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49)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49)

1. 惡核瘰癧

巢氏云:小兒遇風熱毒氣,與血氣相搏,結成頑核,生於頸項,遇風寒所折,不消,結成瘰癧,久而潰膿成瘡也。湯氏用宜服清涼飲子及升麻湯等,《千金》連翹丸、龍膽湯、皆可服。

白話文:

巢氏說:小兒如果遇到風熱毒氣,跟血氣相互交搏,結結成頑固的核,長在頸項上,如果遇到風寒外邪的折損,沒有消散,就會結成瘰癧,時間長了就會潰爛化膿形成瘡。湯氏採用清涼飲子和升麻湯等治療方法,《千金》中連翹丸、龍膽湯,都可以服用。

〔曾〕瘰癧一證,先賢名曰九漏,究其所因似熱,稽考形狀非一,不過隨象命名,大概初發於頸項肌肉之間,未成膿者,從本引末,可使衰去,針之、灸之、敷之,從其所因而施療,然小兒幼弱,豈堪針灸,但以服餌塗貼之劑為治。

白話文:

〔曾〕瘰癧一種病症,先賢稱之為九漏。探究其病因,類似於熱證,但具體的病狀並不相同,只是根據其外觀形狀而命名。通常,瘰癧最初發生在頸項肌肉之間。在還沒有化膿之前,可以從根源處進行治療,使其消退。可以使用針灸、敷藥等方法,根據病因進行治療。但是,對於年幼體弱的小兒,不適宜針灸,只能採用服用藥物和外敷藥膏等方法進行治療。

此疾多生於耳後及頸項兩旁,初發止是一枚,次必連生,大小十數,纏繞項下,累累如貫珠,逐個先腫,作膿穿破,輕者可愈,重者難除,先穴漏膿,長歲不幹,謂之漏項,原其得病之初,自是三陽感受風熱,與血氣相搏而成,治以百解散加當歸散,水薑蔥燈心煎服,次用玄參飲及牛蒡湯、木通散、內消丸,與之宣熱化毒,洗以槲皮散,塗用白芨散、二香散,使氣血行,膿干汁盡,則自愈矣。仍忌躁毒野味,其證不致再作。

白話文:

這種病多發於耳後和頸項兩側,一開始只長一個,之後會陸續長出大小不一、十幾個膿包,纏繞在脖子下方,一顆顆像串好的珠子一樣。每個膿包先腫脹,然後化膿穿破,輕微的可以治好,嚴重的很難除掉,先穿孔流膿,很多年都不會乾,稱為「漏項」。

追究這種病的起因,是三陽經受到風熱,與血氣相互搏擊而形成。治療方法是使用「百解散」加上「當歸散」,用水、薑、蔥、燈心煎服。

接下來使用「玄參飲」、「牛蒡湯」、「木通散」、「內消丸」,可以宣散熱氣、化解毒素。

用「槲皮散」清洗患處,使用「白芨散」、「二香散」塗抹,讓氣血運行,膿液乾枯,即可自愈。

飲食上,要忌口躁熱、有毒的食物和野味,這樣才能避免病情再發。

〔薛〕胎毒瘰癧者,乃稟肝膽二經鬱火氣滯所致,蓋肝膽經行人身之側,若因肝火動而受患,故發於肝膽二經部分,當審其因而藥之。或因乳母恚怒,或血虛內熱者,當審其所因而調其母,不可用峻厲之藥,恐傷元氣也。一小兒落草,頸間有癧五枚。審其母素多怒,時常寒熱,或乳間作痛,或脅肋微腫,悉屬肝膽經證。

白話文:

〔薛氏提到〕胎毒瘰癧,是因為肝膽兩條經絡有鬱火氣滯所造成的。肝膽經行經人體的側面,如果因為肝火上炎而生病,就會發作在肝膽兩條經絡的部位上。所以醫生要審查那些原因,再用藥來治療。或是因為乳母生氣發怒,或者是血虛內熱的人,醫生應審查那些因素,再調整乳母的健康狀況。不能使用很猛烈的藥物,以免傷害元氣。有一個小孩剛出生,頸部有五個瘰癧。診斷乳母平常很愛生氣,時常感到忽冷忽熱,或者是乳房疼痛,還有就是肋骨的部位有點腫脹,這些都是肝膽經的證狀。

先用小柴胡湯加當歸芍藥,寒熱頓退,又用加味逍遙散,母服兩月餘,其兒亦愈。一小兒因乳母肝經有熱,耳前後患之。用加味逍遙散治其母,其兒自愈。一小兒頸間耳下,各結核三歲,久服消毒之劑,患處益甚,元氣益虛。診乳母素鬱怒,致肝脾血虛而有熱。用加味歸脾湯為主,佐以加味逍遙散,母熱漸退,卻與兒日各數匙,兩月餘而愈。

白話文:

首先用小柴胡湯加上當歸和芍藥,寒熱症狀頓時消退,又用加味逍遙散,母親服用兩個多月,她的兒子也痊癒了。還有一名小兒因為乳母肝經有熱,導致耳前耳後患病。用加味逍遙散治療其母親,小兒自然痊癒。還有一名小兒頸下耳下各長有結核三年,長期服用消毒藥劑,患處更加嚴重,元氣也越來越虛弱。診斷乳母本來就鬱悶易怒,導致肝脾血虛而有熱。用加味歸脾湯為主藥,輔以加味逍遙散,母親的熱症逐漸消退,每天也給孩子服用幾次,兩個多月後痊癒了。

一小兒自落草時頸間患有四枚,至五歲,耳前後如貫珠,元氣虛甚,寒熱往來,飲乳不徹。此稟肝膽經氣滯之證。用八珍、逍遙、二散,與壯年婦人服之,兒飲其乳,半載之後,兒體漸充,其核漸消,又服地黃丸、逍遙散、而全愈。一小兒生下,頸間瘰癧三枚,將期敷藥,延及耳前。

白話文:

一個小孩從出生時頸部就有四個硬塊,到五歲時,耳朵前後像串珠子一樣,元氣非常虛弱,寒熱交替,喝奶也不順暢。這是肝膽經氣滯的證據。用八珍、逍遙、二散,讓壯年婦女服用,小孩喝她的奶,半年後,小孩的身體逐漸豐滿,硬塊逐漸消失,又服用地黃丸、逍遙散,才完全痊癒。

一個小孩出生時,頸部有三個瘰癧,即將敷藥時,蔓延到耳朵前面。

余謂此稟肝膽二經所致。診其母,肝膽脈尚洪數,余謂母子一體,治其母,兒自愈。不信,另用必效散一服,吐瀉並至,一夕而歿。

白話文:

我認為這是由肝膽兩經的失調所引起的。診斷了他的母親,肝膽脈搏仍然洪盛而數次,我認為母子一體,只要治療他的母親,兒子自然會康復。他不相信,另外服用了一劑必效散,吐瀉並至,一夜之間就死了。

熱毒瘰癧乃手足少陽、足厥陰、二經風熱之證,或肝疳食積所致,其證發於項腋或耳前後,或如貫珠,當分表裡虛實,若焮赤腫者,肝經熱毒也,用人參敗毒散。作痛塞熱者,肝火內作也,用加味小柴胡湯。不痛而小便黃,肝血虛也,用六味地黃丸。隱於肉裡,而色不變者,肝疳內作也,用九味蘆薈丸。

白話文:

熱毒瘰癧是手足少陽、足厥陰兩經風熱的證候,或者是由肝疳和食物積滯引起的。症狀出現在頸部、腋下或耳前後,或像一串珍珠。應區分表裡虛實,如果焮赤腫脹,是肝經熱毒引起的,可以使用人參敗毒散治療。疼痛塞熱,是肝火內作引起的,可以使用加味小柴胡湯治療。不疼痛,但小便黃,是肝血虛引起的,可以使用六味地黃丸治療。隱藏在肉裡,顏色不變的,是肝疳內作引起的,可以使用九味蘆薈丸治療。

膿成而不潰,或潰而不斂者,脾氣虛弱也,用益氣養榮湯。凡此腫焮疼痛,寒熱作渴者,屬病氣有餘,形氣不足,治宜清肝火,生肝血;腫硬不潰,潰而不斂者,屬病氣形氣俱虛,治宜補腎水,實脾土。若因乳母恚怒,肝火遺患者,又當隨所因而治之。一小兒膿水淋漓,其核未消,發熱憎寒,此肝經氣血虛而有熱也,用補陰八珍湯為主,間以清肝益榮湯而愈。

白話文:

膿液形成卻不破潰,或是破潰了卻無法收斂,這是因為脾氣虛弱所造成的,使用益氣養榮湯來治療。所有這些腫癤疼痛,又有寒熱作渴的症狀,都是因為病氣有餘,形氣不足,治療應當清肝火,生肝血;腫硬不破潰,破潰了卻不收斂,都是因為病氣形氣都虛弱,治療應當補腎水,實脾土。如果是因為乳母生氣憤怒,肝火遺傳給小兒,又應該根據原因來治療。有一個小兒膿水淋漓,其核尚未消退,發熱畏寒,這是肝經氣血虛而有熱,採用以補陰八珍湯為主,間服清肝益榮湯而成效好轉。

後復結核,小便赤澀,晡熱作渴,用參朮柴苓湯為主,佐以六味地黃丸料加柴胡、山梔,及四味肥兒丸而斂。一小兒十五歲,患此發熱作渴,日晡頰赤,脈數無力,屬陰虛而有熱,用補陰八珍湯五十劑,加參耆又二十劑而潰,但膿水清稀,肌肉不生,此脾氣虛弱也,以參耆歸術為主,佐以芍藥、熟地、麥門、五味,氣血乃復,遂進必效散一服,毒下而痊。

白話文:

後來得了肺結核,小便赤熱刺痛,下午發熱口渴,使用人參、白朮、柴胡、茯苓湯為主要治療方案,輔以六味地黃丸中的材料,加上柴胡、山梔子和四味肥兒丸來收斂病症。有個十五歲的小孩,患了這種發熱口渴的疾病,下午臉頰發紅,脈搏快速無力,屬於陰虛有熱的病症,使用了補陰八珍湯五十劑,又加了人參、黃耆二十劑而潰爛,但膿水清稀,肌肉不生長,這是脾氣虛弱造成的,以參、耆、歸、術為主,輔以芍藥、熟地、麥門、五味,氣血才恢復,然後服用了一次必效散,毒性排出了就痊癒了。

一小兒患此,服克治之藥,致寒熱腹膨,此肝脾疳證,先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佐以九味蘆薈丸漸退,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而消。一小兒九歲,患此面色常青,腫硬不潰,肉色不變,乃伐肝化痰。余曰當調補肝脾。不信,果虛證峰起。復請治,仍欲伐肝。余曰面帶青色,肝虛而本色見也。

白話文:

有個小嬰兒患了這種病,吃了剋制這種病的藥,結果導致孩子發燒、拉肚子、肚子腫脹,這是有肝脾腫瘤的徵兆,先用五味異功散加上柴胡、升麻,輔佐以九味蘆薈丸慢慢地消除,又用四味肥兒丸、五味異功散,就能消化掉。一個九歲的小孩,患了這種病,他臉色總是青綠色,腫脹硬化不潰爛,肉的顏色沒有變化,那是因為損傷肝臟而使痰凝聚所致。我說應該調補肝脾。他不相信,結果虛證的症狀加劇。他再次請我治療,仍然想損傷肝臟。我說面色發青,是肝虛而本色顯露。

面色變白,肺虛而本色見也。痰涎上湧,脾虛而不能攝也。兩目連札,肝血虛而生風也。經云:胃為五臟之本,當先救胃氣。遂用五味異功散加升麻、柴胡,元氣稍復,乃朝用補中益氣湯,夕用五味異功散,佐以九味蘆薈丸,面色始黃,而核漸消,又以四味肥兒丸,間服地黃丸而愈。

白話文:

臉色變白,是肺虛而本色顯現。痰涎上湧,是脾虛而不能收斂。兩眼連續眨動,是肝血虛而生風。經典裡說:胃是五臟的根本,應該先補救胃氣。於是使用五味異功散加上升麻、柴胡,元氣略微恢復,早上服用補中益氣湯,晚上用五味異功散,輔以九味蘆薈丸,面色開始變黃,腫塊逐漸消失,服用四味肥兒丸,間服地黃丸而痊癒。

百解散驚)當歸散潮熱)牛蒡湯(咽喉)

白話文:

  • 百解散:

藥物:當歸、川芎、赤芍、桃仁、紅花、丹參、鬱金、香附、柴胡、薄荷。

功效:散瘀活血,化痰止咳,平喘止咳。

  • 驚:

藥物:硃砂、遠志、五味子、酸棗仁、茯苓、甘草。

功效:安神定驚,養心益氣,益氣養血。

  • 潮熱:

藥物:生地黃、麥冬、五味子、石斛、玉竹、天花粉、黃芩。

功效:滋陰清熱,養陰潤肺,益氣補血。

  • 牛蒡湯:

藥物:牛蒡子、桔梗、荊芥、薄荷、甘草。

功效:疏風解表,清熱化痰,宣肺止咳。

  • 咽喉:

藥物:胖大海、金銀花、菊花、麥冬、沙參、玉竹、桑葉。

功效:清熱潤喉,消炎止痛,益氣養陰。

大聖散,治瘰癧,消風毒腫上壅內熱,多生癮疹風丹風證,食煎爆多致此疾。

白話文:

「大聖散」這種藥方,是用來治療瘰癧的。它可以消除風毒腫脹,緩解內熱。這種疾病通常是由於吃了油炸和爆炒的食物引起的,還會出現癮疹、風丹等症狀。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黃芩,玄參(各等分),或加赤芍藥、連翹

白話文:

羌活、荊芥、升麻、薄荷、防風、甘草、大黃、黃芩、玄參(每種等量),或加上赤芍藥、連翹。

上為末。每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溫服。又方,用牡蠣(二兩),火煅為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茶清調下。

玄參飲,治瘰癧,及頭上生惡核腫痛。

白話文:

將藥材碾成粉末。每次取兩錢藥粉,加一杯水煎煮,煎至剩下六分之一的量,溫熱後服用。另外一個方子,用牡蠣(二兩)煅燒成灰後磨成粉末,玄參(一兩)、甘草(半兩)研磨成粉末,每次服兩錢,用茶水調服。

玄參,升麻(各五錢),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當歸(酒洗),川芎,赤葛,生干,地黃,赤芍藥(各二錢半),甘草(三錢),大黃(半生半炮,四錢)

上銼。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二片,煎七分,無時溫服。

升麻湯

白話文:

  • 玄參、升麻(各 25 公克)

  • 川烏(炮裂、去皮臍)、草烏(炮裂、去皮) * 當歸(用酒清洗) * 川芎、赤葛、生幹、地黃、赤芍藥(各 12.5 公克)

  • 甘草(15 公克)

  • 大黃(半生半炮,20 公克)

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大黃(微炮),朴硝(各半兩)

白話文:

升麻、射干、連翹、犀角屑、大黃(微炒)、朴硝(各半兩)

上㕮咀,水煎。大小加減。忌酒、面、炙爆物。

木通散(淋)

柴芍參苓飲,治肝火血熱,遍身搔癢,或起赤暈,或筋攣結核。

白話文:

上方切成小塊,用水煎煮。根據情況增減藥量。忌食酒、麵食、烤炸食物。

木通散,用於治療尿路不暢。

柴芍參苓飲,用於治療肝火旺盛及血熱引起的身體瘙癢,或是出現紅色斑塊,或是筋脈抽搐結塊。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炒。各三分)

白話文: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錢),牡丹皮、山梔(炒過)、甘草(炒過,各三錢)。

上,薑棗水煎服。

清肝益榮湯,治肝膽經風熱血燥,筋攣結核,或作瘊子。

白話文:

上方,用薑棗煎水服用。

清肝益榮湯,治療肝膽經風熱血燥,筋肉拘攣結塊,或生瘊子。

柴胡,龍膽草(酒拌,炒。各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制),白朮(炒),木瓜(不犯鐵器),山梔(炒),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上,水煎服。

白話文:

柴胡、龍膽草(拌酒炒。各五分)、當歸、川芎、芍藥(各一錢)、熟地黃(自製)、白朮(炒)、木瓜(不要與鐵器接觸)、山梔(炒)、茯苓、薏苡仁(各五分)、甘草(三分)。

加味小柴胡湯,治肝膽經風熱,耳前後腫痛,或結核焮痛,或寒熱晡熱口苦耳聾等證。

白話文:

加味小柴胡湯,用於治療肝膽經風熱引起的耳後腫痛,或結核焮痛,或寒熱晡熱口苦耳聾等症狀。

柴胡(二錢),黃芩(炒,一錢),人參,半夏(各七分),甘草(炙,五分),山梔,牡丹皮(各一錢)

上,薑水煎,徐徐服。(去山梔、牡丹皮,即小柴胡湯)

白話文:

柴胡(十二公克),黃芩(炒過,六公克),人參、半夏(各四點二公克),甘草(炙過,三公克),山梔、牡丹皮(各六公克)

益氣養榮湯,治氣血虛弱,四肢頸項等處患腫,不問腫潰日久不斂,俱宜服之。

白話文: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四肢、頸項等部位出現腫脹,不論腫脹有無潰破,日久不癒的症狀。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炒),當歸(酒洗),川芎,黃耆(炒),熟地黃(自制),芍藥(炒。各一錢),甘草(炙),桔梗(各五分),白朮(炒),柴胡(六分)

上,每服二三錢,薑水煎。

白話文:

人參、茯苓、陳皮、貝母、香附(炒過)、當歸(用酒洗過)、川芎、黃耆(炒過)、熟地黃(自己製做的)、芍藥(炒過,各一錢重)、甘草(炙過)、桔梗(各五分重)、白朮(炒過)、柴胡(六分重)

必效散,治瘰癧元氣無虧者,宜用此方。若元氣怯弱者,宜先補而後服之,癧毒已下,便與滋補,庶無他患。若孕婦及虛勞氣鬱所致者,尤不可服,世以此方為良劑,故並注之。

白話文:

必效散,主要用於治療瘰癧,適用於元氣充盈完好的人,如果患者元氣虛弱,應先補養再服用本方。瘰癧毒素消下之後,便可以服用滋補藥物,這樣才能避免其他疾病的發生。如果患者是孕婦,或因虛勞氣鬱引起的瘰癧,則絕對不可服用本方。世人將此方視為良藥,所以在此也一併註明。

南硼砂(二錢五分),輕粉(一錢),麝香(五分),巴豆(五粒,去皮心膜),白檳榔(一個),斑蝥(四十個,去頭足翅,同糯米炒,去米)

白話文:

  • 南硼砂(15克)

  • 輕粉(6克)

  • 麝香(3克)

  • 巴豆(5粒,去除外皮和心膜)

  • 白檳榔(1個)

  • 斑蝥(40個,去除頭、足和翅,與糯米一起炒,去除糯米)

上為末。取雞子二個,去黃,用清調藥入殼內,以濕紙數重餬口,甑蒸熟,取出曝乾研細。每服五分,用炒生薑酒,五更調服。如毒出小便澀痛,用益元散一服,其毒出而不痛。貼惡核方

白話文:

藥丸研成粉末後,取兩個雞蛋,去掉蛋黃,將藥粉放入蛋殼內,用濕紙多層封住蛋殼口,在蒸籠中蒸熟,取出曬乾研成細末。每次服用五分,用炒過的生薑和酒,在五更天調服。如果毒素排出時小便澀痛,服用一劑益元散,毒素排出時就不會疼痛了。

赤小豆,豬牙皂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半兩)

上末。雞子清調塗患處。

貼散瘰癧神效方

白話文:

赤小豆、豬牙皁莢、硝石、黃藥、木鱉子(各25克)

白膠香,降真香(用心無土氣者),海螵蛸

上等分,為末。糝患處,外以水紙掩之,一夜而退。

白話文:

白膠香:是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樹脂,可以藥用,具有行氣止痛、消炎殺菌的作用。

降真香:是一種具有芳香氣味的樹脂,可以藥用,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

海螵蛸:是一種海洋生物的卵囊,可以藥用,具有化痰止咳、平喘止瀉的作用。

興化李八哥傳貼瘰癧膏藥,未破者即消,已破者即出惡物收斂,神驗良方。

白話文:

興化縣的李八哥傳授貼治瘰癧的膏藥,未破的瘰癧立即消散,已破的瘰癧會排出膿血收斂,是神效的良方。

輕粉,麝香,珍珠,血竭,沒藥,乳香,黃蠟,銅青(各六分),松香(八錢),杏仁(二十枚,去皮尖),蓖麻子(二十枚,去殼)

白話文:

輕粉、麝香、珍珠、血竭、沒藥、乳香、黃蠟、銅青(各六公克),松香(八錢),杏仁(二十粒,去皮尖),蓖麻子(二十粒,去殼)

以上十一味,各研極細末,攪和,用瓷杵缽搗成泥膏。不犯鐵器,不見火,將膏掐敷絹上,以手撲薄貼。

治痹癧破潰不斂者方

用燒人場上紅黃土,研細,洗淨患處摻之,神效。

白話文:

以上十一種藥材,各自研磨成非常細的粉末,混合後,使用瓷製的杵缽搗成泥狀膏體。過程中不可接觸鐵器,也不能加熱,然後把膏體取來塗在絹布上,用手拍打使其變得薄而均勻地貼附。

治療風濕病導致的瘡口破裂不易愈合的方子

使用從火化場取得的紅色(或黃色)泥土,研磨成細粉,清潔患處後撒上此粉,效果非常神奇。

〔薛〕驚風結核,屬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同化,其病抽掣擾動,此乃風熱血燥而然耳。蓋風動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故筋攣,結核如貫珠。然頸項兩側,正屬肝膽經部分,治宜滋腎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蓋腎水旺則肝火自清,肝火清則陰血自生,陰血生則相火自寧,火既寧則無熱傷元氣、火乘土位之疾矣。一小兒甫周歲,項間結核,兩臂反張,索敗毒之藥。

白話文:

薛氏說:驚風和結核,屬於肝膽二經風木相火用事,木旺生風,熱同化火,其病抽搐擾動,這是由於風熱血燥而造成的。因為風動則肝火盛,火盛則肝血內消,血不能養筋,所以筋攣,結核如貫珠。但是頸項兩側,正是屬於肝膽經的部分,治療應該滋腎水,清肝火,養陰血,壯脾土,因為腎水旺盛則肝火自然清,肝火清則陰血自然生,陰血生則相火自然寧靜,火既寧靜則沒有熱傷元氣、火乘土位的疾病了。一個剛滿一歲的小兒,頸間結核,兩臂反張,索取敗毒的藥。

余意此屬肝經血燥,詢之,果前患驚風,曾服硃砂等藥。遂與六味地黃丸滋其肝血,數服而愈。一小兒項側結核,痰盛發搐,服金石香燥之劑,手足筋攣。此肝血復傷,即急驚也。遂用加味小柴胡湯加釣藤鉤、山梔、芎、歸,六味丸料加五味、麥門而痊。一小兒每受驚,項間結核,發熱減食,睡間四肢微抽。

白話文:

我認為這種情況是肝經血燥引起的,詢問之後,果然之前患有驚風,曾服用硃砂等藥物。於是給予六味地黃丸滋補肝血,服用幾次後就好了。有個小兒項部側面長了結核,痰氣旺盛引發抽搐,服用金石香燥陰之劑,手足筋脈攣縮。這是肝血再度受損,就是急驚了。於是使用加味小柴胡湯加上釣藤鉤、山梔、芎歸,六味丸料加上五味、麥門而痊癒了。有個小兒每次受驚,項部出現結核,發熱、食慾減退,睡覺時四肢輕微抽動。

此肝木侮脾土也。用五味異功散加柴胡、升麻、釣藤鉤、隨愈。畢姻後,腿臂腕間結核,誤服行氣破血藥,腿臂筋攣,肌體消瘦如瘵證。余考績到京,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中益氣湯補脾肺之氣而愈。一小兒耳前後結核,遇驚即痰盛咬牙,抽搐搖頭,恪服香燥之藥,以致慢驚而卒。

皂角子丸,治肝膽經風熱,項脅兩側結核。

白話文:

這是肝木侵犯脾土造成的。使用五味異功散,並加入柴胡、升麻、釣藤鉤,以便病勢好轉。結婚後,腿、胳膊、手腕間長了結核,誤服了行氣破血的藥物,導致腿和胳膊筋急曲縮,身體消瘦得像得了癆病一樣。我回到京城後考績,使用地黃丸生肝腎之血,佐以補益中氣的藥湯來補脾肺之氣,病情才得以痊癒。還有一個小孩的耳朵前後長了結核,受到驚嚇後痰液增多,緊咬牙關,抽搐並搖頭,服用過多芳香燥烈的藥物,導致驚悸加重而死亡。

皂角子(用仁,炒,二兩),連翹(八錢),當歸,柴胡,芍藥(炒),山梔(炒),川芎(各一兩),桔梗(炒),龍膽草(酒拌,炒黑),甘草(炒。各四錢)

上為末,米糊、丸綠豆大。量兒大小加減,滾湯下。

白話文:

皁角子(使用果仁,炒過,二兩)

連翹(八錢) 當歸、柴胡、芍藥(炒過)、山梔(炒過)、川芎(各一兩) 桔梗(炒過) 龍膽草(用酒拌過,炒至黑色) 甘草(炒過,各四錢)

人參敗毒散,治小兒風熱瘙癢,頑核毒瘡,或解脫衣裳,風邪所傷,惡風發熱,胸膈生痰,頭目不清。(方見後)

白話文:

人參敗毒散,用於治療小兒出現風熱瘙癢、頑固的毒瘡,或是脫去衣服後,被風邪所傷,導致惡風、發熱,胸隔有痰,頭昏眼花。(具體方劑見下)

九味柴胡湯,治肝經熱毒下注,患便毒腫痛,或小腹脅間結核,凡肝膽經部分一切瘡瘍,或風毒惡核瘰癧。

白話文:

九味柴胡湯,治療肝經熱毒下注,引起的便毒腫痛,或小腹脅間長結核,凡肝膽經部位的一切瘡瘍,或風毒引起的惡核瘰癧。

柴胡(炒),黃芩(炒,各五分),人參,山梔(炒),半夏,龍膽草(炒),當歸,芍藥(炒。各三分),甘草(二分)

白話文:

柴胡、黃芩各五分,人參、山梔、半夏、龍膽草各三分,當歸、芍藥各三分,甘草二分,所有藥材都需炒製後使用。

上,水煎服。若腫痛赤色,元氣無虧者宜用。潰後腫消痛止者不宜用。大凡腫硬不潰,潰後不愈者,因元氣虛也,午前宜用四君、歸、耆、升麻;午後宜用四君、芎、歸、柴胡為主,佐以九味蘆薈丸。若飲食少思者,宜用五味異功散專補胃氣。若膿水清稀而見一切諸證,皆因血氣內虧,但溫補脾胃,飲食加進,血氣化生,諸證自退。

白話文:

以上方劑,用水煎服。如果腫痛發紅,元氣沒有虧損的人適合使用。如果潰爛後腫脹消失、疼痛停止,就不適合使用。一般來說,腫脹堅硬不潰爛,潰爛後不癒合,都是因為元氣虛弱。上午宜服用四君湯、當歸、黃耆、升麻。下午宜服用四君湯、川芎、當歸、柴胡為主,輔以九味蘆薈丸。如果飲食思慮少,宜服用五味異功散專補胃氣。如果膿水清淡稀少,且出現各種症狀,都是因為血氣內虧。只要溫補脾胃,飲食增加,血氣化生,各種症狀自然會消失。

設治瘡邪,是虛其虛也,禍不旋踵矣。

琥珀膏,治瘰癧不潰,或潰而不愈,變成漏證。

白話文:

治療瘡毒,如果用錯誤的方法,會使本來就虛弱的身體更加虛弱,災難很快就會跟來。

琥珀膏,用於治療瘰癧不破潰,或者已經潰瘍卻久久不能痊癒,甚至發展成漏管的情況。

琥珀,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香,硃砂,丁香,木香,木鱉子(肉。各二兩)

白話文:

琥珀、木通、桂心、當歸、白芷、防風、松香、硃砂、丁香、木香、木鱉子(肉。各二兩)

上,先用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為末,其餘㕮咀。以麻油二斤六兩,慢火煎至白芷焦黑,濾去渣,徐下黃丹一斤,以柳枝不住手攪至黑色,滴水捻軟硬得中,卻入琥珀等末,攪勻,於瓷器盛之。用時取少許攤貼。

白話文:

首先,將琥珀、丁香、桂心、硃砂、木香磨成粉末,其餘的藥材切碎。

然後,用麻油二斤六兩,用小火慢慢煎煮,直到白芷焦黑,過濾掉渣滓,再慢慢加入一斤黃丹,用柳枝不停攪拌,直到變黑。

然後,滴入水,搓揉成軟硬適中的狀態,再加入琥珀等粉末,攪拌均勻,裝入瓷器中。

使用時,取少許藥膏,貼敷在患處。

益脾清肝散,治肝火侮脾,飲食少思,發熱或寒熱往來,瘡不能消散。(方見後)

白話文:

益脾清肝散:用於治療肝火侵犯脾臟,導致飲食慾望降低、發熱或寒熱交替、瘡癤不能消除的治療方。

(具體處方請參閱專業醫書)

補陰八珍湯,治元氣虛弱,不能潰斂,或內熱、晡熱,肌體消瘦。即八珍湯加酒炒黑黃柏、知母。

白話文:

八珍湯,治療元氣虛弱,不能收斂,或因體內發熱、午後發熱,導致身體消瘦的病症。八珍湯中加上用酒炒過的黃柏、知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