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 卷下 (10)
卷下 (10)
1. 第二十八節·腰背反張
用之果然。昝殷《產寶方》云:此病多因怒氣傷肝,或憂氣內郁,或坐草受風而成,宜服此藥。戴氏《證治要訣》名獨行散。賈似道《悅生堂隨抄》呼為再生丹。《指迷方》加當歸等分。
沈堯封曰:丁丑三月,練塘金虞旬第四媳,產後變證,伊郎來請。先述病狀云:上年十月,生產甚健,至十二月初旬,面上浮腫。驅風不應,加麻黃三帖,通身脹腫,小便不利;更用五皮雜治,反加臍凸;更用肉桂五苓,小便略通,脹亦稍減;續用桂附八味,其腫漸消,惟右手足不減。忽一日口眼歪斜,右手足不舉,舌不能言,因作血虛治,變為俯不得仰。
數日後吐黑血盈盂,吐後俯仰自如。旬余復不能仰,又吐黑血而定,投以消瘀,忽然口閉自開如脫狀。伊母一夜煎人參三錢,灌之得醒,醒來索飯吃一小杯。近日又厥,灌人參不醒,已三晝夜矣。余遂往診,右手無脈,因腫極,不以為怪;左脈浮取亦無,重按則如循刀刃。余曰:此是實證,停參可醫。
遂用膽星、半夏、石菖蒲、橘皮、天蟲、地龍、紫草,水煎,入竹瀝、薑汁。一劑知,四劑手足能舉。不換方,十二劑能出外房診脈,諸病悉退,惟舌音未清,仍用前方而愈。金問奇病之源,余曰:人身臟腑接壤,受胎後腹中遂增一物,臟腑之機栝為之不靈,五液聚為痰飲,故胎前病痰滯居半,《千金》半夏茯苓湯,所以神也。至臨產時,痰涎與惡血齊出,方得無病;若止血而痰飲不下,諸病叢生。
故產後理血不應,六神湯為要藥。此證初起,不過痰飲阻滯氣道作腫,血本無病,用五苓、腎氣腫減者,痰滯氣道,得熱暫開故也。久投不已,血分過熱,致吐血兩次。至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絡不靈,俱是痰滯經絡見證,即厥亦是痰迷所致,並非虛脫。故消痰通絡,病自漸愈,何奇之有?
王孟英按:此等卓識,皆從閱歷而來。朱生甫令郎仲和之室,娩後患此,醫治不能除根;再產亦然,延已數年;繼復懷妊,病發益頻。余用大劑滌痰藥,服月餘,產後安然,病根竟刈。
沈堯封曰:震澤一婦,產後十餘日,延我師金大文診視,余從。據述新產時,證似虛脫,服溫補藥數劑,近日變一怪證:左邊冷,右邊熱,一身四肢盡然,前後中分,冷則如冰,熱則如炭,鼻亦如之,舌色左白,右黑。師問曰:此是何病?用何方治?余曰:書未曾載,目未曾睹,不知應用何方。
師曰:奇證當於無方之書求之。經不云乎?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陰陽者,水火之徵兆也。敗血阻住陰陽升降道路,不能旋轉,陽盛處自熱,陰盛處自寒,所以偏熱偏寒。用澤蘭、楂肉、劉寄奴、蘇木、桃仁、琥珀等藥兩劑,病熱減半,繼服不應。遂更醫雜治,以致不起。
白話文:
第二十八節·腰背反張
這方子確實有效。《產寶方》記載:此病多因肝氣鬱結,或憂思過度,或坐於草地受風寒所致,宜服用此藥。戴氏《證治要訣》稱之為獨行散;賈似道《悅生堂隨抄》稱之為再生丹;《指迷方》則加了當歸等分量。
沈堯封說:丁丑年三月,練塘金虞旬的第四媳婦產後出現變症,她丈夫來求診。患者先前描述病情:去年十月生產很順利,到十二月上旬,臉部浮腫。用驅風藥無效,又加用麻黃三帖,全身浮腫,小便不利;再用五皮湯雜治,反而臍部凸出;又用肉桂五苓散,小便略通,浮腫也稍減;接著用桂枝附子八味丸,腫脹漸消,唯右手足腫脹未消。突然有一天口眼歪斜,右手足抬不起來,舌頭說不出話,於是按照血虛治療,結果反而不能仰臥。
數日後吐出滿盆的黑血,吐血後能俯仰自如。十多天後又不能仰臥,再次吐黑血才停止,於是服用消瘀藥,突然口閉又自行張開,像脫胎換骨一般。她母親一夜之間煎了三錢人參,灌給她喝,她便醒來了,醒來後要吃一小杯飯。近日又昏厥,灌人參也不醒,已經三天三夜了。我於是前往診治,發現她右手摸不到脈,因為腫脹厲害,這並不奇怪;左手脈搏浮取也摸不到,重按則像摸到刀刃般。我說:這是實證,停用人參即可治療。
於是用膽星、半夏、石菖蒲、橘皮、天蟲、地龍、紫草水煎,加入竹瀝、薑汁。一劑藥見效,四劑藥後手足能抬起來了。不換方子,十二劑藥後就能出門診脈,諸病都退了,只有舌音不清,繼續用之前的方子便痊癒了。金某問起奇病的根源,我說:人體臟腑相連,受孕後腹中多了一樣東西,臟腑的功能受到影響,五液聚積成痰飲,所以孕期就已有痰滯的病症,《千金要方》中半夏茯苓湯,就是因此而靈驗的。到臨產時,痰涎和惡血一起排出,就能避免疾病;如果只止血而不化痰,諸病就會叢生。
所以產後理血不效,六神湯是主要的藥物。此症初期,不過是痰飲阻滯氣道引起腫脹,血本無病,用五苓散、腎氣丸腫脹減輕,是因為痰滯氣道,得熱暫時通暢的緣故。長期服用,血分過熱,導致吐血兩次。至於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舌頭不利索,都是痰滯經絡的表現,即使昏厥也是痰迷心竅所致,並非虛脫。所以化痰通絡,疾病自然漸愈,有什麼奇怪的呢?
王孟英按:這些獨到的見解,都是從豐富的經驗中總結出來的。朱生甫令郎仲和的妻子,產後患上這種病,治療不能根除;再次生產也是如此,已經延綿數年;後來再次懷孕,病情發作更頻繁。我用大劑量的化痰藥,服用一個多月,產後安然無恙,病根終於除去了。
沈堯封說:震澤一位婦女,產後十多天,請我老師金大文診治,我也跟著去了。據說產後初期,症狀像是虛脫,服用溫補藥數劑,近日出現一種怪症:左側寒冷,右側發熱,全身四肢,前後都分成兩半,冷的地方像冰一樣,熱的地方像炭一樣,鼻子也是如此,舌頭左側發白,右側發黑。老師問道:這是什麼病?用什麼方子治療?我說:書上沒記載,也沒見過這種病,不知道用什麼方子。
老師說:奇症就應該在沒有記載的書中尋找答案。經書上不是說嗎?左右是陰陽的道路;陰陽是水火的徵兆。敗血阻塞陰陽升降的道路,不能循環,陽盛的地方自然發熱,陰盛的地方自然寒冷,所以一邊熱一邊冷。用澤蘭、山楂肉、劉寄奴、蘇木、桃仁、琥珀等藥兩劑,病情減輕一半,接著服用卻無效。於是又請其他醫生雜治,結果導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