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啓源》~ 卷之中 (21)
卷之中 (21)
1. (六)寒水
大己寒丸:
治大寒積冷,臟腑虛〔寒〕,心腹疼痛,胸脅脹滿,泄瀉腸鳴,下利自汗,米穀不化,陽氣暴衰,陰氣獨盛,手足厥冷,傷寒陰勝,神昏脈短,四肢怠惰,並宜服之。
乾薑,良薑(各六兩),桂,蓽茇(各四兩),
上〔為末〕,水糊丸梧子大,每二十丸,米飲湯下,食前服。
四逆湯:
治陰證傷寒,自利不渴,嘔噦不止,〔或〕吐利俱作,小便澀;或利,脈微欲絕,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病〕內寒外熱,下利清穀,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並宜服之。〔此藥助陽救衰〕
甘草(炙六錢),乾薑(半兩),熟附子(一枚去皮)
上㕮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
附子理中丸:
治脾胃冷弱,心腹絞痛,嘔吐瀉利,轉筋霍亂,體冷微汗,手足厥冷,心下逆滿,腹中雷鳴,嘔吐不止,飲食不進,及一切沉寒痼冷,並宜服之。
人參,白朮,乾薑(炮),甘草,附子(各二兩炮去皮臍),
上〔五味為末〕,煉蜜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水一盞,拍破,煎至七分,稍熱,空心食前服之。
胡椒理中丸:
治脾胃虛寒,氣不通宣,咳嗽喘急,逆氣虛痞,胸膈噎悶,腹脹滿痛,迫塞短氣,不能飲食,嘔吐痰水不止。
胡椒,蓽茇,乾薑(炮),款冬花,甘草,陳皮,良薑,細辛(去苗各四兩),白朮(五兩)
上為細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丸至七丸,溫酒下,不拘時,日進三服。
理中丸:
治中焦不和,脾胃宿冷,心下虛痞,腹疼痛,胸脅逆冷,飲食不下,噫氣吞酸,口苦失味,怠惰嗜臥,不思飲食,及腸鳴自利,米穀不化。
白朮,乾薑(炮),人參(去蘆),甘草(炙各等分)
上〔為末〕,煉蜜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空心沸湯下。為粗末,理中湯也,味數相同。
鐵刷湯:
治積寒痰飲,嘔吐不止,胸膈不快,飲食不下,並宜服之。
半夏,草豆蔻,丁香,乾薑(炮),〔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上㕮咀,水五盞,煎至二盞半,去渣,分三服,相繼不拘時。大吐不止,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桂附丸:
治風邪冷氣,入乘心絡,或臟腑暴感風寒,上乘於心,令人卒然心痛,或引背膂,甚則經久不瘥。
川烏頭(三兩炮去皮臍),附子(三兩),乾薑(二兩炮),赤石脂(二兩),桂(二兩)蜀椒(去目微炒)
上〔六味為末〕,蜜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覺至痛處即止;若不止,加至五十丸,以知為度。若早服無所覺,至午後,再〔服〕二十丸。若久心痛,每服三十丸至五十丸,盡一劑,終身不發。
姜附湯:
治五臟中寒,或卒然暈悶,手足厥冷。
乾薑,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各半兩)
白話文:
(六)寒水
大己寒丸:
治療寒邪積聚,臟腑虛寒,導致心腹疼痛、胸脅脹滿、腹瀉腸鳴、下痢伴自汗、消化不良、陽氣衰弱、陰氣盛旺、手足厥冷、傷寒陰盛、神志昏迷、脈搏微弱、四肢無力等症狀。
藥物組成:乾薑、良薑(各六兩)、桂枝、蓽茇(各四兩)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麵糊做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二十丸,用米湯送服,飯前服用。
四逆湯:
治療陰證傷寒,症狀包括自利(腹瀉)不渴、嘔吐不止、或嘔吐腹瀉同時出現、小便困難或腹瀉、脈搏微弱危急、腹痛脹滿、手足厥冷;或內寒外熱,下痢清穀(腹瀉稀薄)、四肢沉重;或汗出不止等症狀。(此藥具有溫陽救逆的作用)
藥物組成:炙甘草(六錢)、乾薑(半兩)、熟附子(一枚,去皮)
製法:將藥物切碎。
用法:每次服用四錢,用一盞半水煎至七分,溫服,不拘時間。
附子理中丸:
治療脾胃虛寒,症狀包括心腹絞痛、嘔吐腹瀉、抽筋、霍亂、身體冰冷微汗、手足厥冷、心下痞滿、腹部雷鳴、嘔吐不止、飲食不進,以及一切因寒邪導致的慢性疾病。
藥物組成:人參、白朮、炮乾薑、炙甘草、炮附子(去皮臍,各二兩)
製法:將五味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丸劑,每兩藥製成十丸。
用法:每次服用一丸,用一盞水將藥丸搗碎,煎至七分,稍溫服,空腹飯前服用。
胡椒理中丸:
治療脾胃虛寒,氣機阻滯,症狀包括咳嗽氣喘、逆氣、胸悶、胸膈阻塞、腹部脹滿疼痛、呼吸短促、不能進食、嘔吐痰水不止。
藥物組成:胡椒、蓽茇、炮乾薑、款冬花、甘草、陳皮、良薑、細辛(去苗,各四兩)、白朮(五兩)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細粉,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五到七丸,用溫酒送服,不拘時間,每日服用三次。
理中丸:
治療中焦(脾胃)不和,脾胃虛寒,症狀包括心下痞滿、腹部疼痛、胸脅部冰冷、飲食不進、呃逆、胃酸反流、口苦、味覺失常、倦怠嗜睡、不想吃東西,以及腸鳴腹瀉、消化不良等。
藥物組成:白朮、炮乾薑、去蘆人參、炙甘草(等量)
製法:將藥物研磨成粉末,用煉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也可將藥物研磨成粗粉,做成理中湯,藥味相同。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空腹用沸水送服。
鐵刷湯:
治療寒邪積聚引起的痰飲,症狀包括嘔吐不止、胸膈不適、飲食不進。
藥物組成:半夏、草豆蔻、丁香、炮乾薑、訶子皮(各三錢)、生薑(一兩)
製法:將藥物切碎,用五盞水煎至二盞半,去渣。
用法:分三次服用,不拘時間。嘔吐不止者,可加附子三錢,生薑半兩。
桂附丸:
治療風邪寒邪侵入心絡,或臟腑受寒,導致突然心痛,或牽涉到背部,甚至久治不愈。
藥物組成:炮川烏頭(去皮臍,三兩)、附子(三兩)、炮乾薑(二兩)、赤石脂(二兩)、桂枝(二兩)、蜀椒(去目微炒,二兩)
製法:將六味藥物研磨成粉末,用蜜製成梧子大小的丸劑。
用法:每次服用三十丸,用溫水送服,感到疼痛部位有所緩解即可停止;若疼痛不止,可加至五十丸,根據情況調整用量。如果早服無效,可於午後再服用二十丸。久患心痛者,每次服用三十到五十丸,服用完畢,可終身不再發作。
姜附湯:
治療五臟虛寒,或突然暈厥、手足厥冷。
藥物組成:乾薑、炮附子(去皮臍)、炙甘草(各半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