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60)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60)

1. 腸癰

張仲景云:腸癰之證,因飲食積熱,或母食辛熱之物所致。小腹按之則痛,小便數似淋,腹急,惡寒,身皮甲錯,或自汗惡寒,若脈遲緊,未有膿者,用仙方活命飲以解其毒。脈洪數,已有膿者,服太乙膏以下其膿。小腹疼痛,小便不利者,膿壅滯也,牡丹皮散主之。

竊謂、經云:腸癰為病,不可驚,驚則腸斷而死。故坐臥轉側之間,須令徐緩,時少飲薄粥,及用八珍湯固其元氣,靜養調理,庶可保也。

大黃湯,治腸癰,小腹堅腫,按之則痛,肉色如常,或焮赤微腫,小便頻數,汗出憎寒,脈緊,膿未成也,急服之。

大黃(炒),朴硝(各一錢),牡丹皮,栝蔞仁,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每服二三錢,水煎。

薏苡仁湯,治腸癰腹中痛煩躁不安,或脹滿不食,小便澀滯。

薏苡仁,牡丹皮,桃仁(各三兩),栝蔞仁(四兩)

上,每服四錢,水煎。

桃仁湯,治腸癰腹中痛,煩躁不安,壅痛,大便閉澀。亦有繞臍生瘡者,但用此藥無妨。

桃仁,大黃(炒),牡丹皮,芒硝,犀角(鎊),冬瓜仁(研。各二錢),

上,水煎,入犀角末服。

牡丹皮散,治腸癰腹濡而痛,時下膿汁,或下血。

牡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黃耆(炒),薏苡仁,桃仁,白芷(炒),當歸,川芎,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二分)

上,每服三五錢,水煎。

白話文:

關於腸癰這種疾病,張仲景說,腸癰的發生是因為飲食積熱,或是母親吃了辛辣燥熱的食物所導致。症狀是按壓小腹會疼痛,小便次數多且感覺排不乾淨,腹部緊繃,怕冷,皮膚乾燥粗糙像魚鱗,或者會自汗且怕冷。如果脈象遲緩而有力,表示還沒有化膿,可以用仙方活命飲來解毒。如果脈象洪大而數快,表示已經化膿,可以服用太乙膏來排出膿液。如果小腹疼痛,小便不順暢,表示膿液阻塞,可以用牡丹皮散來治療。

我認為,醫書上說腸癰這種病不要驚慌,驚慌會導致腸子斷裂而死。所以,無論是坐下、躺下還是翻身,動作都要緩慢輕柔。平時可以少量喝點稀粥,並服用八珍湯來鞏固元氣,靜心休養調理,這樣才有可能保住性命。

大黃湯 可以治療腸癰,症狀是小腹堅硬腫脹,按壓會疼痛,皮膚顏色正常,或者稍微發紅腫脹,小便次數頻繁,出汗怕冷,脈象緊繃,表示膿還沒有形成,要趕快服用此藥。

藥材有:炒大黃、朴硝(各一錢)、牡丹皮、栝蔞仁、桃仁(去皮尖,各二錢)

每次服用二三錢,用水煎煮。

薏苡仁湯 可以治療腸癰,症狀是腹部疼痛煩躁不安,或者腹脹吃不下東西,小便澀滯。

藥材有:薏苡仁、牡丹皮、桃仁(各三兩)、栝蔞仁(四兩)

每次服用四錢,用水煎煮。

桃仁湯 可以治療腸癰,症狀是腹部疼痛,煩躁不安,疼痛阻塞,大便不通暢。也有人在肚臍周圍長瘡,使用這個藥方也沒問題。

藥材有:桃仁、炒大黃、牡丹皮、芒硝、犀角(磨成粉)、冬瓜仁(研磨。各二錢)

用水煎煮,加入犀角粉末一起服用。

牡丹皮散 可以治療腸癰,症狀是腹部柔軟但疼痛,時常排出膿液,或者有出血。

藥材有:牡丹皮、人參、天麻、白茯苓、炒黃耆、薏苡仁、桃仁、炒白芷、當歸、川芎、官桂、甘草(各五分)、木香(二分)

每次服用三五錢,用水煎煮。

2. 便毒

〔薛〕便癰因肝火、肝疳,或稟肝經熱毒。若初起腫硬作痛者,先用龍膽瀉肝湯一二劑。腫痛不減,用仙方活命飲二劑。五七日不減,腫尚硬,亦用前二藥各一劑。如不消,或更痛,欲成膿也,用活命飲一劑,卻用托裡消毒散加柴胡、山梔,一二劑。若膿已成而不潰者,血氣虛也,用托裡消毒散一二劑。

膿已潰而痛不止者,毒氣不解也,用活命飲一劑。若膿已出而反痛者,血氣虛也,用內補黃耆湯。膿已潰而發熱煩躁者,氣虛血脫也,用當歸補血湯。膿已潰而惡寒發熱者,血氣俱虛也,用十全大補湯。膿已潰而惡寒者,元氣虛也,用補中益氣湯。膿已潰而不生肌者,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

若稟賦怯弱,或因飲食勞倦而為患者,恆用補中益氣湯加射干自消。設使不分經絡,不別虛實,概行攻伐,虧損氣血,則輕者難治,重者必變瘵證,甚至不起。

龍膽瀉肝湯疝)仙方活命飲見前)托裡消毒散(見前)

內補黃耆湯(薛制),治潰瘍膿水出多,或過服敗毒之劑,致氣虛血弱,發熱無寐,或兼盜汗內熱,或不生肌。

黃耆(炒,二錢),人參,白朮(炒),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半),酸棗仁(炒,一錢),五味子(杵)甘草(炒。各五分)

上,水煎,徐徐服。

當歸補血湯虛熱)清心蓮子飲淋)補中益氣湯虛熱)十全大補湯(汗)

白話文:

「便毒」這種病,是因為肝火旺盛、肝臟功能失調,或是天生肝經有熱毒所引起的。如果剛開始腫脹疼痛,先服用龍膽瀉肝湯一到兩劑。如果腫痛沒有減輕,就改用仙方活命飲兩劑。如果五到七天後腫痛仍然沒有減輕,而且腫塊還是很硬,可以再服用前面兩種藥各一劑。如果腫塊沒有消退,或是更痛,表示可能要化膿了,這時用活命飲一劑,然後改用托裡消毒散,並加入柴胡、山梔,服用一到兩劑。如果膿已經形成但還沒破潰,是因為身體氣血虛弱,這時用托裡消毒散一到兩劑。

如果膿已經破潰,但疼痛不止,表示毒氣還沒散去,這時用活命飲一劑。如果膿已經流出,反而疼痛,這是因為氣血虛弱,要用內補黃耆湯。如果膿已潰破,而且發燒、煩躁,是氣虛血脫的表現,要用當歸補血湯。如果膿已破潰,同時感到怕冷、發燒,是氣血都虛弱,要用十全大補湯。如果膿已破潰,但只是怕冷,那是元氣虛弱,要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膿已破潰,但是傷口肌肉無法新生,是脾氣虛弱,要用六君子湯。

如果是天生體質虛弱,或是因為飲食不當、過度勞累而得病的人,常常使用補中益氣湯,並加入射干,就能夠自行痊癒。如果沒有仔細區分是哪條經絡的問題,也不辨別體質是虛還是實,就一味地使用攻伐的藥物,會損耗氣血,輕微的病會變得難以治療,嚴重的甚至會變成癆病,甚至危及生命。

(龍膽瀉肝湯、仙方活命飲、托裡消毒散的方子,之前都有提到過)

內補黃耆湯(薛氏配方),是治療潰瘍膿水流出過多,或因為服用過多敗毒藥物,導致氣虛血弱,發燒失眠,或是兼有盜汗內熱,或傷口無法長出新肉的狀況。

藥材包括:黃耆(炒過,二錢)、人參、白朮(炒過)、茯苓、陳皮、當歸(各一錢半)、酸棗仁(炒過,一錢)、五味子(搗碎)、甘草(炒過,各五分)。

用法是:用水煎煮,慢慢服用。

(當歸補血湯是治療虛熱的,清心蓮子飲是治療淋病的,補中益氣湯是治療虛熱的,十全大補湯是治療汗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