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46)

回本書目錄

集之三·心臟部一 (46)

1. 流注

〔薛〕小兒流注,乃氣流而滯,血注而凝,元氣不足之證也,或因閃跌墮傷,或因肝火氣逆,或因六淫內侵,或因脾虛食積,或因稟賦所致,結於四肢節⿰骨界,患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作痛,悉用蔥熨之法,須固元氣為主。閃跌者和血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蘆薈丸,食積者四味肥兒丸,藥能對證,未成自消,已成自潰。若膿成不潰者,元氣虛也,先補而針之,庶使毒氣不致內攻,氣血不致脫陷。

白話文:

〔薛解釋說〕小兒患流注,是氣血運行不暢而停滯,形成瘀血塊的證候,是由於元氣不足引起的。或者是因為閃跌傷、跌倒受傷,或者是因為肝火旺盛,氣機逆亂,或者是因為六種外邪侵襲內臟,或者是因為脾虛、飲食積滯,或者是天生稟賦虛弱,這些因素導致氣血瘀滯,凝聚在四肢關節、胸腹腰臀等部位,形成結塊、腫脹或疼痛。治療時應以蔥熨法為主,以鞏固元氣,並根據具體病因配合使用藥物。對於閃跌導致的流注,可以使用和血定痛丸;對於肝火旺盛導致的流注,可以使用九味蘆薈丸;對於飲食積滯導致的流注,可以使用四味肥兒丸。藥物治療可以針對病因,使未形成的瘀塊自行消散,已形成的瘀塊自行潰破。如果膿液形成但無法潰破,說明元氣虛弱,應先補益元氣,再行針刺治療,這樣才能防止毒氣內攻,氣血脫虛。

若膿出而反痛者,氣血虛也,用八珍湯。作嘔少食者,胃氣虛也,用四君子湯。欲嘔不食,或腹作脹者,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口噤搐搦者,氣血虛極而變症也,十全大補湯。內熱晡熱,陰血虛也,四物、參、耆、白朮。表熱惡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湯。熱來復去,或晝見夜伏,晝伏夜發者,虛熱也,當大補元氣。

白話文:

  1. 膿液流出後疼痛加劇:氣血虛弱,使用八珍湯。

  2. 作嘔、食慾不振:胃氣虛弱,使用四君子湯。

  3. 想吐又吃不下,或腹部脹滿:脾氣虛弱,使用六君子湯。

  4. 口齒緊閉、抽搐:氣血極度虛弱而導致的變症,使用十全大補湯。

  5. 內熱、午後發熱:陰血虛弱,使用四物湯、人參、黃耆、白朮。

  6. 表熱、怕冷:陽氣虛弱,使用十全大補湯。

  7. 發熱反覆發作,或白天發作、晚上不發作,或白天不發作、晚上發作:虛熱,應大補元氣。

若色赤腫起而膿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膿清,或脈洪大,寒熱發渴,及不受補者,皆不可治。

健脾滲濕飲,治瘡瘍初起,焮腫作痛,或濕毒下注,或環跳穴痛。

白話文:

如果出現紅腫而且膿液濃稠的情況還可以治療,如果不紅、硬化而且膿液清澈,或者脈象洪大,伴有寒熱交替、口渴,以及不能接受補藥的,都無法治療。

健脾滲濕飲,用於治療瘡瘍初期,紅腫疼痛,或是濕毒向下蔓延,或是環跳穴疼痛。

人參,白朮,蒼朮,防己(酒拌),黃柏(炒),川芎,陳皮,當歸,茯苓(各五分),木瓜(不犯鐵器),柴胡稍,甘草(各三分)

白話文:

人參、白朮、蒼朮、防己(用酒拌過)、黃柏(炒過的)、川芎、陳皮、當歸、茯苓(各取五分);木瓜(不可接觸鐵器)、柴胡稍、甘草(各取三分)。

上,薑水煎服。如三五劑不退,加桂少許,酒煎亦可,小便澀、加牛膝,身痛、加羌活。

白話文:

先用生薑湯煎服。如果服用了三到五劑仍不退燒,可以加入少許肉桂,也可以用酒煎煮,小便不通暢時,可以加入牛膝,身體疼痛時,可以加入羌活。

和血定痛丸(一名黑丸子),治流注、膝風,或閃跌瘀血,肢節腫痛,服之自消。若潰而發熱,與補藥兼服,自效。

白話文:

和血定痛丸(又名黑丸子),用來治療流動性的風濕病、膝蓋疼痛,或因閃失跌倒引起的瘀血、四肢關節腫痛。服用此藥能自行消散腫痛。如果潰爛而發熱,與補藥一起服用,也能有效見效。

百草霜(五兩),赤小豆(半斤),川烏(炮,一兩五錢),白蘞(八兩),白芨,南星(炮。各二兩),芍藥,當歸,牛膝(各五兩),骨碎補(四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白話文:

五兩百草霜,半斤赤小豆,一兩五錢炮川烏,八兩白蘞,還有白芨和兩兩炮南星,以及各五兩芍藥、當歸和牛膝,另加四兩骨碎補。

神效蔥熨法,治流注結核,或骨癰鶴膝等證。先用隔蒜灸,若余腫尚存,用此熨之,以助氣行血,散其壅滯,功效甚速。又治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也。其法、用蔥細切、搗爛、炒熱,頻熨患處,冷則易之,如鶴膝風,兼服大防風湯而愈。

白話文:

神效蔥熨法可治療流注結核、骨癰鶴膝等疾病。首先使用隔蒜灸,如果腫脹仍未消退,再使用這個方法來熨燙,以幫助氣血運行,散開瘀滯,效果非常迅速。此外,對於跌撲損傷,也有止痛、散血、消腫的良好效果。方法是將蔥切碎、搗爛、炒熱,然後頻繁地熨燙患處,變冷就換新的。如果是鶴膝風,還可以服用大防風湯來治療。

隔蒜灸法,治流注及癰疽、鶴膝風、等證。每日灸二三十壯,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去皮,切三文錢厚,安患處,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即消,已成者亦殺其毒,如瘡大,用蒜杵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易。如不痛,或作膿,或不起發,及瘡屬陰證者,尤當多灸,凡瘡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皆氣血虛也,多主不治。惟患在頭面者,不宜多灸。論中嬰兒灸法,見疔瘡。

如聖餅,治流注及一切瘡瘍,不能消散,或潰而不斂。

白話文:

隔蒜灸法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癰疽、鶴膝風等疾病的方法。每天灸20到30次,疼痛處灸到不痛,不痛處灸到痛,毒隨火散。火可以暢達氣血,拔除鬱毒,這就是從根本上治療的方法,有起死回生的效果。

方法是用大蒜去皮,切成三文錢厚的薄片,放在患處,用艾灸在蒜上灸三壯,換蒜再灸,還沒成膿的立刻消散,已經成膿的也能殺死毒氣。如果瘡很大,可以用蒜搗爛,攤在患處,把艾灸放在上面燒,蒜壞了再換新的。

如果沒有疼痛,或者形成膿腫,或者沒有好轉,以及瘡屬於陰證,更應該多灸。凡是瘡不痛、不作膿、不起發,都是氣血虛的原因,大多難以治癒。

患在頭面者不宜多灸。嬰兒灸法另有論述,見疔瘡。

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各等分),麝香(減半)

上為末。用酒糊、和餅二個,乘熱熨之。毒瘡加蟾酥。

白話文:

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每種等量),麝香(減半)。

當歸補血湯,治流注及潰瘍肌熱、面赤、煩渴,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證也,誤服白虎湯,必死。(方見虛熱)

白話文:

當歸補血湯,用於治療流注及潰瘍肌熱、面赤、煩渴,脈象洪大而虛浮,重按脈搏全無,這是血虛的證狀,如果誤服白虎湯,很可能會導致死亡。(詳細療法請參見虛熱條目)

益氣養榮湯,治流注氣血虛弱,不能消散,或四肢頸項患腫,不問堅軟、赤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方見後)

白話文:

益氣養榮湯,用於治療氣血虛弱不消散的情形,或是四肢、頸項腫脹,不論是硬的或軟的、紅的或白的,或痛或不痛,下午發熱,或者潰爛而無法癒合。(方子如下)

十全大補湯,治諸瘡血氣虛弱,不能消散、潰腐、收斂。或寒熱汗出,口眼歪斜,肌瘦少食。或日晡發熱,自汗盜汗。或朝寒暮熱,瘡口不斂等證。(方見自汗)

白話文:

十全大補湯,可治療各種瘡癤血氣虛弱,瘡口不能消散、潰爛、收斂的情形。或者出現寒熱交替、盜汗、口眼歪斜、肌肉消瘦、食慾不振等症狀。或者白天發熱,盜汗或自汗。或者早晨發冷,傍晚發熱,瘡口不能癒合等證狀。(具體的方劑可以參考「自汗」條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