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五 (4)
卷之五 (4)
1. 虛羸
《產寶》療產後風虛,羸瘦勞弱,不生肌肉。
黃耆,當歸,芍藥,人參(各三分),桂心,甘草,川芎,生薑(各四分),大棗(十二枚)
上九味,水七升,煮三升,分溫三服。
療產後虛勞,骨節疼痛,頭痛汗不出。
當歸,人參,生薑(各二兩),黃耆(三兩),淡豉(三合),豬腎(二枚),粳米(三合),薤白(三合)
上水一斗五升,先煮豬腎取六升,下諸藥煮取二升,分為三服。
又方,豬腎一雙,煮,入蔥、豉作臛,如常食之。
白話文:
《產寶》
治療產後因風邪、虛弱、過度勞累導致的身體消瘦,肌肉難以生長。
藥方:黃耆、當歸、芍藥、人參(各取三分)、桂心、甘草、川芎、生薑(各取四分)、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九味藥材,加入七升水,煮至剩三升,分作三次溫服。
治療產後虛弱勞累,導致關節疼痛、頭痛且不出汗。
藥方:當歸、人參、生薑(各取二兩)、黃耆(取三兩)、淡豆豉(取三合)、豬腎(取二枚)、粳米(取三合)、薤白(取三合)。
將以上藥材加入一斗五升水,先煮豬腎,取出六升湯汁,再加入其他藥材同煮至剩二升,分作三次服用。
**另一個藥方:**豬腎一對,煮熟後,加入蔥和豆豉做成羹湯,像平常吃飯一樣食用即可。
2. 痞悶
〔郭〕,問產後口乾痞悶者何?答:產後榮衛大虛,血氣未定,食麵太早,胃不能消化,面毒結聚於胃脘,上熏胸中,是以口乾燥渴,心下痞悶,醫者不識,認為胸膈壅滯,以藥下之,萬不得一,但服見晛丸則愈。
陳無擇評曰:產後口乾痞悶,未必只因食麵,或產母內積憂煩,外傷燥熱,飲食甘肥,使口乾痞悶。當隨其所因,調之可也。心煩宜四物湯去地黃加人參、烏梅煎。若外傷燥熱,看屬何經,當隨經為治,難以備舉。飲食所傷,見晛丸卻能作效。
〔薛〕,前證若宿食停滯,用六君、枳實、神麯。若因肉食所致,更加山楂。若因魚鱠之類,再加陳皮。其物既消而仍痞,或反作痛作嘔,此脾胃受傷,用六君子湯。或咽酸噯腐,加炮姜。作瀉,更加升麻。如不應,佐以四神丸,或間用補中益氣湯。一婦人食角黍煩渴,痞悶腹痛,大便欲去不去,服消導之藥不應,飲食日減,肌體日瘦,半年矣。余謂此食積為患,用大酒麴炒為末,溫酒調服二錢。俄而腹鳴,良久仍下粽而愈。一婦人食魚鮓,腹痛患痢,諸藥不應,用陳皮、白朮等分為末,以陳皮湯送下,數劑而愈。
見晛丸
薑黃(炒),三稜(醋炒),畢澄茄,陳皮(去白),良薑,人參,蓬莪朮(酒炒,各等分),
上為細末,用蘿蔔搗爛,絞取汁,煮麵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蘿蔔湯下,白湯亦可。
白話文:
[郭]:
有人問,產後婦女出現口乾、胸口悶脹是什麼原因?回答說:這是因為產後婦女的身體虛弱,氣血還沒穩定,太早吃麵食,導致胃無法消化,食物毒素積聚在胃脘部位,往上影響胸部,所以會口乾舌燥、胸悶不舒服。醫生如果不懂這個道理,誤以為是胸膈阻塞,用瀉藥來治療,絕對不會有效,只要服用見晛丸就能痊癒。
陳無擇評論說:
產後婦女出現口乾胸悶,不一定只是因為吃麵食,也可能是因為產婦內心憂愁煩躁,或是外感燥熱,又吃太過油膩的食物,才導致口乾胸悶。應該要根據病因來調理。如果是因為心煩,可以用四物湯去掉地黃,加入人參和烏梅煎服。如果是外感燥熱,要看是哪個經絡出問題,根據經絡來治療,情況太多無法一一列舉。如果是飲食造成的,見晛丸確實能發揮效果。
[薛]:
前面說的這種情況,如果是因為食物積滯,可以使用六君子湯加上枳實和神麴。如果是因為吃肉食造成的,可以再加山楂。如果是因為吃魚類等食物造成的,再加陳皮。如果食物消化後仍然胸悶,甚至出現疼痛或嘔吐,這是因為脾胃受損,要使用六君子湯。如果出現打嗝或反酸,可以加入炮薑。如果出現腹瀉,再加入升麻。如果沒有效果,可以輔助使用四神丸,或是偶爾使用補中益氣湯。曾經有一個婦女,吃了粽子後感到煩躁口渴、胸悶腹痛,想大便又排不出來,吃消食導滯的藥都沒效,每天食慾越來越差,身體也日漸消瘦,已經半年了。我認為這是食物積滯引起的,就用大酒麴炒過磨成粉,用溫酒調服二錢。不久肚子就開始咕嚕咕嚕叫,過一會就排出粽子而痊癒。另一個婦女因為吃了醃魚,腹痛拉肚子,吃各種藥都沒效,就用陳皮、白朮等分磨成粉,用陳皮湯送服,幾次就好了。
見晛丸
成分:薑黃(炒)、三稜(醋炒)、畢澄茄、陳皮(去白)、良薑、人參、蓬莪朮(酒炒),各等分。
製法:將以上藥材磨成細粉,用搗爛的白蘿蔔絞汁,煮成麵糊,將藥粉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蘿蔔湯送服,也可以用白開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