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80)
集之二·肝臟部 (80)
1. 陰腫
《全嬰方》云:小兒陰腫核腫者,由兒啼怒,氣逆不順,乘虛而行,陰核偏大。又因甘肥不節,生冷過度,致生疳氣,氣結不行,流入陰中。或傷暑毒,或觸風邪,使血氣與邪氣相搏,停結不散,則成陰腫也。仁齋云:若腎經氣虛,或坐石不起,冷氣凝之,或近地經久,風邪濕氣傷之,不為陰腫,幾希矣。間有啼叫怒氣,閉繫於下,結聚不散,加以水竇不行,亦能發為此疾。
治用桃仁丸主之。丹溪謂:脫囊腫大,墜下不收,用紫蘇莖葉為末,水調,荷葉包之,一人傳此方,用野白紫蘇為末,濕則摻之,干則香油調敷,雖皮潰子墜,皆有神效,此用紫蘇,蓋亦同功也。
〔曾〕巢元方論曰:諸筋會於陰器,邪客於厥陰少陰之經,與冷氣相搏,則陰囊腫痛,而引縮經中,雖分四證曰腸㿗、氣㿗、水㿗、卵㿗,然小兒患此,若治之不早,則成痼疾,如腰曲腹痛,冷汗自出,而陰囊二子,吊縮入腹,痛止方出,名為內吊。用烏梅散、勻氣散、金茱丸、金鈴散為治。
有陰莖全縮不見,有陰囊光腫不痛,此因肝腎氣虛,宜以橘子仁煎湯,調下金鈴散、勻氣散,皆可投之。《內經》曰:㿗癃疝膚脹者,陰亦盛而脈脹不通,故曰㿗癃疝。由是觀之,乃陰氣盛而致有此,吊縮者,筋急也,筋遇寒則引縮,遇熱則弛張,故《三因》所用方法,以寬小腸氣,疏風為治,然小兒此證,多因坐陰潤之地,感風濕而得,用當歸散加檳榔、蒼朮,水姜煎服,並青木香湯、釣藤膏,外以立消散敷之。
有外腎無故,而膚囊腫大,不燥不痛,光亮如吹,此名氣虛所致,以勻氣散調治,《三因方》家韭子丸主之。一證,外腎膚囊赤腫通明,及女兒陰戶腫脹,乃心熱之所傳,皆以木通散、導赤散、為治,或用薏苡仁煎湯調五苓散,及以外消散敷之,並投天花散,用無灰酒煎下,不能飲者水煎,少入酒同服亦好。張渙曰:小兒足少陰之經虛而受風邪者,衝於下經則成陰腫病,桃仁丹主之。
桃仁丹
桃仁(七錢半,湯浸,去皮尖、雙仁者,麩炒微黃),牡丹皮,白蒺藜(微炒,去刺),桂心(各半兩),郁李仁(二錢半,湯浸,去皮,微炒)
上件藥,搗羅為細末,煉蜜和,黍米大。每服十粒,以溫酒下,乳食前。量兒大小加減。亦可水煎服。
胡連散,治陰腫生瘡。
胡黃連(去須),胡粉(各半兩),白礬(枯,二錢半)
上,搗、羅為細末。每用少許,以生油、調塗患處。
〔湯〕小兒陰腫,由啼叫怒氣閉縱於下,成此疾,宜
海蛤散
海蛤(三錢),蘹香(炒,七錢半),薏苡仁,白朮,檳榔(各半兩)
上為末。食前,溫酒調下,大小加減。
桃仁丸
桃仁(去皮尖,麩炒,三錢),桂枝(去皮),牽牛(炒,頭末),蒺藜,牡丹皮(各二錢)
白話文:
【陰腫】
《全嬰方》提到:小兒出現陰部腫脹,通常是因為孩子情緒激動,哭鬧或憤怒,導致氣機逆亂,氣血運行失調,使得陰部組織腫大。另外,如果過度食用甜食或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以及攝取過多生冷食物,可能導致疳積,氣滯不暢,流至陰部造成腫脹。也可能因受到暑熱或風邪的侵害,使得正常的血液循環和氣血運行受阻,進而在陰部形成腫塊。
仁齋認為:如果腎臟功能衰弱,或長時間坐臥在冰冷的環境中,寒冷的氣候使得身體機能下降,或者在潮濕的地面上待太久,被風邪和濕氣所傷,都容易導致陰部腫脹。有時候,孩子因情緒激動,導致氣血在下身聚集,無法順利散開,加上水分代謝異常,也會引發這種疾病。
治療方面,可使用桃仁丸。丹溪提到:若睪丸腫大且垂下,不易縮回,可用紫蘇莖葉研磨成粉,用水調和,包在荷葉中,有人傳授這個方法,使用野生的白紫蘇磨成粉,濕敷患處,或用香油調和塗抹,即使皮膚破損,睪丸下垂,也有很好的療效,紫蘇的作用在此情況下同樣有效。
巢元方指出:各種筋絡匯集在生殖器部位,如果邪氣入侵厥陰、少陰經絡,與體內的寒氣交纏,就會導致睪丸腫痛,且縮緊在經絡中。雖然可分為腸㿗、氣㿗、水㿗、卵㿗四種類型,但若是孩童患病,若不及時治療,可能成為慢性疾病,例如腰部彎曲、腹部疼痛、冷汗自出,睪丸縮入腹腔,疼痛消失才會露出,稱為內吊。可用烏梅散、勻氣散、金茱丸、金鈴散來治療。
有些情況下,陰莖完全縮起看不見,或是睪丸光亮腫脹但不疼痛,這通常是由肝腎氣虛所導致,可用橘子仁煎湯,配合金鈴散、勻氣散,進行治療。《內經》記載:㿗癃疝膚脹等症狀,是因為陰部氣血過盛,脈絡運行不暢,所以稱為㿗癃疝。由此可見,這是因為陰部氣血過盛所導致,若睪丸縮起,代表筋絡緊繃,筋絡遇冷會收縮,遇熱則放鬆,因此《三因》中提出的治療方式,主要是緩解小腸氣滯,疏風解表,但孩童的這種症狀,多因長時間坐在陰暗潮濕的地方,受到風濕影響而產生,可用當歸散加入檳榔、蒼朮,用水和薑煎煮服用,再配以青木香湯、釣藤膏,外用立消散敷於患處。
有些情況下,外生殖器無故腫大,皮膚光滑但不痛,像吹氣球一樣鼓脹,這是由氣虛所導致,可用勻氣散調理,《三因方》中的韭子丸對此有治療效果。另一種情況,外生殖器皮膚紅腫透明,以及女孩的陰道口腫脹,是由心火旺盛所導致,可用木通散、導赤散治療,或用薏苡仁煎湯調合五苓散,以及外消散敷於患處,同時服用天花散,用無灰酒煎煮服用,若無法飲酒,則用水煎煮,少量加入酒一同服用也很好。
張渙表示:孩童的足少陰經絡虛弱,受到風邪影響,導致下部經絡受沖擊,形成陰部腫脹的病症,可用桃仁丹來治療。
接下來是各種藥方的介紹:
「桃仁丹」:主要成分包括桃仁、牡丹皮、白蒺藜、桂心、郁李仁,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和合,製成黍米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十顆,以溫酒送服,飯前服用,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也可用水煎煮服用。
「胡連散」:用於治療陰部腫脹和生瘡。主要成分為胡黃連、胡粉、白礬,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每次取適量,用生油調和塗抹於患處。
「海蛤散」:適用於小兒因情緒激動導致的陰部腫脹,主要成分為海蛤、蘹香、薏苡仁、白朮、檳榔,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飯前用溫酒調和服用,根據孩童年齡調整劑量。
「桃仁丸」:主要成分為桃仁、桂枝、牽牛、蒺藜、牡丹皮,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末,用煉蜜製成藥丸,如黍米大小。用青皮、木香、蔥白加入少許鹽一同煎煮,飯前服用。
「三白散」:用於治療小兒因膀胱熱氣、風濕交錯導致的全身腫脹、四肢浮腫、大小便不暢。主要成分為桑根白皮、白朮、木通、陳皮、白牽牛、甘草,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水煎煮,飯前服用。
「牡蠣大黃湯」:適用於三至五歲孩童,因感受到溫熱濕氣侵襲膀胱,導致陰莖和外陰部腫脹疼痛。主要成分為牡蠣和大黃,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無灰溫酒空腹調和服用,若無法飲酒,可用溫水調和,少量加入酒一同服用。
「青木香湯」:適用於小兒陰莖無故腫脹,或痛縮,因陽明經風熱濕氣交纏所致。主要成分為青木香、枳殼、甘草,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煮至剩下七分,不限時間溫服。
「立消散」:適用於膀胱長期受到熱毒影響,導致生殖器和外陰部紅腫疼痛。主要成分為赤小豆、赤芍藥、生枳殼、商陸、風化朴硝,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用柏枝煎煮的湯液調和,冷卻後,取二錢或三錢塗抹於腫脹部位,同時服用五苓散加車前子、薏苡仁,用水煎煮服用。
「木通散」:適用於小兒因風熱濕氣交纏導致的生殖器腫脹疼痛。
「天花散」:適用於外生殖器腫痛。主要成分為天花粉和甘草,每次服用二錢,用無灰酒煎煮至剩下七分,空腹溫服,若無法飲酒,可用清水煎煮,少量加入酒一同服用。 以上治療方式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