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卷之一 (3)
卷之一 (3)
1. 右手太過脈
右尺部主命門。其脈上至關部,下不及尺。是陽有餘,乃太過也。主遺精多夢,思交過度,經水白濁,脫肛戰慄。緣命門主藏精,不合,精液如水流。
右關部主脾。其脈上至寸口,下不守關。陽有餘,乃為太過。主面黃,眼泡浮腫,貪睡懶動,四肢倦怠。緣脾主中央,尺當安寧,不宜動。
右寸脈主肺。上至魚際,下不及關。是陽有餘乃太過主氣短身瘦,咳吐稠濃,時如瘧狀屬金四季多浮如毛。
白話文:
[右手太過脈]
右邊手腕下方的部位反映的是命門的情況。如果脈象從這部位向上到達中間的手腕部位,但並未下探到手腕下方的部位,這表示身體的陽氣過盛,即所謂的太過。這種情況常見於頻繁的夢遺、過度的性生活、月經混濁以及脫肛和戰慄等症狀。因為命門是負責儲存精氣的地方,如果不能妥善閉合,就會導致精液像流水一樣流失。
右邊中間手腕的脈象反映的是脾臟的狀況。如果脈象向上到達手指根部,但向下卻不能固守在手腕中間部位,這也表示陽氣過剩,即太過。這種情況常見於面色萎黃、眼睛周圍浮腫、嗜睡、懶惰、四肢疲倦無力等症狀。因為脾臟主管身體的中間部分,而手腕下方的脈象應該保持平穩,不應該有異動。
右邊手腕上方的脈象反映的是肺臟的狀況。如果脈象向上到達手指根部,但向下卻不能達到手腕中間的部位,這表示肺臟的陽氣過剩,即太過。這種情況常見於呼吸急促、身體消瘦、咳嗽且痰液濃稠,並且偶爾會出現類似瘧疾的症狀,在四季中,這種脈象通常比較輕淺,就像毛髮一般。
2. 左手不及脈訣
左寸脈主心。其脈下至關上,上不守寸。是陰不及也。主譫語亂言。目內生花。常不識人。緣心屬火。火當炎上。不當消滅。
左關脈主肝。下至尺上。上不守關。是為陰。乃不及也。主怒多口舌。眼赤。目內生翳障。淚多流滴。
左尺脈至腎。其脈上不及關。下不應指。是為陰乃不及也。主小便頻數。腰如帶石不可動側。呻吟。緣腎屬水。當溢滿。不合枯少。
白話文:
[左手脈象不足的判斷]
在左手寸部的脈象主心臟。如果脈象向下到達關部,但向上不能保持在寸部,這表示陰氣不足。會出現胡言亂語、眼睛視覺模糊,甚至常認不出人的情況。因為心臟屬火,火應該向上燃燒,不應該消失。
左手關部的脈象主肝臟。如果脈象向下到達尺部,但向上不能保持在關部,這表示陰氣不足。會有易怒、口舌生瘡、眼睛紅腫、眼睛有障礙物感,以及淚水不斷的情況。
左手尺部的脈象主腎臟。如果脈象向上不能達到關部,向下又不能清晰地被手指感知,這表示陰氣不足。會出現頻繁的小便、腰部沉重如綁著石頭,難以轉動或側身,以及呻吟。因為腎臟屬水,應該充盈,不應該乾涸或不足。
3. 右手不及脈訣
右寸脈主肺。其脈流下至關,上不及氣口。是為陰。乃不及也。主氣短。胸脅哽悶。咳嗽吐痰。身體瘦削。緣肺屬金。四季多浮。
右關脈主脾。其脈流下至尺。上不守關。是為陰。乃不及也。主腹痛腸鳴。口舌飲食不納。思甜口臭。緣脾主中央。只當安守。
右尺脈主命門。其脈上不應指。下至命門是不及也。主小腹陣痛。膀胱偏墜。小便赤少。足膝腿疼。女子則血脈不通。五心煩熱。黃瘦。緣命門主藏精。合當溢少不可枯少。
凡尺脈上不至關。為陰絕。寸脈下不至關。為陽絕。陰陽相絕。人何所根據。蓋脈太過不及。皆有疾患而作焉。(脈鏡終)
白話文:
[右手脈象不足的判斷]
右寸脈反映肺部狀況。正常脈象會從這部位流向關部,但如果向上到不了氣口位置,顯示陰性不足。這可能導致呼吸短促、胸口與側邊胸部有壓迫感、咳嗽且伴有痰、身體逐漸消瘦。因為肺在五行中屬金,故於四季中應呈現浮動的脈象。
右關脈反映脾臟健康。正常的脈象會從這部位流向尺部,若未能固守關部,顯示陰性不足。這可能引起腹部疼痛、腸胃發出響聲、口舌無味、食慾不振、偏好甜食及口臭等症狀。脾臟主管中央區域,應該保持穩定。
右尺脈反映命門的狀態。若脈象向上不能觸及手指,向下只到達命門,顯示此處脈象不足。可能的症狀包括小腹陣痛、膀胱下垂、小便色赤且量少、腿部及膝蓋疼痛。女性可能會出現血液循環不佳、五心煩躁、體型消瘦及皮膚泛黃。因為命門主掌精氣儲存,應該呈現微弱但不至於枯竭的脈象。
總括而言,若尺脈向上無法到達關部,顯示陰性脈象消失;寸脈向下無法達到關部,顯示陽性脈象消失。陰陽脈象若相隔絕,人體將失去平衡。一般來說,脈象過度或不足,都可能預示著疾病的存在。
4. 調攝養生
(計一十六款)
夫治身猶治國。然國有政,所以調其元氣,防其殘害,抱病者,而不謀夫調之防之者。
鮮不滅裂矣。故錄調攝最要者,十有六,以為卻病者司南雲。
白話文:
【調整生活以養生】
調理身體就像治理國家一樣,國家有政策來調節社會的元氣,防止各種傷害,而若是身體生病了,卻不去思考如何調整和預防,那麼身體健康很容易就會崩潰。因此,這裡列出了十六項最重要的生活調整建議,希望能成為病患們遠離疾病的指南。
【詳細條目未列出,原文字中有十六項建議,但內容並未在問題中提供。】
5. 卻妄
彼妄想者,名為客塵。而我真神,原不妄行。悠忽八極,神飛杳冥。真元幾何,堪此淫騁。
白話文:
那些虛假的想像,我們稱之為外來的雜念。而我的真實精神,原本是不會有虛妄行為的。瞬息間遊走於無邊的天地,精神飛躍到遙遠幽深的地方。真正的元氣能有多少,怎麼能任由這樣過度的消耗呢。
6. 遠色
7. 貴達
靜坐觀空,皆為幻景。死生大事,蝶夢泡影。達者視之,千古一瞬。何與天真。日用凜凜。
白話文:
靜下心來沉思,一切所見都像是虛幻的景象。生死這等重大事情,就像蝴蝶的夢、泡沫和影子一樣虛無。對於那些通達事理的人來說,千年的時間不過只是一剎那。他們追求的是內心的純真。在日常生活中,他們始終保持著警醒和專注的態度。
8. 調息
一 身中坎離,即在土釜,不向天邊,別尋子午,取彼鉛龍,益我永虎,煉氣歸神,還吾真一。
白話文:
【調整呼吸】
一、身體內的陰陽二氣,就在我們自身之中,不需要向外在的天地去尋找,不必刻意追求特定的時辰。運用我們體內的陰氣(常比作鉛龍),來滋養我們的陽氣(常比作汞虎),透過調節氣息使之歸於精神,回復我們最純粹真實的生命本質。
這段文字講的是中醫學中的內丹功法,強調人體內在陰陽二氣的調和與運用,以達到精神的純淨和生命的延續。
9. 除煩
慎 無明為障。莫大煩惱。種種多礙。自性明瞭。肝木上炎。如焚如燎。矧此沉 。識之宜慎。
白話文:
【解除煩躁】
務必要小心,不要讓無知成為你的障礙。過大的煩惱會造成許多困擾,阻礙你前行。要清楚明白自己的本性。當肝氣上逆,就像火在燃燒,情況嚴重。更何況這種深沉的情緒,你應該要特別謹慎對待。
這段話的意思是在提醒人們要了解自己的內心,避免讓無知和過度的煩惱成為障礙,並且要特別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肝氣上沖時,更要小心處理,以免造成更大的困擾。
10. 節食
五經環列。土位中都,病從口入。昔有良謨,過飽脾怯。食多胃浮,不節則嗟,是則誰辜。
白話文:
【節食】
人體的五臟像環狀排列,脾胃處於身體的中央位置,而疾病往往是因飲食不慎而產生。古時就有很好的教誨,過度飽食會導致脾氣虛弱。吃得太多會使胃氣上逆,若不知節制,便會產生嘆息或消化不良的情況,這樣的話,又能怪誰呢?
這段話在講述飲食與健康之間的關係,提醒人們要適量飲食,過量的飲食會對脾胃造成負擔,進而影響健康。
11. 慎勞
乾靜故專,坤靜故翕。人身二氣,惟休乃逸。如彼勞薪燃之猶急,筋骨日瘁,安有餘息。
白話文:
[慎重對待勞動]
當陽氣靜止因而能專注,陰氣靜止所以能收斂。人體內的陰陽二氣,只有在休息的時候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就像那些已經枯乾的柴火,即使再怎麼快速地燃燒,身體的筋骨每天還是會感到疲憊不堪,哪還有剩餘的精力呢。
換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當我們適當地休息,身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放鬆與恢復。如果過度勞累,就像枯木般快速燃燒,不僅筋骨疲憊,更無從談及有剩餘的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
12. 酌飲
曲台糟丘。濫腸狂藥。無量不亂。至人斯樂。溺則精撓。湎則神索。知止弗殆。是在自酌。
白話文:
【適量飲酒】
在酒池肉林之中,過度飲用烈酒,對腸胃造成傷害。但真正的智者能享受飲酒之樂,且不會因飲酒過量而失態。若過度沉溺於酒精之中,會使精神與身體受到影響,甚至消耗元氣。適可而止,纔不會有危險。懂得節制,適量飲酒,才能真正享受酒的樂趣。
這段文字強調了飲酒應當適可而止,懂得自我節制,才能享受酒的樂趣而不受其害。
13. 懲忿
怒 怒氣屬肝,過並傷肺,沖冠裂 ,忽發難制,炎炎隆隆,天君狂吠,克之弗力,胡以息怒?
白話文:
【懲戒忿怒】
憤怒的情緒歸屬於肝臟管理,但如果過度忿怒,不只會傷害到肺部,甚至會讓人怒火中燒,情緒激動到無法控制,就像火焰熊熊燃燒,雷聲轟隆作響。這時候,理智像是瘋狂的狗在亂叫,想要剋制它卻無能為力,那麼該如何才能平息這股怒氣呢?
這段文字是在講述過度憤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以及怒氣難以抑制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