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51)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51)

1. 癍疹

潔古云:癍疹之病,焮腫於外者,屬少陽相火也,謂之癍。小紅靨隱於皮膚中者,屬少陰君火也,謂之疹。癍疹並出,則小兒難禁,然首尾俱不可下,大抵安里藥多,發表藥少,小便秘則微疏之,身溫者順,身涼者逆,大忌外敷寒涼,內用疏導,無此二者,可保無虞。

葛根橘皮湯,治發癍煩悶,嘔吐清汁,兼治麻痘等證。

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甘草(炙),黃芩(各半兩)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治癍疹已發未發,或身如錦紋,甚則煩躁,語言,喉閉腫痛。

玄參,升麻,甘草,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服。

化癍湯

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二錢)

上,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糯米半合,煎六分,米熟為度,去滓,溫服。

荊防敗毒散,(即人參敗毒散加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治瘡瘍邪氣在表應發者,若憎寒壯熱,項強脊疼,或噁心咳嗽,亦宜用之。

人參,伏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麩皮,炒),桔梗,甘草(炒,等分)

上,每服二三錢,水煎。

〔東垣〕,人參安胃散,治癍疹因服峻厲之劑,脾胃虛熱,泄瀉嘔吐,飲食少思等證。

人參(一錢),黃耆(炒,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酒炒,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二分),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煎服。

犀角消毒散,治癍疹、丹毒發熱痛癢,及瘡疹等症。

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鎊末,二分),金銀花(三分)

上,水煎熟,入犀角,傾出服。

地龍散,治小兒風熱癮疹,狀如傷寒,耳尖及手足冷。

地龍(洗去土,半兩,焙乾),穿山甲(半兩,以皂角灰炒令黃),硃砂(二錢,研細)

上,前二味為細末,後入硃砂,一處再研和勻。每服一錢,用紫草煎湯調下,不拘時,量兒大小加減。

消毒飲咽喉)清涼飲子裡熱)

治大人小兒癮疹入腹即殺人方

用蕪菁子末,酒調服三錢,小兒加減。又,酒服牛膝末三錢,小兒減之。又,以鹽湯洗了,挼蓼子敷。

治風腫及癮疹。

巴豆五十個,去皮,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以綿浸湯中,適寒溫以拭病上,隨手瘥。

治風疹入腹,身體強腫,舌乾燥硬。

蔓菁子三兩,為末,每用溫酒調一錢。

治風疹癢不止。

酪(五合),鹽(一兩),二味相和,煎過,摩病處立瘥。

又方,蛇蛻皮一條,水一升,煎半升,雞翎掃揩上即瘥。

又方,白礬五兩為末,以酒三合,小便一升,煎如稀膏,以綿蘸藥,於病上輕手揩之,令熱徹入皮膚,須臾消盡。此方神奇,能治百計不瘥者。(出《聖惠》)

白話文:

潔古說:癍疹這種病,如果皮膚表面出現紅腫,那是屬於少陽經的相火引起的,這種情況稱為「癍」。如果皮膚裡面出現隱隱約約的小紅點,那是屬於少陰經的君火引起的,這種情況稱為「疹」。癍疹同時出現,對小孩子來說很難承受。治療時,不論是初期或後期,都不能使用瀉下的藥物,通常應該多用安撫內部的藥,少用發散的藥。如果小便不順暢,可以稍微疏通一下。身體發熱是好轉的跡象,身體發冷則是不好的跡象。最忌諱在外部敷用寒涼的藥物,內部則應該使用疏導的藥物。只要不犯這兩項禁忌,就可以平安無事。

葛根橘皮湯,可以治療發癍時出現煩悶、嘔吐清水的症狀,也可以治療麻疹等病症。

藥材:葛根、陳皮、杏仁(去皮尖)、麻黃(去節)、知母(炒過)、甘草(炙烤過)、黃芩(各半兩)。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服。

玄參升麻湯,可以治療癍疹剛要發作或還沒發作,或是身上出現像錦緞一樣的花紋,嚴重時會出現煩躁、胡言亂語、喉嚨腫痛等症狀。

藥材:玄參、升麻、甘草。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服。

化癍湯

藥材:人參、石膏、知母、甘草(各二錢)。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加水一杯,放入半合糯米一起煎煮,煮到米熟透為止,去掉藥渣,溫熱服用。

荊防敗毒散(就是人參敗毒散加上荊芥、防風)

人參敗毒散,可以治療瘡瘍等邪氣在體表、應該發散出來的病症,如果有怕冷發熱、脖子僵硬、背痛,或是噁心、咳嗽等症狀,也可以使用這個方子。

藥材:人參、茯苓、川芎、羌活、獨活、前胡、柴胡、枳殼(用麩皮炒過)、桔梗、甘草(炒過,等量)。

用法:每次服用二到三錢,用水煎服。

〔東垣〕,人參安胃散,可以治療癍疹因為服用過於強烈的藥物,導致脾胃虛弱、發熱、腹瀉、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

藥材:人參(一錢)、黃耆(炒過,二錢)、生甘草、炙甘草(各五分)、白芍(用酒炒過,七分)、白茯苓(四分)、陳皮(三分)、黃連(炒過,二分)。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犀角消毒散,可以治療癍疹、丹毒引起的發熱、疼痛、搔癢,以及各種瘡疹等症狀。

藥材:牛蒡子、甘草、荊芥、防風(各五分)、犀角(磨成粉末,二分)、金銀花(三分)。

用法:將藥材用水煎煮,快好時加入犀角粉,倒出服用。

地龍散,可以治療小兒因為風熱引起的蕁麻疹,症狀像傷寒,耳尖和手腳冰冷。

藥材:地龍(洗淨泥土,半兩,烘乾)、穿山甲(半兩,用皂角灰炒黃)、硃砂(二錢,磨成細粉)。

用法:將前面兩味藥磨成細末,再加入硃砂,一起研磨均勻。每次服用一錢,用紫草煎湯調服,不拘時間,可以根據小孩的大小酌量增減。

消毒飲(咽喉)清涼飲子(裡熱)

治療大人小孩蕁麻疹進入腹部會致命的方子。

用蕪菁子磨成粉末,用酒調服三錢,小孩用量酌減。另外,用酒調服牛膝粉三錢,小孩用量酌減。再用鹽水清洗患處,然後敷上蓼子。

治療風腫和蕁麻疹。

用巴豆五十個,去皮,加水三升煮到剩一升,用棉布浸泡在湯中,等溫度適宜時擦拭患處,馬上就會好。

治療風疹進入腹部,導致身體僵硬腫脹,舌頭乾燥堅硬。

用蔓菁子三兩,磨成粉末,每次用溫酒調服一錢。

治療風疹發癢不止。

用乳酪(五合)和鹽(一兩)混合,煮過之後,擦在患處馬上就會好。

另外一個方子,用蛇蛻皮一條,加水一升煎煮到剩半升,用雞毛掃擦拭患處,馬上就會好。

另外一個方子,用白礬五兩磨成粉末,加入酒三合、小便一升,煎煮成稀膏狀,用棉布蘸藥輕輕擦拭患處,讓藥熱力滲入皮膚,很快就會消退。這個方子非常神奇,可以治療很多其他方法無法治癒的病症(出自《聖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