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1)
集之二·肝臟部 (1)
1. 表裡
〔錢〕身熱不飲水者,熱在外。身熱飲水者,熱在內。〔海〕四順飲子,治熱在內而不厥。連翹飲,治熱在外而不厥。〔薛〕壯熱,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表之虛熱也。壯熱,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表之實熱也。壯熱飲湯,為津液短少,里之虛熱也。壯熱飲水,為內火銷爍,里之實熱也。
按:傷風惡風,傷寒惡寒,豈可以惡風寒為元氣不充,而不惡風寒為外邪所客乎。薛氏之意本圓而語則滯,癡人前豈可說夢,須以東垣外感內傷辨細別之,則無失矣。
白話文:
身體發熱卻不想喝水,表示熱在體表。身體發熱又想喝水,表示熱在體內。「四順飲子」這藥方,治療熱在體內但沒有四肢冰冷的狀況。「連翹飲」這藥方,治療熱在體表但沒有四肢冰冷的狀況。發高燒、怕冷怕風,是因為元氣不足,屬於體表的虛熱。發高燒、不怕冷怕風,是因為外來的邪氣侵入,屬於體表的實熱。發高燒又想喝湯,是因為體內津液不足,屬於體內的虛熱。發高燒又想喝水,是因為體內火氣旺盛,消耗了津液,屬於體內的實熱。
按照這種說法,感冒會怕風,傷寒會怕冷,怎麼能因為怕不怕風寒就判斷是元氣不足還是外邪侵入呢?薛氏的說法本意是圓融的,但表達卻有些遲鈍,跟糊塗的人說這些道理就像在說夢話一樣。應該用李東垣分辨外感和內傷的方法來仔細區分,才不會有錯誤。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