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女科輯要》~ 卷上 (10)
卷上 (10)
1. 第十七節·子煩
(妊婦煩名子煩)
丹溪曰:因胎元壅鬱熱氣所致。
沈堯封曰:子煩病因:曰痰、曰火、曰陰虧。因痰者,胸中必滿。仲景云,心中滿而煩,宜瓜蒂散,此是吐痰法。妊婦禁吐,宜二陳湯加黃芩、竹茹、旋覆花。陰虧火甚者,仲景黃連阿膠湯最妙。
汪訒庵《醫方集解》有竹葉湯一方,治妊娠心驚膽怯,終日煩悶,名子煩。因受胎四五月,相火用事;或盛夏君火大行,俱能乘肺以致煩悶。胎動不安,亦有停痰積飲,滯於胸膈,以致煩悶者。
麥冬(錢半),茯苓,黃芩(一錢),人參(五分),淡竹葉(十片)
竹葉清煩,黃芩消熱,麥冬涼肺。心火乘肺,故煩出於肺。茯苓安心,人參補虛,妊娠心煩,固多虛也。如相火盛者,單知母丸;君火盛者,單黃連丸;心神不安者,硃砂安神丸。切不可作虛煩,用梔豉等藥治之。一方茯苓為君,無人參,有防風、知母,有痰者加竹瀝。
白話文:
第十七節·子煩
(懷孕婦女煩躁,稱為子煩)
朱丹溪說:子煩是因為胎兒在體內,導致氣機鬱滯、產生熱氣所引起的。
沈堯封認為:子煩的病因有三種:痰、火、陰虛。因痰引起的,胸中一定會覺得脹滿。張仲景說,心中脹滿而煩躁,應該用瓜蒂散,這是利用催吐來排除痰液的方法。但是孕婦禁止催吐,應該改用二陳湯,再加入黃芩、竹茹、旋覆花。如果是因為陰虛導致火氣旺盛,張仲景的黃連阿膠湯效果最好。
汪訒庵在《醫方集解》中收錄了一張竹葉湯的方子,可以治療懷孕時因為心驚膽怯、整天煩悶,這種情況也稱為子煩。這是因為懷孕四、五個月時,腎中的相火開始旺盛;或是盛夏時心火也過於旺盛,這些火氣都可能侵犯肺部,導致煩悶。胎動不安,或是因為痰液、飲水停留在胸腔,也會造成煩悶。
竹葉湯的組成為:麥冬(五分),茯苓,黃芩(一錢),人參(五分),淡竹葉(十片)。
竹葉能清除煩躁,黃芩可以消除熱氣,麥冬能滋潤肺部。因為心火侵犯到肺部,所以煩躁的感覺會從肺部產生。茯苓可以安定心神,人參可以補虛,懷孕時心煩大多是虛弱引起的。如果相火旺盛,可以使用單味知母丸;如果是心火旺盛,可以使用單味黃連丸;如果心神不安,可以使用硃砂安神丸。千萬不可以把子煩當成虛煩,用梔子、豆豉等藥物治療。另外有一張方子,以茯苓為主要藥材,沒有人參,但加入了防風、知母,有痰的話可以加入竹瀝。
2. 第十八節·子懸
嚴氏紫蘇散,許叔微曰:治懷胎近上,脹滿痰痛,謂之子懸。陳良甫曰:妊至四五月,君相二火養胎,熱氣逆上,胎湊心胸,腹滿痞悶,名曰子懸。用此加黃芩、山梔之類。一方無川芎,名七寶散。許叔微云:六七月子懸者用之,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
紫蘇(一錢),腹皮,人參,川芎,橘皮,白芍,當歸(各三分),甘草(一分)
銼分三服,水一盞,生薑四片,蔥白煎,去渣服。
徐藹輝曰:去川芎,因避升提之故。
汪訒庵曰:治胎氣不和,湊上胸腹,腹滿,頭疼,心腹腰脅皆痛,名子懸。因下焦氣實,相火旺盛,舉胎而上,上逼心胸也。每服止用蘇葉一錢,當歸七分,腹皮以下皆五分,甘草二分,無蔥白;心腹痛者,加木香、延胡。
陳來章曰:芎、歸、芍藥以和其血;蘇、橘、大腹以順其氣。氣順血和,則胎安矣。既利其氣,復以人參、甘草養其氣者。順則順其邪逆之氣,養則養其沖和之氣也。
徐藹輝曰:延胡動血,恐未可用。
趙養葵有命門虛寒,胎上湊心就暖一說。
沈堯封曰:此是百中僅一,非實是虛寒脈證,熱藥不可嘗試。
沈堯封曰:郁姓婦懷妊九月,偶因勞動,遂覺腹痛,胎漸升至胸中,氣塞不通,忽然狂叫咬人,數人扶持不住,病名子上撞心,即子懸之最重者。用旋覆代赭湯去參、棗,連灌兩劑,胎墮得生。又一婦,證亦如之,服前藥,胎墮而死。
堯封又曰:陸檢修正室,子上撞心。江穩婆教磨代赭汁服,遂產兩子。一子在上,橫於心下,一子撞著上子,故經一晝夜不至撞心,得不死,產下遂安。
蔥白湯,治胎上逼心煩悶,又治胎動困篤。本草云:蔥白通陽安胎。樓全善曰:此方神效,脈浮滑者宜之。蔥白二七莖,濃煮汁飲之,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
陳良甫曰:一婦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衝作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云胎已死。用蓖麻子研爛,和麝香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呼吸。余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和平。余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云:死胎。問何以知之?曰:兩尺沉絕,以此知之。余曰:此說出何書?二醫無答。
余曰:此子懸也。若是死胎,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唇舌俱青,子母俱死。今面不赤,舌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蘇飲。連進至十服,而胎近下矣。
李氏曰:子懸證,火盛極,一時心氣悶絕而死,紫蘇飲連進可救。若兩尺脈絕者,有誤服動胎藥,子死腹中,則憎寒,手指唇爪俱青,全以舌為證驗,芎歸湯救之。
王孟英按:戊申秋,荊人妊八月,而患咳嗽礙眠,鼻衄如射,面浮肢腫,諸藥不應。諦思其故,素屬陰虛,內火自盛,胎因火動,上湊心胸,肺受其沖,咳逆乃作,是不必治嗽,仍當以子懸治之。因以七寶散去參、芍、生薑,為其胸滿而內熱也;加生石膏以清陽明之火;熟地黃以攝根蒂之陰。投匕即安。
今年冬仲,亦以八月之娠,而悲哀勞瘁之餘,胎氣衝逆,眩暈嗽痰,脘脹便溏,苔黃口渴。予蠲飲六神湯去膽星、茯苓,加枳實、蘇葉、大腹皮以理氣開鬱;黃芩、梔子、竹茹以清熱安胎。一劑知,二劑已。凡子懸因於痰滯者,余每用此法,無不應如桴鼓。
白話文:
第十八節·子懸
嚴氏紫蘇散:許叔微說,這個方子是治療懷孕期間胎兒往上頂,導致胸腹脹滿、痰多疼痛,這種情況叫做子懸。陳良甫說,懷孕四五個月時,體內的君火和相火會一起滋養胎兒,熱氣會逆向上衝,胎兒擠壓到心胸部位,造成腹部脹滿、胸悶不適,這也叫做子懸。可以用這個方子,再加入黃芩、山梔等藥材。有個方子沒有川芎,叫做七寶散。許叔微說,懷孕六七個月出現子懸用這個方子,常常有效,大概吃十服左右,胎兒就會往下走。
紫蘇(一錢)、大腹皮、人參、川芎、橘皮、白芍、當歸(各三分)、甘草(一分)
把藥材切碎分成三份,用水一碗,加入生薑四片、蔥白煎煮,去除藥渣後服用。
徐藹輝說:去掉川芎,是因為要避免藥性上升。
汪訒庵說:子懸是因胎氣不和,往上衝到胸腹,引起腹部脹滿、頭痛、心腹腰脅都痛,這是因為下焦氣虛,相火旺盛,把胎兒往上推擠,頂到心胸所導致。每次服用只用紫蘇葉一錢、當歸七分,其他藥材都用五分,甘草二分,不用蔥白;心腹疼痛的,可以加入木香、延胡索。
陳來章說:川芎、當歸、白芍用來調和血液;紫蘇、橘皮、大腹皮用來疏導氣機。氣順血和,胎兒自然就安定了。既要疏導氣機,又要用人參、甘草補養氣血。疏導是指疏導逆亂的氣,補養是指補養平和的氣。
徐藹輝說:延胡索會活血,恐怕不適合使用。
趙養葵認為,有的人命門虛寒,胎兒往上擠壓到心胸是為了取暖。
沈堯封說:這種情況百中無一,並不是真的虛寒,不能用熱性藥物來嘗試。
沈堯封說:有一個姓郁的婦人懷孕九個月,因為勞動過度,突然感到腹痛,胎兒逐漸升到胸腔,氣機阻塞不通,突然狂叫咬人,好幾個人都扶不住,這種病叫做胎兒撞心,是子懸中最嚴重的狀況。用旋覆代赭湯去掉人參、大棗,連續灌服兩劑,胎兒就產下來了。又有一個婦人,症狀也一樣,服用前面的藥方,胎兒反而死掉了。
沈堯封又說:陸檢正的妻子也發生胎兒撞心。江穩婆教她用代赭石磨汁服用,就順利生下兩個孩子。其中一個孩子在上面,橫在心臟下面,另一個孩子撞到上面的孩子,所以經過了一天一夜沒有撞到心臟,得以保住性命,最後平安產下。
蔥白湯:這個方子可以治療胎兒往上頂到心臟,引起心煩胸悶,也可以治療胎動不安的情況。《本草》說,蔥白可以通陽安胎。樓全善說,這個方子效果很好,脈象浮滑的人適合使用。用蔥白二七根,濃煎取汁飲用,如果胎兒還沒死就可以安胎,如果已經死了就可以幫助排出。沒效的話再喝。
陳良甫說:有一個婦人懷孕七個月,遠行回家,突然胎兒往上衝頂,引起疼痛,坐立不安。兩個醫生治療都沒效,就說胎兒已經死了。用蓖麻子研碎,加上麝香貼在肚臍以下,情況危急。我診斷她的脈象,兩尺脈已經沒有了,其他脈象還平穩。我問兩個醫生是按照什麼證候治療的?回答說是死胎。又問怎麼判斷的?回答說兩尺脈沉絕,就認為是死胎。我說,這種說法是出自哪本書?兩個醫生都答不上來。
我說:這是子懸。如果是死胎,應該有明顯的區別:臉色發紅,舌頭發青,是胎死母活;臉色發青,舌頭發紅,吐白沫,是母死胎活;嘴唇和舌頭都發青,才是母子都死。現在這個婦人臉色不紅,舌頭不青,胎兒還沒死,是胎兒往上擠壓到心臟,應該用紫蘇飲治療。連續喝到十服,胎兒就會降下來了。
李氏說:子懸這種病,是體內火氣太旺盛,一時之間心氣悶絕而死,可以用紫蘇飲連續服用來救治。如果兩尺脈已經沉絕,可能是誤服了活血的藥,導致胎兒死在腹中,這種情況會有怕冷,手指、嘴唇、指甲都發青的現象,主要還是看舌頭來判斷,用川芎當歸湯來救治。
王孟英按:戊申年秋天,有個荊州的人懷孕八個月,患有咳嗽影響睡眠,鼻血像噴射一樣,臉色浮腫,肢體腫脹,吃了很多藥都沒效果。仔細思考原因,原來她本身就屬於陰虛體質,體內火氣自然旺盛,胎兒因為火氣而動,往上衝到心胸,肺受到衝擊,就引起咳嗽。所以不需要治療咳嗽,應該用治療子懸的方法來治療。就用七寶散去掉人參、白芍、生薑,因為她胸部脹滿且有內熱;加入生石膏來清除陽明經的火氣;熟地黃來滋養陰液。服用一次就見效了。
今年冬天,也有一個懷孕八個月的婦人,因為悲傷勞累過度,胎氣上逆,引起眩暈、咳嗽、痰多、胸脘脹滿、大便稀溏、舌苔發黃、口渴等症狀。我用蠲飲六神湯去掉膽星、茯苓,加入枳實、紫蘇葉、大腹皮來理氣開鬱;加入黃芩、梔子、竹茹來清熱安胎。服用一劑就見效,服用兩劑就好了。凡是子懸因為痰滯引起的,我都會用這個方法,效果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