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四 (24)

回本書目錄

卷之四 (24)

1. 逐月養胎法

黃芩(夏一兩、秋七錢、冬半兩,酒炒),白朮(二兩),陳皮(三兩,去白),茯苓(七錢半),

上為末,粥丸桐子大。

妊娠九月,始受石精以成皮毛,六腑百節,莫不畢備,飲醴食甘,緩帶自持而待之,是謂養毛髮,致才力。

妊娠九月,足少陰脈養,不可針灸其經。(如湧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伏溜等穴是也。)足少陰內屬於腎,腎主續縷,九月之時,兒脈續縷皆成,無處濕冷,無著炙衣。

妊娠九月,若卒得下痢,腹滿懸急,胎上衝心,腰背痛不可轉側,短氣。宜服

半夏湯

半夏,麥門冬,吳茱萸,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

上七味㕮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去滓納白蜜八合,微火上溫,服四服,痢即止。一方用烏雌雞一隻,煮汁煎藥。

豬腎湯,若曾傷九月胎者,當預服此。

豬腎(一具),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芎藭(各三兩),白朮(四兩),附子(中者,一枚),大豆(三合),麥門冬(一升)

上㕮咀,以水一斗,煮腎令熟,去腎納諸藥,煎取三升半,分四服,日三夜一,十日更一劑。

丹溪縮胎丸,九個月用之。

黃芩(一兩,宜熱藥,不宜涼藥,怯人減半),枳殼(炒,七錢半),滑石(七錢半,臨月十日前,小便多時,加此一味),白朮(一兩),

上為末,粥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熱湯下。

妊娠十月,五臟俱備,六腑齊通,納天地氣于丹田,故使關節人神皆備,但俟時而生。

妊娠一月始胚,二月始膏,三月始胞,四月形體成,五月能動,六月筋骨立,七月毛髮生,八月臟腑具,九月穀氣入胃,十月諸神備,日滿即產矣。宜服滑胎藥,入月即服。

滑胎枳殼散,瘦胎易生。湖陽公主每產累日不下,南山道士進此方。

商州枳殼(二兩),粉草(一兩),

上為細末,百沸湯點二錢服,空心,日三服。凡懷孕七八個月以上服之,令兒易生,初生胎小微黑,百日以後,漸漸變白。此雖孫真人滑胎易產方,然抑陽降氣,為眾方之冠,此方分兩出《必用方》以此為正。一方枳殼六兩,甘草一兩。(故加枳殼,減甘草,蓋未產人甘草性寒故,而未產前一月,日可三服,忌登高廁。

)一方有糯米半升,淘洗控干,同炒為末,米飲或白湯調下一二錢。溫隱居加當歸、木香各等分。

張氏方,治妊娠胎肥壅隘,動止艱辛,臨月服之,縮胎易產。兼治腸中諸疾,下氣寬膈。

枳殼(五兩),甘草(一兩半),香附子(三兩,炒去毛)

為末,姜煎湯點亦可。如丈夫婦人冷氣攻刺,脅肋疼痛者,用蔥白三寸同煎服。婦人脾寒,血氣成塊作痛,熱酒調服。大小便不通,白牽牛末煎湯調服。《選奇方》香附子,枳殼(各二兩),甘草(半兩。)

白話文:

逐月養胎法

藥丸製作:

黃芩(夏天用一兩、秋天用七錢、冬天用半兩,都用酒炒過),白朮(二兩),陳皮(三兩,去除白色部分),茯苓(七錢半)。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粥將藥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

懷孕九個月的養生:

懷孕九個月時,胎兒開始接收精氣來形成皮膚毛髮、五臟六腑和各個關節,各部分都已完備。這時孕婦應該多吃甜美食物,穿寬鬆的衣服,保持心平氣和,來養護胎兒的毛髮,增加其生命力。

懷孕九個月時,足少陰腎經氣血旺盛,此時不可在此經脈上針灸(例如湧泉、然谷、太谿、交信、築賓、伏溜等穴位)。因為足少陰經屬於腎,腎主管生長發育,在九個月時,胎兒的經脈都已形成,因此要避免處於潮濕寒冷的環境,不要穿著太過燥熱的衣物。

懷孕九個月的腹瀉處理:

懷孕九個月如果突然出現腹瀉,腹脹、腹部緊繃、胎兒上衝心口、腰背疼痛到難以翻身、呼吸急促等症狀,應該服用:

半夏湯

半夏、麥門冬、吳茱萸、當歸、阿膠(各三兩),乾薑(一兩),大棗(十二枚)

將以上七味藥材切碎,加水九升煮至三升,濾去藥渣,加入白蜂蜜八合,用小火加溫後分四次服用,腹瀉就會停止。也可以用烏骨母雞一隻煮湯煎藥一起服用。

豬腎湯,如果過去曾經傷過九個月的胎兒,應該提前服用此方:

豬腎(一具),茯苓、桑寄生、乾薑、乾地黃、芎藭(各三兩),白朮(四兩),附子(中等大小,一枚),大豆(三合),麥門冬(一升)

將以上藥材切碎,加水一斗煮腎至熟,撈出豬腎後放入其他藥材,煎煮至三升半,分四次服用,白天三次,晚上一次,每十天換一副藥。

丹溪縮胎丸,在懷孕九個月時服用:

黃芩(一兩,宜用熱性藥材,不宜用寒涼藥材,體虛者減半),枳殼(炒過,七錢半),滑石(七錢半,臨產前十天,小便增多時,加入此味藥材),白朮(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米粥將藥粉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每次服用三十丸,空腹用熱湯送服。

懷孕十個月的養生:

懷孕十個月時,胎兒五臟六腑都已完備,可以吸收天地精氣進入丹田,使關節、精神都準備完全,只需要等待時機出生。

懷孕第一個月開始形成胚胎,第二個月開始形成胎膏,第三個月開始形成胎胞,第四個月形體形成,第五個月開始胎動,第六個月筋骨生長,第七個月毛髮生長,第八個月臟腑形成,第九個月穀氣進入胃,第十個月胎兒各方面都已完備,等到時間一到就會生產。此時應服用滑胎藥,進入生產月份後就開始服用。

滑胎枳殼散,可以使胎兒瘦小,容易生產。以前湖陽公主每次生產都要好幾天都生不出來,南山道士進獻此方:

商州枳殼(二兩),粉草(一兩)

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用滾燙的開水沖服兩錢,空腹服用,每天三次。凡是懷孕七八個月以上都可以服用此方,可以讓胎兒容易生產,剛出生的胎兒會比較小且微黑,過一百天後,就會漸漸變白。雖然這是孫思邈的滑胎易產方,但能抑制陽氣、降氣,是眾多方劑中的佼佼者。此方劑量的出處是《必用方》。另一方劑用枳殼六兩,甘草一兩。(增加枳殼,減少甘草,因為未生產的人甘草屬性寒涼,在生產前一個月,每日可服用三次,忌諱登高或上廁所)。還有一個方劑加入糯米半升,淘洗乾淨後炒熟磨成粉末,用米湯或白開水調服一二錢。溫隱居的方子加入當歸、木香,各取等分。

張氏的方子,可以治療妊娠胎兒肥大、腹部擁擠、行動困難,臨產前服用,可以使胎兒縮小、容易生產。同時也能治療腸道疾病,降氣寬胸。

枳殼(五兩),甘草(一兩半),香附子(三兩,炒過去除毛)

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用薑煎湯沖服。如果男性或女性有冷氣攻入,造成脅肋疼痛,可以加入三寸蔥白一起煎服。婦女脾胃虛寒,血氣凝結成塊疼痛,用熱酒調服。大小便不通暢,用牽牛子末煎湯調服。《選奇方》中香附子、枳殼各用二兩,甘草用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