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方簡義》~ 卷六 (4)
卷六 (4)
1. 調元益胃飲子
(自制)
川芎炭(一錢),當歸(三錢炒),炮姜(一錢),淡附子(二錢),蒼朮炭(八分),清炙蓍(三錢)姜半夏(一錢五分),川連(吳萸八分拌炒一錢),琥珀(六分),澤蘭(一錢),茺蔚子(三錢炒),車前(一錢炒),廣木香(一錢煨)
水煎。和陳酒半盞。徐徐服下。每日一劑。分作五六次而服可也。○如脫肛者。加炙粟殼(一錢)○如挾食者。加神麯(三錢)○如有癥瘕者。加莪朮(一錢炒)山楂肉(三錢)尖檳榔(二錢)○如瘀血未淨者。加桃仁(一錢)紅花(八分)○如心悸者。加遠志肉(八分)棗仁(一錢炒)
白話文:
(自製)
川芎炭(3.75克),炒過的當歸(11.25克),炮姜(3.75克),淡附子(7.5克),蒼朮炭(3克),清炙黃耆(11.25克),薑半夏(5.6克),用吳茱萸拌炒過的黃連(3.75克),琥珀(2.25克),澤蘭(3.75克),炒過的茺蔚子(11.25克),炒過的車前子(3.75克),煨過的廣木香(3.75克)
用水煎煮。加入半小杯陳年酒。慢慢地喝下去。每天服用一劑。分成五到六次服用也可以。如果是有脫肛的情況,可以加入炙過的粟殼(3.75克)。如果是有消化不良的情況,可以加入神麯(11.25克)。如果是有腫塊或硬塊的情況,可以加入炒過的莪朮(3.75克),山楂肉(11.25克),尖檳榔(7.5克)。如果是體內還有瘀血未清除乾淨的情況,可以加入桃仁(3.75克),紅花(3克)。如果是心悸的情況,可以加入遠志肉(3克),炒過的棗仁(3.75克)。
2. 產後帶下
帶下因奇脈不固。脾中之精氣。不輸於肺而注於下。為帶下。或因去血過多。血化為帶。古人所以有白帶屬氣虛。為血所化。赤帶屬血虛。不及變白而為赤也。此理未可遽信。古有漏下多時血肉枯一語。顯系血去太多。脾中之精氣隨之下行。名為白帶。論之以俟同道裁正。余每以自制斷下丸治之。靡不應手而愈。
白話文:
產後婦女的白帶問題,是因為奇經八脈不夠穩固。脾臟中的精華之氣,無法順利輸送到肺部,反而往下流注,就形成了白帶。有時也因為產後失血過多,血液轉化為帶下。古人說白帶是氣虛造成的,因為血轉化而來;赤帶是血虛造成的,還沒變成白色就變成紅色。這個說法我認為不能馬上相信。古籍有說「漏下多時,血肉枯萎」,明顯是失血太多,導致脾臟中的精華之氣跟著往下流,這應該就是白帶的成因。我提出這個看法,希望同道能一起討論指正。我個人經常使用自製的斷下丸來治療這種情況,幾乎都能藥到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