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52)
集之三·心臟部一 (52)
1. 黃水黏瘡
〔薛〕小兒黃水黏瘡,屬肝脾二經風熱積熱所致,邪在表而痛癢者,輕則犀角消毒散,重則連翹防風湯。邪在內而大便秘者,輕則九味解毒散,重則大連翹飲。若頭目不清,憎寒壯熱,作渴便秘者,表裡俱有邪也,加味清涼飲。若誤服克伐之藥,而致發熱惡寒者,肺氣傷也,用四君、桔梗、柴胡。
白話文:
薛氏醫書中記載,小兒身體抵抗力差,肝脾經若受到風熱積熱入侵,邪在表層,會引起疼痛和瘙癢。較輕微的情況下,可以使用消毒散來治療,較嚴重的情況下,可以使用連翹防風湯。如果邪在體內,且大便不通暢,較輕微的情況下,可以服用九味解毒散,較嚴重的情況下,可以服用大連翹飲。如果出現頭痛目眩,畏寒發熱,口渴便祕等症狀,表示邪氣在內外都存在,需要用到加味清涼飲來治療。如果誤服了會克伐身體的藥物,導致發熱惡寒,表示肺氣受傷,需要服用四君子湯、桔梗和柴胡來治療。
發熱嘔吐,胃氣傷也,用異功散。發熱作瀉,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並加柴胡、升麻。余當隨證裁之。
大連翹飲,治風毒、熱毒,發熱作痛,二便不利,表裡俱實。
白話文:
發熱嘔吐,是胃氣受損所致,可用異功散治療。發熱腹瀉,是脾氣虛弱所致,可用六君子湯治療,並加入柴胡和升麻。我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治療方案。
柴胡梔子散,治肝膽風熱,生瘡作痛發熱,或瘡破而膿水淋漓,或發寒熱、晡熱。
白話文:
柴胡梔子散,用於治療肝膽風熱,患者會有皮膚瘡癤,疼痛並發熱,或瘡癤破裂膿水淋漓,或發寒發熱、下午發熱。
犀角消毒散,治熱毒積毒,發於肌表而頭面生瘡,或痛或癢者。(方見癍疹)
白話文:
犀角消毒散,用於治療熱毒積聚,發作在肌表而頭面生瘡,或疼痛或瘙癢者。(詳細配方請參考癍疹條目)
荊防敗毒散,治風熱相搏,邪氣在表,患瘡瘍之類寒熱作痛者。(方見前)
白話文:
荊防敗毒散,用於治療風熱相併,邪氣在表,患有瘡瘍等疾病,伴有寒熱疼痛的症狀。(具體藥方見前)
補中益氣湯,治瘡瘍之類,過服敗毒之藥,致中氣虛弱,發熱或寒者。(方見虛熱)
白話文:
補中益氣湯,用於治療瘡瘍等疾病,由於服用了過多的敗毒藥物,導致中氣虛弱,發熱或發冷的人。(具體方劑請參閱虛熱條目)
六君子湯,治瘡瘍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更或嘔吐而瘡不愈者。(方見脾)
九味解毒散,治熱毒胎毒而發瘡瘍之類,未潰作痛者。
白話文:
六君子湯,用於治療瘡瘍,患者脾胃虛弱,不能飲食,或者嘔吐,導致瘡瘍不愈的症狀。(具體配方請參閱脾的章節)
黃連(炒),芍藥,防風,甘草(各三分),金銀花,連翹(各一分),當歸(八分),山梔(四分),白芷(六分)
白話文:
-
黃連(炒):3克,炒製過的黃連。
-
芍藥:3克,芍藥根。
-
防風:3克,防風根。
-
甘草:3克,甘草根。
-
金銀花:1克,金銀花花。
-
連翹:1克,連翹花。
-
當歸:8克,當歸根。
-
山梔:4克,山梔果。
-
白芷:6克,白芷根。
上作一劑,水煎,母子並服。
加味清涼飲,治熱毒、積毒在內,患瘡瘍、大便不通而欲痛作渴者。
白話文:
製作一劑,用水煎煮後,母親和孩子一起服用。
加入[清涼飲]的配方,用於治療體內有熱毒或積聚的毒素,對於患有瘡瘍、大便不通且感到疼痛和口渴的情況。
當歸,赤芍藥,甘草(炙),大黃(炒。各三分),山梔(炒,三分),牛蒡子(炒,杵,四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的功效,適用於血虛引起的月經不調、痛經、產後血虛等症狀。
赤芍藥:具有活血化瘀、止痛消腫的功效,適用於瘀血引起的疼痛、腫脹、跌打損傷等症狀。
甘草(炙):具有補益脾胃、清熱解毒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咳嗽、咽喉腫痛等症狀。
大黃(炒):具有瀉熱通便、清肝解毒的功效,適用於熱結便祕、肝火旺盛、黃疸等症狀。
山梔(炒):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退黃的功效,適用於熱性黃疸、血熱妄行、尿路感染等症狀。
牛蒡子(炒,杵):具有疏風清熱、解毒消腫的功效,適用於風熱感冒、瘡癤腫痛、咽喉腫痛等症狀。
人參消風散,治諸風上攻,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若蟬鳴,鼻塞多嚏,皮膚頑麻搔癢癮疹,目澀昏困。
白話文:
人參消風散,治療各種風邪上侵,症狀有頭目昏眩,項背拘急,肢體煩疼,肌肉顫動,耳鳴如蟬鳴,鼻塞多噴嚏,皮膚頑麻搔癢有疹子,眼睛乾澀昏沉睏倦。
人參,白殭蠶,茯苓,防風,芎藭,藿香,蟬蛻,厚朴(薑製),羌活(各三錢),荊芥穗,炙甘草,陳皮(各五錢)
白話文:
人參、白殭蠶、茯苓、防風、芎藭、藿香、蟬蛻、厚朴(用薑汁炮製)、羌活(各三錢),荊芥穗、炙甘草、陳皮(各五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
連翹防風湯,治小兒肝脾風熱時毒,頭面生瘡。
白話文:
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煮。
連翹防風湯,用於治療小兒肝脾風熱時的毒素,以及頭面部生瘡的情況。
連翹(研碎),防風,黃連,陳皮,芍藥,當歸,獨活,白蒺藜(炒,去刺),荊芥,茯苓,甘草,黃芩,牛蒡子(炒,研。各等分)
白話文:
-
連翹(研碎):將連翹研磨成細粉末。
-
防風:使用防風草。
-
黃連:使用黃連。
-
陳皮:使用曬乾的橘皮。
-
芍藥:使用芍藥根。
-
當歸:使用當歸根。
-
獨活:使用獨活。
-
白蒺藜(炒,去刺):將白蒺藜炒熟去除刺。
-
荊芥:使用荊芥。
-
茯苓:使用茯苓。
-
甘草:使用甘草。
-
黃芩:使用黃芩。
-
牛蒡子(炒,研。各等分):將牛蒡子炒熟研磨成細粉末,與其他藥材等量混合。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和肝補脾湯,治風熱瘡疹,脾土不及,肝木太過。
白話文:
每次服用兩錢,用水煎煮後服用。
和肝補脾湯用於治療風熱引起的瘡疹,當脾胃功能不足而肝氣過旺時適用。
人參,陳皮,川芎(各五分),山梔(炒,四分),白朮,茯苓,芍藥(各七分),柴胡,甘草(炙。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陳皮、川芎(各 5 分),炒過的山梔 (4 分),白朮、茯苓、芍藥(各 7 分),柴胡、炙甘草(各 3 分)
上,分二劑,水煎服。
益脾清肝湯,治肝脾風熱瘡,寒熱體痛,脾胃虛弱。
白話文:
上方分成兩劑,用水煎煮後服用。
益脾清肝湯用來治療由肝脾風熱引起的皮膚病變、發冷發熱以及身體疼痛,同時也能夠改善脾胃虛弱的情況。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黃耆(各三分),柴胡,牡丹皮(各二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茯苓、甘草、川芎、當歸、黃耆各三分,柴胡、牡丹皮各二分。
上,水煎服。
三黃散,治風熱疳熱生瘡,水浸淫,膿流處,便濕爛。
白話文:
上方用水煎煮後服用。
三黃散用於治療由風熱引起的疳熱生瘡,瘡口被水浸泡後出現流膿、濕潤腐爛的情況。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白話文:
松香、五倍子、黃連、黃丹、海螵蛸(各一錢),輕粉、雄黃(各少許)
上為末。用瑩肌散煎洗,滲之,乾者油敷。
立效散
定粉,松香,黃柏,黃連,枯礬(各一錢)
上為末。用清燭油調搽。
白話文:
將藥材研成細末。使用瑩肌散煎煮後清洗患處,待水分滲透後,如果皮膚乾燥就塗上油膏。
立效散的成分包括:定粉、松香、黃柏、黃連和枯礬(每種各一錢)。將這些成分研磨成粉末,然後用清燭油調和後塗抹在患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