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24)
(24)
1. 諸氣門(附氣滯 附鬱)
人得天地之氣以成形。形者氣之所猶以寓者也。氣者形之所猶於充者也。二者固相為用,而亦有輕重之差焉。形病氣不病,雖羸瘦而無害。氣病形不病,雖肥壯而可憂。是形在所輕,而氣在所重也。人能安養天和,使五臟之氣,均得其平,則何病之有。惟內傷七情外感六氣,而五臟之氣病矣。
故心氣盛,則煩燥不寧,口乾舌燥。肺氣盛,則壅塞喘急,上膈煩滿。肝氣盛則暴怒時發,兩脅膨脹。脾氣盛,則中脘痞塞,腹滿飽悶。腎氣盛,則膀胱滿急,水道不通。皆氣之有餘者也。心氣虛,則精神恍惚,夢寐不寧。肺氣虛,則呼吸短淺,皮毛灑淅。肝氣虛則筋脈不和,頭空少睡。
脾氣虛則飢不欲飧,溏泄自利。腎氣虛,則腰腦不能轉側,大便與小便,前後牽引而微痛。此皆氣之不足者也。善醫者調其氣而有餘者瀉之,不足者補之,又豈有虛虛實實之患乎。凡本經之虛實,或宜補而宜瀉。然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又不可不知也。
【脈雲】
下手脈沉,便知是氣。沉極則伏,澀弱難治。其或沉滑,氣兼痰飲。又曰。沉弦細動皆氣痛。心痛在寸,腹痛在關,下部痛在尺。脈象顯然。
【立方】
利氣丹 治一切氣滯,心腹脹悶疼痛,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眩暈,或下利膿血,大小便結滯不快,鬱結等症。
沉香 木香(各二兩) 黑醜(一兩半生半熟) 玄胡索 檳榔 枳殼(麩炒) 莪朮 烏藥(各一兩五錢) 大黃(四兩) 黃連(三兩) 山楂肉(一兩八錢)
上為末水丸。每服二錢,空心白滾湯下。
心氣虛,則補之以炒鹽。心氣實,則瀉之以生甘草。此本經之補瀉也。然肝為心之母,虛則以薑橘補肝。脾為心之子,實則以黃連枳殼瀉脾。
肺氣虛,則補之以五味子。肺氣實,則瀉之以桑白皮。此本經之補瀉也。然脾為肺之母,虛則以炙甘草大棗補脾。腎為肺之子,實則以澤瀉瀉腎。
肝氣虛,則補之以薑橘。肝氣實,則瀉之以芍藥。此本經之補瀉也。然腎為肝之母,虛則以地黃黃柏補腎。心為肝之子,實則以生甘草瀉心。
脾氣虛,則補之以甘草大棗。脾氣實,則瀉之以黃連枳實。此本經之補瀉也。然心為脾之母,虛則以炒鹽補心。肺為脾之子,實則以桑白皮瀉肺。
腎氣虛,則補之以地黃黃柏。腎氣實,則瀉之澤瀉。此本經之補瀉也。然肺為腎之母,虛則以五味子補肺。肝為腎之子,實則以芍藥瀉肝。
合而言之,諸氣之病,分為五臟,五臟之病,分為諸症,皆不可以一節言也。此之所陳乃補瀉之大略耳。然此正藥之外,又不能無增益者焉。如炒鹽補心,甘草瀉心固矣,而麥冬亦可以補心,黃連亦可以瀉心。又
白話文:
[各種氣疾門(附氣滯與鬱結)]
人由天地之氣形成生命體。形體是氣所寄居的載體,而氣則是充滿形體的能量。兩者互相作用,但重要性有所差異。形體病了而氣未病,即使身體消瘦也不至於有害;若氣病了而形體未病,即便身體健壯也令人擔憂。這說明形體的重要性次於氣。人如果能夠妥善保養自然的和諧狀態,使五臟之氣保持平衡,則何來疾病?然而,一旦內傷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或外感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五臟之氣就會生病。
心氣過盛,會使人煩躁不安,口乾舌燥。肺氣過盛,導致胸悶喘息,上膈煩滿。肝氣過盛則容易暴怒,兩脅脹滿。脾氣過盛,引起中脘痞塞,腹部飽悶。腎氣過盛,導致膀胱滿急,排尿不暢。這些都是氣過多的表現。反之,心氣不足,精神恍惚,睡眠不安。肺氣不足,呼吸短淺,皮膚髮冷。肝氣不足則筋脈不和,頭暈少眠。脾氣不足,食慾減退,腹瀉自利。腎氣不足,腰部轉動困難,大小便前後微痛。這些都是氣不足的症狀。高明的醫生會調節氣的平衡,過多則瀉,不足則補,哪會有虛虛實實的困擾呢?對於各經絡的虛實,有的應補,有的應瀉。然而虛則補其母,實則瀉其子,這也是必須瞭解的。
【脈象說】
按脈發現脈象沉,就可知道是氣的問題。脈沉極則伏,澀弱則難以治療。若脈沉且滑,可能是氣兼痰飲。另外,沉弦細動都是氣痛的表現。心痛在寸脈,腹痛在關脈,下部痛在尺脈。脈象特徵明顯。
【藥方】
利氣丹 治療各種氣滯,心腹脹悶疼痛,嘔吐酸水,痰涎不利,頭目眩暈,或下痢膿血,大小便結滯不暢,鬱結等症狀。
沉香、木香(各二兩)、黑醜(一兩半生半熟)、玄胡索、檳榔、枳殼(麩炒)、莪術、烏藥(各一兩五錢)、大黃(四兩)、黃連(三兩)、山楂肉(一兩八錢)
以上藥材磨成粉末,製成水丸。每次服二錢,空腹時用開水送下。
心氣虛,可用炒鹽補。心氣實,可用生甘草瀉。這是心經的補瀉法。然而,肝是心的母親,虛則用姜橘補肝。脾是心的孩子,實則用黃連枳殼瀉脾。
肺氣虛,可用五味子補。肺氣實,可用桑白皮瀉。這是肺經的補瀉法。然而,脾是肺的母親,虛則用炙甘草大棗補脾。腎是肺的孩子,實則用澤瀉瀉腎。
肝氣虛,可用姜橘補。肝氣實,可用芍藥瀉。這是肝經的補瀉法。然而,腎是肝的母親,虛則用地黃黃柏補腎。心是肝的孩子,實則用生甘草瀉心。
脾氣虛,可用甘草大棗補。脾氣實,可用黃連枳實瀉。這是脾經的補瀉法。然而,心是脾的母親,虛則用炒鹽補心。肺是脾的孩子,實則用桑白皮瀉肺。
腎氣虛,可用地黃黃柏補。腎氣實,可用澤瀉瀉。這是腎經的補瀉法。然而,肺是腎的母親,虛則用五味子補肺。肝是腎的孩子,實則用芍藥瀉肝。
總的來看,各種氣疾,分爲五臟,五臟之病,又分爲各種症狀,不能單一看待。這裏所闡述的只是補瀉的大致方法。然而,在正藥之外,有時也需要添加其他藥物。例如,炒鹽補心,甘草瀉心固然不錯,但麥冬也可以補心,黃連也可以瀉心。再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