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30)

回本書目錄

(30)

1. 咳嗽門(附哮 附喘)

開鬱降痰湯治

2. 附:哮

哮者即痰喘也。甚而常發者。喉中有水雞聲。牽引胸背是也

【立方】

四陳散 治痰哮。

陳 茶 陳薄荷 陳皮 陳紫蘇(各二錢) 薑十片。煎熟溫服。

必勝飲 治哮症久久不愈。一服即止。

半夏 枳實(各二錢) 石膏( 三錢) 杏仁(去皮尖) 茶葉 麻黃 栝蔞霜(去油) 甘草(各一錢) 薑五片。不拘時服。

二仙丹 治一切哮症。

沉香(一兩) 萊菔子(淘凈蒸熟曬乾。五兩)

上為細末。生薑汁為細丸。每服八分。白滾湯送下。

白話文:

[附:哮喘]

哮喘就是痰多且呼吸困難的病症,尤其是經常發作的,會有如水雞(蛙類)的聲音從喉嚨中發出,並且會牽連到胸部和背部的不舒服。

【立方】

「四陳散」用於治療痰多引起的哮喘。

陳茶、陳薄荷、陳皮、陳紫蘇(各約8克),薑10片,煎煮後溫熱服用。

「必勝飲」用於治療長久未癒的哮喘,一劑即能緩解。

半夏、枳實(各約8克),石膏(約12克),杏仁(去皮尖)、茶葉、麻黃、栝蔞霜(去油)、甘草(各約4克),薑5片,不限時間服用。

「二仙丹」用於治療各種哮喘。

沉香(約30克),萊菔子(淘洗淨後蒸熟曬乾,約150克)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加入生薑汁搓揉成小丸。每次服用約3.2克,用開水送服。

3. 嘔吐門(附翻胃)

嘔者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遠,故必嘔而出也。吐者亦有物在中,其所來之道近,故一吐而即出也。分而言之,微有不同,合而言之,同歸於火。飲食痰涎停積不化,胃氣一升,則涌而出矣。其與翻胃相似,而實各有所屬。翻胃屬寒,嘔吐屬熱。惟其熱也,故其出也,無定時,或隨食隨吐,或食良久而後吐。

隨食隨吐者,火邪急速不及入胃而即出,無嘔吐之苦,無揮咯之勞是即吐之謂也。食良久而後吐者,火猶稍緩,必入胃餘時,委曲而出,酸苦萬狀,傷神勞精,腸卷而腹急,是即嘔之謂也。而所出之物,亦不甚盡。惟翻也,則陰氣下結,水谷暫容。朝食則暮吐,暮食則朝吐,或朝食至午而吐,午時至暮而吐,其吐必盡所食。

日日如此,不少愆期。蓋胃家受寒不能運化,自不容於不出。此翻胃與嘔吐所以不同也。又有吞酸吐酸者何也?蓋飲食入胃,胃弱不能消,而又挾肝火,是以作酸。浮飲停蓄,變為酸痰。肝火升即吐,肝火降即吞。其吞與吐,皆肝火升降之所為也。故治嘔吐者,必治其熱。治翻胃者,必治其寒。

治吞酸吐酸者,必抑其肝。而後所投之藥無不中矣。

【脈雲】

關上脈滑,而大小不勻者,必吐逆。又雲,嘔吐無他,寸緊滑數,微數血虛,單浮帶芤則有瘀,最忌澀弱。

【立方】

安胃和中退 治嘔吐,因飲食過多,一時不能克化,胃窄不能容,又挾寒邪於內。

山楂 檳榔 草果 藿香 白豆蔻(各一錢五分) 半夏(薑礬制) 南星(泡過) 濃樸 蘇梗(各一錢) 生薑十片。煎服。

薑橘飲 治嘔吐乾噦,四肢厥冷。

廣橘皮(四兩) 老生薑(六兩) 水煎不拘時服。

藿香定嘔湯 治七情傷感氣鬱於中,變成嘔吐寒熱眩暈,不進飲食。

人參 藿香 半夏(各一錢) 枇杷葉(五片蜜炙) 蒼朮(一錢二分) 內桂 木香 橘紅 桔梗(各七分) 甘草(三分) 水煎空心熱服。

加味二陳湯 治氣鬱傷脾,飲食停胃,以致嘔吐。

半夏 陳皮 白茯苓 甘草(各八分) 藿香梗 砂仁 濃樸 香附(各一錢) 山楂肉 紅豆蔻(各六分) 生薑五片。煎服。

調胃和中湯 治中脘寒痰,嘔吐不止。

大附子(童便制) 橘紅 蒼朮 青皮 草果 子丁香 半夏(各一錢五分) 生薑十片。

六妙飲 治吐嘔不止口渴身熱。

陳皮 半夏(薑礬制) 黃連(薑汁炒) 梔子仁(酒炒) 檳榔(各三錢) 老生薑(五錢)

水煎溫服

白話文:

標題:[嘔吐症候羣(含反胃)]

內容:嘔吐是指胃中有物質,由於這些物質來自深處,因此會透過嘔吐的方式排出。而吐則是胃中也有物質,但這些物質較淺層,所以能迅速地吐出。這兩者雖然有些微差異,但總體來說,都跟「火」(指中醫中的病態熱象)有關。飲食或痰涎在胃中停留過久未能消化,當胃氣上升,就會導致嘔吐。雖然嘔吐和反胃症狀相似,但實際上各有其特徵。反胃屬於寒症,嘔吐屬於熱症。熱性嘔吐沒有固定時間,可能吃下食物就馬上吐出,也可能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吐出。

食物剛下肚就吐出的情況,表示邪火快速,食物尚未進入胃中就被排出,沒有嘔吐的痛苦,也不需費力,這就是所謂的「吐」。而食物在胃中停留一段時間後才吐出,說明邪火稍微緩慢,食物已進入胃中一段時間,再強烈地排出,讓人感到極度酸苦,精神疲憊,腸道緊縮,腹部急迫,這就是所謂的「嘔」。而且,嘔出的物質通常不會完全排淨。而反胃的特性是陰氣在下部凝結,食物暫時可以存留,早晨吃的東西晚上吐出,晚上吃的東西早晨吐出,或者早晨吃的到中午吐出,中午吃的到晚上吐出,而且吐出的一定包括所有吃下的食物。每天如此,不會有任何延遲。因為胃部受寒無法正常消化,所以食物無法留在胃中。這就是反胃和嘔吐的區別。

再者,吞酸吐酸又是怎麼回事呢?飲食進入胃中,胃弱無法消化,再加上肝火影響,因而產生酸味。流動的飲食停留在胃中,轉變為酸性的痰。當肝火上升時,人就會吐酸;當肝火下降時,人就會吞酸。吞酸與吐酸,都是肝火升降造成的。因此,治療嘔吐必須清熱,治療反胃必須袪寒,治療吞酸吐酸則必須抑制肝氣。這樣,所開的藥方纔能對症下藥。

對於脈象來說,如果關上脈滑且大小不均勻,很可能出現嘔吐。嘔吐除了其他原因外,若脈象緊滑數,代表血虛;脈象單浮帶芤,則可能有瘀血,最忌脈象澀弱。

接下來,是幾個治療嘔吐的藥方。

"安胃和中退"用於治療因飲食過量,胃部無法即時消化,加上內部寒邪,導致的嘔吐。

"薑橘飲"用於治療嘔吐、乾噦以及四肢冰冷。

"藿香定嘔湯"用於治療因情緒波動導致的氣鬱,進而轉變為嘔吐、寒熱、頭暈,無法進食。

"加味二陳湯"用於治療氣鬱導致脾胃受損,飲食停留在胃部,引發嘔吐。

"調胃和中湯"用於治療胃部寒痰,嘔吐不止。

"六妙飲"用於治療持續嘔吐、口渴及身體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