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球

《本草經解》~ 卷一 (14)

回本書目錄

卷一 (14)

1. 【秦艽】

氣平。味苦。無毒。主寒熱邪氣。寒濕風痹。肢節痛。下水利小便。(便浸曬)

秦艽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苦無毒。得地南方之火味。入手少陰心經。氣味俱降。陰也。皮毛屬肺。外感之邪氣。從皮毛而入者。或寒或熱。感則肺先受邪。秦艽入肺。味苦能泄。所以主之。風寒濕三者合而成痹。痹則血澀不行矣。味苦入心。心生血。苦能散結。

血行痹自愈也。肢節痛。濕流關節而痛也。秦艽氣平降肺。肺氣行則水道通。水道通則濕下逐矣。其下水利小便者。皆通水道之功也。左文者良。

制,方:

秦艽酒煎。治黃疸。專一兩。治小便難腹滿。同柴胡、甘草。治急勞煩熱。同乾葛、茵陳、五味、川蓮、扁豆、木通、苡仁。治酒疸。同苡仁、木瓜、五加皮、黃柏、蒼朮、牛膝。治下部濕熱作痛。及濕瘡。

白話文:

秦艽的藥性平和,味道苦,沒有毒性。主要治療寒熱引起的疾病,以及因寒濕引起的風痹,導致肢體關節疼痛。它還能促進排尿,使小便順暢(曬乾後使用)。

秦艽的藥性平和,具有秋天下降的金氣,歸入人體的肺經。味道苦且無毒,具有南方火的特性,歸入人體的心經。它的氣和味都是下降的,屬於陰性。皮膚毛髮屬於肺所管轄,外感邪氣從皮膚毛髮侵入時,無論是寒邪還是熱邪,肺都會先受到影響。秦艽能進入肺經,味道苦能發散,所以可以治療這些病症。風寒濕三種邪氣結合會形成痹症,痹症會使血脈阻塞不暢。秦艽味苦能入心經,心主血,苦味又可以散結,能使血脈暢通,痹症自然會痊癒。肢體關節疼痛,是因為濕氣流注在關節所導致的疼痛。秦艽藥性平和且能使肺氣下降,肺氣運行能疏通水道,水道通暢,濕氣自然會向下排出。它能促進排尿,使小便順暢,都是因為能疏通水道的功效。左邊有文字標記的秦艽品質較好。

製法與方劑:

秦艽煎酒服用,可以治療黃疸病,一次使用一兩的劑量。治療小便困難、腹部脹滿,可搭配柴胡、甘草一起使用。治療過勞引起的煩躁發熱,可搭配葛根、茵陳、五味子、川連、扁豆、木通、薏仁一起使用。治療因喝酒引起的黃疸,可搭配薏仁、木瓜、五加皮、黃柏、蒼朮、牛膝一起使用。治療下部濕熱引起的疼痛以及濕疹,也有療效。

2. 【石斛】

氣平。味甘。無毒。主傷中。除痹。下氣。補五臟虛勞羸瘦。強陰益精。久服厚腸胃。(酒浸曬)

石斛氣平。稟天秋降之金氣。入手太陰肺經。味甘無毒。得地中正之土味。入足太陰脾經。甘平為金土之氣味。入足陽明胃、手陽明大腸經。氣降味和。陰也。陰者中之守也。陰虛則傷中。甘平益陰。故主傷中。痹者閉也。血枯而澀。則麻木而痹。甘平益血。故又除痹。肺主氣。

肺熱則氣上。氣平清肺。所以下氣。五臟藏陰者也。陰虛則五藏俱虛。而不勝作勞。勞則愈傷其真氣矣。五臟之陰。脾為之原。脾主肌肉。故五藏虛勞。則肌肉消瘦也。甘平益陰。所以主虛勞而生肌肉也。陰者宗筋也。太陰陽明之所合也。石斛味甘益脾胃。所以強陰。精者陰氣之英華也。

甘平滋陰。所以益精。腸者手陽明大腸也。胃者足陽明胃也。手足陽明屬燥金。燥則腸胃薄矣。久服甘平清潤。則陽明不燥。而腸胃厚矣。

制,方:

石斛同麥冬、五味、人參、白芍、甘草、杞子、牛膝、杜仲。理傷中。補虛勞。強陰益精。同麥冬、白茯、陳皮、甘草。治胃熱四肢軟弱。專一味。夏月代茶。健足力。

白話文:

【石斛】

性味平和,味道甘甜,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治療身體內部損傷,消除痺痛,使氣向下運行,補養五臟的虛弱勞損,使身體強壯,增益精氣。長期服用能增厚腸胃。(用酒浸泡後曬乾)

石斛的藥性平和,稟受秋天肅降的金色之氣,進入手太陰肺經;味道甘甜無毒,得到大地中正的土味,進入足太陰脾經。甘平的特性是金土之氣的體現,也進入足陽明胃經和手陽明大腸經。其氣下降,其味平和,屬於陰性。陰是身體的守護力量。陰虛就會導致身體內部損傷,甘平的石斛可以增益陰氣,因此能治療身體內部損傷。痺是閉塞的意思,血枯竭而運行不暢,就會麻木而痺。甘平的石斛能增益血液,因此又能消除痺痛。肺主管氣,肺熱則氣向上逆行,石斛的藥性平和可以清肺,所以能使氣向下運行。五臟是儲藏陰精的器官,陰虛則五臟都虛弱,不能承受勞累。勞累就會更加損傷真氣。五臟之陰,脾是根本。脾主管肌肉,所以五臟虛損勞累就會肌肉消瘦。甘平的石斛能增益陰氣,所以能治療虛勞並使肌肉生長。陰是指宗筋,是太陰和陽明經脈的交會處。石斛味甘能增益脾胃,所以能使身體強壯。精是陰氣的精華,甘平的石斛能滋養陰氣,所以能增益精氣。腸屬於手陽明大腸經,胃屬於足陽明胃經。手足陽明經脈都屬於燥金,燥則腸胃薄弱。長期服用甘平而清潤的石斛,能使陽明經脈不再乾燥,腸胃就會增厚。

配伍應用:

石斛與麥冬、五味子、人參、白芍、甘草、枸杞子、牛膝、杜仲同用,可以治療身體內部損傷,補養虛勞,使身體強壯,增益精氣。與麥冬、白茯苓、陳皮、甘草同用,可以治療胃熱引起的四肢軟弱無力。單獨使用,在夏天可以當茶飲用,能夠強健腿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