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5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6)

1. 腮癰

〔薛〕腮屬足陽明胃經,其生癱者,多因兒食甘甜厚味,脾胃積熱所致,亦有乳母鬱怒,兒受其患者。若因熱積於內,二便不通者,用涼膈散。風邪相搏,二便如常者,用漏蘆湯。胃經風熱,或兼咽喉腫痛,用升麻防風湯。若稟賦陰虛火動,頦間或兩耳內生瘡,或出膿不止者,宜用地黃丸。

若因乳母肝火乘脾,用加味逍遙散。脾經鬱熱,用加味歸脾湯。膏粱積熱,用東垣清胃散。脾胃風熱,用清咽利膈湯。仍參口瘡治之。

升麻防風湯,治胃經實熱,咽痛,口燥,腮癰,等證。

升麻,防風,黃柏(炒),茯苓,芍藥(炒),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仍量大小用之。

清咽利膈湯,治心脾蘊熱,或咽喉腮舌腫痛。

玄參,升麻,桔梗(炒),甘草(炒),茯苓,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炒,杵),防風,芍藥(炒。各等分)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本事方》治小兒毒氣攻腮,赤腫可畏者。

皂角(去核,二兩),天南星(生用,二錢),糯米(一合)

上為細末。薑汁調塗,立效。

白話文:

腮癰這種病,屬於足陽明胃經的問題。會長出腫塊,多半是因為小孩吃了太多甜膩、肥厚的食物,導致脾胃累積熱氣。也有些是因為哺乳的母親情緒不好,小孩受到影響而發病。

如果因為熱氣累積在體內,造成大小便不順暢,可以用涼膈散來治療。如果是因為風邪侵入,但大小便正常,可以用漏蘆湯來治療。如果是胃經有風熱,或者同時有咽喉腫痛,可以用升麻防風湯。如果是因為體質陰虛,導致虛火上炎,在下巴或兩耳內長瘡,甚至流膿不止,應該用地黃丸來治療。

如果因為哺乳的母親肝火過旺,影響到小孩的脾胃,可以用加味逍遙散來治療。如果是脾經有鬱熱,可以用加味歸脾湯。如果是因為吃了太多肥甘厚膩的食物累積熱氣,可以用東垣清胃散。如果是脾胃有風熱,可以用清咽利膈湯。以上這些治療方法,可以參考治療口瘡的方式。

升麻防風湯 可以治療胃經實熱引起的咽喉痛、口乾、腮癰等症狀。

藥材包含:升麻、防風、炒黃柏、茯苓、炒芍藥、陳皮(各五分),連翹、當歸(各七分)。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劑量大小可以根據病人的情況調整。

清咽利膈湯 可以治療心脾有熱,或咽喉、腮、舌頭腫痛的症狀。

藥材包含:玄參、升麻、炒桔梗、炒甘草、茯苓、炒黃連、炒黃芩、炒牛蒡子(搗碎)、防風、炒芍藥 (各等分)。

服用方法: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服。

《本事方》有一個方子,可以治療小孩毒氣侵襲腮部,紅腫得很厲害的情況。

藥材包含:皂角(去核,二兩),生天南星(二錢),糯米(一合)。

製作方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薑汁調勻後塗抹在患處,效果很快。

2. 臂癰

〔薛〕臂癰之證,當分經絡所屬,受證之因而治之。上廉屬手陽明經,下廉屬手太陽經,外廉屬手少陽經,內廉屬手厥陰經,內之上廉屬手太陰經,內之下廉屬手少陰經,或經絡熱鬱,風邪外干,氣血有乖,即生癰毒。若因心經有熱者,導赤散加黃連。心包絡有熱者,柴胡梔子散。

肺經有熱者,瀉白散。大腸經有熱者,大連翹飲。焮腫作痛者,氣血凝結也,用仙方活命飲。腫痛不消者,欲作膿也,用托裡消毒散。膿熟不出者,氣血虛也,用托裡消毒散。膿出反痛者,氣血虛甚也,肌肉不生者脾胃氣虛也,用五味異功散。不可外敷生肌散,恐反助其邪而肌肉難長也。

白芷升麻湯,治手陽明經分、臂上生瘡。

白芷,升麻,桔梗(各一錢),黃耆(炒),黃芩(酒炒。各二錢),生黃芩(五分),紅花,甘草(炙。各五分)

上,水酒半鍾煎,食後溫服。

大連翹飲(即大連翹湯),治肺熱生瘡。

連翹,𧄒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殼,甘草(炒),山梔子,黃芩(各等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加紫草,水煎服。大便不通,量加大黃。

白話文:

關於臂癰這種疾病,應該根據它發生的部位對應的經絡,以及發病的原因來治療。

手臂外側上方屬於手陽明經,外側下方屬於手太陽經,手臂外側中間屬於手少陽經,手臂內側屬於手厥陰經,內側上方屬於手太陰經,內側下方屬於手少陰經。可能是經絡的熱氣鬱積,或是外來的風邪侵襲,導致氣血失調,就會產生癰瘡。

如果是因為心經有熱,可以用導赤散加上黃連。心包絡有熱,可以用柴胡梔子散。肺經有熱,可以用瀉白散。大腸經有熱,可以用大連翹飲。如果焮紅腫痛,是因為氣血凝結,可以用仙方活命飲。如果腫痛不消退,表示快要化膿了,可以用托裡消毒散。如果膿成熟了卻排不出來,表示氣血虛弱,可以用托裡消毒散。如果膿排出來反而更痛,表示氣血虛弱得很嚴重。如果肌肉長不出來,表示脾胃氣虛,可以用五味異功散。不要外敷生肌散,以免反而助長邪氣,讓肌肉更難生長。

白芷升麻湯,可以治療手陽明經部位、手臂上長瘡。

藥方組成:白芷、升麻、桔梗(各一錢),黃耆(炒)、黃芩(酒炒。各二錢),生黃芩(五分),紅花、甘草(炙。各五分)。

用法:用水和酒各半杯煎煮,飯後溫服。

大連翹飲(也就是大連翹湯),可以治療肺熱引起的瘡。

藥方組成:連翹、蘧麥、荊芥、木通、赤芍藥、當歸、防風、柴胡、滑石、蟬殼、甘草(炒)、山梔子、黃芩(各等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加上紫草,用水煎服。如果大便不通,可以酌量加大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