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証治準繩‧幼科》~ 集之三·心臟部一 (35)
集之三·心臟部一 (35)
1. 五色丹
《聖惠》夫小兒五色丹者,由丹發而改變無常,或青黃白黑赤,此是風毒之熱有盛有衰,或冷或熱,故發為五色丹也。
白話文:
《聖惠方》中提到的「小兒五色丹」,是指由丹毒所引發的皮膚病變,會呈現出青、黃、白、黑、赤等不同顏色,這些顏色會隨著病情的好轉或惡化而變化。這種皮膚病變是風毒之熱所引起的,有時會感到寒冷,有時會感到灼熱,因此發作時會呈現出五種不同的顏色。
《孔氏家傳》用小柴胡湯如法煎服,以滓敷丹上,良。川大黃、川芒硝、梔子仁、黃芩、干藍葉、商陸各等分,為細末,水調塗。棗樹根四兩、丹參三兩、菊花一兩半、銼細,每二兩,水五升,煮三升。避風,適寒溫浴兒。苧根葉一斤細銼,赤小豆三合,以水五升,煮三升,去滓。
白話文:
《孔氏家傳》使用小柴胡湯按照正確的方法煎服,以藥渣塗敷在丹毒上,效果很好。
用川大黃、川芒硝、梔子仁、黃芩、幹藍葉、商陸各等分,研磨成細末,用水調勻塗抹在患處。
使用棗樹根四兩、丹參三兩、菊花一兩半,搗碎成細末,每二兩藥材加入五升水,熬煮至三升。
避風,適當用溫水給孩子洗澡。
將薴根葉一斤切碎,赤小豆三合,加水五升,煮至三升,濾去藥渣。
避風處溫浴兒。青慄球有刺者柞碎,水煮,浴兒。蒲席灰、雞白和塗。牛屎敷之,干即易。豬槽下爛泥敷之,干即易。縛母豬頭骨,臥枕之。
白話文:
- 把孩子放在避風的地方洗浴。青殼慄,有刺的敲碎,用水煮沸,用來洗浴孩子。用蒲草蓆上的灰和雞蛋白混合起來塗抹在孩子身上。用牛屎敷在孩子身上,乾了就更換。用豬槽下的爛泥敷在孩子身上,乾了就更換。用母豬的頭骨綁起來,讓孩子枕著睡。
2. 白丹
夫白丹者,由挾風冷之氣、故使色白也,初發癢痛,微虛腫如吹奶起,不痛不赤,而白色也。
白話文:
白丹這種症狀,是因為受到風冷的侵襲,所以皮膚會呈現白色。一開始會感到癢和疼痛,稍微有些虛腫,像被吹起來的奶泡一樣,但是不會痛,也不紅,而是白色的。
酸母草、五葉草各五兩,絞汁塗。川大黃杵為末,以馬齒莧自然汁調塗。
白話文:
酸模和五葉草各二兩半,絞碎後取汁塗抹患處。川大黃研磨成細末,用馬齒莧的汁液來調和塗抹。
爛杵蓼葉塗。爛杵蘭香葉塗。醋、和梁上塵塗。豬脂和鹿角灰塗。燒豬糞灰,雞子白和塗。
白話文:
-
爛杵蓼葉塗:將爛杵草的葉子搗爛(取其汁液),塗抹。
-
爛杵蘭香葉塗:將爛杵草和蘭香草的葉子搗爛(取其汁液),塗抹。
-
醋、和樑上塵塗:將醋和樑上灰(天花板上的灰)混合,塗抹。
-
豬脂和鹿角灰塗:將豬油和鹿角灰混合,塗抹。
-
燒豬糞灰,雞子白和塗:將豬糞燒成灰,加入雞蛋白,混合,塗抹。
張渙香豉散,治白丹疰痛,虛腫如吹方
香豉(二兩,炒焦),伏龍肝(一兩)
上為末。生油調,塗之。
白話文:
張渙的香豉散,用於治療白丹、疰痛以及虛腫如吹的情況。
香豉(二兩,炒至焦黃),伏龍肝(一兩)
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用生油調和,塗抹於患處。
《聖惠》又云:夫白胗者,由風氣折於肌中,與風相搏,遂為胗也,得天陰而冷則劇,出風中亦劇,得睛暖則滅,身暖亦瘥,宜用此方。
枳實(銼)
上用水煮,取汁,洗拭丹上。
白話文:
《聖惠》中還說,白胗是由風氣侵襲肌體,與風相搏擊,最終形成胗。如果遇上陰冷的天氣,症狀就會加劇;如果出去吹風了,症狀也會加劇;如果遇上晴朗溫暖的天氣,症狀就會消失;如果身體暖和了,疾病也會痊癒,應該用這個方子。
治小兒風熱毒腫白色,或有惡核瘰癧,附骨癰疽,節解不舉,白丹走滿身中,白胗搔不已。五香連翹湯
白話文:
治療小兒因風熱導致的腫脹化膿,或有惡性腫瘤和瘰癧的疾病,附骨癰疽引起關節不能伸屈,白色丹毒遍佈全身或白色疹子搔癢不止,可以使用五香連翹湯。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一分),大黃(八分),麝香(半分),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二分),竹瀝汁(三合)
白話文:
-
青木香、薰陸香、雞舌香、沉香、麻黃、黃芩(各 5 克)
-
大黃(4 克)
-
麝香(0.25 克)
-
連翹、海藻、射干、升麻、枳實(各 1 克)
-
竹瀝汁(15 毫升)
上,水四升,煮藥至一半,內竹瀝,煮取一升二合。兒生百日至二百日,一服二合。二百餘日至晬,一服五合。
《外臺備急》治白丹。
苧根(三斤),小豆(四升)
上,以水二斗煮,日浴三四次。(兼治一切丹,妙。)
白話文:
先用四升水煮藥,煮到剩下一半時,加入竹瀝,再煮至剩下一升二合。對於出生一百天到兩百天的嬰兒,每次服用二合;兩百天以上到一周歲的嬰兒,每次服用五合。
《外臺備急》治療白丹的方法。
使用薴根三斤,小豆四升。
將上述材料用水二十升煮沸,每天洗浴三到四次。(此方亦可用於治療各種丹毒,效果極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