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球

《本草經解》~ 卷三 (11)

回本書目錄

卷三 (11)

1. 【枳實】

氣寒。味苦。無毒。主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除寒熱結。止痢。長肌肉。利五臟。益氣輕身。(麩炒)

白話文:

這藥材性質偏涼,味道苦,無毒性。主要用於治療皮膚上像麻豆般的大風症,伴有劇癢的情況,也能去除體內的寒熱結滯。此外,還能止住腹瀉,有助肌肉生長,對五臟有益,並能提升體力,使人體輕便。(使用時可經麩皮炒製)

枳實氣寒。稟天冬寒之水氣。入手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陽相火三焦。氣味俱降。陰也。太陽主表。經行身表。為外藩者也。大風在皮膚中如麻豆苦癢者。皮毛患大麻風也。其主之者。枳實入太陽。苦寒清濕熱也。小腸為寒水之經。

白話文:

枳實的藥性偏寒涼,秉承冬天的寒水之氣,走手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道苦澀、沒有毒性,取自南方火的氣味,走手少陽相火三焦經。枳實的氣味都具有下降的特點,屬陰。太陽經主表,循行於人體的體表,是人體的屏障。大風病在皮膚中像麻豆一樣,發癢難耐,是皮毛患了大麻風。治本的藥物是枳實,走太陽經,苦寒清濕熱。小腸經是寒水之經。

丙火之腑。寒熱結者。寒熱之邪結於小腸也。其主之者。苦以泄結也。小腸為受盛之腑。化物出焉。受物不化。則滯而成痢。枳實苦寒下泄。所以止痢。太陰脾主肌肉。乃濕土之臟也。土濕則脾困。而肌肉不生。枳實入小腸膀胱。苦寒濕熱。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長也。三焦人身一大腔子也。

白話文:

小腸是丙火的腑,寒熱凝結的意思是,寒熱之邪凝結在小腸裡。枳實苦寒,可以瀉結,所以用於治療小腸寒熱引起的痢疾。

太陰脾主肌肉,是濕土之臟。土濕則脾困,肌肉不生。枳實入小腸膀胱,苦寒濕熱,所以脾土燥而肌肉長。

三焦是人身一大腔子,枳實入三焦,可以緩解三焦的濕熱之邪,所以可以治療水腫、腹脹等疾病。

苦寒清三焦之相火。火息則陰足。而五臟皆安也。益氣者。枳實泄滯氣。而正氣受益也。輕身者。邪去積消。則正氣流通而身輕也。

制,方:

白話文:

苦寒的中藥可以清除三焦的虛火。虛火熄滅,就是陰氣得到滋補,五臟自然安泰。增強正氣的中藥,比如枳實的功效可以通泄滯氣,讓正氣受益。讓人身體變輕快的中藥,可以去除邪氣,消散積聚的病,使正氣通暢,身體輕快。

枳實同白朮。名枳朮湯。治心下堅。水飲痞滿。同白芍。治產後腹大滿痛。同川芎、甘草。治左脅痛脹。

白話文:

  • 枳實連同白朮。湯名為枳朮湯。用於治療心窩部位堅硬。飲水後腹痞滿痛。配伍白芍。用於治療產後腹痛脹滿疼痛。配伍川芎、甘草。用於治療左脅脹痛。

2. 【枳殼】

氣微寒。味苦酸。無毒。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膊悶倦。散留結胸膈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麩炒)

白話文:

(麩炒)性微寒,味道苦酸,無毒。主治風癢麻痹,通利關節,勞氣咳嗽,背部悶倦,散結胸隔痰滯,逐水消脹滿,大腸風,安胃止風痛。

枳殼氣微寒。稟天初冬寒水之氣。入足太陽寒水膀胱經、手太陽寒水小腸經。味苦酸無毒。得地東南木火之味。入足少陽相火膽經、手厥陰風木心包絡經。氣味俱降。陰也。太陽經行身表。附皮毛而為衛者也。太陽為寒水。風入寒水。則風濕相搏。風癢麻痹矣。其主之者。酸可治風。

白話文:

枳殼性微寒,具有初冬寒水之氣。它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小腸經,這兩個經絡都屬寒水。枳殼味苦、酸,無毒。它吸收了東南木火之氣,歸屬於足少陽膽經和手厥陰心包絡經,這兩個經絡都屬相火和風木。枳殼氣味均偏於下降,具有陰性的特徵。太陽經循行於人體表面,依附於皮毛,起到衛外作用。太陽經屬寒水,風邪侵入寒水,則風濕相搏,導致風癢麻痹。枳殼酸味可以治療風。

苦可燥濕也。關節皆筋束之。太陽主筋所生病。苦寒清濕熱。故利關節也。勞則傷少陽之氣。於是相火刑金而咳嗽矣。枳殼味酸。可以平少陽。味苦可以瀉相火。火息木平而咳止矣。背膊。太陽經行之地。火熱鬱於太陽。則背膊悶倦。苦寒下泄。可以瀉火熱也。手厥陰經起於胸中。

白話文:

苦可使身體去除濕氣。關節全都是筋束連結的。太陽主筋,所生的疾病就是筋病。苦寒能排除身體的濕熱,所以可以治療關節的疾病。過度勞累便會損傷少陽的氣。這個時候,相火(少陰心火)就會刑金(少陽膽金),出現咳嗽。枳殼味道酸。可以調和少陽。味道苦。可以瀉下相火。火退則木(少陽膽)平,咳嗽就會停止了。背部和肩膊是太陽經的運行之處,太陽經中可能有火熱鬱結,因此背部和肩膊會悶倦。苦寒能向下瀉。可以瀉下火熱。手厥陰經於胸中開始。。

厥陰為相火。火炎胸中。則痰涎滯結。枳殼寒可清火。苦可以泄胸膈之痰也。入小腸膀胱而性苦寒。故可以逐水消脹滿。風為陽邪。入大腸陽經。兩陽相爍。則血熱下行。而為腸風。心包乃風木之經。代君行事而主血。枳殼清心包之火。可以平風木而治腸風。胃為燥金。味苦能燥。

白話文:

厥陰是相火。相火炎熱胸中,就會導致痰液滯留結塊。枳殼性寒,可以清火。性苦,可以宣泄胸隔中的痰液。枳殼進入小腸、膀胱,性質苦寒,所以可以去除水分,消除腹脹。風是陽邪,進入大腸陽經。兩個陽性相互灼燒,就會導致血熱下行,而引起腸風。心包是風木之經,替代君主行事而主管血。枳殼可以清心包之火,可以平息風木而治療腸風。胃是燥金,味道苦可以燥濕。

所以安胃。經云。胃過於苦。胃氣乃厚。益以苦能泄也。風入太陽。氣壅而痛。枳殼味苦能泄。所以止痛也。

制,方:

白話文:

因此可以安定胃部。根據經典所述,如果胃部過於苦悶,胃氣就會變得厚重,而苦味能夠幫助疏通和發散。當風邪侵入太陽經時,氣血會阻塞導致疼痛,枳殼因為味道苦,能夠有助於疏通,所以可以緩解疼痛。

製法如下:

枳殼同人參、麥冬。治氣虛大便不快。同川芎、歸身、生地、白芍、秦艽。治腸風下血。

白話文:

枳殼搭配人參、麥冬。治療氣虛導致的大便不暢。

枳殼搭配川芎、歸身、生地、白芍、秦艽。治療腸風導致的下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