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四 (38)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8)

1. 妊娠經來漏胎下血

防風丸,治肝經有風,以致血得風而流散不歸經。

用防風為末,每服一錢,白湯調服。

防風黃芩丸,治肝經有風熱,致血崩、便血、屎血。

用條芩炒焦,防風等分為末,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食遠或食前米飲或溫酒送下。

仲景云: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為癥痼害。妊娠六月動者,前三月經水利時胎。下血者後斷三月衃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癥不去故也。當下其癥,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熬),芍藥(各等分),

上五味末之,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治胎下血不止。取桃樹上幹不落桃子,燒灰和水服,瘥。(《本草》云:桃奴破血,又治伏梁、積氣。)

榆白皮散,治妊孕胎漏去血,恐其難產,常宜服之。

榆白皮,葵根,瞿麥(各二錢),大麻仁(去殼),木通(各一錢),牛膝(去蘆,酒浸焙,一錢半),

上作一服,水二盅,煎至一盅,不拘時服。

白話文:

防風丸,治療因為肝經有風邪,導致血液受到風邪影響而流散,無法回歸正常經絡。

將防風研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白開水調服。

防風黃芩丸,治療因為肝經有風熱,導致血崩、便血、屎血等症狀。

將條狀黃芩炒焦,與防風等分研磨成粉末,用酒和成糊狀,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在飯後或飯前用米湯或溫酒送服。

醫學家張仲景說:婦女本身有癥瘕疾病,月經剛停不到三個月,就發生持續漏下血的情況,並且胎動在肚臍上方的,這是癥瘕頑固的危害。如果懷孕六個月胎動,是懷孕前三個月月經順暢時懷的胎。如果漏下血,表示懷孕後三個月胎元不穩固。會持續出血不止,是因為癥瘕沒有去除的緣故。應當治療癥瘕,用桂枝茯苓丸來處理。

桂枝茯苓丸的配方

桂枝、茯苓、牡丹(去心)、桃仁(去皮尖,炒過)、芍藥(各等分)。

將以上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用煉過的蜂蜜調和,做成如兔子糞便大小的藥丸。每天飯前服用一丸,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增加到三丸。

治療胎下血不止。也可以取桃樹上乾燥沒有掉落的桃子,燒成灰,用水調服,就會痊癒。《本草》記載:桃奴可以破血,也治療伏梁、積氣。

榆白皮散,治療懷孕期間胎漏下血,預防難產,經常服用比較好。

榆白皮、葵根、瞿麥(各二錢),大麻仁(去殼)、木通(各一錢),牛膝(去除蘆頭,用酒浸泡後烘乾,一錢半)。

以上做為一服藥,用水兩盅,煎到剩下一盅,不拘時間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