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球

《本草經解》~ 卷四 (9)

回本書目錄

卷四 (9)

1. 【酒】

氣大熱。味苦辛甘。有毒。主行藥勢。殺百邪惡毒氣。

酒氣大熱。稟天純陽之氣。入手少陽相火三焦經。味苦辛甘有毒。得地火金土之味。燥烈之性。入足陽明燥金胃土、手陽明燥金大腸經。氣味升多於降。陽也。純陽之性。走而不守。故行藥勢。氣熱助陽。味辛甘則發散。所以殺百邪惡毒氣也。

制,方:

酒浸淫羊藿。治腰痛。浸牡荊子。治耳聾。

白話文:

酒的性質屬於大熱,味道是苦、辛、甘,有毒。主要作用是引導藥效發揮,能殺滅各種邪氣和毒氣。

酒的氣性屬於大熱,稟賦了天地的純陽之氣,主要進入手少陽三焦經。味道苦、辛、甘而且有毒,蘊含地火、金、土的味道,性質燥烈。會進入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它的氣味上升多於下降,屬於陽性。因為具有純陽的性質,容易遊走而不停留,所以能引導藥效發揮。酒的熱性可以助長陽氣,辛甘的味道則有發散作用,因此可以殺滅各種邪氣和毒氣。

關於酒的製法,可以參考以下藥方:

用酒浸泡淫羊藿,可以治療腰痛;用酒浸泡牡荊子,可以治療耳聾。

2. 【飴糖】

氣大溫。味甘。無毒。主補虛乏。止渴。去血。

飴糖氣大溫。稟天春和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氣味俱升。陽也。肝者生生之臟。生氣生血之經也。脾者後天之本。萬物之母也。飴糖氣溫達肝。肝氣升。則陽氣充。味甘益脾。脾血潤則陰氣盛。所以主虛乏也。味甘益脾。脾陰足則渴止。氣溫溫肝。肝藏血。血溫則瘀者行。所以去血也。

制,方:

飴同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名建中湯。治肝脾血不足。同川椒、炮薑、人參。名大建中湯。治腹痛不可觸。

白話文:

飴糖的藥性溫熱,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補養身體的虛弱和疲勞,可以止渴,以及去除體內的瘀血。

飴糖的藥性溫熱,如同春天溫和的木氣,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味道甘甜無毒,如同大地的中正之土氣,歸屬於足太陰脾經。它的氣味都是向上升發的,屬於陽性。肝臟是主導生長的臟器,是產生氣血的經絡;脾臟是後天之本,是萬物之母。飴糖的溫熱之性能夠到達肝臟,促進肝氣上升,使體內陽氣充足;甘甜的味道能夠滋養脾臟,使脾血充足,則陰氣旺盛。因此,飴糖能夠治療身體的虛弱和疲勞。甘甜的味道可以滋養脾臟,當脾的陰液充足時,口渴的狀況就會停止。溫熱的氣性能夠溫養肝臟,肝臟儲藏血液,當血液溫熱時,瘀血就會消散,所以能夠去除瘀血。

配方應用:

飴糖搭配白芍、甘草、桂枝、生薑、大棗,組成方劑「建中湯」,用於治療肝脾氣血不足。飴糖搭配川椒、炮薑、人參,組成方劑「大建中湯」,用於治療腹痛,且疼痛劇烈到不能觸摸的狀況。

3. 【乾薑】

氣溫。味辛。無毒。主胸滿咳逆上氣。溫中。止血出汗。逐風濕痹。腸澼下痢。生者尤良。(炮)

乾薑氣溫。稟天春升之木氣。入足厥陰肝經。味辛無毒。得地西方之金味。入手太陰肺經。炮灰色黑。入足少陰腎經。氣味俱升。陽也。胸中者肺之分也。肺寒則金失下降之性。氣壅於胸而滿也。滿則氣上。所以咳逆上氣之症生焉。其主之者辛散溫行也。中者脾與胃也。脾胃為土。

土賴火生。炮姜入腎助火。火在下謂之少火。少火生氣。氣充則中自溫也。血隨氣行。氣逆火動。則血上溢。炮姜入腎。腎溫則浮逆之火氣皆下。火平氣降。其血自止矣。出汗者。辛溫能發散也。逐風濕痹者。辛溫能散風濕而通血閉也。腸澼下痢。大腸之症。蓋大腸寒則下痢腥穢。

肺與大腸為表裡。辛溫溫肺。故大腸亦溫而下痢止也。生者其性尤烈。所以尤良。

制,方:

炮姜同北味。斂火下行。同人參。溫中益氣。同生地、白芍、牛膝、歸身。治產後發熱。同人參、陳皮。治胃虛嘔逆。同陳皮、白朮、貝母、白茯。治痰瘧。同人參、白朮、桂枝、陳皮。治寒瘧。同人參、白朮、甘草。名理中湯。治虛寒泄瀉。

白話文:

乾薑,性溫,味道辛辣,沒有毒性。主要治療胸悶、咳嗽氣逆、氣喘上衝等症狀。能溫暖中焦,止血、止汗,驅散風濕痺痛,治療腸炎腹瀉。生的乾薑效果更好。(炮製過的)

乾薑藥性溫熱,稟承春天向上升發的木氣,歸屬於足厥陰肝經;味道辛辣無毒,得西方金味,歸屬於手太陰肺經。炮製後呈現灰黑色,歸屬於足少陰腎經。其氣味皆為升散,屬於陽性。胸部是肺所主的部位,肺寒就會失去向下運行的能力,導致氣壅塞在胸中而產生胸悶。胸悶就會導致氣上衝,所以會產生咳嗽氣逆、氣喘等症狀。乾薑能治療這些症狀,是因為它有辛散溫通的作用。中焦是指脾胃,脾胃屬土,土依靠火的溫養才能生長。炮製過的乾薑進入腎經,能幫助腎陽,腎陽在下,稱為少火。少火能產生氣,氣足則中焦自然溫暖。血隨氣運行,氣逆火動就會導致血上溢。炮製過的乾薑進入腎經,腎陽溫暖後,浮動上逆的火氣就會下降。火氣平息,氣機下降,血自然就止住了。能止汗是因為乾薑的辛溫能夠發散。能驅散風濕痺痛是因為乾薑的辛溫能夠驅散風濕,疏通血脈閉塞。腸炎腹瀉是大腸的疾病,大腸受寒就會產生腥臭的腹瀉。肺與大腸互為表裡,辛溫能溫暖肺,所以大腸也會跟著溫暖,腹瀉自然就停止了。生的乾薑藥性更為強烈,所以效果更好。

炮製用法與配伍:

炮製過的乾薑和五味子同用,能收斂火氣使其下行;和人參同用,能溫暖中焦、補益氣血;和生地、白芍、牛膝、當歸同用,能治療產後發熱;和人參、陳皮同用,能治療胃虛嘔吐;和陳皮、白朮、貝母、茯苓同用,能治療痰瘧;和人參、白朮、桂枝、陳皮同用,能治療寒瘧;和人參、白朮、甘草同用,稱為理中湯,能治療虛寒泄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