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證治準繩》~ 卷之三 (4)
卷之三 (4)
1. 咳嗽
初虞世曰:經曰:微寒為嗽,寒甚為腸癖。古人立方治嗽,未有不本於溫藥,如乾薑、桂心、細辛之屬。以寒氣入里,非辛甘不能發散,以此准之,未有不因寒而嗽也。又曰: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又實則為肺癰,虛則為肺痿。此人其始或血不足,或酒色滋味太過,或因服利藥重亡津液,燥氣內焚,肺金受邪,脈數發熱,咳嗽膿血,病至於此,亦已危矣。古人立方,亦用溫藥,如建中之屬。
今人但見寒熱咳嗽,率用柴胡、鱉甲、門冬、葶藶等藥,旋踵受弊而不知非,可為深戒。就使不可進以溫藥,亦須妙以湯丸,委曲調治,無為鹵莽,致傷人命。
〔薛〕,丹溪云:陰分嗽者,多屬陰虛。肺脹不得眠者難治。肺痿,專主補氣養血清金。肺氣有餘者宜瀉之,以桑白皮為主,半夏、茯苓佐之,瀉其有餘,補其不足。肺燥者當潤之,屬熱者大力子、桔梗、知母、雞子清。聲啞者屬寒也,細辛、半夏、生薑。肺虛者,人參、阿膠為主。陰不足者,六味地黃為要藥,或知母茯苓湯。陰虛氣喘,四物加陳皮、甘草以降其氣,補其陰。竊謂前證嗽而鼻塞聲重,風邪傷肺也,用參蘇飲。(雜病發熱。)面赤喘嗽,火克肺也,人參平肺散。(雜病喘。)寒熱交作,肝氣不和也,四君加知母、柴胡、桔梗。咳喘短氣,肺虛也,人參補肺湯。(喘滿。)體倦少食,脾虛也,參朮補脾湯。(本條。)口乾咽燥,虛火上炎也,六味丸。大凡發熱喘嗽,或咳唾膿血,飲食不入,急補脾肺,滋腎水,多有得生者。脈浮大而面色赤者皆難治,脈浮短澀者可療。
經曰:感於寒,微則為咳,甚則為泄。蓋肺主氣,合於皮毛,邪傷皮毛,則咳,為肺病,傳於各臟,以時受邪。肺為嫩臟,邪易傷而難治。其嗽有肺、心、脾、腎、肝、風、寒、支、飲、膽之十種。亦有勞嗽者,華佗謂之邪嗽,孫真人謂之注嗽。
此因酒色過度,勞傷肺經,重者咯唾膿血,輕者時發時瘥,或先嘔血而後嗽,或先咳嗽而吐血,此又挾邪傳疰,孫真人用通氣丸,夢與鬼交,用四滿丸、蛤蚧、天靈蓋、桃柳枝、安息香之類。若肺中有蟲入喉癢嗽,須以藥含化,其蟲即死,嗽即止。
〔薛〕,仲景先生云:咳而兩脅痛,不能轉側,兩胠滿,屬於肝臟,用小柴胡湯。咳而嘔苦水,屬膽腑,黃芩半夏生薑湯。咳而喉中如梗狀,甚則咽腫喉閉,屬心臟,桔梗湯。咳而大便失氣,屬小腸腑,芍藥甘草湯。咳而右胠痛陰引肩背,甚則不可動,動則咳劇,屬脾臟,升麻湯。咳而嘔,嘔甚則出長蟲,屬胃腑,鳥梅丸。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唾血,屬肺臟,升麻湯。咳而失尿,屬大腸腑,麻黃附子細辛湯;咳而遺溺,屬膀胱,茯苓半夏湯。咳而不止,三焦受之,其狀腹滿不食,涕唾,而目浮腫,氣逆,異功散。用之對證,其效如神。一婦人患前證,晡熱內熱,寒熱往來,作渴盜汗,小便頻數,其經兩三月一行,此肝脾氣血虛損,用八珍湯、六味丸,六十餘劑,諸證漸愈。其經兩月一行,仍用前二藥,間以加味逍遙散,各三十餘劑。後恚怒,適經行,去血過多,諸證悉至,飲食少思,腹脹氣促,用十全大補湯數劑漸愈,仍用前藥,調補漸安。復因喪子,胸腹不利,食少,內熱盜汗,便血無寐,用加味歸脾湯,仍兼前藥而愈。一婦人患前證,不時發熱,或時寒熱,或用清熱之劑,其熱益甚,盜汗口乾,兩足如炙,遍身皆熱,昏憒如醉,良久熱止方蘇,或晡熱至旦方止,此陰血虛而陽氣弱也。余朝用六味丸料,夕用十全大補湯,月餘諸證稍愈,更兼以補中益氣湯,兩月餘而愈。
白話文:
最早虞世南說:醫書上說,輕微受寒會引起咳嗽,寒氣太重則會導致腸胃問題。古人開藥方治療咳嗽,沒有不以溫熱藥材為基礎的,像是乾薑、桂心、細辛等。因為寒氣侵入體內,不用辛辣甘溫的藥物就無法將寒氣驅散,照這樣推論,咳嗽都是因為受寒而引起的。又說:熱氣積聚在上焦(胸腔以上),會因為咳嗽導致肺痿(肺功能衰弱)。實證(身體強壯)會形成肺癰(肺膿瘍),虛證(身體虛弱)會形成肺痿。這種人一開始可能是因為氣血不足,或是飲酒過量、嗜好濃郁的食物,或是因為服用利尿藥導致體液大量流失,乾燥的熱氣在體內燃燒,肺部受到邪氣侵擾,脈象加快、發熱、咳嗽並帶有膿血,病到這種程度,就已經很危險了。古人開藥方,也會使用溫熱藥物,像是建中湯之類的。
現在的人只要看到寒熱咳嗽,就隨意使用柴胡、鱉甲、麥門冬、葶藶等藥物,很快就會產生不良反應卻不知道自己錯了,這必須深刻警惕。就算不適合使用溫熱藥物,也必須巧妙地使用湯藥或藥丸,委婉地調理治療,不要草率莽撞,導致傷人性命。
薛己說,丹溪認為,陰虛引起的咳嗽,大多屬於陰虛。肺脹而無法入睡的,難以治療。肺痿,主要是補氣養血、清肺熱。肺氣過剩的,應該洩去多餘的,以桑白皮為主藥,半夏、茯苓輔助,洩掉多餘的,補充不足的。肺燥的應該滋潤,屬於熱證的用大力子、桔梗、知母、雞子清。聲音沙啞的屬於寒證,用細辛、半夏、生薑。肺虛的,用人參、阿膠為主。陰虛不足的,六味地黃丸是主要的藥物,或用知母茯苓湯。陰虛氣喘,用四物湯加上陳皮、甘草來降氣、補陰。我認為,前面提到的咳嗽伴隨鼻塞、聲音沉重,是風邪侵犯肺部,可以用參蘇飲。(雜病發熱。)臉色發紅、氣喘咳嗽,是火氣克制肺氣,用人參平肺散。(雜病喘。)寒熱交替發作,是肝氣不調,用四君子湯加上知母、柴胡、桔梗。咳嗽氣喘、呼吸短促,是肺虛,用人參補肺湯。(喘滿。)身體疲倦、食慾不振,是脾虛,用參朮補脾湯。(本條。)口乾咽燥,是虛火上炎,用六味丸。大凡發熱氣喘咳嗽,或是咳出膿血,吃不下東西,要趕快補脾肺、滋養腎水,很多都能夠活下來。脈搏浮大且臉色發紅的,都很難治;脈搏浮、短、澀的,還能治療。
醫書上說:感受寒邪,輕微會引起咳嗽,嚴重會引起腹瀉。因為肺主氣,與皮膚毛髮相連,邪氣侵犯皮膚毛髮,就會咳嗽,這是肺部的疾病,會傳播到其他臟腑,隨著時間感受不同的邪氣。肺是嬌嫩的臟器,容易受邪氣侵擾而難以治療。咳嗽有肺、心、脾、腎、肝、風、寒、支、飲、膽這十種。也有勞嗽(因過勞引起的咳嗽),華佗稱之為邪嗽,孫思邈稱之為注嗽。
這種是因為飲酒過度、色慾過度,過度勞累傷到肺經,嚴重的會咳出膿血,輕微的會時好時壞,或是先吐血後咳嗽,或是先咳嗽後吐血,這又是夾帶邪氣傳染的,孫思邈用通氣丸,夢到與鬼交媾的,用四滿丸、蛤蚧、天靈蓋、桃柳枝、安息香之類的藥物。如果肺裡有蟲,進入喉嚨引起癢咳,要用藥含化,蟲死了,咳嗽就會停止。
薛己說,張仲景先生說:咳嗽且兩脅疼痛,不能轉身,兩側胸部脹滿,屬於肝臟疾病,用小柴胡湯。咳嗽且嘔吐苦水,屬於膽腑疾病,用黃芩半夏生薑湯。咳嗽且喉嚨好像有東西梗住,嚴重則咽喉腫脹閉塞,屬於心臟疾病,用桔梗湯。咳嗽且放屁,屬於小腸腑疾病,用芍藥甘草湯。咳嗽且右側胸脅疼痛牽引到肩背,嚴重則無法活動,一動就咳得更厲害,屬於脾臟疾病,用升麻湯。咳嗽且嘔吐,嘔吐嚴重則會吐出蛔蟲,屬於胃腑疾病,用烏梅丸。咳嗽且喘息有聲,嚴重會咳血,屬於肺臟疾病,用升麻湯。咳嗽且尿失禁,屬於大腸腑疾病,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咳嗽且遺尿,屬於膀胱疾病,用茯苓半夏湯。咳嗽不止,三焦(上中下三焦,泛指身體的臟腑器官)都受到影響,症狀是腹脹不食、流鼻涕、吐口水、眼睛浮腫、氣逆,用異功散。用藥對症,效果就非常神奇。一個婦人得了上述症狀,傍晚發熱、體內發熱、寒熱交替、口渴盜汗、小便頻繁,月經兩三個月才來一次,這是肝脾氣血虛損,用八珍湯、六味丸,吃了六十多劑,各種症狀逐漸好轉。月經兩個月來一次,仍然用先前的兩種藥,間隔服用加味逍遙散,各三十多劑。後來因為發怒,剛好遇到月經來潮,出血過多,各種症狀全都出現,食慾不佳、腹脹氣喘,用十全大補湯數劑後逐漸好轉,仍然用先前的藥物調養逐漸康復。又因為喪子,胸腹不適、食慾不振、體內發熱、盜汗、便血失眠,用加味歸脾湯,仍然兼服先前的藥物而痊癒。一個婦人得了上述症狀,時常發熱,或是時而發冷時而發熱,用清熱藥後,反而發熱更嚴重,盜汗口乾,兩腳像被火烤一樣熱,全身都發熱,昏昏沉沉像喝醉一樣,過很久熱才停止,清醒過來,或是傍晚發熱到天亮才停止,這是陰血虛弱而陽氣也虛弱。我早上用六味丸的藥材,晚上用十全大補湯,一個月後各種症狀稍微好轉,又加上補中益氣湯,兩個多月後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