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57)
集之三·心臟部一 (57)
1. 腋癰
〔薛〕腋癰屬足少陽手少陰手厥陰三經,小兒患之,多稟賦肝火所致。初起先用活命飲。次用柴胡梔子散。五七日間作膿焮腫作痛者,亦用活命飲殺其大勢,雖潰亦輕而易斂。若膿已成,用托裡消毒散。已出用托裡散。如有變證,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腋下癰瘡屬於足少陽、手少陰、手厥陰三條經絡。小孩子患上腋下癰瘡,多半是稟賦肝火所造成的。腋下癰瘡在發作初期,應先用活命飲。繼而再用柴胡梔子散。在五至七天的時間裡,如有化膿、紅腫疼痛的情況,也該服用活命飲來消除大的勢頭,即使化膿潰爛,也能輕易地收斂起來。如果膿瘡已經形成,就服用託裡消毒散。膿瘡已經排出的,就服用託裡散。如有其他病症變化,應根據症狀來治理。
2. 脅癰
〔薛〕脅肋者,足厥陰、少陽之經,相火之司也,乃木之主,肝膽之氣不平,則風火內搏,榮逆血鬱,熱聚為膿,而癰腫之所由生也。亦有稟賦母氣肝膽之熱,恚怒之火而致。然初患焮腫作痛者,宜用柴胡梔子散。未消者,用仙方活命飲。其熱既殺而腫不消者,則必成膿也,乃用托裡消毒散。
白話文:
(薛之言)脅肋是足厥陰、少陽經所經過的地方,是相火的主宰,是肝膽之經脈的所在,如果肝膽之氣不調和,就會出現風火內攻、氣血鬱結、熱毒聚集成膿,從而導致癰腫的產生。還有一些是稟賦母氣、肝膽之熱、恚怒之火引起的。然而,如果是初次患病,焮腫作痛,應該服用柴胡梔子散。如果腫脹沒有消退,則服用仙方活命飲。如果熱毒已經消除了,但腫脹還沒有消退,那麼就一定是化膿了,此時應該服用託裡消毒散。
其膿既成,以代針膏決之,仍用托裡散自愈。若膿出而痛止腫消,則不必用藥也。
白話文:
膿包形成後,用代替針的方法擠出膿液,依然服用「託裡散」自然會痊癒。如果膿液流出後,疼痛停止、腫脹消退,就不必用藥。
加味歸脾湯,治小兒因乳母憂思鬱怒,胸脅作痛,或肝脾經分患瘡瘍之證,或寒熱驚悸無寐,或便血盜汗,瘡口不斂等證。
白話文:
加味歸脾湯,是用來治療小兒因乳母憂思鬱怒,導致胸脅作痛,或者肝脾經分患瘡瘍,或者寒熱驚悸無寐,或者便血盜汗,瘡口不斂等症狀。
人參,黃耆(炒),茯神(去木),甘草(炒),白朮(炒。各一錢),木香(五分),遠志(去心),酸棗仁,龍眼肉,當歸,牡丹皮,山梔(炒。各一錢)
上,水煎,乳母服,兒亦服之。
白話文:
-
人參:1錢
-
黃耆(炒):1錢
-
茯神(去木):1錢
-
甘草(炒):1錢
-
白朮(炒):1錢
-
木香:5分
-
遠志(去心):1錢
-
酸棗仁:1錢
-
龍眼肉:1錢
-
當歸:1錢
-
牡丹皮:1錢
-
山梔(炒):1錢
小柴胡湯,治肝膽經分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少思。加山梔、牡丹皮,名加味小柴胡湯。(方見發熱)
柴胡清肝散,治肝經風熱,或乳母怒火患一切瘡瘍。(見肝熱)
白話文:
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經絡分佈的部位的一切瘡瘍,發熱,潮熱,或飲食不振,食慾不振。如果加上山梔子、牡丹皮,那麼就叫做加味小柴胡湯。(方劑見發熱)
梔子清肝散(一名梔子柴胡散),治三焦及足少陽經風熱生瘡,或發熱耳內生瘡作癢,或出水疼痛。(見腎熱)
白話文:
梔子清肝散(也叫梔子柴胡散),用於治療三焦與足少陽經的風熱引起的瘡,或是發熱、耳內有瘡、發癢,或有水流出疼痛。(參照腎熱)
3. 腹癰
〔薛〕腹癰者,患於臍下或傍二寸許,屬脾經。近脅、屬膽經。蓋因脾經陰虛氣滯血凝,或因脾虛飲食積熱所患,若焮腫作痛者,瀉黃散。堅硬腫痛者,清胃散。腫痛便秘者,清涼飲。如此而仍痛者,瘀血凝滯也,活命飲。既用此藥而不消,則內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若膿出而痛不減者,毒未解也,亦用前藥。
白話文:
〔薛〕腹癰:疾病部位在臍下或左右兩側約二寸的範圍,屬於脾經。靠近脅肋的,屬於膽經。主要是由於脾經陰虛、氣滯血凝,或者由於脾虛、飲食積熱而引起的疾病。如果出現紅腫疼痛的症狀,用瀉黃散治療。如果腫塊堅硬、疼痛,用清胃散治療。如果腫痛、便祕,用清涼飲治療。如果使用這些藥物後仍然疼痛,是瘀血凝滯引起的,用活命飲治療。如果使用這些藥物後仍然不消,是體內要化膿了,用託裡消毒散治療。如果膿液排出後疼痛沒有減輕,是毒素沒有解除,也用前面的藥物治療。
若膿出而反加痛,及膿水清稀者,氣血虛也,用參耆托裡散。若食少體倦者,脾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加當歸、柴胡、升麻。晡熱內熱者,脾血虛也,用四君、當歸、丹皮。如有他證,當隨證治之。
白話文:
-
如果膿液流出來後疼痛反而加劇,或是膿水清稀,表示氣血虛弱,應服用參耆託裡散。
-
如果食慾不振、身體倦怠,表示脾氣虛弱,應服用五味異功散,並且加入當歸、柴胡、升麻。
-
如果傍晚發熱並伴有內熱,表示脾血虛弱,應服用四君、當歸、丹皮。
-
如果還有其他症狀,應該針對這些症狀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