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54)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4)

1. 眉煉瘡

〔薛〕眉煉者,謂小兒兩眉間生瘡如疥癬,當求其因而藥之。蓋眉屬膽經,若原稟肝膽經熱,或乳母肝膽經有熱者,用柴胡梔子散。或乳母食厚味醇酒者,用加味清胃散。或乳母有鬱怒者,用加味逍遙散。俱與乳母服,子亦飲少許,仍參前證主之。

白話文:

〔薛〕眉瘡,是指小兒兩眉之間生出像疥癬一樣的瘡。要找出引起這種病的原因,用藥治療。眉毛屬於膽經,如果孩子原來就稟承肝膽經有熱,或者乳母肝膽經有熱,那就用柴胡梔子散。如果乳母飲食肥膩喝酒,那就用加味清胃散。如果乳母有鬱怒的情緒,那就用加味逍遙散。這些藥物都給乳母服用,孩子也少量服用,同時參考以前證狀為主。

〔田〕眉煉治法,用青金散敷之,如不愈,燒小麥存性,研細,好油調塗。

青金散,治小兒疥癬眉煉,或延及遍身瘙癢,或膿水淋漓,經年不愈。

白話文:

[田]眉煉症的治療方法是用青金散敷上,如果仍然無法治癒,就將小麥燒至焦香,保留它原來的性質,研磨成細粉,用上等的油調配塗上。

松香(二兩),真蛤粉(五錢),青黛(二錢五分)

上為末。用燭油調搽,或干糝之。或加輕粉、枯礬各三錢。以治前證及胎毒、疥癩,尤效。

白話文:

  • 松香(60 克)

  • 真蛤粉(15 克)

  • 青黛(7.5 克)

2. 耳瘡

〔丹〕小兒耳後月蝕瘡,蚯蚓糞燒,以豬油和敷。胡粉、雞清和敷。黃連末敷。竹葉燒末,豬脂和敷。

白話文:

〔丹〕小兒耳後生瘡,像月蝕一樣。用蚯蚓糞燒成灰,加豬油調成膏狀敷於患處。或用胡粉和雞蛋清調成膏狀敷於患處。或用黃連研成細末後敷於患處。或用竹葉燒成灰後,加豬脂調和後敷於患處。

水銀膏,治月蝕瘡,多在兩耳上及竅傍,隨月虛盈。

水銀(二錢半),胡粉,松脂,黃連(去須,為末,各半兩),豬脂(四兩)

上,先熬豬脂令沸,下松脂諸藥末及水銀攪令勻。瓷盒盛。先以鹽湯洗淨瘡,塗敷,日三五度。

胡粉散,治月蝕瘡。

白話文:

水銀膏可以治療月蝕瘡,這種瘡多出現在兩耳及孔穴旁邊,隨著月亮的盈虧而變化。

配方包括:水銀(二錢半)、胡粉、松脂、黃連(去除根須後研成粉末,每種各半兩),豬脂(四兩)。

先將豬脂熬煮至沸騰,然後加入松脂和其他藥物粉末以及水銀,攪拌均勻。將調製好的藥膏放入瓷盒中保存。使用前,先用鹽水清洗患處,再塗上藥膏,每日可塗三到五次。

胡粉散也能治療月蝕瘡。

胡粉(炒,微黃),白礬(煆),虢丹(煆),黃連(淨),輕粉(各二錢),胭脂(一錢),麝香(少許)

白話文:

  1. 胡粉(炒至微黃)

  2. 白礬(煅燒)

  3. 虢丹(煅燒)

  4. 黃連(淨化)

  5. 輕粉(各二錢)

  6. 胭脂(一錢)

  7. 麝香(少許)

上末。先以溫漿水入鹽洗拭後摻藥,如瘡干,麻油調敷。

白話文:

上藥末,先用溫水加鹽清洗傷口後再敷藥,如果傷口結痂,用麻油調製藥膏塗抹。

湯氏云:耳有五般,常出黃膿者為停耳,出紅膿者為膿耳,出白膿者為纏耳,疳臭者為五耳,耳內虛鳴出青膿者為震耳。證雖五般,病源一也,皆由風水入耳而因有積熱上壅而成,若不早治,久則成聾,宜胭脂膏治之,仍服化痰退熱等劑,即愈也。

蔓荊子湯,治內熱,耳出膿汁。

白話文:

湯氏說:耳疾有五種類,經常流黃膿的稱為「停耳」,流紅膿的稱為「膿耳」,流白膿的稱為「纏耳」,有腐臭味的稱為「五耳」,耳內空鳴並流青膿的稱為「震耳」。雖然證狀有五種,但病因則是一致的,都是由於風水進入耳朵,並引發體內的熱氣上沖,如果不及早治療,時間久了就會變成耳聾,因此宜用胭脂膏並配服用化痰退熱的藥方即可治癒。

升麻,木通,麥門冬,赤芍藥,生地黃,前胡,甘菊,甘草,桑白皮,赤茯苓,蔓荊子(各等分)

上,用薑棗水煎,食後服。

白話文:

升麻:具有升發陽氣、祛風通絡的作用。

木通:具有清熱利尿、通淋排石的作用。

麥門冬:具有滋陰清熱、潤肺生津的作用。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清熱涼血的作用。

生地黃:具有滋陰涼血、清熱解毒的作用。

前胡:具有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甘菊:具有疏風清熱、明目退翳的作用。

甘草:具有益氣補中、調和諸藥的作用。

桑白皮:具有清熱涼血、解毒消腫的作用。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氣健脾的作用。

蔓荊子:具有清熱解毒、利尿通淋的作用。

清上散,治上焦風熱,耳出濃汁,頭面瘡癤,亦治胎熱眼睛腫赤,糞色稠黃,肚熱啼哭,及身上紅腫。

白話文:

清上散,治療上焦風熱,耳朵流出膿汁,頭面瘡癤,也治療胎熱引起的雙眼腫脹發紅,糞便顏色濃稠發黃,肚子發熱哭鬧,以及身上紅腫等症狀。

川鬱金,甘草,北桔梗,天花粉,乾葛,薄荷葉(各等分)

白話文:

川鬱金、甘草、北桔梗、天花粉、乾葛、薄荷葉,各取相等分量。

上為末,入蜜拌勻。白湯下三五七分或一錢。仍用艾葉煎濃湯,溫浸足底,以引其熱下行。

白話文:

上文提到藥材研磨成粉末,加蜂蜜拌勻。用白開水送服三到七分或一錢的藥粉。同時,用艾葉煮濃湯,將雙腳浸泡在溫熱的湯水中,讓熱力向下流通。

當歸龍薈丸,治肝膽風熱,耳中鳴,出青膿,名曰震耳,大便秘,小便黃,常服,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白話文:

當歸龍薈丸,用於治療肝膽風熱,耳朵中鳴響,並排出青色的膿液,稱為震耳,大便祕結,小便黃色。長期服用,能夠宣通血氣,調順陰陽。

當歸,龍膽草,柴胡(各一兩),青黛,膽星,大黃,蘆薈(各五錢),麝香(五分),梔子,酒黃芩,酒黃連,黃柏(各一兩),木香(二錢五分)

上為末,煉蜜丸,小豆大。每服二十丸,薑湯送下。

白話文:

取當歸、龍膽草、柴胡各一兩,青黛、膽星、大黃、蘆薈各五錢,麝香五分,梔子、酒黃芩、酒黃連、黃柏各一兩,木香二錢五分,研磨成粉末,用蜂蜜做成小豆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二十丸,用薑湯送服。

清黃散,治耳出黃膿,名曰聤耳,內有風熱,外為水濕所幹,醞久而成。

白話文:

清黃散,治療耳朵流出黃色膿液,稱為聤耳,內部有風熱,外部則被水濕所影響,醞釀時間久而形成。

防風,滑石(飛,五錢),甘草(炙,一錢),梔子(酒炒,三錢),藿香,酒黃連(各二錢)

上為末。白湯調二錢,食後服。

白話文:

防風、滑石(飛揚過熱,五錢),甘草(炙,一錢),梔子(酒炒,三錢),藿香,酒黃連(各二錢)

清心丹,治耳出紅膿,名曰膿耳,及舌上生瘡如楊梅狀者。

白話文:

清心丹,治療耳朵出現紅色膿液,稱為膿耳,以及舌頭上長出像楊梅一樣的瘡口。

黃連(酒炒,三錢),滑石(飛,六錢),甘草,辰砂(飛,各一錢),薄荷(六分),犀角(鎊屑,二錢)

白話文:

黃連(用酒炒過,三錢),滑石(經過飛炒,六錢),甘草,辰砂(經過飛炒,各一錢),薄荷(六分),犀角(磨成粉末,二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蜜拌,薄荷湯下,夜再服。

清白散,治肺熱痰火上壅,耳出白膿,名曰纏耳,兼治咳嗽。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每次服用約5克,用蜂蜜調和,再用薄荷湯送服,晚上再服用一次。

清白散用於治療肺熱引起的痰火上壅,耳朵流出白色膿液(這種情況稱為纏耳),同時也能治療咳嗽。

桑白皮(蜜炒),地骨皮(各三錢),甘草(一錢),貝母(二錢),寒水石(煅,三錢),天花粉,酒芩,天門冬(各一錢半)

上為末。以蜜水調,食後服。或白通草煎湯下,尤妙。

白話文:

桑白皮(用蜂蜜炒過的),地骨皮(各三錢),甘草(一錢),貝母(二錢),寒水石(經過煅燒處理過的,三錢),天花粉,酒芩,天門冬(各一錢半)

交感丹,治耳中疳臭,名曰五耳,或怒氣上逆,上下不得宣通,遂成聾聵。

白話文:

交感丹,治療耳朵中的膿汁臭味,俗稱五耳,或因怒氣上逆,上下不通暢,就成了耳聾。

香附子(童便浸透,炒,三錢),茯神,黃連(各二錢),桂心,甘菊花(各一錢)

白話文:

  • 香附子,先浸泡在童子尿中,然後炒製,用量為三錢。

  • 茯神和黃連,各取二錢。

  • 桂心和甘菊花,各取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燈心湯下。

禹餘糧丸,治聤耳出膿水。

白話文:

將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約5克,用燈心草煮的湯送服。

禹餘糧丸可用來治療耳朵流出膿水的情況。

禹餘糧(煅,醋焠、七次),海螵蛸(去背上硬骨),百草霜,伏龍肝(各二錢五分),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白話文:

1.禹餘糧(先煅燒,再以醋焠過、重複七次)、

2.海螵蛸(去除背上的硬骨)、

3.百草霜、

4.伏龍肝 (各取二錢五分)、

5.大附子(去皮臍生用,一枚)

上,末。以綿裹如圓眼核大,安耳內,日再易之。如不瘥,乃有蟲也。

龍骨散,治諸膿耳。

枯礬,龍骨,胭脂胚(各一錢),麝香(少許)

為細末。以綿裹杖子,拭去耳中膿,再吹一字入耳中,日再。加海螵蛸一錢,尤妙。

羊角散,治耳內膿汁不幹。

山羊角,燒,存性,為末。每吹二三分入內,一日二次。三日全瘳。

滋陰地黃丸,治耳虛鳴,膿汁不幹,腎陰不足。

白話文:

將綿花包裹成圓眼核大小,放入耳內,每天更換兩次。如果症狀沒有好轉,可能是有蟲子。

龍骨散可以治療各種膿耳病症。

將枯礬、龍骨、胭脂胚(各一錢)和少許麝香磨成細末。用綿花包裹的棒子清潔耳朵裡的膿液後,再吹一點藥粉入耳中,每日兩次。如果加入一錢海螵蛸效果會更好。

羊角散可用於治療耳朵內部有膿汁且不乾燥的情況。

將山羊角燒至碳化但保留其性質,然後研磨成粉末。每次向耳內吹入二到三分的粉末,一天兩次。這樣做三天應該可以完全恢復。

滋陰地黃丸適用於治療因腎陰不足引起的耳鳴和耳內膿汁不乾的問題。

熟地黃(一兩),白茯苓(四錢),山茱萸(五錢),甘菊(四錢),牡丹皮(四錢),何首烏(黑豆、蒸三次),黃柏(各四錢)

白話文:

熟地黃(60克),白茯苓(15克),山茱萸(30克),甘菊(15克),牡丹皮(15克),何首烏(黑豆,蒸三次,15克),黃柏(15克)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三五十丸。

白蘞散,治小兒凍耳成瘡,或癢或痛。

黃柏,白蘞(各半兩)

上為末。先以湯洗瘡後,用生油調塗。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用蜂蜜煉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劑。每次服用三十五到五十丸。

白蘞散可以治療小兒因凍傷耳朵而引起的瘡瘍,症狀可能是癢或者是痛。

所需藥材為黃柏和白蘞各半兩。

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使用前先以熱水清洗患處,然後用生油調和藥末塗抹於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