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四 (35)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35)

1. 胎上逼心

即子懸

〔薛〕,胎上逼心之證,若氣逆胎上,用紫蘇飲。飲食不甘,兼以四君子。若內熱晡熱,兼以逍遙散。若胃火所致,用四君、黃芩、枳殼、柴、梔。若脾郁所致,用歸脾湯加柴、梔、枳殼。一妊婦每因恚怒,其胎上逼,左關脈弦洪,乃肝火內動。用小柴胡加茯苓、枳殼、山梔而愈。但體倦不食,用六君子調養脾土,加柴胡、枳殼,調和肝氣乃瘥。一妊婦胎上逼,胸滿噯氣,飲食少思,此脾氣鬱滯,用紫蘇飲頓安。又用四君子加枳殼、柴胡、山梔而瘥。程文彬治孕婦七個月,胸膈飽悶,氣喘,忽吐出一物如小腸寸許,舉家驚疑其胎爛。程至,診得寸口脈洪滑,知其氣盛血少,胎氣湊上,中焦蓄有濕熱,濕生痰,知所吐之物,乃痰結聚,病名子懸。以紫蘇飲加芩、連、貝母,十劑獲痊。

本事方紫蘇飲,治妊娠胎氣不和,懷胎近上,脹滿疼痛,謂之子懸。兼治臨產驚恐,氣結連日不下。(一方無芎,名七寶散。)

紫蘇莖葉(一兩),大腹皮,人參,川芎,陳皮,白芍藥(各半兩),當歸(七錢半),甘草(二錢半),

上細銼,分作三服,每服用水一盞半,生薑四片,蔥白七寸,煎至七分,去渣空心服。

曾有一婦,累日產不下,服遍催生藥不驗。予曰:此必坐草太早,心懷一點懼氣結而不行,然非不順也。《素問》云:恐則氣下。蓋恐則精神怯,怯則上焦閉,閉則氣還,還則下焦脹,氣乃不行矣。得此藥一服便產。及婦人六七月子懸者,予用此數數有驗,不十服胎便近下。

陳良甫治一婦有孕七個月,遠歸,忽然胎上衝心而痛,坐臥不安,兩醫治之無效,遂說胎已死矣,用蓖麻子研爛加麝香調,貼臍中以下之,命在垂亡。召陳診視,兩尺脈絕,他脈平和。陳問二醫,作何證治之?答曰:死胎也。陳曰:何以知之?曰:兩尺脈沉絕,以此知之。陳曰:此說出何經?二醫無答。

陳曰,此子懸也。若是胎死,卻有辨處,面赤舌青,子死母活。面青舌赤,吐沫,母死子活。唇口俱青,母子俱死。今面不赤,口不青,其子未死,是胎上逼心,宜以紫蘇飲子治之。至十服,而胎近下矣。

當歸湯,治妊娠胎動,蕩心悶絕,煩躁口乾,橫生倒產,上衝下築,迷悶,唇口青黑,手足厥冷。產科名保安散。一方無甘草,有川芎。厚朴。《產寶方》有川芎。

當歸,阿膠(炒),甘草(各一兩),人參(一兩半),連根蔥白(一根)

上細銼,水二升,煎四味至升半,去滓下蔥再煎,減三合,溫服。一劑分為二三服。

大聖散,治妊娠忪悸,睡夢多驚,心腹脹滿,連臍急痛,胎上逼。(見驚悸)

治胎上逼心煩悶方。又治妊娠六七月以後,胎動困篤。用蔥白二七莖,濃煮汁飲之。若胎未死即安,已死即出,未效再服。(婁全善云:此方神妙,脈浮滑者宜之。《本草》云:蔥白通陽氣安胎。)

白話文:

這段文字描述的是中醫對「胎上逼心」,也就是子宮內的胎兒位置異常,上移壓迫到心臟,導致母親身體不適的症狀和治療方式。

  1. 若是氣逆導致胎兒上移,會使用紫蘇飲來治療。
  2. 若母親感到飲食不佳,則會配合四君子湯使用。
  3. 若母親有內熱或晡熱(下午發燒)的情況,會使用逍遙散。
  4. 胃火旺盛的狀況下,則會使用四君子湯加上黃芩、枳殼、柴胡、梔子。
  5. 脾氣鬱悶引起的情況,會使用歸脾湯,並添加柴胡、梔子、枳殼。
  6. 有位孕婦因為恚怒導致胎兒上移,診斷為肝火內動,使用小柴胡湯加上茯苓、枳殼、山梔治療後病情好轉。但後來出現體倦不食的症狀,則使用六君子湯調理脾胃,加上柴胡、枳殼,調和肝氣後恢復。
  7. 另一位孕婦胎兒上移,胸滿噯氣,飲食減少,這是脾氣鬱滯的表現,使用紫蘇飲後立刻改善。之後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枳殼、柴胡、山梔,病情好轉。
  8. 有位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胸部感到飽悶,呼吸困難,甚至嘔吐出類似小腸的物體,家人懷疑是胎兒腐爛。醫生診斷為氣盛血少,胎氣上湧,中焦有濕熱,濕氣產生了痰,確定嘔吐物是痰的結聚,病名為子懸。使用紫蘇飲加上黃芩、黃連、貝母,十次治療後康復。
  9. 紫蘇飲是治療胎兒位置不和,胎兒靠近上方,造成脹滿疼痛的疾病,也稱為子懸。同時也能治療產前驚恐,氣結連日不下的情況。
  10. 有一婦女連續幾天無法生產,服用各種催生藥都沒有效果。醫生認為是坐草太早,心懷恐懼,導致氣結不行。根據《素問》,恐懼會使氣下,精神怯弱,上焦閉塞,氣還下焦,導致氣不行。服用紫蘇飲後立刻生產。對於六到七個月的子懸患者,這個方法多次被證明有效,通常不需要服用十次以上,胎兒就會下移。
  11. 有位孕婦在懷孕七個月時遠行回家,突然胎兒上衝心臟而感到疼痛,坐臥不安,兩位醫生治療無效,甚至宣佈胎兒已經死亡,建議使用蓖麻子和麝香調製的膏藥貼在肚臍上以降低胎兒位置,情況危急。請來的醫生診斷後,發現脈象正常,除了兩尺脈絕,其他脈象平和。經過詢問,得知先前的醫生認為胎兒已死,原因是兩尺脈沉絕。然而,根據經驗,胎兒死亡可以從面色和舌色判斷,若面色紅潤,舌色青綠,表示胎兒死亡,母親存活;若面色青綠,舌色紅潤,表示母親死亡,胎兒存活;若面色和脣口皆青綠,表示母親和胎兒皆死亡。由於病人面色正常,表示胎兒尚未死亡,只是胎兒上移壓迫心臟,應使用紫蘇飲治療。服用十次後,胎兒位置下移。
  12. 「當歸湯」能治療胎兒活動導致的心悶、煩躁、口乾、橫生倒產、上衝下築、迷悶、脣口青黑、手足厥冷等症狀。在產科中被稱為「保安散」。一方無甘草,有川芎和厚朴。《產寶方》中有川芎。
  13. 「大聖散」能治療妊娠期間心悸、睡夢多驚、心腹脹滿、連臍急痛、胎兒上移等症狀。(見驚悸)
  14. 治療胎兒上移導致心煩悶的方法,還能治療妊娠六到七個月後胎兒活動劇烈的症狀。使用蔥白二七莖,濃煮汁飲用。如果胎兒尚未死亡,就能安撫胎兒;如果胎兒已經死亡,就能幫助胎兒排出。如果沒有效果,可以再次服用。(婁全善認為此方神妙,適用於脈象浮滑的情況。《本草》指出蔥白能通陽氣安胎。)
  15. 《祕錄》中的治療胎兒活動導致心痛的方法,取雞蛋大小的艾葉,用頭醋四升煎煮,取二升,分次溫服。還能治療胎兒上移導致心熱痛和下血的症狀。神麯半斤,搗碎後加入熟水絞取汁液三盅,無進溫服,即可停止。
  16. 治療妊娠期間全身疼痛,或是胎兒上衝心臟,影響飲食的情況。使用白朮五兩、黃芩二兩、芍藥四兩,水六升煮取二升半,分成三份服用。因為胎兒有水導致疼痛,同時有助於分娩。
  17. 文仲和葛氏的治療妊娠期間突然胎兒上迫心臟疼痛的方法,使用緊急帶子束縛弩弦,立即緩解。
  18. 膠艾湯和保生丸是常用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