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58)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8)

1. 臀癰

〔薛〕臀癰屬膀胱經濕熱,或稟賦陰虛。若腫硬作痛,用內托羌活湯。微腫微痛,用托裡消毒散。若初起大痛,或五日之間,似消不消,似潰不潰者,先用仙方活命飲,後用托裡消毒散。若已潰食少體倦,瘡不生肌,脾胃虛弱者,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稟賦陰虛,小便數而不斂者,加減八味丸。

氣虛久不生肌收口,用豆豉餅及補中益氣湯培養元氣。若用解熱攻毒,及敷圍寒涼之劑,則氣血受傷,必成敗證矣。

內托羌活湯,治尻腎生癰,堅硬腫痛。

羌活,黃柏(酒製。各一錢),防風,藁本,當歸尾(各五分),肉桂,連翹,甘草(炙),蒼朮,陳皮(各三分),黃耆(八分)

上,作二劑,水一鍾,入酒一杯煎,空心服。

白話文:

臀部癰瘡,多半是膀胱經的濕熱,或是天生體質陰虛所導致。如果腫塊堅硬疼痛,可以使用內托羌活湯。如果只是輕微腫脹疼痛,可以使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剛開始發作時非常疼痛,或者過了五天好像要消退又沒有完全消退,好像要化膿又沒有完全化膿的情況,先用仙方活命飲,之後再用托裡消毒散。如果已經化膿潰破,食慾不佳,身體疲倦,瘡口無法長出新肉,這是脾胃虛弱的表現,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柴胡、升麻來治療。如果是天生體質陰虛,小便頻繁卻無法控制,可以使用加減八味丸。

氣虛導致傷口長期無法長出新肉並收口,可以用豆豉餅和補中益氣湯來培養元氣。如果使用清熱解毒、攻伐的藥物,以及敷用寒涼的藥膏,會損傷氣血,必定會導致病情惡化。

內托羌活湯,用於治療臀部、腎部生癰瘡,並且腫塊堅硬疼痛的情況。

藥材包含:羌活、酒製黃柏(各一錢),防風、藁本、當歸尾(各五分),肉桂、連翹、炙甘草、蒼朮、陳皮(各三分),黃耆(八分)。

將藥材分成兩份,加水一碗,酒一杯一起煎煮,空腹服用。

2. 腿癰

〔薛〕腿癰之證,所主之經不同,而所治之法亦異。發於內側者,屬肝脾二經,發於外側者,屬膽胃二經,漫腫堅硬者,元氣虛弱也,用內補黃耆湯。腫勢高焮者,元氣未虛也,用內托柴胡黃耆湯,外並用隔蒜熨法。若瘀血凝滯而不消,或不作膿者,用活命飲。血氣虛弱而不能潰,及不生肌肉者,用托裡散。

此其梗概、云爾。一小兒腿內側前肷患毒,潰後腫硬色黯,膿清不斂,面色青黃。此脾虛肝旺,兼寒邪襲於患處也。當壯元氣為主,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及蔥熨法,脾氣漸復,患處漸愈,佐以八珍湯、豆豉餅、而愈。一小兒腿外側痛腫,肉色如故,用托裡消毒散二劑而腫始赤,又四劑而腫赤亦退,又六劑潰而膿出清稀,食少體倦,用異功散加芎、歸,仍用托裡散補其元氣而愈。

一小兒漫腫堅硬,肉色不變,此陽氣虛而不能成膿也,用托裡散、如聖餅,腫起色赤,用托裡消毒散,而膿成,針之,用八珍湯加肉桂漸愈。因傷食吐瀉,患處夭白,飲食少思,先用六君、乾薑,次用八珍湯及蔥熨法而愈。一小兒患此久不愈,膿水清稀,面色痿黃,腹大青筋,此脾氣虛,為肝所侮也。

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元氣稍復,乃佐以四味肥兒丸及蔥熨之法,兩月餘而愈。一小兒腿外肷腫一塊,服消毒之藥,其腫益甚,肢體羸瘦,飲食少思,更加作痛。余曰先腫而後痛者,形傷氣也,先痛而後腫者,氣傷形也。當補接陽氣。不信,仍投疏泄之藥,後果歿。

《機要》云:榮衛之氣充滿,抑遏不能行,故閉塞氣血,腐而為癰者,當泄之,以奪盛熱之氣。若人飲食疏,精神衰,氣血弱,肌肉消薄,故榮衛之氣短促而澀滯,故寒搏腠理,閉鬱而為癰者,當補之,以接虛怯之氣,信矣!

白話文:

腿癰這種病,根據發病部位的不同,所對應的經絡和治療方法也不同。長在腿內側的,屬於肝經和脾經的問題;長在腿外側的,屬於膽經和胃經的問題。如果腫脹範圍大、觸摸堅硬,表示是元氣虛弱,要用內補黃耆湯來治療。如果腫脹紅腫明顯,表示元氣還沒虛弱,要用內托柴胡黃耆湯,並配合隔蒜熨法來治療。如果因為瘀血凝結而無法消退,或是無法化膿,要用活命飲來治療。如果因為血氣虛弱而無法潰破,或是無法長出新肉,要用托裡散來治療。

以上是腿癰治療的概略原則。

有一個小孩,腿內側前腿彎處長了毒瘡,潰爛後腫硬顏色暗沉,流出的膿液清稀且傷口難以癒合,臉色青黃。這是脾虛肝旺,加上寒邪侵襲患處所導致的。治療應以增強元氣為主,先用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並搭配蔥熨法,脾氣逐漸恢復,患處也漸漸好轉,再用八珍湯、豆豉餅輔助治療而痊癒。

另一個小孩,腿外側疼痛腫脹,但皮膚顏色沒有改變,用了兩劑托裡消毒散後腫脹才開始發紅,再用四劑後紅腫消退,再用六劑後潰破流出清稀的膿液,並且食慾不振、身體疲倦。這是用異功散加芎、歸來調理,並持續用托裡散補充元氣而痊癒。

還有一個小孩,腿部腫脹範圍大、觸摸堅硬,皮膚顏色沒有改變,這是因為陽氣虛弱而無法化膿,用托裡散和如聖餅來治療後腫脹開始發紅,再用托裡消毒散來治療,膿液形成後用針刺排出,再用八珍湯加肉桂來調養而逐漸痊癒。

另一個小孩,因為吃壞東西導致吐瀉,患處呈現蒼白色,食慾不佳,先用六君子湯加乾薑來調理,再用八珍湯和蔥熨法來治療而痊癒。

還有一個小孩,腿部毒瘡久久不癒,膿水清稀,臉色萎黃,腹部腫大且有青筋,這是因為脾氣虛弱,受到肝氣的壓制。早上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五味異功散,元氣稍微恢復後,再用四味肥兒丸和蔥熨法輔助治療,經過兩個多月才痊癒。

另一個小孩,腿外側腫了一塊,服用了清熱解毒的藥後,腫脹反而更嚴重,身體變得消瘦,食慾不振,而且更加疼痛。我說:先腫脹後疼痛,是因為形體受到損傷而導致氣血運行不暢;先疼痛後腫脹,是因為氣血受到損傷而導致形體出現問題。應該要補充陽氣。他不相信,仍然服用疏通泄瀉的藥,結果後來死亡了。

《醫學機要》中說:當身體的榮衛之氣充盛時,卻受到抑制而無法正常運行,導致氣血阻塞,腐爛形成癰瘡,應該要疏通,將過盛的熱氣散去。如果飲食不規律,精神衰弱,氣血虛弱,肌肉消瘦,導致榮衛之氣不足而運行不暢,寒邪侵入皮膚,氣機閉塞而形成癰瘡,應該要用補益的方法,補充虛弱的氣血。這話說得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