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47)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47)

1. 天蛇毒

〔薛〕手指頭生瘡,俗名天蛇毒,然五指各有經絡,拇指屬手太陰肺經,食指屬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屬手厥陰心包絡經,無名指屬手少陽三焦經,小指屬手少陰心經。亦有患於足者,足趺屬肝膽胃三經,大指屬肝脾二經,次指屬膽經,小指屬膀胱經,各當隨經而治。其致患之由,或因胃中積熱所發,或因乳母膏梁厚味所致,或因濕熱下流,或因風毒外中,大率多由所稟足三陰之經虛,故邪得以入之也。其初患腫痛者,先用仙方活命飲,次用托裡消毒散。

元氣下陷,重墜作痛,久而不潰者,用補中益氣湯。若服敗毒散,及敷寒涼之劑,則瘡口變黑,或胬肉突出,或指皆黑,大抵手足為氣血難到之處,手屬於胃,足屬於脾,不可損其真氣。丹溪以臀居僻位,尚言氣血罕到,況肢末乎,故寒涼克伐之藥,所宜深戒者也。

白話文:

手指頭長瘡,俗稱天蛇毒,但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經絡對應。大拇指屬於手太陰肺經,食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中指屬於手厥陰心包絡經,無名指屬於手少陽三焦經,小指屬於手少陰心經。也有人腳上長這種瘡,腳背對應肝、膽、胃三條經絡,大腳趾對應肝、脾兩條經絡,第二根腳趾對應膽經,小腳趾對應膀胱經。應該根據瘡長在不同的部位,對應不同的經絡來治療。

會長這種瘡的原因,可能是胃裡積熱所引起,也可能是因為哺乳的母親吃了太多油膩厚味的食物,或是因為濕熱往下流注,或是因為風邪毒氣從外侵入。大多是因為身體本來就虛弱,尤其是足三陰經虛,邪氣才容易入侵。剛開始長瘡腫痛時,先用仙方活命飲,之後再用托裡消毒散。

如果因為元氣虛弱下陷,導致瘡腫脹下墜疼痛,很久都不潰爛的,要用補中益氣湯。如果服用敗毒散,或是敷用寒涼的藥劑,瘡口可能會變黑,或是長出肉芽,甚至手指頭都變黑。手腳是氣血比較難到達的地方,手屬於胃,腳屬於脾,不可以損傷它們的真氣。朱丹溪說臀部比較偏遠,氣血都難到達,更何況是肢體的末端呢?所以寒涼的藥物,是絕對要避免的。

2. 天泡瘡

〔薛〕天泡瘡狀如水泡,屬肺胃二經風熱,若發熱焮痛,邪在表也,用人參敗毒散。發熱咳嗽,邪在肺也,用加味瀉白散。熱渴便秘,邪在內也,用加味清涼飲。此肌膚之證,當去毒水,以金黃散或黃柏蚯蚓敷之,當歸膏亦善。既安,不必服藥,若因攻伐過度,元氣虛而變生別證者,當參各門治之。

柴芍參苓散,治肝膽經分患天泡等瘡,或熱毒、瘰癧之類。

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山梔(炒),甘草(各三分)

上,每服二錢,水煎服。

加味解毒飲,治天泡瘡,發熱作痛。

玄參,連翹,升麻,芍藥,當歸,羌活,生地黃,牛蒡子(炒。各三錢),茯苓,甘草(各二錢),金銀花,漏蘆(各五錢)

上,每服一二錢,水煎服。或為末,蜜丸亦可。

金黃散,治天泡瘡,消毒止痛。

滑石,甘草

上,各另為末,和勻。敷患處,如泡,挑去水敷之。加黃柏尤好。

白話文:

天泡瘡的樣子像水泡,是肺和胃兩條經絡受到風熱侵襲所致。如果發燒、紅腫疼痛,表示病邪在表,可以用人參敗毒散來治療。如果發燒又咳嗽,表示病邪在肺,可以用加味瀉白散來治療。如果發熱口渴、便秘,表示病邪在內,可以用加味清涼飲來治療。這種皮膚病應該要去除毒水,可以用金黃散或黃柏蚯蚓敷在患處,當歸膏也很好用。病好了之後,就不用再吃藥。但如果因為過度攻伐,導致元氣虛弱而產生其他併發症,就要根據不同的情況來治療。

柴芍參苓散,可以治療肝膽經絡引起的像天泡瘡之類的瘡,或是熱毒、瘰癧等病症。

藥方組成:柴胡、芍藥、人參、白朮、茯苓、陳皮、當歸(各五分)、牡丹皮、炒山梔子、甘草(各三分)

用法:每次服用二錢,用水煎服。

加味解毒飲,可以治療天泡瘡,以及發燒疼痛的症狀。

藥方組成:玄參、連翹、升麻、芍藥、當歸、羌活、生地黃、炒牛蒡子(各三錢)、茯苓、甘草(各二錢)、金銀花、漏蘆(各五錢)

用法:每次服用一到二錢,用水煎服。也可以將藥材磨成粉,用蜂蜜做成藥丸服用。

金黃散,可以治療天泡瘡,有消毒止痛的功效。

藥方組成:滑石、甘草

用法:將滑石和甘草分別磨成粉末,混合均勻後敷在患處。如果水泡破了,先把水泡挑破,再敷上藥粉。加入黃柏效果更好。

3. 楊梅瘡

〔薛〕楊梅瘡乃天行時毒,亦有傳染而患之,或稟賦所得者,受證在肝,故多起於下部,治失其宜,多致蝕傷眼目,腐敗腎莖,拳攣肢節。初起之時,上體多者先用荊防敗毒散。下體多者先用龍膽瀉肝湯。大便秘者用大連翹飲,後用換肌消毒散。若蝕傷眼目,兼用九味蘆薈丸、六味地黃丸。

肢節拳攣,兼用蠲痹解毒湯。若因脾胃虧損而不能愈者,先用異功散,後用換肌消毒散。若用輕粉之藥,多致敗證也。

按:楊梅瘡起於近代,多淫夫御不潔之婦,傳染而致者,其在小兒,得之乳抱傳染者輕,得之父母遺體者重,治法與大人同,更當求之專科,薛氏治法,未可盡遵用也。

換肌消毒散,(一名草薢散),治楊梅瘡,不拘初患、日久,並效。

土茯苓(即萆薢),當歸,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蘚皮,木瓜(不犯鐵器。各等分)

上,水煎,食前,並空心服。

又方,治大人之劑,如用前方未應,或兒長大,宜用此方。

土茯苓(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炒),薏苡仁(各一錢),白蘚皮,木瓜(不犯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七分),甘草,連翹,防風(各五分),茯苓,芍藥(各一錢,炒),黃耆(炒,二錢),川芎,生地黃(各八分)

上,作二三劑,水煎出,幼者作一劑煎,分兩三次服。

白話文:

楊梅瘡是種流行性的時疫毒,也可能是經由傳染而感染,或是先天體質帶來的。病症主要影響肝臟,所以大多從身體下部開始發病。如果治療不當,很容易導致眼睛受損、陰莖潰爛、手腳關節攣縮。

剛發病時,如果上半身病灶較多,先使用荊防敗毒散;如果下半身病灶較多,先用龍膽瀉肝湯。如果大便不通暢,使用大連翹飲,之後再用換肌消毒散。如果眼睛已經受損,同時搭配九味蘆薈丸和六味地黃丸。

如果手腳關節已經攣縮,同時使用蠲痹解毒湯。如果因為脾胃虛弱而無法痊癒,先用異功散,之後再用換肌消毒散。使用輕粉類的藥物,大多會導致病情惡化。

根據記載,楊梅瘡是近代才出現的疾病,多半是性生活不檢點的男性與不乾淨的女性性交傳染所致。幼兒如果經由哺乳或抱持而感染,病情較輕;如果是遺傳自父母,病情則較重。治療方法與大人相同,但最好尋求專科醫師的協助,薛氏的治療方法未必完全適用。

換肌消毒散(又名草薢散),治療楊梅瘡,無論是初發病或是久病都有療效。

藥材包括:土茯苓(又稱萆薢)、當歸、白芷、甘草、皂角刺、薏苡仁、白蘚皮、木瓜(避免接觸鐵器,各藥材等份)。

使用方法:加水煎煮,飯前或空腹服用。

另一個處方,是針對成人劑量,如果使用前方的效果不佳,或是小孩長大後,適合使用這個處方。

藥材包括:土茯苓(五錢)、當歸、白芷、皂角刺(炒)、薏苡仁(各一錢)、白蘚皮、木瓜(避免接觸鐵器)、木通、金銀花(各七分)、甘草、連翹、防風(各五分)、茯苓、芍藥(炒,各一錢)、黃耆(炒,二錢)、川芎、生地黃(各八分)。

使用方法:將藥材煎煮成二至三劑,兒童則煎煮成一劑,分兩三次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