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球

《本草經解》~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酒】

氣大熱。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

白話文:

這種藥材性質大熱,味道苦、辛、甘,有毒性。主要功用是增強其他藥材的作用,並能消除各種邪惡與有毒的氣息。

酒氣大熱。稟天純陽之氣。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烈之性。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純陽之性。走而不守。故行藥勢。氣熱助陽。味辛甘則發散。所以殺百邪惡毒氣也。

白話文:

酒氣大熱,稟受天純陽之氣,進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味道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烈之性。進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升多於降,是陽性。純陽之性,走而不守,所以行藥勢。氣熱助陽,味辛甘則發散,所以能殺百邪惡毒氣。

制,方:

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荊子。治耳聾。

白話文:

製法如下:

用酒浸泡淫羊藿。用於治療腰痛。浸泡牡荊子。用於治療耳聾。

2. 【飴糖】

氣大溫。味甘。無毒。主補虛乏。止渴。去血。

白話文:

這味藥氣溫較大,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能補充虛弱疲乏的身體,止住口渴,並能去除瘀血。

飴糖氣大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肝者生生之臟。生氣生血之經也。脾者後天之本。萬物之母也。飴糖氣溫達肝。肝氣升。則陽氣充。味甘益脾。脾血潤則陰氣盛。所以主虛乏也。味甘益脾。脾陰足則渴止。氣溫溫肝。肝藏血。血溫則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

白話文:

飴糖性味甘溫,它秉承了春天溫和的木氣,歸入足厥陰肝經。飴糖味甘無毒,它得地中正的土味,歸入足太陰脾經。飴糖氣味俱升,屬於陽。肝臟是生生不息的臟器,是生氣生血的經絡所經之處。脾臟是後天之本,是萬物之母。飴糖性溫,通達於肝臟,肝氣升騰,則陽氣充沛。飴糖味甘,益於脾臟,脾血充盈,則陰氣旺盛,所以能夠治療身體虛乏。飴糖味甘,益於脾臟,脾陰充足,則口渴就能夠停止。飴糖性溫,溫暖肝臟,肝臟藏血,血液溫暖,則瘀血能夠運行,所以能夠化瘀。

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名建中湯。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薑、人參。名大建中湯。治腹痛不可觸。

白話文:

  1. 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名建中湯。

用飴、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一同做成湯。這個湯的名字叫做「建中湯」。

治療肝脾血不足。

  1. 同川椒、炮薑、人參。名大建中湯。

用飴、川椒、炮薑、人參一同做成湯。這個湯的名字叫做「大建中湯」。

治療腹痛和不可觸碰的腹痛。

3. 【乾薑】

氣溫。味辛。無毒。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炮)

白話文:

這藥物氣溫,味道辛辣,無毒性。主要用於治療胸脹、咳嗽、呼吸困難。能溫暖中焦,止血並促進排汗,驅除風濕和痹痛,治療腸澼和下痢。使用新鮮的藥效更佳。(炮製後使用)

乾薑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炮灰色黑。入足少陰腎經。氣味俱升。陽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則金失下降之性。氣壅於胸而滿也。滿則氣上。所以咳逆上氣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溫行也。中者脾與胃也。脾胃為土。

白話文:

乾薑性溫。它秉承了春天升發的木氣。歸入足厥陰肝經。味道辛辣,無毒。它得到了西方金味的滋養。歸入手太陰肺經。炮製後呈灰色或黑色。歸入足少陰腎經。乾薑的氣味都向上升發,這是陽性的特徵。胸部是肺的部位。肺寒,金失降下之性,氣壅於胸中,就會出現胸悶。胸悶,氣就會往上走。所以,就會產生咳嗽、呃逆、氣促等症狀。治療這些症狀,應該辛散溫行。中指的是脾和胃。脾胃屬土。

土賴火生。炮薑入腎助火。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氣充則中自溫也。血隨氣行。氣逆火動。則血上溢。炮薑入腎。腎溫則浮逆之火氣皆下。火平氣降。其血自止矣。出汗者。辛溫能發散也。逐風濕痹者。辛溫能散風濕而通血閉也。腸澼下痢。大腸之症。蓋大腸寒則下痢腥穢。

肺與大腸為表裡。辛溫溫肺。故大腸亦溫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尤良。

制,方:

白話文:

木頭依賴於火才能生長。炮製過的乾薑進入腎臟可以幫助火。在下面稱之為少火。少火可以生氣。氣充盈則人體中間自然溫暖。血液跟隨氣運行。氣倒流逆行,火動,則血液上溢。炮製過的乾薑進入腎臟。腎臟溫暖,則浮逆的火氣都會下降。火平息,氣下降,那麼人的血自然就止住了。出汗是辛溫的藥物能發散的緣故。逐風濕痹是辛溫的藥物能夠散風濕,而疏通閉住的血液。腸道腫脹腹瀉是大腸的疾病。大腸寒冷則腹瀉會腥臭。

炮薑同北味。斂火下行。同人參。溫中益氣。同生地、白芍、牛膝、歸身。治產後發熱。同人參、陳皮。治胃虛嘔逆。同陳皮、白朮、貝母、白茯。治痰瘧。同人參、白朮、桂枝、陳皮。治寒瘧。同人參、白朮、甘草。名理中湯。治虛寒泄瀉。

白話文:

炮薑與北味具有相同的效果。能斂火降行。與人參同用,可溫中益氣。與生地、白芍、牛膝、歸身同用,可治療產後發熱。與人參、陳皮同用,可治療胃虛嘔逆。與陳皮、白朮、貝母、白茯苓同用,可治療痰瘧。與人參、白朮、桂枝、陳皮同用,可治療寒瘧。與人參、白朮、甘草同用,名為理中湯,可治療虛寒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