肥兒丸治療疳積,再用四君子湯來補脾。

去蛇形: 這種脈象表示脾虛導致的食積,出現吐瀉、煩渴、氣短喘急、不想吃東西、容易睏睡等症狀。先用六君子湯加枳實來健脾消積,再用七味白朮散來調補胃氣。

弓反里形: 這種脈象表示感受了寒邪,出現打嗝、出氣、驚悸、倦怠、四肢稍微冰冷、小便赤色、咳嗽吐痰等症狀。先用惺惺散幫助胃氣、驅除外邪,再用五味異功散加茯苓、當歸來養心血、幫助胃氣。如果外邪已經解除,但仍然出現驚悸、手腳冰冷,就表示脾氣受損,應該用七味白朮散來補脾。如果出現胸悶、呼吸粗重、喘促、打嗝等症狀,就難以治療,因為脾虛已經非常嚴重。

弓反外形: 這種脈象表示痰熱導致心神恍惚,同時夾雜驚恐和食積,可能出現風癇(抽搐)和痰多等症狀。先用天麻防風丸來祛除外邪,再用五味異功散來調和中氣。

槍形: 這種脈象表示風熱導致生痰和抽搐,先用抱龍丸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再用牛黃清心丸。如果病情傳到脾肺,或者過度使用祛風痰的藥物導致各種症狀出現,應該專門調理補養脾胃。

魚骨形: 這種脈象表示驚恐引起的痰熱發燒,先用抱龍丸來治療,如果沒有效果,可能是肝火過於旺盛,可以少量使用抑青丸來清肝,然後再用六味丸來補肝。如果出現發熱、食慾不振,或者痰多抽搐等症狀,表示肝木剋制脾土,應該用六君子湯加柴胡來補脾土,抑制肝木。

水字形: 這種脈象表示驚風和食積,出現胸膈煩躁、悶悶不樂、食慾不振,或者夜間啼哭、痰多、口噤抽搐等症狀。這是因為脾胃虛弱、飲食積滯而導致肝木剋制脾土。先用大安丸來消除飲食積滯,再用六君子湯、釣藤鉤來補中清肝。如果已經服用了消食化痰等藥物但病情沒有好轉,就應該用四君子湯、升麻、柴胡、釣藤鉤來提升脾氣、平息肝木。

針形: 這種脈象表示心肝熱盛導致生風,出現驚悸、悶悶不樂、困倦不想吃東西、痰多抽搐等症狀。先用抱龍丸祛風化痰,再用六君子湯加釣藤鉤來平肝實脾。

透關射指形: 這種脈象表示驚風痰熱聚集在胸膈,是因為脾肺虧損,痰邪乘虛而入。先用牛黃清心丸來清脾肺、化痰涎,再用六君子湯加桔梗、山藥來補脾土、益肺金。

透關射甲形: 這種脈象表示驚風是肝木過度剋制脾土的敗症。要趕緊用六君子湯、木香、釣藤鉤、官桂來溫補脾土,如果沒有效果,就要加上附子來恢復陽氣,這樣才能有較大的機會治癒。

古人常說,小兒就像剛發芽的小草或水中浸泡的種子,因為臟腑嬌嫩,又不會說話,所以很難用藥,應該先觀察面色來判斷病症所屬,再檢驗虎口脈象來辨別病因,這才是最簡要的治療方法。

脈象的具體描述:

  • 流珠: 紅色脈點,像流動的珠子一樣。
  • 環珠: 紅色脈點,比流珠大。
  • 長珠: 紅色脈點,呈現圓而長的形狀。
  • 來蛇: 脈象像長珠,但是一頭大一頭尖。
  • 去蛇: 脈象也像長珠,一頭大一頭尖,但是方向不同(上下)。
  • 角弓反張: 脈象像弓箭彎曲,向內彎曲的是順,向外彎曲的是逆。
  • 槍形: 脈象筆直向上。
  • 魚骨: 脈象像魚骨一樣分叉。
  • 水字: 脈象是三條並行的脈絡。
  • 針形: 脈象像一二粒米大小的針,超過關脈。
  • 射甲: 脈象從關脈向外。
  • 透指: 脈象從關脈向內彎曲。

雖然如此,我(指作者)常常在治療疾病時不會完全拘泥於脈象的形狀來用藥,而是根據患者的症狀來選擇合適的藥物,往往也能取得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