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55)
集之三·心臟部一 (55)
1. 口瘡
〔曾〕口瘡一證,形與名不同,故治法亦異。有發於未病之前,有生於已病之後,大抵此疾不拘肥瘦,有血氣盛者,又加將養過溫,或心脾二經有熱,或客熱在胃,熏逼上焦,而成其瘡,此為實證,宜宣熱拔毒,使無炎熾,自然作效,可用當歸散加升麻、乾葛、黃芩,水薑蔥燈心煎服,及投牛蒡湯、拔毒飲、木通散、點以消黃散。
白話文:
口腔潰瘍是一種疾病,其症狀和名稱不同,因此治療方法也不同。有些口腔潰瘍發生在疾病之前,有些發生在疾病之後。總體來說,這種疾病不分胖瘦,有些血氣旺盛的人,再加上過度溫補,或者心脾兩經有熱,或者外熱在胃,燻逼上焦,而形成口腔潰瘍,這就是實證。治療時應宣散熱毒,使炎症不至於過於旺盛,自然而然就會起效。可以使用當歸散加上升麻、乾葛、黃芩,用水、薑、蔥、燈芯煎服,還可以服用牛蒡湯、拔毒飲、木通散,並用消黃散點塗患處。
若口內白爛於舌上,口外糜潰於唇弦,瘡少而大,不甚為痛,常流清水,此因脾胃虛熱上蒸,內已先發、而後形於外,宜百解散疏表,當歸散水薑棗煎服,和胃氣,理虛熱,次投牛蒡湯、三解散,塗以綠袍散、立效飲、黃金散,或投天竺黃散、地黃膏。若瘡生於口角,是脾有積熱,才開口,則燥痛,飲食多難,甚至再有外風吹著,便覺坼裂,微有清血,謂之燕吻瘡。治法同前藥餌,輕者用甑蓋上炊流汁塗之,亦驗。
白話文:
如果嘴巴裡面已經潰爛到舌頭上、嘴巴外面潰爛到嘴脣,傷口面積不大但很深,依然不那麼疼痛,時常流出清澈的水,這是因為脾胃虛熱向上蒸發,內部已經先發作、之後才顯示於體表,應當服百解散、疏表,讓當歸水薑棗煎服,和胃氣、調虛熱,之後再服牛蒡湯、三解散,塗擦綠袍散、立效飲、黃金散,或者服天竺黃散、地黃膏。如果傷口生長在嘴角,是脾積熱,一開口便乾燥疼痛,飲食都很困難,甚至再有外風吹到,便覺得撕裂,微有清血,稱為「燕吻瘡」。治療的方法與前面的藥餌相同,較輕微的可以用蒸籠蓋上蒸煮的湯汁塗抹,也很有效。
有口唇下成小片赤爛,此因飲食膩汁,淋漓不潔,蓋以嬰兒皮肉脆嫩,浸漬成瘡,及有風熱乘之,名曰承漿瘡,又謂之疳蝕瘡,其所因者一也。治法同前證內藥劑。有無故口臭糜潰而不成瘡,或服涼劑,或塗末藥不能療者,此名元焦。故《叔和脈訣》曰:陰數脾熱並口臭。
白話文:
如果口脣下面出現小的紅色潰爛,這是由於飲食油膩,不注意清潔衛生,嬰兒的皮膚嬌嫩,浸泡後形成瘡口,加上風熱乘虛而入,稱為「承漿瘡」,也叫做「疳蝕瘡」,其發病原因都是相同的。治療方法與前面提到的內服藥劑相同。如果沒有原因出現口臭、糜爛,但沒有形成瘡口,服用涼性藥劑或塗抹藥物都不能治療,這叫做「元焦」。所以《叔和脈訣》中提到:「陰脈數而發熱,口有異味」。
是脾家有虛熱上攻於口,宜服回陽散,兒大者用黑錫丹,早食前新汲水入鹽少許,調勻送下,與正元氣,及參苓白朮散、調元散、服之,以立效飲、黃金散、乾點潰爛處,或用蒸蜜同熟水調點舌上,令其自化,嚥下無妨,仍忌毒物。
白話文:
這是脾胃中有虛火上升到口中的症狀,應該服用回陽散,如果是孩子,則使用黑錫丹,早上空腹食用,以剛汲取的泉水加少許鹽,攪拌均勻服用,以增強正氣,還可以服用參苓白朮散、調元散,服用之後,效果立竿見影,也可以服用飲、黃金散,將藥物塗抹在潰爛處,或者使用蒸過的蜂蜜和乾淨的水混合,塗抹在舌頭上,讓其自行溶解,嚥下不會有什麼問題,但仍要忌口,不要吃有毒的食物。
當歸散(潮熱),牛蒡子湯(咽喉)
拔毒飲,解風熱毒氣上攻頭項,浮腫作痛,發驚。又治發癍。
白話文:
當歸散適用於潮熱的情況,牛蒡子湯適用於咽喉問題。
拔毒飲可以解風熱毒氣上升到頭部和頸部所引起的浮腫和疼痛,還能治療因驚嚇而引發的症狀。此外,它也可以用來治療發癍。
天花粉(去粗皮,一兩),生地黃(淨洗),白芷,當歸尾(酒洗),桔梗(銼片,蜜水、炒過),甘草(五味各半兩)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煎七分,無時,溫服。
白話文:
天花粉(去除粗糙的外皮,一兩),生地黃(洗淨),白芷,當歸尾(用酒清洗),桔梗(切片,用蜂蜜水浸泡後炒乾),甘草(五種味道各半兩)
木通散淋)消黃散舌)百解散驚)三解散潮熱)綠袍散(舌)
立效飲,主口內、牙根、舌上、發瘡作痛,致語言飲食不便。
白話文:
-
木通散(淋症)
-
消黃散(舌黃)
-
百解散(驚悸)
-
三解散(潮熱)
-
綠袍散(舌苔)
淨黃連(一兩),北細辛(去葉,二錢半),玄明粉(二錢)
白話文:
-
乾黃連(一兩)
-
北細辛(去葉,二錢半)
-
玄明粉(二錢)
上細銼,或曬或焙,為末,仍同玄明粉乳缽內杵勻。每用一字,乾點患處。或以一錢,新汲井水調塗瘡上。兒小者畏苦不肯點咽,用蜜水調敷患處,令其自化。
咽痛、茶清調下。
黃金散,解口內舌上瘡毒。及治痘瘡後目生翳膜。
白話文:
先把藥材的上層細細研磨成粉末,然後在玄明粉的研缽裡混合均勻,每次使用一字量(相當於3公克左右),點在患處。還可以使用一錢藥粉,調和新的井水塗在患處。如果孩子還小,害怕苦味而不願意點在咽喉處,可以用蜜水調和敷在患處,讓它自然化解。
黃柏(去粗皮,用生蜜潤透,烈日曬乾,再塗蜜曬,幾十數次),粉草(二味各一兩)
白話文:
黃柏(去除粗糙的外皮,用生蜂蜜浸潤透徹,在烈日下曬乾,再塗上蜂蜜繼續曬,重複數十次),粉草(兩種藥材各一兩)。
上銼研為細末。治口瘡,用藥末乾點患處,或用麥門冬熟水調點舌上,令其自化。若痘瘡後目生翳膜,湯泡澄清,無時,頻洗,仍投糖煎散、柿煎散、二藥。
天竺黃散,主上焦風熱,口鼻生瘡,兩目赤腫,咽膈不利,涎壅、滯氣不通暢,驚搐煩悶,神思昏迷。
白話文:
將上列藥物研磨成細粉末。治療口腔潰瘍,直接將藥末乾擦在患處,或者用麥門冬煮熟的水調和後塗抹在舌頭上,讓它自然化散。若是痘瘡後眼睛長了翳膜,可以選用湯藥泡澄清後,不分時間,頻繁清洗眼睛,並同時服用糖煎散、柿煎散兩種藥物。
天竺黃,鬱金(無,山梔仁代),茯神(去皮根),甘草(四味各半兩),硼砂,牙硝,白芷,川芎,殭蠶(去絲),枳殼(麩炒微黃。各二錢半),硃砂(水飛,二錢),麝香(一字),蟬殼(十五枚,洗,去泥土嘴足)
白話文:
天竺黃、鬱金(沒有,則用山梔仁代替)、茯神(去皮去根)、甘草(這四種各半兩),硼砂、牙硝、白芷、川芎、殭蠶(去絲)、枳殼(麩炒微黃。各二錢半),硃砂(水飛,二錢),麝香(一字符號),蟬殼(十五枚,洗淨,去除泥土及嘴足)
上,除硼砂、牙硝、硃砂、麝香四味,乳缽細杵,餘九味、焙乾為末,同入乳缽內,再杵勻。每服半錢或一錢,溫薄荷湯無時調服。或麥門冬湯。
白話文:
把硼砂、牙硝、硃砂、麝香四味藥先用乳缽研磨成細末,其餘的九味藥焙乾後研磨成細末,全部放入乳缽內,再次研磨均勻。每次服用半錢或一錢,用溫熱的薄荷湯沖服,隨時服用。或者可以用麥門冬湯送服。
地黃膏,治口內舌上生瘡作痛,飲食難進,晝夜煩啼。
山梔仁,綠豆粉(各一兩半),粉草(六錢)
白話文:
地黃膏,用來治療口腔和舌頭上長瘡疼痛,導致進食困難,日夜哭鬧不安。
所需材料包括:山梔仁、綠豆粉(各一兩半),粉草(六錢)。
上,或曬或焙,為末,用生地黃爛杵取汁一兩半,好蜜一兩半,以薄瓦器盛,在銅銚中水煮成膏,稠糊相似,候冷,亭分入前藥末,同在乳缽內再杵勻,丸芡實大。每以一丸至二丸,麥門冬熟水無時化服。兒大者每用一丸,納口內含化,或以新汲水調點舌上。
白話文:
將人參、地黃切成薄片,曬乾或烘乾,研磨成粉末。取地黃汁一兩半,蜂蜜一兩半,放入薄瓦器皿中,放在銅銚中隔水煮成膏狀,稠度與糊相似,等候冷卻,再將上述藥材粉末分批加入,一同在乳缽中再次研磨均勻,製成如芡實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一丸或二丸,以麥門冬煮熟的水化開,不限時間服用。對於較大的孩子,每次服用一丸,放在嘴裡含化,或以新汲取的井水調點在舌頭上。
回陽散(吐瀉),黑錫丹(大科頭痛),參苓白朮散(不能食),調元散(解顱)
白話文:
回陽散(用於嘔吐和腹瀉),黑錫丹(用於嚴重的頭痛),參苓白朮散(用於食慾不振),調元散(用於解開囟門)
〔薛〕諸疳口瘡,因乳哺失節,或母食膏粱積熱,或乳母七情鬱火所致。其證,口舌齒齦如生瘡狀,若發熱作渴飲冷,額間色赤,左寸脈洪數者,此屬心經,先用導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黃丸滋腎水。若寒熱作渴,左頰青赤,左關脈弦洪者,屬肝經,先用柴胡梔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黃丸生肝血。
白話文:
(薛氏說)所有的疳疾口瘡,都是因為哺乳不節制,或母親食用過多油膩食物積熱,或因為乳母的情緒鬱結,導致肝火旺盛而引起的。症狀是:口舌、牙齦就像長了瘡一樣,如果發燒,口渴、愛喝冷水,額頭顏色發紅,左寸脈洪數,這種屬於心經的原因,先用導赤散來清心火,然後用地黃丸來滋養腎水。如果寒熱交替、口渴,左臉青赤色,左關脈弦洪,這種屬於肝經的原因,先用柴胡梔子散來清肝火,然後用六味地黃丸來生肝血。
若兩腮黃赤,牙齦腐爛,大便酸臭,右關脈洪數,按之則緩者,屬脾經,用四味肥兒丸治脾火,以五味異功散補脾氣。若發熱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脈洪數,按之澀者,屬肺經,先用清肺飲治肺火,用五味異功散補脾胃。若發熱作渴,兩頦黧色,左尺脈數者,屬腎經不足,先用六味地黃丸以生腎水,次用補中益氣湯以生肺氣。
白話文:
如果兩側的腮幫子發黃發紅,牙齦腐爛,大便酸臭,右手關脈脈搏洪數,按壓後脈搏緩慢,這種情況屬於脾經,可以用四味肥兒丸來治療脾火,用五味異功散來補益脾氣。
如果發熱咳嗽,右邊的腮幫子發紅,右手寸脈脈搏洪數,按壓後脈搏澀澀的,這種情況屬於肺經,首先用清肺飲來治療肺火,再用五味異功散來補益脾胃。
如果發熱口渴,兩旁的頦(下顎骨)呈現黑灰色,左手尺脈脈搏洪數,這種情況屬於腎經不足,首先用六味地黃丸來生腎水,然後再用補中益氣湯來生肺氣。
又有走馬疳者,因病後脾胃氣血傷損,虛火上炎,或痘疹餘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銅碌散、大蕪荑湯,輕則牙齦腐爛,唇吻腮腫,重則牙齦蝕露,頰腮透爛。若飲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虛而肺氣敗也。頰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氣虛甚而肉死也。並不治。
白話文:
另外還有一種走馬癇,是因病後脾胃氣血受損,虛火上炎,或者是天花痘疹的餘毒上攻而引起的。這種病發展得很快,必須趕快用銅碌散、大蕪荑湯等藥物治療。情況較輕的,牙齦腐爛,嘴脣、腮幫子腫脹;情況嚴重的,牙齦腐爛外露,腮幫子爛穿。如果飲食不進,呼吸急促,痰多,這是脾胃虛弱,肺氣衰敗造成的。腮幫子紅腫腐爛,不知道疼痛的,這是胃氣虛弱到極致,肌肉都壞死了。這種情況就無法醫治了。
經云:手少陰之經通於舌,足太陰之經通於口,因心脾二經有熱,則口舌生瘡也。當察面圖部位,分經絡虛實而藥之。若元氣無虧,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亂髮纏指,蘸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敷之,上若腫脹或有泡者,並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後又生,又刺。若唇吻坼裂者,用當歸膏調柳花散敷之。
白話文:
經書上說:手少陰經通達舌,足太陰經通達口,因此心脾二經有熱時,就會導致口舌生瘡。應該觀察面圖部位,分清經絡虛實,再用藥物治療。如果元氣不虧,突然生出白屑或舌頭重疊,可以用亂髮纏繞手指,蘸取井花水擦拭,或者刺出血毒,用柳花散敷上。如果腫脹或有泡,都要刺破。敷前面提到的散劑,或者用青黛塗抹。刺破後如果又生瘡,就再刺一次。如果嘴脣乾裂,可以用當歸膏調和柳花散敷上。
若元氣虧損,或服寒涼之藥,或兼作嘔少食者,此虛熱也,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瀉作渴者,脾胃虛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惡寒者,脾胃虛寒也,用六君、薑、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爆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飲食勞役者,用補中益氣湯。肝脾血虛者,用加味逍遙散。
白話文:
如果元氣損耗,或者服用寒涼的藥物,或者伴隨嘔吐、食慾不振,這就是虛熱,可以用五味異功散加上升麻、柴胡。如果出現腹瀉、口渴,就是脾胃虛弱,可以用七味白朮散。如果肚子痛、怕冷,就是脾胃虛寒,可以用六君、薑、桂。如果因為母親吃酒、麵食煎炸而導致的,可以用清胃散。如果因為母親飲食勞累而導致的,可以用補中益氣湯。如果肝脾血虛,可以用加味逍遙散。
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母子並服。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之。凡針重舌,以線針直刺,不可橫挑,恐傷舌絡,致言語不清也。
白話文:
- 鬱怒內熱者,用加味歸脾湯,母子並服。
針對鬱怒內熱的人,使用加味歸脾湯,母親和孩子都要一起服用。
- 若泥用降火,必變慢脾風矣,仍參吐舌弄舌治之。
如果一味使用降火的藥物,一定會導致脾胃虛弱,仍然要配合吐舌弄舌的治療方法。
- 凡針重舌,以線針直刺,不可橫挑,恐傷舌絡,致言語不清也。
對於針灸重舌,使用線針直接刺入,不可以橫著挑刺,以免損傷舌頭的絡脈,導致言語不清。
〔東垣〕,清胃散,治胃經有熱,齒牙作痛,或飲冷作渴,口舌生瘡,或唇口腫痛,焮連頭面,或重舌馬牙,吐舌流涎。若因服克伐之劑,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或嘔吐困睡、大便不實者,用五味異功散。
白話文:
東垣的清胃散
治療胃經有熱,牙齒疼痛,或喝冷水後口渴,口腔有潰瘍,或嘴脣和嘴巴腫痛,蔓延到頭臉,或舌苔厚重,有馬牙痕跡,吐舌頭流口水。
如果服用克伐之劑後
脾胃虛熱,口腔有潰瘍,或吐舌流口水,或嘔吐和昏睡,大便不成形,可以使用五味異功散。
升麻(五分),生地黃(四分),黃連,牡丹皮(各三分),當歸稍(四分)
上,水煎服,嬰兒母亦服。
清熱消毒散,治實熱口舌生瘡,及一切瘡瘍腫痛,形病俱實者。
白話文:
升麻(5分),生地黃(4分),黃連,牡丹皮(各3分),當歸尾(4分)。
以上藥材用水煎煮後服用,嬰兒的母親也需要服用。
清熱消毒散用於治療實熱引起的口腔潰瘍以及各種瘡瘍腫痛,適用於病症和體質都表現為實證的情況。
黃連(炒),山梔(炒),連翹,當歸(各五分),川芎,芍藥(炒),生地黃(各六分),金銀花(一錢),甘草(二分)
上,水煎服,嬰兒母同服。
白話文:
-
炒黃連:五分
-
炒山梔:五分
-
連翹:五分
-
當歸:五分
-
川芎:六分
-
炒芍藥:六分
-
生地黃:六分
-
金銀花:一錢
-
甘草:二分
四君子湯,治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但胃氣復傷,飲食少思,或食而難化,若作嘔泄瀉,尤宜用之。如兼痰嗽氣逆,肢體倦怠,面目浮腫,宜用六君子湯。
白話文:
四君子湯,治療脾氣虛熱,口舌生瘡,或單純胃氣再次受損,飲食思慮減少,或食後難以消化,如有嘔吐洩瀉,更宜使用。如果兼有痰咳氣逆,肢體疲倦,面目浮腫,應使用 六君子湯。
六君子湯,治脾胃氣虛,吐瀉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虛痰嗽,喘促惡寒,或驚搐口直口噤諸證。(二立見不能食)
白話文: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出現嘔吐、腹瀉、不思飲食、肌肉消瘦等症狀;或肺虛痰多咳嗽,喘息急促,怕冷怕熱的症狀;或出現驚厥抽搐,口歪口緊等症狀。(兩次服藥立竿見影,不能正常飲食)
五味異功散,治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因誤服克伐之劑,脾胃復傷而口舌生瘡,或弄舌流涎,吐瀉不止,飲食少思,或驚搐痰嗽,睡而露睛,手足並冷。若母有病致兒患者,子母並服。
柳葉散,治熱毒口瘡。
白話文:
五味異功散,能治療脾胃虛熱,口舌生瘡。或者是因為誤服了克伐(剋制和抵消)之劑,導致脾胃再次受傷而口舌生瘡。或讓舌頭流涎,嘔吐腹瀉不止,飲食沒有胃口或者不想吃東西,或有驚悸抽搐或痰多咳嗽不止,睡覺時眼睛睜開,手足都感到寒冷。若母親有病導致兒子患病,母子都要服用。
黃柏(炒),蒲黃,青黛(真正者),人中白(煅。各等分)
上為末。敷之。
白話文:
-
黃柏(炒):將黃柏用火炒至微黃或淺褐色
-
蒲黃:蒲公英的花粉,通常呈金黃色或棕黃色
-
青黛(真正者):青黛是一種中藥材,呈深藍色或藍綠色,以真正的青黛為佳
-
人中白(煅):人中白是一種中藥材,呈白色或淡黃色,通常經過煅燒處理
〔簡〕,如聖散,治小兒口瘡,不能吃乳者。江子一粒或二粒,研爛不去油,入硃砂、黃丹、敷紙絹上,少許剃開小兒囟門,貼在囟上,如四邊起粟米泡,便用溫水洗去藥,恐成瘡,更用菖蒲水洗,其效如神。
白話文:
〔簡〕,像是聖散,是治療小兒口瘡,導致無法吃乳的藥方。經由江子一粒或兩粒,研磨成細末後不要去除油分,加入硃砂、黃丹,塗敷在紙絹上,並稍作剃除,在小兒囟門上貼上藥,如果四邊出現粟米大小水泡,便用溫水洗去藥物,以免形成瘡口,再用菖蒲水清洗,其療效就像神一樣有效。
〔世〕,南星膏,治口瘡小兒難用藥。以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龍眼大為末,卻用酸醋塗腳心,甚妙。
白話文:
(傳世)南星膏,治療口瘡(小兒難用藥),方法:取出大天南星去皮,取中心位置(如龍眼般大小)磨成粉,另取酸醋塗抹腳心,非常有效。
〔千〕治小兒口瘡飲乳不得。以白礬如雞子大,置醋中,塗兒足底,二七次即愈。
〔無〕,牡蠣散,治小兒口瘡。
白話文:
【千金方】治療小兒口瘡,無法喝奶。用雞蛋大小的白礬,放到醋中,塗抹在孩子的腳底,塗抹六到七次就會痊癒。
牡蠣(煅通紅,取出、候冷,研細,紙裹,入土中七日、出毒,三錢),甘草(炙,為末,一錢)
上,和勻。時時挑少許摻口中,或吐,皆無害。
白話文:
牡蠣(將牡蠣燒成紅色,取出後等候冷卻,研磨成細粉,用紙包起來,置入土中七天,取出後毒性已去除,用量為三錢),甘草(經過炙烤後,研磨成粉末,用量為一錢)
〔田〕口瘡治法,乳母同兒宜服洗心散、瀉心湯,後用黃柏末研細糝之。(瀉心湯方,黃連一味,為末,蜜水調,不可煎)
白話文:
口瘡的治療方法,哺乳母親和嬰兒都應該服用洗心散、瀉心湯,之後再用黃柏磨成細粉撒在患處。
(瀉心湯的方劑,只有黃連一種藥材,磨成細末,用蜂蜜水調和,不可煎煮。)
〔湯〕治口瘡驗方
黃柏(蜜炙赤,半兩),青黛(一分)
上二件,為末。頻糝口內愈。
〔鬥〕口瘡,服涼藥不愈者,此中焦氣不足,虛火泛上,宜附子理中湯。
白話文:
治療口瘡的驗方:
黃柏(用蜂蜜炒至紅色,半兩),青黛(一分)
將上面兩味藥材研磨成粉末。頻繁地撒在口腔內直到痊癒。
對於服用清熱藥物後仍無好轉的口瘡,這可能是由於中焦之氣不足,虛火上升所致,建議使用附子理中湯來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