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三·心臟部一 (46)
集之三·心臟部一 (46)
1. 流注
〔薛〕小兒流注,乃氣流而滯,血注而凝,元氣不足之證也,或因閃跌墮傷,或因肝火氣逆,或因六淫內侵,或因脾虛食積,或因稟賦所致,結於四肢節⿰骨界,患於胸腹腰臀,或結塊,或漫腫,或作痛,悉用蔥熨之法,須固元氣為主。閃跌者和血定痛丸,肝火者九味蘆薈丸,食積者四味肥兒丸,藥能對證,未成自消,已成自潰。若膿成不潰者,元氣虛也,先補而針之,庶使毒氣不致內攻,氣血不致脫陷。
若膿出而反痛者,氣血虛也,用八珍湯。作嘔少食者,胃氣虛也,用四君子湯。欲嘔不食,或腹作脹者,脾氣虛也,用六君子湯。口噤搐搦者,氣血虛極而變症也,十全大補湯。內熱晡熱,陰血虛也,四物、參、耆、白朮。表熱惡寒,陽氣虛也,十全大補湯。熱來復去,或晝見夜伏,晝伏夜發者,虛熱也,當大補元氣。
若色赤腫起而膿稠者尚可治,不赤硬而膿清,或脈洪大,寒熱發渴,及不受補者,皆不可治。
健脾滲濕飲,治瘡瘍初起,焮腫作痛,或濕毒下注,或環跳穴痛。
人參,白朮,蒼朮,防己(酒拌),黃柏(炒),川芎,陳皮,當歸,茯苓(各五分),木瓜(不犯鐵器),柴胡稍,甘草(各三分)
上,姜水煎服。如三五劑不退,加桂少許,酒煎亦可,小便澀、加牛膝,身痛、加羌活。
和血定痛丸(一名黑丸子),治流注、膝風,或閃跌瘀血,肢節腫痛,服之自消。若潰而發熱,與補藥兼服,自效。
百草霜(五兩),赤小豆(半斤),川烏(炮,一兩五錢),白蘞(八兩),白芨,南星(炮。各二兩),芍藥,當歸,牛膝(各五兩),骨碎補(四兩)
上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白湯下。
神效蔥熨法,治流注結核,或骨癰鶴膝等證。先用隔蒜灸,若余腫尚存,用此熨之,以助氣行血,散其壅滯,功效甚速。又治跌撲損傷,止痛、散血、消腫之良法也。其法、用蔥細切、搗爛、炒熱,頻熨患處,冷則易之,如鶴膝風,兼服大防風湯而愈。
隔蒜灸法,治流注及癰疽、鶴膝風、等證。每日灸二三十壯,痛者灸至不痛,不痛者灸至痛,其毒隨火而散,蓋火以暢達,拔引郁毒,此從治之法,有回生之功。其法用大蒜去皮,切三文錢厚,安患處,用艾壯於蒜上灸之,三壯、換蒜復灸,未成即消,已成者亦殺其毒,如瘡大,用蒜杵爛、攤患處,將艾鋪上燒之,蒜敗再易。如不痛,或作膿,或不起發,及瘡屬陰證者,尤當多灸,凡瘡不痛、不作膿、不起發者,皆氣血虛也,多主不治。惟患在頭面者,不宜多灸。論中嬰兒灸法,見疔瘡。
如聖餅,治流注及一切瘡瘍,不能消散,或潰而不斂。
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各等分),麝香(減半)
上為末。用酒糊、和餅二個,乘熱熨之。毒瘡加蟾酥。
當歸補血湯,治流注及潰瘍肌熱、面赤、煩渴,脈洪大而虛,重按全無,此血虛證也,誤服白虎湯,必死。(方見虛熱)
益氣養榮湯,治流注氣血虛弱,不能消散,或四肢頸項患腫,不問堅軟、赤白,或痛或不痛,日晡發熱,或潰而不斂。(方見後)
十全大補湯,治諸瘡血氣虛弱,不能消散、潰腐、收斂。或寒熱汗出,口眼歪斜,肌瘦少食。或日晡發熱,自汗盜汗。或朝寒暮熱,瘡口不斂等證。(方見自汗)
白話文:
流注
小兒流注,是因為氣血運行不順暢,停滯凝結,是元氣不足的表現。可能是因為跌倒摔傷,或肝火上逆,或外感風寒濕熱等邪氣入侵,或脾虛導致食物積滯,或是先天體質造成。病灶可能發生在四肢關節處,也可能在胸、腹、腰、臀等部位,表現為結塊、漫腫、或疼痛。治療上可以用蔥熨的方法,但最根本的還是要鞏固元氣。
如果是跌打損傷引起的,可以用和血定痛丸;肝火旺盛引起的,可以用九味蘆薈丸;食物積滯引起的,可以用四味肥兒丸。如果用藥對症,還沒成形的腫塊就會自行消散,已經成形的也會潰破。如果化膿後不能潰破,那是因為元氣虛弱,要先補氣,再用針刺,這樣才能避免毒氣侵入體內,氣血不會耗損衰竭。
如果膿液流出後反而更痛,那是氣血虛弱,可以用八珍湯。如果出現噁心、食慾不振,是胃氣虛弱,可以用四君子湯。如果想吐、不想吃東西,或者腹部脹滿,是脾氣虛弱,可以用六君子湯。如果出現牙關緊閉、抽搐,是氣血極度虛弱,病情加重的表現,要用十全大補湯。如果體內發熱,下午發熱明顯,是陰血虛弱,可以用四物湯加上人參、黃耆、白朮。如果體表發熱、怕冷,是陽氣虛弱,可以用十全大補湯。如果發熱時好時壞,或者白天發熱晚上正常,或者白天正常晚上發熱,是虛熱,要大補元氣。
如果腫塊紅腫,膿液濃稠,還可以治療;如果腫塊不紅、硬結、膿液清稀,或者脈搏洪大、發冷發熱、口渴,並且不能接受補益藥物,就難以治療了。
健脾滲濕飲,可以治療瘡瘍初期,紅腫疼痛,或濕毒下注,或環跳穴疼痛。
藥方組成:人參,白朮,蒼朮,防己(用酒拌過),黃柏(炒過),川芎,陳皮,當歸,茯苓(各五分),木瓜(避免接觸鐵器),柴胡少許,甘草(各三分)。
用法:用水加薑煎服。如果服用三到五劑沒有好轉,可以加少許桂枝,用酒煎服也可以。小便不暢,可以加牛膝;身體疼痛,可以加羌活。
和血定痛丸(又名黑丸子),可以治療流注、膝蓋疼痛,或跌打損傷引起的瘀血、肢體關節腫痛。服用後腫痛會自行消退。如果潰破發熱,可以和補藥一起服用,效果更好。
藥方組成:百草霜(五兩),赤小豆(半斤),川烏(炮製過,一兩五錢),白蘞(八兩),白芨,南星(炮製過,各二兩),芍藥,當歸,牛膝(各五兩),骨碎補(四兩)。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藥粉做成丸子,大小如桐子。每次服用二三十丸,用白開水送服。
神效蔥熨法,可以治療流注結核,或骨癰、鶴膝風等疾病。先用隔蒜灸,如果還有腫塊,再用蔥熨,可以幫助氣血運行,消散瘀滯,效果很快。也可用於治療跌打損傷,止痛、散血、消腫。方法是將蔥切碎搗爛,炒熱,頻繁熨敷患處,冷了就換。如果是鶴膝風,可以同時服用大防風湯。
隔蒜灸法,可以治療流注、癰疽、鶴膝風等疾病。每天灸二三十壯,痛的地方灸到不痛,不痛的地方灸到痛。這樣可以通過火的力量來驅散毒邪。火具有暢通的作用,可以將鬱積的毒素引出。這是一種從反方向治療的方法,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方法是將大蒜去皮,切成三文錢厚的薄片,放在患處,再將艾絨放在蒜片上灸。每灸三壯換一次蒜片,再繼續灸。如果還沒成形的腫塊會消散,已經成形的也能殺滅毒素。如果瘡比較大,就將大蒜搗爛,敷在患處,再將艾絨鋪在上面燒。蒜爛了再換。如果不痛,或有膿但不能流出,或沒有紅腫,以及瘡屬於陰證的,更要多灸。凡是瘡不痛、不出膿、不紅腫的,都是氣血虛弱,多數難以治癒。只有頭面部的瘡不適合多灸。關於嬰兒灸法,請參見疔瘡的內容。
如聖餅,可以治療流注及一切瘡瘍,不能消散,或潰破後不能收口。
藥方組成:乳香,沒藥,木香,血竭,當歸(各等分),麝香(減半)。
用法:將藥材磨成粉末,用酒和藥粉做成兩個餅,趁熱熨敷患處。毒瘡可以加蟾酥。
當歸補血湯,可以治療流注、潰瘍,出現肌肉發熱、面色發紅、煩躁口渴、脈搏洪大而虛,重按時幾乎感覺不到脈搏。這是血虛的表現,如果誤用白虎湯,會導致死亡。(藥方在虛熱部分)
益氣養榮湯,可以治療流注,氣血虛弱,導致腫塊不能消散,或四肢、頸部出現腫塊,不論腫塊是硬是軟、是紅是白,或痛或不痛,下午發熱,或潰破後不能收口。(藥方在後面)
十全大補湯,可以治療各種瘡瘍,因為氣血虛弱,導致腫塊不能消散,潰破後不能收口。或出現發冷發熱、出汗、口眼歪斜、身體消瘦、食慾不振,或下午發熱、自汗盜汗,或早上發冷晚上發熱,瘡口不能癒合等情況。(藥方在自汗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