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幼科証治準繩》~ 集之二·肝臟部 (73)

回本書目錄

集之二·肝臟部 (73)

1.

〔丹〕鄭廉使之子年十六,初生七個月患淋病,五七日必一發,其發則大痛,水道下狀如黍如粟者約一杯許,然後定。診其脈輕則澀,重則弦,視其形瘦而長,其色青而蒼,意其父必因多服下部藥遺毒在胎,留於子之命門而然。

遂以紫雪和黃柏末,丸桐子大,曬極干,熱湯下百丸,以食物壓之,又半日,痛大作腰連腹,水道乃行,下如黍如粟者一大碗許,其病減十分之八,後又與陳皮一兩,桔梗、木通、各半兩,作一帖與之,又下如黍粟者一合許而安。父得燥熱,且能病,子況母得之者乎。予書此以證東垣紅瘤之事,此亦熱在血分也。

五淋散

赤茯苓(去皮),赤芍藥(炒),山梔子(去殼),甘草(生),當歸(去蘆),黃芩(炒),車前子,淡竹葉,燈心,木通(去皮節),滑石(水飛),葵子,葶藶(炒)

上㕮咀。用蔥白一莖水煎,入車前草杵搗取汁,用五苓散調化,食前服。或硝石末調化服。白淋,白茅根燈心煎湯服。有氣淋,小腹脹滿,尿後有餘瀝,木通煎湯服。熱淋,小便赤而淋瀝,臍下痛,新水煎服。或黃芩煎湯服。石淋,莖內痛,尿澀有砂石,令人悶絕,滑石膈紙炒焦為細末,葵子煎湯服。

《局方》五淋散,治膀胱有熱,水道不通,淋瀝不出,或尿如豆汁,或成砂石,或如膏,或熱怫便血。

赤茯苓(六錢),當歸,甘草(各五錢),赤芍藥,山梔子(各二錢)

上㕮咀。每服三錢,水一小盞,入燈心煎服。

導赤散,治小兒血淋。

生地黃,木通(各二錢),黃芩,甘草(生用。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一錢,井水入燈心煎服。仍以米飲調油發灰,空心灌下。

葵子散,治小兒諸淋。

葵子,車前子,木通,桑白皮(炒),瞿麥,赤茯苓,山梔子,炙甘草(各等分)

上,水一盞,煎服。

香芎丸,治諸淋證,若患風閉,尤效。

淨香附(鹽水炒),川芎,赤茯苓(去皮。各半兩),海金砂,滑石(各一兩),枳殼(泡,去瓤,麩炒黃),澤瀉,石韋(去老梗,取葉),檳榔(不過火。各二錢半)

上,銼曬為末,糯米粉煮為清糊,丸麻仁大。每服三十三丸至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並用麥門冬熟水空心送下。若小便澀痛,滴三五點者,取流水,用火微溫,入鹽少許調勻,空心嚥下。

木通散(見驚)

清心蓮子飲,治小兒上盛下虛,心火炎上,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欲成淋,並宜服之。

黃芩,車前子,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各半兩),黃耆(蜜炙),白茯苓,石蓮肉(去心),人參(各七錢半)

上銼碎。每服五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服。如發熱加柴胡薄荷。

金沙散,治小便淋瀝不通。

白話文:

鄭廉使的兒子十六歲,出生七個月就得了淋病,每五到七天必定發作一次,發作時非常疼痛,尿道會排出像黍米或小米一樣的東西,大約有一杯的量,然後才會停止。診斷他的脈象,輕按時脈象細澀,重按時則像弓弦一樣的緊繃,看他的體型又瘦又長,膚色青而帶蒼白,我認為他的父親一定是因為多服用了針對下身的藥物,導致毒素遺留在胎兒體內,積存在命門這個地方而造成的。

於是,我用紫雪和黃柏粉末,做成桐子大小的藥丸,曬到極乾,用熱水送服一百顆,再用食物壓住胃部,過了半天,疼痛大發作,腰部連著腹部一起痛,尿道開始排出東西,排出像黍米或小米一樣的東西,大約有一大碗的量,他的病就減輕了十分之八。之後,我又給他用陳皮一兩、桔梗和木通各半兩,作成一帖藥給他服用,又排出了像黍米一樣的東西,大約有一合的量,病就好了。父親會因燥熱而生病,更何況是母親從胎兒那裡得到的呢?我寫下這件事是為了證明東垣的紅瘤案例,這也是熱在血分所導致的。

五淋散

赤茯苓(去皮)、赤芍藥(炒)、山梔子(去殼)、甘草(生)、當歸(去根頭)、黃芩(炒)、車前子、淡竹葉、燈心、木通(去皮節)、滑石(水飛)、葵子、葶藶(炒)

將以上藥材切碎。用蔥白一根加水煎煮,加入車前草搗爛取汁,用五淋散調服,飯前服用。或者用硝石粉末調服。如果是白淋,用白茅根和燈心煎湯服用。如果是氣淋,小腹脹滿,小便後仍有餘滴,用木通煎湯服用。如果是熱淋,小便赤紅且滴瀝不盡,肚臍下方疼痛,用新汲的水煎服。或者用黃芩煎湯服用。如果是石淋,陰莖內部疼痛,小便澀滯且有砂石,令人感到悶絕,用滑石隔著紙炒焦,磨成細末,用葵子煎湯服用。

《局方》五淋散,治療膀胱有熱,水道不通,小便淋漓不盡,或者小便像豆汁,或者形成砂石,或者像膏狀,或者發熱且小便帶血。

赤茯苓(六錢)、當歸、甘草(各五錢)、赤芍藥、山梔子(各二錢)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三錢,用水一小碗,加入燈心一起煎煮後服用。

導赤散,治療小兒血淋。

生地黃、木通(各二錢)、黃芩、甘草(生用,各一錢)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井水加入燈心一起煎煮後服用。再用米湯調油發灰,空腹灌下。

葵子散,治療小兒各種淋病。

葵子、車前子、木通、桑白皮(炒)、瞿麥、赤茯苓、山梔子、炙甘草(各等分)

將以上藥材加水一碗煎煮後服用。

香芎丸,治療各種淋病,如果患有風邪閉塞,尤其有效。

淨香附(鹽水炒)、川芎、赤茯苓(去皮,各半兩)、海金砂、滑石(各一兩)、枳殼(泡過,去瓤,麩炒至黃色)、澤瀉、石韋(去掉老梗,取葉)、檳榔(不要經過火烤,各二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曬乾後磨成粉末,用糯米粉煮成清糊,做成麻仁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三丸到五十五丸或七十七丸,用麥門冬煮熟的水空腹送服。如果小便澀痛,只能滴出三五滴,取流動的水,用火稍微加熱,加入少許鹽調勻,空腹吞下。

木通散(見驚風篇)

清心蓮子飲,治療小兒上盛下虛,心火上炎,口苦咽乾,煩渴微熱,小便赤澀,或者有發展成淋病的趨勢,都適合服用。

黃芩、車前子、甘草(炙)、麥門冬(去心)、地骨皮(各半兩)、黃耆(蜜炙)、白茯苓、石蓮肉(去心)、人參(各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切碎。每次服用五錢,用水一碗,煎煮至六分,去除藥渣,飯前服用。如果發熱,可以加入柴胡和薄荷。

金沙散,治療小便淋瀝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