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文胤

《丹台玉案》~ (24)

回本書目錄

(24)

1. 附:氣滯

蒼天之氣,清凈不息,變為雲霧,為雷雨者,山澤濕熱熏蒸也。人身元氣導引血液,升降三為癖,而心腹脅肋刺痛,蓄於下焦,則為腰痛,為脹墜,流乎經絡,則周回刺痛。多因七情飲食,鬱為濕熱,成痰與積。起初宜辛溫之藥,開鬱行氣,豁痰消積。稍久即以辛平之藥和之,辛寒之藥折之。如此則火易降,氣易平,而病根可除矣。

【立方】

開鬱理氣湯 治氣鬱不散,肚腹脹滿。

香附 沉香 半夏(各一錢) 蘇子 枳實 蘿蔔子(各一錢五分) 丁香 大腹皮 藿香(各八分) 水煎熱服。

清氣抑肝丸 治氣不消散,凝滯膈上。

青皮 桑白皮 枳殼(各三錢) 檀香 山梔仁 烏藥(各一錢) 半夏曲 橘紅 白豆蔻(各一錢五分) 砂仁(一錢二分) 加生薑三片。煎服。

氣滯上焦,以橘紅、枳殼、桔梗、甘草、藿香、香附、黃連、砂仁、枇杷葉、栝蔞仁為主。氣滯中焦,以木香、檳榔、山楂、枳殼、蓬術,在兩脅,加青皮、柴胡、龍膽草、芍藥為主。氣滯下焦,以沉香、茴香、川楝子、荔枝核、山梔為主。

白話文:

[附:氣滯]

就像蒼天的清氣,不斷地運行,會變化成為雲霧,形成雷雨,這是因為山澤中的濕氣和熱氣在蒸發。人體內的元氣引導著血液運行,當這股氣流不順,上下運行受阻時,就會形成氣滯,導致心臟、腹部、脅肋等部位刺痛。如果這股氣滯留在下腹,就會引起腰痛和腫脹感,如果在經絡中流動,就會造成周身刺痛。這些情況大多是由於情緒波動或飲食失調,導致濕熱鬱結,進而形成痰和積聚。初期治療應使用辛溫的藥物,來開解鬱結、促進氣血運行,並能化痰消積。但若病情延長,就該轉用辛平或辛寒的藥物,以調和和抑制過旺的火氣。這樣做可以讓體內的火氣下降,氣血恢復平衡,病根就能被根除了。

【立方】

開鬱理氣湯 用於治療氣鬱不散,造成腹部脹滿的情況。

藥方包括香附、沉香、半夏各一錢,蘇子、枳實、蘿蔔子各一錢五分,丁香、大腹皮、藿香各八分。用水煎煮後熱服。

清氣抑肝丸 用於治療氣鬱不散,凝滯在胸膈上方。

藥方包括青皮、桑白皮、枳殼各三錢,檀香、山梔仁、烏藥各一錢,半夏曲、橘紅、白豆蔻各一錢五分,砂仁一錢二分,再加入生薑三片。用水煎煮後服用。

對於上焦氣滯,可用橘紅、枳殼、桔梗、甘草、藿香、香附、黃連、砂仁、枇杷葉、栝蔞仁作為主要藥材;中焦氣滯,可用木香、檳榔、山楂、枳殼、蓬術,若是兩脅部位的氣滯,則可加入青皮、柴胡、龍膽草、芍藥;下焦氣滯,可用沉香、茴香、川楝子、荔枝核、山梔作為主要藥材。

2. 附:鬱

鬱者,結聚而不得發越也。當升而不得升,當降而不得降,當變化不得變化,則諸病生焉。然有病久不解而成鬱,有鬱久而生病。其症有六。脈多沉伏,胸滿脅痛,脈沉澀者,為氣鬱。周身關節走痛,首如物蒙,足重遇陰寒便發,脈沉滯者,為濕鬱。胸膈滿,動則喘急,起卧怠情,寸脈沉滑者,為痰鬱。

目蒙口乾,舌燥,小便赤澀,脈沉數者,為熱鬱。四肢無力,能食便血,脈沉芤澀者,為血鬱。噯酸腹飽,不能食,左手脈和平,右手脈緊盛者。

【立方】

舒鬱丸 治一切鬱症。

香附 枳實 蒼朮(各三兩) 沉香(一兩五錢) 宿砂 山梔仁撫芎 紅曲 半夏(各上為末水丸。每服三錢,空心白滾湯下。

氣鬱,加烏藥、木香、檳榔、乾薑、枳殼、桔梗。

濕鬱,加白朮、白芷、赤茯苓、木通、蒼朮。

痰鬱,加南星、海石、栝蔞仁、枳殼、桔梗、小皂莢。

熱鬱,加黃連、青黛、連翹、山梔。

血鬱,加桃仁、紅花、丹皮、當歸、韭汁。

食鬱,加山楂、麥芽、神曲。傷冷食胃脘痛,加草豆蔻、乾薑。如春加防風,夏加苦參,秋冬加吳茱萸。

白話文:

[附:鬱]

鬱,指的是氣血或體內物質在體內聚集,無法順利流通或釋放的情況。當身體本應上升的物質無法上升,應下降的無法下降,應發生轉化的無法轉化,各種疾病就會產生。有些病久治不愈會形成鬱積,有的則是鬱積久了才引發疾病。鬱積有六種表現形式。

脈象多呈現沉伏,胸口憋悶,脅肋疼痛,脈象沉澀,這是氣鬱的表現。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頭部像被東西蒙住,腳步沉重,遇到陰冷天氣就發作,脈象沉滯,這是濕鬱的表現。胸部感覺悶堵,活動後呼吸急促,起身躺下都覺疲憊,脈象沉滑,這是痰鬱的表現。

眼睛視物模糊,口乾舌燥,小便色赤且排尿困難,脈象沉數,這是熱鬱的表現。四肢乏力,食慾正常但有便血,脈象沉芤澀,這是血鬱的表現。反酸且腹部飽脹,不想吃東西,左手脈象平和,右手脈象緊繃,這是食鬱的表現。

【立方】

舒鬱丸,用於治療所有類型的鬱積症狀。

香附、枳實、蒼朮各90克,沉香45克,宿砂、山梔仁、川芎、紅曲、半夏各等量研磨成粉末,用水製成丸。每次服用9克,空腹時用熱水送服。

對於氣鬱,可加入烏藥、木香、檳榔、乾薑、枳殼、桔梗。

對於濕鬱,可加入白朮、白芷、赤茯苓、木通、蒼朮。

對於痰鬱,可加入南星、海石、栝蔞仁、枳殼、桔梗、小皁莢。

對於熱鬱,可加入黃連、青黛、連翹、山梔。

對於血鬱,可加入桃仁、紅花、丹皮、當歸、韭汁。

對於食鬱,可加入山楂、麥芽、神曲。若因冷食導致胃脘痛,可加入草豆蔻、乾薑。春季可加防風,夏季可加苦參,秋冬則可加吳茱萸。

3. 諸痛門

諸痛之症.種種不同.其患有周身骨節、肩背、手臂、項脊、腰肋、心膻、小腹之殊.其致痰之由,有風寒、濕熱、燥火、痰血、積氣之異。如周身遍體,無所不痛者,此有火或飲酒之人,素有濕痰停積於內,又為風寒邪氣所侵,以至痰不能周流疏利,留蓄於經絡關節之間,日久凝滯不散,鬱於肩背、項脊、腰肋、手臂等處,不腫則痛,須令人按之摩之,則熱氣至而痛止。故今之背痛者,痰滯也,必捶打千百,而後散可知矣。

不然則為痰、為涎、為飲三者之症。蓋濕邪上浮於肺,隨氣壅嗽,發動則名為痰。濕邪聚於脾,隨氣溢於口,氣流出不禁,則名曰涎。至於胃為濕邪所乘,而為吐、為嘔、為噦,則名曰飲。此又不可不察。然大要以勝濕消痰,順氣和血養脾為主。外此又有飲食之後,為冷氣所傷,而發熱身痛,此傷食身痛也。

宜消導之。六脈浮緊,鼻塞身重、頭痛、氣粗,發熱身痛者,此傷寒傷風身痛也。宜解表之。如病後汗下而身痛者,此氣血虛也。宜調補之。至於頭痛頭風,以發散為主。心痛即胃脘痛,有舊疾、有客寒、有積痰以開鬱化痰為主。其腹痛、腰脅痛宜溫經散寒,熱濕為要。若飲食過多,內傷脾氣者,宜消導之。

又如小便作痛者,須問小便利不利。小便利者是蓄血,小便不利者是溺澀。有卒然大痛者,是感寒,時痛時止者,是火。若婦人小腹為沖任之海,一遇寒冷則血氣凝結,為之擊搏而作痛,得溫暖則氣和通,而痛自止。又有胞絡之間,陰戶之中,為房事所傷,或外寒鬱遏亦能作痛。

臀尖盡處,又有所謂尻骨痛,有痰有血虛死血不同。學人宜詳審之。

【脈雲】

舉要曰諸痛麻多於沉伏,惟風寒頭痛,脈浮而洪。

【立方】

蠲疼湯 治周身仵痛。

防風 羌活 蒼朮(各一錢) 木瓜 當歸 威靈仙 烏藥 生地(各二錢) 白芍 秦艽、川芎(各八分) 水酒各半。煎服。

定疼湯 治肩背項脊痛並背心痛,此其寒痰不散。

獨活 羌活 本(各二錢) 川芎 甘草 防風 前胡 當歸(各一錢五分) 陳皮 肉桂、蘇子(各八分) 酒煎溫服。

拂疼飲 治手臂腫痛。皆因濕痰濕火或風寒凝滯不散。

烏藥 南星 僵蠶 川芎 麻黃(各一錢) 蒼朮 桂枝 白朮 橘紅(各一錢) 竹瀝(一杯) 水煎溫服。

活絡飲 治肢節疼痛。

當歸 川芎 白芍(酒炒) 半夏(薑礬制) 南星 桑寄生 秦艽 生地 蒼朮(炒各一錢五分) 臨服加酒一杯。

降氣湯 治胸膈作痛,脹悶喘急,飲食難進。

木香

白話文:

[各種疼痛類型]

各種疼痛的症狀,形形色色,各不相同。疼痛可能出現在全身的骨節、肩背、手臂、頸部、腰部、肋骨、心窩、小腹部等不同部位。導致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風寒、濕熱、燥火、痰血、氣滯等不同的因素。

例如,全身上下都感到疼痛的情況,這可能是由於體內長期積存濕痰,再受到風寒邪氣的影響,使得痰液無法在體內正常流通,積蓄在經絡關節間,長時間下來凝結不散,聚集在肩背、頸部、腰部、手臂等地方,引起疼痛。這種情況下,患者常會感覺到需要按摩才能緩解疼痛,因為按摩可以促進熱氣循環,減輕痛感。所以,背痛常常是由於痰滯造成的,通常需要透過拍打、按摩等方式才能散去。

如果不是痰滯引起的,可能是由痰、涎、飲這三種情況造成。濕邪上升至肺部,跟著氣流阻塞,引發咳嗽,這種情況被稱為「痰」。濕邪聚積在脾臟,跟著氣流溢出口腔,無法控制氣流的排放,這種情況被稱為「涎」。而胃部受濕邪影響,引發嘔吐、噁心、打嗝,這種情況被稱為「飲」。這些情況都必須仔細辨別。

總的來說,治療上主要應對濕邪,消除痰濕,順暢氣血,調理脾胃。此外,有時候飲食後受到寒涼氣息影響,出現身體疼痛伴隨發熱,這是因為食物傷害了身體所致,需要進行消化引導。

如果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比如脈搏浮緊、鼻塞、身體沉重、頭痛、呼吸急促、發熱和身體疼痛,這是因為受到風寒所導致的身體疼痛,應該使用解表法治療。

對於病後出汗或服用下藥後仍感到身體疼痛的情況,這可能是氣血虛弱的表現,需要調理補充。

至於頭痛和頭風,主要採用發散法治療;心痛實際上是胃脘痛,可能由舊疾、外感寒涼或痰積等因素引起,主要以開鬱化痰為主;腹痛和腰脅痛應溫經散寒,針對熱濕的問題。如果飲食過多,傷害了脾氣,應當進行消化引導。

另外,如果小便時感到疼痛,需瞭解小便是否順暢。小便順暢可能是因為血塊堵塞,小便不順暢則可能是尿路感染。突然劇烈疼痛可能是因為受寒,疼痛時時停止則可能是因為火氣。女性的小腹是沖任之海,一旦受到寒冷,就會導致血氣凝結,造成疼痛,但得到溫暖後,氣血和順,疼痛自然消失。此外,生殖器官也可能因性行為或外寒的影響,導致疼痛。

臀部尖端部分,又稱為尾骨,這裡的疼痛可能由痰或血虛死血引起,需要詳細診斷。

在脈象方面,一般來說,疼痛的脈象多呈麻多於沉伏,只有風寒頭痛的脈象會呈現浮而洪。

蠲疼湯:治療全身疼痛。成分包括防風、羌活、蒼朮、木瓜、當歸、威靈仙、烏藥、生地、白芍、秦艽、川芎,用水和酒各半煎煮服用。

定疼湯:治療肩背、頸部疼痛及背部疼痛,主要針對寒痰不散的情況。成分包括獨活、羌活、川芎、甘草、防風、前胡、當歸、陳皮、肉桂、蘇子,用酒煎煮溫服。

拂疼飲:治療手臂腫痛,可能是因為濕痰、濕火或風寒凝滯不散。成分包括烏藥、南星、僵蠶、川芎、麻黃、蒼朮、桂枝、白朮、橘紅、竹瀝,用水煎煮溫服。

活絡飲:治療肢節疼痛。成分包括當歸、川芎、白芍、半夏、南星、桑寄生、秦艽、生地、蒼朮,臨服用時加一杯酒。

降氣湯:治療胸膈疼痛,胸脹、喘急,飲食困難。成分包括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