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元素

《醫學啓源》~ 卷之下 (13)

回本書目錄

卷之下 (13)

1. 4.燥降收

桑白皮,氣寒,味苦酸,主傷中五癆羸瘦,補虛益氣,〔瀉〕肺氣,止吐血、熱渴,消水腫,利水道。去皮用。

天門冬,氣寒,味微苦,保肺氣,治血熱侵肺,上喘氣促,加人參、黃耆,用之為主,〔神效〕。《主治秘〔要〕》云:甘苦,陽中之陰。湯浸,曬乾,去心用。

麥門冬,氣寒,味微苦甘,治肺中〔伏〕火,〔脈〕氣欲絕。加五味子、人參〔二〕味,為生脈散,補肺中元氣不足,須用之。《主治秘〔要〕》云:甘,陽中微陰,引經酒浸,治經枯、乳汁不下。湯洗,去心用。

犀角,氣寒,味苦酸,主傷寒、瘟疫頭痛,安心神,止煩渴霍亂,明目鎮驚,治中風失音,小兒麩豆,風熱驚癇。〔鎊〕:末用。

烏梅,氣寒味酸,主下氣,除熱煩滿,安心調〔中〕,治痢止渴。以鹽豉為白梅,亦入除痰藥。去核用。

牡丹皮,氣寒味苦,治腸胃積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藥,是犀角地黃湯中一味也。《主治秘〔要〕》云:辛苦,陰中之陽,涼骨熱。銼用。

地骨皮,氣寒味苦,解骨蒸肌熱,主消渴、風濕痹,堅筋骨。《主治秘〔要〕》云:陰,涼血。去骨用皮,碎用。

枳殼,氣寒味苦,治胸〔中痞塞〕,泄肺氣。《主治秘〔要〕》云:性寒味苦,氣厚味薄,浮而升,微降,陰中陽也。其用有四:破心下堅痞一也。利胸中氣二也。化痰三也。消食四也。然不可多用。又云:苦酸,陰中微陽,破氣。麩炒,去〔瓤〕用。

琥珀,氣平味甘,定五臟,定魂魄,消瘀血,通五淋。《主治秘〔要〕》云:甘,陽,利小便,清肺。

連翹,氣平味苦,主寒熱瘰癧,諸惡瘡腫,除心中客熱,去胃蟲,通五淋。《主治秘〔要〕》云:性涼味苦,氣味俱薄,輕清〔而浮〕升,陽也。其用有三:瀉心經客熱一也。〔去〕上焦諸熱二也。瘡瘍須用三也。手搓用之。

枳實,氣寒味苦,除寒熱,去結實,消痰癖,治心下痞,逆氣,脅下痛。《主治秘〔要〕》云:氣味升降,與枳殼同,其用有四:主心〔下〕痞一也。化心胸痰二也。消〔宿〕食,散敗血三也。破〔堅積〕四也。又云:純陽,去胃〔中〕濕。去〔瓤〕,麩炒用。

白話文:

[4. 燥降收]

桑白皮:藥性寒涼,味道苦酸,主要治療因身體虛弱造成的五勞羸瘦,能補虛、增強體力,也能瀉肺氣、止吐血、解除發熱口渴,消除水腫、利尿。使用時需去除外皮。

天門冬:藥性寒涼,味道微苦,能保護肺氣,治療因血熱侵犯肺部導致的呼吸急促,如果加入人參、黃耆一起使用效果更好。《主治秘要》說它味甘苦,屬於陽中之陰。要用湯浸泡後曬乾,並去除內心使用。

麥門冬:藥性寒涼,味道微苦甘甜,能治療肺中潛伏的火熱,以及脈象微弱欲絕的情況。如果加入五味子、人參,製成生脈散,可以補充肺中元氣不足,必須要使用。《主治秘要》說它味甘,屬於陽中微陰,可以用酒浸泡後作為引經藥,治療經絡枯竭、產後乳汁不下。使用時要用湯洗淨,並去除內心。

犀角:藥性寒涼,味道苦酸,主要治療傷寒、瘟疫引起的頭痛,能安定心神、止煩渴霍亂、使眼睛明亮、鎮定驚嚇,也能治療中風失音、小兒麻疹、風熱驚癇。使用時要磨成粉末。

烏梅:藥性寒涼,味道酸,主要能降氣、消除熱煩、安定心神、調理脾胃,治療痢疾、止渴。如果用鹽豉醃製成白梅,也能加入化痰藥中使用。使用時要去除果核。

牡丹皮:藥性寒涼,味道苦,是治療腸胃積血、鼻出血、吐血的必要藥物,也是犀角地黃湯中的一味藥。《主治秘要》說它味辛苦,屬於陰中之陽,能清涼骨頭中的熱。使用時要切碎。

地骨皮:藥性寒涼,味道苦,能解除骨蒸潮熱、治療消渴、風濕痺痛,以及強健筋骨。《主治秘要》說它屬陰,能涼血。使用時要去除骨頭,只用皮,並搗碎。

枳殼:藥性寒涼,味道苦,能治療胸部痞塞,以及洩肺氣。《主治秘要》說它性寒味苦,氣味濃厚,屬上升的藥性,帶有微弱的下降作用,屬於陰中之陽。它的作用有四個方面:一是破除心下堅硬的痞塊;二是疏通胸中的氣;三是化解痰液;四是幫助消化食物。但不能過量使用。《主治秘要》又說它味苦酸,屬於陰中微陽,能破氣。使用時要用麩皮炒過,並去除內瓤。

琥珀:藥性平和,味道甘甜,能安定五臟、穩定魂魄、消除瘀血,以及通利小便。《主治秘要》說它味甘,屬陽,能利尿、清肺。

連翹:藥性平和,味道苦,主要治療寒熱往來、瘰癧、各種惡瘡腫痛,能消除心胸的虛熱、去除胃蟲、通利小便。《主治秘要》說它性涼味苦,氣味清淡,屬於輕清上升的藥性,屬陽。它的作用有三方面:一是瀉心經的客熱;二是去除上焦的各種熱症;三是治療瘡瘍。使用時用手搓一下即可。

枳實:藥性寒涼,味道苦,能消除寒熱、去除結塊、消除痰癖,治療心下痞塞、氣逆、脅肋疼痛。《主治秘要》說它的氣味升降作用和枳殼相同,其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治療心下痞塞;二是化解心胸痰液;三是消除宿食、散瘀血;四是破除堅硬的積塊。《主治秘要》又說它純屬陽性,能去除胃中濕氣。使用時要去除內瓤,用麩皮炒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