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20)

回本書目錄

(20)

1. 附:邪祟

凡人染邪祟.皆因精神衰乏,邪從而入,其脈乍大乍小,乍長乍短是也。

【立方】

灸鬼眼穴,以兩手大指並縛定,用大艾炷騎縫灸之,務令兩甲角,及甲後四處,著火方效。

2. 痞塊門(附嘈雜 附呃逆)

痞者否塞之意也。從病從否,故有痞之名焉。又以其堅實有形,故又名之曰痞塊。然是物也,自成塊,各自成塊者易治,並而成塊者難消。然果何以辨之?察其脈視其形而已矣。脈弦為痰,脈滑為食,脈芤為血,三脈俱見,則並而成塊也。以其形而言之,宿食成塊者,居於中脘,視之則無形,按之則有質,在腸胃之間。

以人之飲食,皆入於胃,故不在皮里膜外。其在皮里膜外者,皆痰與血。蓋痰能流註於脂膜,血能營運於皮肉。痰積而不流,則脂膜之間為其所據,而有形可見。血瘀而不行,則皮肉之間為其所礙,而亦有形可見也。欲辨痰與血之異,亦審其痛之何如耳。痛甚者為血,痛不甚者為痰。

又手推不動者為血,手推易動者為痰。以熱物熨之而痛緩者為血,熨之而無所覺者為痰。此痰與血之辨也。若痰血相成者,何以辨之?塊之所漸而大者是也。蓋先有死血,而又有痰,以裹之則以漸而大。先有積痰,而又有血,以並之亦以漸而大。若單是血,或單是痰,無相並相裹之物,只如初起之形而已。

何至以漸而大乎。然宿食成塊,亦未有不資於痰與血者。是何也?蓋飲食所傷者,惟中脘作痛,或按之硬實而已。初未嘗如彈丸之形者。使不資於痰與血,何以成塊乎?必先有硬飯,或魚與肉,或餛飩米團之類,一時失嚼誤咽,停於胃中,經月不能消化,礙其道路,血流過其處,又裹一層,痰與血共相裹之,則不能不成塊矣。裹一層則大一層,故始如彈丸,久則如杯如碗。

其初尚隱於胃中,猶有質而無形。其後漸大,則腹皮頂起,而形外見矣。又有時升時降,時隱時見者,乃氣塊也。或左或右,或上或下,按之不見塊,不按又若有形,而漉漉作聲,乃停飲也,非塊也。此才論其塊雲耳。然以其在人而言,則雖各有專病,又不可拘也。如婦人之塊,多惡血而亦有氣成者。

小兒之塊,多食積而亦有痰成者。易怒之人,多氣癖而亦有血成者。肥胖之人,多痰飲而亦有食成者。當問其得病之由。或偶傷食,自此日而起始也。或毆受氣者,自此而起。或偶因負重勞力,自此日而起者。或平素有鬱痰膠固,偶發作而起者。在婦人,必審其月事之通閉。

在小兒,必審其飲食之多寡。皆當以意求之,不能盡述也。 【脈雲】 經曰。積塊之脈必結伏。見在左,塊居左。見在右,塊居右。此其驗也。 【立方】 【磨平飲】 治死血成塊,奔走作楚。 紅花 桃仁 山楂 蘇木(各二錢) 京三棱 蓬莪朮 枳殼 香附 烏藥(各一錢五分) 水煎空心服。 【萬靈丹】 治痰積成塊。

半夏(薑制) 南星(薑汁炒) 瓦礱子( ) 青礞石( ) 沉香(銼各二兩) 青皮(醋炒)莪朮(醋煮) 三棱 香附(醋炒) 白芍

3. 附:嘈雜

凡嘈雜皆因心脾二經虛火發動。兩手寸關脈來弦滑是也。

【立方】

調脾抑火湯 治脾氣不足。心中不時嘈雜。

茯苓 黃連 山梔仁 白朮(各二錢) 陳皮 黃芩 甘草(各一錢) 水煎不拘時服。

又方 治心血少。胃口嘈雜。不時索食。

黃連(薑汁炒) 當歸 人參 白朮(土炒各二錢) 龍眼肉五個。煎服。

4. 附:呃逆

.煎服 諸逆衝上,皆屬於火。古以為寒,恐非也。治法須辨有餘不足而治。

【脈雲】

浮而緩者易治,急者難治。

【立方】

橘皮竹茹湯 治大病後,中氣不足,呃逆不已,脈來虛細。

人參 陳皮 竹茹 甘草(各二錢) 棗五枚。生薑十片。煎服。

解毒湯 治痰火相搏,呃逆不住。(方見傷寒門)

丁香竹茹湯 治中焦氣塞,下焦呃逆。

柿蒂 陳皮 生茹(各二錢) 丁香(五枚) 生薑五片。煎服。

又方 治婦人產後發呃。

黃柏 當歸 知母 陳皮(各二錢) 生地 川芎 竹茹 白芍(各一錢二分) 生薑三片。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