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肯堂

《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15)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三 (15)

1. 翻胃吐食

余曰:非其治也,必變脾虛發腫之證,急服《金匱》加減腎氣丸,庶有可救。不信,反服沉香化氣等丸,果發腫而歿。

白墡散,治婦人翻胃吐食。《千金翼》云:不特治婦人,男子亦可服。一斤以上為妙。

白墡土(以米醋一升,煅土令赤,入醋內浸令冷,再煆再浸,以醋乾為度,取一兩研。),乾薑(炮,二錢半),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米飲調下,甚者二錢。

白芷散,治婦人翻胃吐食。

上用白芷一兩,切作片,瓦上炒令黃,為細末,用豬血二十文切片,以沸湯泡七次,將血蘸藥吃七片。如剩藥末,留後次用。

太倉丸,治脾胃虛弱,不進飲食,反胃嘔吐。

白豆蔻,縮砂仁(各二兩),丁香(一兩),陳倉米(一升,用黃土炒米赤,去土不用)

上為細末,薑汁法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後淡薑湯下。

青金丹,治嘔吐反胃等證。每用三十丸,煎生薑、陳皮湯吞下。(方見前嘔吐。)

五苓散,治反胃發渴,加半夏。每四錢,生薑五片煎,溫服。(方見傷寒渴。)

東垣補真丸

肉蓯蓉(酒浸,焙),葫蘆巴(炒),附子(炮,去皮),陽起石(煅),肉豆蔻(面里煨),菟絲子(淨洗,酒浸蒸),川烏(炮,去皮),沉香,五味子(各五錢),鹿茸(酒浸,炒),巴戟(去心),鍾乳粉(各一兩),

上為細末,用羊腰子兩對,治如食法,蔥椒酒煮,搗爛入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十丸,空心米飲,鹽湯任下。

神效附子丸,治脾腎虛寒、嘔吐,或反胃膈噎。

黑附子重一兩四五錢,端正底平尖圓,一枚,灰火炮皮裂,入生薑自然汁內浸潤曬乾,仍炮,再入汁浸潤,仍曬再炮,用盡薑汁半碗為度,卻去皮臍末之,以人參膏和丸如黍米大。每服數丸,津唾嚥下,胃氣稍復,飲食稍進,投以溫補之劑。

白話文:

我說,這不是正確的治療方法,必定會轉變成脾虛發腫的病症,趕快服用《金匱》加減腎氣丸,或許還有救。如果不相信,反而服用沉香化氣等藥丸,結果就真的發腫而死了。

白墡散,治療婦女翻胃吐食。《千金翼》說:不只治療婦女,男子也可以服用。一斤以上效果最好。

白墡土(用米醋一升,把土燒紅,放入醋中浸泡冷卻,再燒再泡,直到醋都乾了為止,取一兩研磨成粉。),乾薑(炮製過,二錢半),

以上磨成細末,每次服用一錢,用米湯調服,嚴重者服用二錢。

白芷散,治療婦女翻胃吐食。

使用白芷一兩,切成片,在瓦片上炒至微黃,磨成細末,用豬血二十文錢切片,用滾水泡七次,將血沾藥粉吃七片。如果剩下藥粉,留待下次使用。

太倉丸,治療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反胃嘔吐。

白豆蔻,縮砂仁(各二兩),丁香(一兩),陳倉米(一升,用黃土炒米至紅色,去除土不用),

以上磨成細末,用薑汁和成丸子,如梧桐子大小,每次服用六七十丸,飯後用淡薑湯送服。

青金丹,治療嘔吐反胃等症。每次服用三十丸,用煎好的生薑、陳皮湯送服。(藥方見前面的嘔吐。)

五苓散,治療反胃口渴,加入半夏。每次服用四錢,用生薑五片煎水,溫服。(藥方見傷寒口渴。)

東垣補真丸

肉蓯蓉(用酒浸泡後烘乾),葫蘆巴(炒過),附子(炮製,去皮),陽起石(煅燒過),肉豆蔻(用麵包裹煨過),菟絲子(洗淨,用酒浸泡後蒸),川烏(炮製,去皮),沉香,五味子(各五錢),鹿茸(用酒浸泡後炒過),巴戟天(去心),鍾乳粉(各一兩),

以上磨成細末,用羊腰子兩對,像平常做菜一樣處理,用蔥、花椒、酒煮過,搗爛後加入酒中,製成糊狀,搓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七十丸,空腹用米湯或鹽湯送服。

神效附子丸,治療脾腎虛寒、嘔吐,或反胃膈噎。

取黑附子一兩四五錢,挑選底部平整尖端圓潤的,一枚,用灰火烤至外皮裂開,放入生薑自然汁中浸潤,曬乾,再次炮製,再放入汁中浸潤,再曬再烤,用完半碗薑汁為度,然後去除外皮和臍部,磨成粉,用人參膏和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每次服用數丸,用唾液吞下,胃氣稍微恢復,飲食稍微進步,就用溫補的藥劑調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