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5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6)

1. 腮癰

〔薛〕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癱者,多因兒食甘甜厚味,脾胃積熱所致,亦有乳母鬱怒,兒受其患者。若因熱積於內,二便不通者,用涼膈散。風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若稟賦陰虛火動,頦間或兩耳內生瘡,或出膿不止者,宜用地黃丸

白話文:

腮腺屬於足陽明胃經,腮腺癱瘓多因兒童食甘甜厚味,脾胃積熱引起,也有乳母鬱怒,兒童受到影響而致。如果因積熱內盛,大便和小便不通者,使用涼膈散。風寒相搏,大便和小便正常,則使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有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如果稟賦陰虛火動,下巴或兩耳內長瘡,或膿液不斷流出,應當使用地黃丸。

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

白話文:

  1. 如果是乳母肝火上升侵犯脾臟,可以用加味逍遙散治療。

  2. 如果是脾經鬱熱,可以用加味歸脾湯治療。

  3. 如果是膏粱厚味積聚產生的熱,可以用東垣清胃散治療。

  4. 如果是脾胃有風熱,可以用清咽利膈湯治療。

  5. 以上方法之外,還要參考口瘡的治療方法來進行治療。

升麻防風湯,治胃經實熱,咽痛,口燥,腮癰,等證。

白話文:

升麻防風湯,用於治療胃經實熱,咽喉疼痛、口乾舌燥、腮腺腫脹等證狀。

升麻,防風黃柏(炒),茯苓,芍藥(炒),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

白話文:

升麻、防風、炒黃柏、茯苓、炒芍藥、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清咽利膈湯,治心脾蘊熱,或咽喉腮舌腫痛。

玄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

白話文:

玄參、升麻、桔梗(炒制)、甘草(炒制)、茯苓、黃連(炒制)、黃芩(炒制)、牛蒡子(炒制、搗碎)、防風、芍藥(炒制。各等份)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本事方》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兩),天南星(生用,二錢),糯米(一合)

白話文:

  • 皁角(去除果核,二兩)

  • 天南星(生鮮使用,二錢)

  • 糯米(一合)

上為細末。薑汁調塗,立效。

2. 臂癰

〔薛〕臂癰之證,當分經絡所屬,受證之因而治之。上廉屬手陽明經,下廉屬手太陽經,外廉屬手少陽經,內廉屬手厥陰經,內之上廉屬手太陰經,內之下廉屬手少陰經,或經絡熱鬱,風邪外干,氣血有乖,即生癰毒。若因心經有熱者,導赤散黃連。心包絡有熱者,柴胡梔子散

白話文:

薛氏:臂上的癰症,要先區分它所屬的經絡和發病原因,纔能夠有效治療。上臂的前側屬於手陽明經,後側屬於手太陽經,外側屬於手少陽經,內側屬於手厥陰經,靠近身體的上側屬於手太陰經,靠近身體的下側屬於手少陰經。如果是經絡鬱熱,風邪外侵,氣血不調,就會生出癰毒。如果因為心經有熱,可以用導赤散加上黃連來治療。如果因為心包絡有熱,可以用柴胡梔子散來治療。

肺經有熱者,瀉白散。大腸經有熱者,大連翹飲。焮腫作痛者,氣血凝結也,用仙方活命飲。腫痛不消者,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膿熟不出者,氣血虛也,用托裡消毒散。膿出反痛者,氣血虛甚也,肌肉不生者脾胃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不可外敷生肌散,恐反助其邪而肌肉難長也。

白話文:

肺經有熱的,服用瀉白散。大腸經有熱的,服用大連翹飲。發炎腫脹疼痛的,是氣血凝結,服用仙方活命飲。腫痛不消的,想化膿,服用託裡消毒散。膿熟了不出膿的,是氣血虛,服用託裡消毒散。膿出了反而疼痛的,是氣血非常虛,服用託裡消毒散。肌肉沒有長出來的,是脾胃氣虛,服用五味異功散。不要外敷生肌散,恐怕反而助長邪氣,肌肉難以生長。

白芷升麻湯,治手陽明經分、臂上生瘡。

白芷升麻桔梗(各一錢),黃耆(炒),黃芩(酒炒。各二錢),生黃芩(五分),紅花甘草(炙。各五分)

白話文:

  • 白芷:1錢

  • 升麻:1錢

  • 桔梗:1錢

  • 黃耆:2錢(炒過)

  • 黃芩:2錢(用酒炒過)

  • 生黃芩:5分

  • 紅花:5分

  • 甘草:5分(炙過的)

上,水酒半鍾煎,食後溫服。

連翹飲(即大連翹湯),治肺熱生瘡。

白話文:

大連翹飲(即大連翹湯),用於治療肺熱生瘡。

連翹,𧄒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殼,甘草(炒),山梔子,黃芩(各等分)

白話文:

連翹、麥門冬、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殼、甘草(炒)、山梔子、黃芩(各等份)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紫草,水煎服。大便不通,量加大黃

白話文:

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二錢,加上紫草,用清水煎服。如果大便不通暢,可以適當加大黃的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