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52)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2)

1. 黃水黏瘡

〔薛〕小兒黃水黏瘡,屬肝脾二經風熱積熱所致,邪在表而痛癢者,輕則犀角消毒散,重則連翹防風湯。邪在內而大便秘者,輕則九味解毒散,重則大連翹飲。若頭目不清,憎寒壯熱,作渴便秘者,表裡俱有邪也,加味清涼飲。若誤服克伐之藥,而致發熱惡寒者,肺氣傷也,用四君、桔梗、柴胡。

發熱嘔吐,胃氣傷也,用異功散。發熱作瀉,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並加柴胡、升麻。余當隨證裁之。

大連翹飲,治風毒、熱毒,發熱作痛,二便不利,表裡俱實。

柴胡梔子散,治肝膽風熱,生瘡作痛發熱,或瘡破而膿水淋漓,或發寒熱、晡熱。

犀角消毒散,治熱毒積毒,發於肌表而頭面生瘡,或痛或癢者。(方見癍疹)

荊防敗毒散,治風熱相搏,邪氣在表,患瘡瘍之類寒熱作痛者。(方見前)

補中益氣湯,治瘡瘍之類,過服敗毒之藥,致中氣虛弱,發熱或寒者。(方見虛熱)

六君子湯,治瘡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更或嘔吐而瘡不愈者。(方見脾)

九味解毒散,治熱毒胎毒而發瘡瘍之類,未潰作痛者。

黃連(炒),芍藥,防風,甘草(各三分),金銀花,連翹(各一分),當歸(八分),山梔(四分),白芷(六分)

上作一劑,水煎,母子並服。

加味清涼飲,治熱毒、積毒在內,患瘡瘍、大便不通而欲痛作渴者。

當歸,赤芍藥,甘草(炙),大黃(炒。各三分),山梔(炒,三分),牛蒡子(炒,杵,四分)

上,水煎服。

人參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若蟬鳴,鼻塞多嚏,皮膚頑麻搔癢癮疹,目澀昏困。

人參,白殭蠶,茯苓,防風,芎藭,藿香,蟬蛻,厚朴(薑製),羌活(各三錢),荊芥穗,炙甘草,陳皮(各五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連翹防風湯,治小兒肝脾風熱時毒,頭面生瘡。

連翹(研碎),防風,黃連,陳皮,芍藥,當歸,獨活,白蒺藜(炒,去刺),荊芥,茯苓,甘草,黃芩,牛蒡子(炒,研。各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和肝補脾湯,治風熱瘡疹,脾土不及,肝木太過。

人參,陳皮,川芎(各五分),山梔(炒,四分),白朮,茯苓,芍藥(各七分),柴胡,甘草(炙。各三分)

上,分二劑,水煎服。

益脾清肝湯,治肝脾風熱瘡,寒熱體痛,脾胃虛弱。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黃耆(各三分),柴胡,牡丹皮(各二分)

上,水煎服。

三黃散,治風熱疳熱生瘡,水浸淫,膿流處,便濕爛。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上為末。用瑩肌散煎洗,滲之,乾者油敷。

立效散

定粉,松香,黃柏,黃連,枯礬(各一錢)

上為末。用清燭油調搽。

白話文:

小兒黃水黏瘡,是因為肝和脾兩經的風熱和積熱所引起的。如果邪氣在皮膚表面,會感到疼痛和搔癢,病情較輕的可以用犀角消毒散,病情較重的可以用連翹防風湯。如果邪氣在體內,導致大便不順暢,病情較輕的可以用九味解毒散,病情較重的可以用大連翹飲。如果出現頭昏眼花、畏寒發熱、口渴和便秘,表示表裡都有邪氣,可以用加味清涼飲。如果誤服了過於強烈的藥物,導致發熱惡寒,是肺氣受損,可以用四君子湯、桔梗和柴胡來治療。

如果出現發熱嘔吐,是胃氣受損,可以用異功散來治療。如果出現發熱腹瀉,是脾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並加入柴胡和升麻。其餘的狀況,要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用藥。

大連翹飲,可以治療風毒和熱毒引起的發熱疼痛,大小便不順暢,屬於表裡都有實證的情況。

柴胡梔子散,可以治療肝膽風熱引起的生瘡疼痛發熱,或是瘡破後膿水不斷,或是出現忽冷忽熱、下午發熱的症狀。

犀角消毒散,可以治療熱毒和積毒,發在皮膚表面,頭部或臉部生瘡,可能會痛或癢。(藥方在癍疹篇有記載)

荊防敗毒散,可以治療風熱相搏,邪氣在皮膚表面,引起的瘡瘍類疾病,伴隨忽冷忽熱和疼痛。(藥方之前有記載)

補中益氣湯,可以治療瘡瘍類疾病,因為過度服用敗毒藥物,導致中氣虛弱,引起發熱或畏寒。(藥方在虛熱篇有記載)

六君子湯,可以治療瘡瘍,因為脾胃虛弱,無法正常飲食,甚至出現嘔吐,導致瘡無法痊癒。(藥方在脾篇有記載)

九味解毒散,可以治療熱毒或胎毒引起的瘡瘍類疾病,還沒有潰爛但會疼痛。

藥材包含:炒黃連、芍藥、防風、甘草(各三分)、金銀花、連翹(各一分)、當歸(八分)、山梔(四分)、白芷(六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給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加味清涼飲,可以治療體內熱毒和積毒,引起的瘡瘍、大便不通和疼痛口渴。 藥材包含:當歸、赤芍藥、炙甘草、炒大黃(各三分)、炒山梔(三分)、炒牛蒡子(搗碎,四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人參消風散,可以治療各種風邪上擾,引起的頭暈目眩、頸背僵硬、肢體煩疼、肌肉顫抖、耳鳴、鼻塞打噴嚏、皮膚麻木搔癢、眼睛乾澀和昏花。 藥材包含:人參、白殭蠶、茯苓、防風、川芎、藿香、蟬蛻、厚朴(薑製)、羌活(各三錢)、荊芥穗、炙甘草、陳皮(各五錢)。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連翹防風湯,可以治療小兒肝脾風熱引起的時毒,導致頭部和臉部生瘡。 藥材包含:研碎的連翹、防風、黃連、陳皮、芍藥、當歸、獨活、炒白蒺藜(去刺)、荊芥、茯苓、甘草、黃芩、炒牛蒡子(研碎,各等分)。 每次服用二錢,加水煎煮後服用。

和肝補脾湯,可以治療風熱瘡疹,因為脾土不足,導致肝木過旺。 藥材包含:人參、陳皮、川芎(各五分)、炒山梔(四分)、白朮、茯苓、芍藥(各七分)、柴胡、炙甘草(各三分)。 將以上藥材分成兩份,加水煎煮後服用。

益脾清肝湯,可以治療肝脾風熱引起的瘡,伴隨忽冷忽熱和身體疼痛,同時脾胃虛弱。 藥材包含: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黃耆(各三分)、柴胡、牡丹皮(各二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服用。

三黃散,可以治療風熱、疳熱引起的生瘡,皮膚潰爛流膿,導致患處潮濕潰爛。 藥材包含: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瑩肌散煎煮的藥液清洗患處,然後灑上藥粉,乾燥的地方可以用油塗抹。

立效散 藥材包含:定粉、松香、黃柏、黃連、枯礬(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清燭油調和後塗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