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20)
(20)
1. 附:邪祟
凡人染邪祟.皆因精神衰乏,邪從而入,其脈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是也。
【立方】
灸鬼眼穴,以兩手大指並縛定,用大艾炷騎縫灸之,務令兩甲角,及甲後四處,著火方效。
白話文:
【凡人染邪祟,皆因精神衰乏,邪從而入,其脈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是也。】
【立方】
【灸鬼眼穴,以兩手大指並縛定,用大艾炷騎縫灸之,務令兩甲角,及甲後四處,著火方效。】
2. 痞塊門(附嘈雜 附呃逆)
痞者否塞之意也。從病從否,故有痞之名焉。又以其堅實有形,故又名之曰痞塊。然是物也,自成塊,各自成塊者易治,並而成塊者難消。然果何以辨之?察其脈視其形而已矣。脈弦為痰,脈滑為食,脈芤為血,三脈俱見,則並而成塊也。以其形而言之,宿食成塊者,居於中脘,視之則無形,按之則有質,在腸胃之間。
以人之飲食,皆入於胃,故不在皮里膜外。其在皮里膜外者,皆痰與血。蓋痰能流註於脂膜,血能營運於皮肉。痰積而不流,則脂膜之間為其所據,而有形可見。血瘀而不行,則皮肉之間為其所礙,而亦有形可見也。欲辨痰與血之異,亦審其痛之何如耳。痛甚者為血,痛不甚者為痰。
白話文:
「痞」指的是阻塞不通的意思。因為這個病症是由於阻塞而引起的,所以稱為「痞」。又因為它堅硬且有形狀,所以又叫做「痞塊」。然而,這些阻塞物,有的單獨成塊,有的彼此相連成塊。單獨成塊的容易治療,相連成塊的則難以消除。那麼,如何分辨呢?觀察脈象和外觀就可以判斷。脈象弦緊代表痰,脈象滑利代表食物,脈象虛弱代表血,三種脈象同時出現,則表示阻塞物彼此相連成塊。
從外觀上來說,宿食形成的阻塞物,位於中脘部位,看起來沒有形狀,但按壓時有實質感,位於腸胃之間。人體所吃下的食物,都進入胃中,所以不會在皮膚或肌肉之間。在皮膚或肌肉之間的阻塞物,都是痰和血。因為痰可以流注到脂肪膜中,血可以滋養運行於皮肉之間。痰積聚而不流通,就會佔據脂肪膜之間,形成有形的塊狀。血瘀積而不流通,就會阻塞在皮肉之間,同樣也會形成有形的塊狀。想要區分痰和血,也可以觀察疼痛程度。疼痛劇烈的是血,疼痛不劇烈的是痰。
又手推不動者為血,手推易動者為痰。以熱物熨之而痛緩者為血,熨之而無所覺者為痰。此痰與血之辨也。若痰血相成者,何以辨之?塊之所漸而大者是也。蓋先有死血,而又有痰,以裹之則以漸而大。先有積痰,而又有血,以並之亦以漸而大。若單是血,或單是痰,無相並相裹之物,只如初起之形而已。
何至以漸而大乎。然宿食成塊,亦未有不資於痰與血者。是何也?蓋飲食所傷者,惟中脘作痛,或按之硬實而已。初未嘗如彈丸之形者。使不資於痰與血,何以成塊乎?必先有硬飯,或魚與肉,或餛飩米團之類,一時失嚼誤咽,停於胃中,經月不能消化,礙其道路,血流過其處,又裹一層,痰與血共相裹之,則不能不成塊矣。裹一層則大一層,故始如彈丸,久則如杯如碗。
白話文:
如果用手推按身體,推不動的是血,容易推動的是痰。用熱物熨燙,疼痛減緩的是血,沒有感覺的是痰。這是分辨血和痰的方法。如果血和痰混合在一起,怎麼分辨呢?只要看腫塊是不是逐漸變大就知道。因為先有瘀血,然後痰包裹在瘀血周圍,所以腫塊會逐漸變大。如果先有積痰,然後有血加入,也會使腫塊逐漸變大。如果單純是血或單純是痰,沒有互相包裹,就會維持最初的大小。
為什麼腫塊會逐漸變大呢?因為宿食變成腫塊,也需要痰和血的參與。這是因為飲食不當造成的傷害,只會讓中脘疼痛,或者按壓時感到硬實,不會一開始就形成彈丸一樣的腫塊。如果沒有痰和血的參與,怎麼會形成腫塊呢?一定是先有硬飯、魚肉、餛飩米團等食物,沒有充分咀嚼就吞咽下去,停留在胃裡,經過一段時間不能消化,阻塞了消化道,血液流經這裡,又包裹了一層,痰和血一起包裹,就會形成腫塊。包裹一層就會大一層,所以一開始像彈丸,時間久了就會像杯子、碗一樣大。
其初尚隱於胃中,猶有質而無形。其後漸大,則腹皮頂起,而形外見矣。又有時升時降,時隱時見者,乃氣塊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按之不見塊,不按又若有形,而漉漉作聲,乃停飲也,非塊也。此才論其塊雲耳。然以其在人而言,則雖各有專病,又不可拘也。如婦人之塊,多惡血而亦有氣成者。
小兒之塊,多食積而亦有痰成者。易怒之人,多氣癖而亦有血成者。肥胖之人,多痰飲而亦有食成者。當問其得病之由。或偶傷食,自此日而起始也。或毆受氣者,自此而起。或偶因負重勞力,自此日而起者。或平素有鬱痰膠固,偶發作而起者。在婦人,必審其月事之通閉。
白話文:
一開始腫塊還藏在胃裡,摸起來有東西但看不见。之後慢慢變大,肚子就會鼓起來,外觀就能看見了。有的時候腫塊會上升下降,時隱時現,這是氣塊。有的時候腫塊會在左側或右側,或是在上或在下,按壓時摸不到,不按壓卻感覺有東西,還會有咕嚕咕嚕的聲音,這是停滯的液體,不是腫塊。以上只是討論腫塊本身。但是從人體的角度來看,雖然腫塊各有專病,但也不可一概而論。例如婦女的腫塊,多半是因為瘀血,也有可能是氣造成的。
小孩的腫塊,多半是因為積食,也有可能是痰造成的。容易生氣的人,多半是因為氣滯,也有可能是血瘀造成的。肥胖的人,多半是因為痰飲,也有可能是積食造成的。需要詢問患者發病的原因。有可能是偶爾吃壞肚子,從那天開始就出現腫塊;也有可能是被打或受氣,從那時開始就出現腫塊;也有可能是因為搬重物勞累,從那一天開始就出現腫塊;也有可能是平常就積有痰濕,偶爾發作而出現腫塊。對於婦女,一定要仔細詢問她們的月經是否順暢。
在小兒,必審其飲食之多寡。皆當以意求之,不能盡述也。 【脈雲】 經曰。積塊之脈必結伏。見在左,塊居左。見在右,塊居右。此其驗也。 【立方】 【磨平飲】 治死血成塊,奔走作楚。 紅花 桃仁 山楂 蘇木(各二錢) 京三棱 蓬莪朮 枳殼 香附 烏藥(各一錢五分) 水煎空心服。 【萬靈丹】 治痰積成塊。
白話文:
小孩的飲食要特別注意份量,具体如何调整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无法一概而论。古书上说,如果摸到孩子的脉象是结实沉伏的,且脉象偏左,那么身体左侧可能有积块;如果脉象偏右,那么身体右侧可能有积块。治法上,可以用磨平饮来治疗死血凝结成块引起的疼痛,可以用万灵丹来治疗痰积成块。
半夏(薑制) 南星(薑汁炒) 瓦礱子( ) 青礞石( ) 沉香(銼各二兩) 青皮(醋炒)莪朮(醋煮) 三棱 香附(醋炒) 白芍(
白話文:
半夏(薑制)、南星(薑汁炒)、瓦礱子、青礞石、沉香(銼各二兩)、青皮(醋炒)、莪朮(醋煮)、三棱、香附(醋炒)、白芍
3. 附:嘈雜
凡嘈雜皆因心脾二經虛火發動。兩手寸關脈來弦滑是也。
【立方】
調脾抑火湯 治脾氣不足。心中不時嘈雜。
白茯苓 黃連 山梔仁 白朮(各二錢) 陳皮 黃芩 甘草(各一錢) 水煎不拘時服。
又方 治心血少。胃口嘈雜。不時索食。
黃連(薑汁炒) 當歸 人參 白朮(土炒各二錢) 龍眼肉五個。煎服。
白話文:
凡是心煩意亂、嘈雜不安,都是因為心脾兩經虛火上升所致。檢查脈象時,兩手寸關脈搏跳動有力而滑利,就是這個症狀的表現。
4. 附:呃逆
.煎服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古以為寒,恐非也。治法須辨有餘不足而治。
【脈雲】
浮而緩者易治,急者難治。
【立方】
橘皮竹茹湯 治大病後,中氣不足,呃逆不已,脈來虛細。
人參 陳皮 竹茹 甘草(各二錢) 棗五枚。生薑十片。煎服。
解毒湯 治痰火相搏,呃逆不住。(方見傷寒門)
白話文:
煎煮藥物服用。各種逆氣上衝,都是屬於火症。古人認為是寒症,恐怕不對。治療方法需要辨別虛實,然後再對症下藥。
脈象浮而緩的比較容易治癒,急促的則難治。
橘皮竹茹湯用於治療大病之後,中氣不足,呃逆不止,脈象虛細的症狀。
處方:人參、陳皮、竹茹、甘草各兩錢,大棗五枚,生薑十片。煎煮服用。
解毒湯用於治療痰火互搏,呃逆不止的症狀。(方劑請參考傷寒門)
丁香竹茹湯 治中焦氣塞,下焦呃逆。
柿蒂 陳皮 生茹(各二錢) 丁香(五枚) 生薑五片。煎服。
又方 治婦人產後發呃。
黃柏 當歸 知母 陳皮(各二錢) 生地 川芎 竹茹 白芍(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煎服。
白話文:
丁香竹茹湯
方一:
此方用於治療中焦氣機阻滯,下焦呃逆。
組成:柿蒂、陳皮、生竹茹(各二錢)、丁香(五枚)、生薑五片。
用法:水煎服。
方二:
此方用於治療婦女產後呃逆。
組成:黃柏、當歸、知母、陳皮(各二錢)、生地、川芎、竹茹、白芍(各一錢二分)、生薑三片。
用法: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