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五 (5)

1. 赤白痢

上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納膠令消盡,溫分三服。婦人臨產痢疾。

山梔不拘多少,燒灰為細末,空心溫熟水調下一錢,甚者不過五服。

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臍腹疼痛。

用生馬齒莧搗汁二大合,煎一沸,下蜜一合調,頓服。

〔梅〕,治產後血泄不禁,余血作痛兼塊。

桂心、乾薑等分為末,空心酒調服方寸匕。

〔大〕,療產後痢,日五十行者,取木里蛀蟲糞屑炒黃,急以水沃之,令稠稀得所,服之即瘥。

〔聖〕,治產後諸痢方。取蒼耳葉搗汁、半盞,日三四,溫服。

〔渴〕,產後下痢作渴者,水穀之精,化為血氣津液,以養臟腑,臟腑虛燥,故痢而渴。若引飲則難止,反溢水氣,脾胃既虛,不能剋水,水自流溢,浸漬皮膚,則令人腫。但止其渴,痢則自瘥。

〔薛〕,前證若渴而不喜冷飲,屬胃氣虛,不能生津液,宜用七味白朮散。夜間發熱口渴,屬腎水弱而不能潤,宜用六味丸,並佐以益氣湯,以滋化源。一產婦瀉痢,發熱作渴,吐痰,肌體消瘦,飲食少思,或胸膈痞悶,或小腹脹墜,年餘矣。余以為脾腎之瀉,朝用二神丸,夕用六君子,三月餘而痊。

一產婦患前證,形體倦怠,飲食不進,與死為鄰,此脾胃俱虛也。用四神丸、十全大補湯而愈。

《必效》療產後痢而渴飲無度數。

麥門冬(三兩),烏梅(二十個)

細銼,水一升,煮取七合,細呷。

《經效》療產後久痢,津液涸,渴不止。

龍骨(十二分),厚朴,茯苓,黃耆,麥門冬,人參(各八分),生薑(六分),大棗(十四個,並細銼)

上以水一大升,煮取七合,空心分兩服。

療產後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舌燥。《古今錄驗》

冬瓜(一枚),黃泥糊厚五寸,煨爛熟,去皮,絞汁服之瘥。

《補遺》人參白朮散,治產後痢,津液竭,渴不止。(方見胎前霍亂。)

白話文:

赤白痢

用水七升煮成二升半,加入阿膠使其溶化,溫熱後分三次服用。

婦女臨產時發生痢疾

山梔子不拘量多少,燒成灰,研磨成細末,空腹時用溫開水調服一錢,嚴重者服用不超過五次。

產後血痢、小便不通、肚臍周圍腹痛

用新鮮馬齒莧搗爛取汁兩大合,加熱煮沸後,加入蜂蜜一合調勻,一次喝完。

[梅],治療產後血泄不止,殘留血塊引起疼痛。

桂心、乾薑等量磨成末,空腹時用酒調服一小匙。

[大],治療產後痢疾,一天腹瀉五十多次的,取木頭裡的蛀蟲糞便炒黃,立即用水澆灌使其變稠,調整到合適的濃度後服用即可痊癒。

[聖],治療產後各種痢疾的藥方。取蒼耳葉搗爛取汁半杯,每天溫服三四次。

[渴],產後腹瀉並感到口渴,是因為水穀的精華轉化為氣血津液,用來滋養臟腑,臟腑虛弱乾燥,所以會腹瀉並口渴。如果喝水則難以止渴,反而會使水氣外溢,脾胃虛弱,不能控制水液,水液就會自行流溢,浸潤皮膚,導致身體腫脹。只要止住口渴,痢疾自然會好。

[薛],前述情況如果口渴但不喜歡喝冷飲,是因為胃氣虛弱,不能產生津液,應該服用七味白朮散。如果夜間發熱口渴,是因為腎水不足,不能滋潤,應該服用六味丸,並輔以益氣湯,以滋養化生津液的源頭。曾經有一個產婦腹瀉,發熱口渴,吐痰,身體消瘦,食慾不佳,或胸悶,或小腹脹痛,持續了一年多。我認為是脾腎虛弱引起的腹瀉,早上服用二神丸,晚上服用六君子湯,三個月後痊癒。

一位產婦患有上述症狀,身體疲憊,食慾不振,瀕臨死亡,這是因為脾胃都虛弱。服用四神丸、十全大補湯後痊癒。

《必效》,治療產後痢疾並口渴,飲水無度。

麥門冬(三兩),烏梅(二十個)

切碎,用水一升煮成七合,慢慢啜飲。

《經效》,治療產後久病痢疾,津液枯竭,口渴不止。

龍骨(十二分),厚朴,茯苓,黃耆,麥門冬,人參(各八分),生薑(六分),大棗(十四個,切碎)

用水一大升煮成七合,空腹分兩次服用。

治療產後痢疾,病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腫,口乾舌燥。《古今錄驗》

冬瓜(一個),用黃泥厚厚地塗抹五寸,用炭火煨熟,去除皮,絞汁服用即可痊癒。

《補遺》,人參白朮散,治療產後痢疾,津液耗竭,口渴不止。(藥方見於胎前霍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