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 卷上 (16)
卷上 (16)
1. 第二十八節·胎動不安
血虛火盛,其婦必形瘦色黑。其胎常上逼者,宜條芩、阿膠。
徐藹輝曰:前張飛疇說,謂形瘦血熱宜條芩,血虛火旺宜歸、芍,此似將上二條併為一治,想須在胎上逼與腹急痛上分別,未知是否!存參。
氣虛婦體肥白,胎常下墜,宜人參。
徐藹輝曰:體肥白是氣虛證據,宜與張說參看。又思體肥白者,未必皆氣虛,必肥白而胎下墜,方是形盛氣衰也。須辨。存參。
王孟英按:審屬氣虛欲墮者,補中益氣法甚妙。
形氣盛,胎常不運者,宜香、砂。
痰氣阻滯,體肥,嘔逆眩暈者,宜二陳。
怒氣傷肝,加味逍遙散。
毒藥動胎,白扁豆二兩,生去皮末,新汲水下。
沈堯封曰:已見「厥逆門」,須合參以辨其證。
交接動胎,其證多嘔。《產寶百問方》飲竹瀝一升有驗。人參尤妙。
築磕著胎,惡露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絕,用神妙佛手散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損胎立便逐下。即芎歸湯治傷胎,多神效。
胎動下血不絕欲死,《本草綱目》用蜜蜂蠟,如雞子大,煎三五沸,投美酒半升服,立瘥。馮云:神效。蠟淡而性澀,入陽明故也。
王孟英按:懷妊臨月,並無傷動,驟然血下不止,腹無痛苦者,名海底漏。亟投大劑參、耆,十不能救其一二。此由元氣大虛,衝脈不攝,而營脫於下也。
王叔和曰:胎病不動,欲知生死,令人摸之:如覆盆者則男;如肘頸參差起者女也。冷者為死;溫者為生。
白話文:
第二十八節·胎動不安
如果孕婦因為血虛又體內有火,通常會形體消瘦,膚色暗沉。如果胎兒經常向上擠壓,適合使用黃芩和阿膠來調理。
徐藹輝說:之前張飛疇說,形體消瘦又體內有熱適合用黃芩,血虛且火氣旺盛適合用當歸和芍藥。這好像把前面兩種情況合併為一種治療方式。我認為應該從胎兒向上擠壓和腹部疼痛來區分,不知道是不是這樣!留待參考。
如果孕婦是氣虛體質,身體肥胖且皮膚白皙,胎兒容易向下墜落,適合用人參來調理。
徐藹輝說:身體肥胖且皮膚白皙是氣虛的證據,應該和張飛疇說的互相參考。我又想到,體型肥胖皮膚白皙的人,未必都是氣虛,必須是肥胖白皙且胎兒下墜,才算是體型豐盛而氣虛。必須仔細辨別。留待參考。
王孟英認為:如果確實是氣虛導致胎兒想下墜,用補中益氣的方法最有效。
如果孕婦形體和氣血都旺盛,胎兒卻不常活動,適合使用木香和砂仁來調理。
如果因為痰濕阻滯,孕婦體型肥胖,出現嘔吐、頭暈,適合用二陳湯來調理。
如果因為生氣導致肝氣受損,使用加味逍遙散來調理。
如果因為誤食毒藥導致胎動不安,用白扁豆二兩,生用去皮磨成粉末,用新打的水送服。
沈堯封說:之前已經在「厥逆門」討論過,需要合併參考來辨別證型。
如果因為性交導致胎動不安,通常會出現嘔吐。《產寶百問方》裡記載,喝一升竹瀝有效,人參也很好。
如果因為碰撞導致胎兒受損,已經出現惡露,疼痛不止,甚至口不能張開快要昏厥,用神妙佛手散來試探,如果沒有受損,疼痛就會停止,母子平安;如果胎兒受損,胎兒會立即流產。可以用芎歸湯治療傷胎,效果很好。
如果胎動不安,出血不止,快要死亡,《本草綱目》記載,用蜂蠟像雞蛋大小,煎煮三到五次,倒入半升好酒服用,可以立即痊癒。馮氏說效果神奇,因為蜂蠟性味淡而澀,進入陽明經的緣故。
王孟英認為:懷孕快要生產時,沒有受到外傷,突然出血不止,但腹部不痛,稱為海底漏。趕緊用大量人參、黃耆來調理,十個裡面也救不了一兩個。這是因為元氣大虛,衝脈不能固攝,導致氣血從下面脫漏。
王叔和說:胎兒生病不動,想要知道是生是死,讓人摸一摸肚子,如果像扣過來的盆子,是男孩;如果像手肘和脖子一樣高低不平,是女孩。如果摸起來冷,代表胎兒死了;如果摸起來溫熱,代表胎兒還活著。
2. 第二十九節·胎死腹中及胞衣不下
《聖濟總錄》云:胞衣不下,急於胎之未生;子死腹中,危於胎之未下。蓋胎兒未下,子與母氣,通其呼吸。若子死腹中,胞臟氣寒,胎血凝冱,氣升不降。古方多用行血、順氣藥,及硝石、水銀、硇砂之類。然胎已死,軀形已冷,血凝氣聚,復以至寒之藥下之,不惟無益,而害母命也多矣。
古人用藥,深於用意。子死之理有二端,用藥寒溫、各從其宜。如娠婦胎漏,血儘子死者;有墜墮顛撲,內傷子死者;有久病胎萎子死者:以附子湯進三服,使胞臟溫暖,凝血流動。蓋以附子能破寒氣墮胎故也。若因傷寒熱證、溫瘧之類,胎受熱毒而死,留於胞中不下者。
古人慮其胎受熱毒,勢必脹大難出,故用朴硝、水銀、硇砂之類,不惟使胎不脹,且能使胎化爛,副以行血順氣之藥,使胎即下也。
熱病胎死腹中,新汲水濃煮紅花汁,和童便熱飲,立效。(見《本章經疏》)
妊病去胎,大麥芽一升,蜜一升,服之即下。(見《千金方》)
齊仲甫曰:墮胎後血出不止:一則因熱而行;一則氣虛不能斂。瀉血多者,必煩悶而死。或因風冷墮胎,血結不出,搶上攻心,煩悶而死,當溫經逐寒、其血自行。若血淋漓不止,是衝任氣虛,不能約制故也,宜膠艾湯加伏龍肝散。
王孟英按:有無故墮胎而惡露全無者,此血虛不能榮養,如果之未熟而落。血既素虧,不可拘常例而再妄行其瘀也。
問:何以知胎死?曰:面赤舌青,母活子死;面青舌赤,子活母死;面舌俱青,子母俱死。死胎墜脹瘀痛,亦與常產不同。
王孟英按:吳鞠通云:死胎不下,不可拘執成方而悉用通法。催生亦然。當求其不下之故,參以臨時所現之脈證若何,補偏救弊,而胎自下也。余謂諸病皆爾,不特下死胎也。又《寓意草》有用瀉白散加芩、桔以下死胎之案。可見人無一定之病,病非一法可治,藥無一定之用,隨機應變,貴乎用得其當也。
王孟英按:許裕卿診邵涵貞室,娠十七月不產,不敢執意憑脈,問諸情況,果孕非病,但云孕五月以後不動,心竊訝之。為主丹參一味,今日服七錢。兩旬胎下,已死而枯。其胎之死,料在五月不動時。經年在腹不腐而枯,如果實在樹,敗者必腐,但亦有不腐者,則枯胎之理可推也。
余謂此由結胎之後,生氣不旺,未能長養,萎於胞中,又名僵胎。亦有不足月而自下者,並有不能破胞而自落者,余見過數人矣。若胎已長成,則豈能死於腹中而不為大患,至年餘而始下哉?惜許君言之未詳也。丹參長於行血,專用能下死胎,凡胎前皆宜慎用。世人謂其功兼四物,以之安胎,因而反速其墮,而人不知之,余見亦多矣。
白話文:
胎兒死在腹中及胎盤滯留不下
《聖濟總錄》說:胎盤滯留不下,情況緊急程度更甚於胎兒還沒生出來;胎兒死在腹中,情況的危險程度更甚於胎兒還沒生下來。因為胎兒還沒生出來時,胎兒和母親的氣息是相通的。如果胎兒死在腹中,子宮內氣血會變得寒冷,胎兒的血會凝結,氣血會往上升而不下降。古代的方子大多用活血、順氣的藥,還有硝石、水銀、硇砂等藥物。然而,胎兒既然已經死了,身體已經冰冷,血凝結氣阻塞,再用極寒的藥來催下,不僅沒有幫助,反而會傷害母親的性命。
古代人使用藥物,很注重藥理。胎兒死亡的原因有兩種,用藥的寒溫屬性,應當依照不同的情況而調整。如果孕婦有出血不止的情況,導致血流盡而胎兒死亡;或是因為跌倒撞擊,導致內傷而胎兒死亡;或是因為長期疾病,導致胎兒萎縮而死亡:可以用附子湯服用三次,讓子宮溫暖,凝結的血能夠流動。因為附子能夠驅散寒氣,使胎兒排出。如果是因為傷寒發熱、溫瘧等熱病,導致胎兒受到熱毒而死亡,滯留在子宮內無法排出。
古人考慮到胎兒受到熱毒,勢必會腫脹難以產出,所以用朴硝、水銀、硇砂等藥物,不僅能使胎兒不腫脹,而且還能使胎兒化成腐爛狀態,再搭配活血順氣的藥,使胎兒順利排出。
熱病導致胎兒死在腹中,用新汲的水濃煎紅花汁,加入童子尿趁熱喝,效果很好。(出自《本章經疏》)
懷孕疾病需要去除胎兒,用大麥芽一升,蜂蜜一升,服用後就能讓胎兒排出。(出自《千金方》)
齊仲甫說:墮胎後出血不止:一種是因為熱導致血行過快;一種是因為氣虛不能收斂。失血過多的人,一定會心煩悶亂而死。或是因為受風寒而墮胎,導致血凝結無法排出,血往上衝心,也會心煩悶亂而死,這時候應該溫經散寒,血就會自己排出。如果出血不止,淋漓不斷,是因為衝任二脈氣虛,不能約束血,應該用膠艾湯加上伏龍肝散。
王孟英按:有時候會有無故墮胎,但是惡露完全沒有的情況,這是因為血虛不能滋養胎兒,就像果實還沒成熟就掉落一樣。既然本身就血虛,就不能按照常規的方式再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了。
問:要怎麼知道胎兒死了呢?答:母親臉色發紅、舌頭發青,是母親活著但胎兒死了;母親臉色發青、舌頭發紅,是胎兒活著但母親死了;母親臉色和舌頭都發青,是母親和胎兒都死了。死胎掉落時,會有腫脹瘀痛,也和正常生產時不同。
王孟英按:吳鞠通說:死胎不能排出,不能拘泥於現成的方子而全都用通用的方法。催生也是一樣。應該要找出不能排出的原因,參照當時出現的脈象和症狀,來補足缺失和去除弊端,胎兒自然就能夠排出。我認為所有疾病都是這樣,不只是處理死胎而已。《寓意草》中也有用瀉白散加上黃芩、桔梗來幫助排出死胎的案例。可見人沒有固定的疾病,疾病也不是只有一種方法可以治療,用藥也沒有固定的用法,要隨機應變,重點在於是否使用得當。
王孟英按:許裕卿診斷邵涵貞的妻子,懷孕十七個月都沒有生產,不敢只憑脈象就下判斷,問過情況後,確認是懷孕而不是疾病,只是說懷孕五個月後胎兒就沒有動了,心裡覺得很奇怪。就給她開了單味丹參,今天服用七錢。二十天後胎兒就生下來了,是已經死掉而且乾枯的。推測胎兒應該是在五個月不動的時候就死了。在腹中放了一年都沒有腐爛而乾枯,就像果實在樹上,爛掉的一定會腐爛,但也有不會腐爛的,乾枯胎兒的道理也是這樣。
我認為這是因為結胎之後,生氣不旺盛,不能成長發育,萎縮在子宮裡面,又叫做僵胎。也有不足月就自己掉下來的,也有還沒破羊水就自己掉下來的,我見過好幾個人這樣。如果胎兒已經長大成形,怎麼可能死在腹中而不造成大問題,甚至放了一年多才掉下來呢?可惜許先生說得不夠詳細。丹參擅長活血,單獨使用就能夠幫助排出死胎,所有懷孕期間都應該謹慎使用。世人認為它的功效和四物湯相似,用來安胎,反而會加速墮胎,但人們卻不知道,我看到這樣的例子也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