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9)
(9)
1. 疹門
屬少陽、三焦相火,有色痕而無頭粒,重者紅如錦紋。疹屬少陰君火,浮小而有頭粒。隨一則下之早,則下之晚。乃外感熱病發斑也。陰症發斑,皆出背胸之間。手足雖有,亦稀少而微紅。此無根失守之火,聚於胸中,止獨熏肺,傳於皮膚,而為斑點。但如蚊蚋蚤虱形狀,而非錦紋也。
內傷發斑者,胃氣極重,一身之火游行於外,所致輕如蚊跡,多在手足也。疹雖屬少陰君火,見於面多者,乃心火入肺而然。背上多者,足太陽膀胱火熱而然。胸前多者,足陽明火熱而然。四肢多者,脾與心火熱而然也。又有所謂癮疹者,多屬脾,隱隱然在皮膚之間,故曰癮疹。
發則多癢不仁,有風熱風濕之殊。又有所謂丹疹者,皆惡熱毒血蓄於命門,遇相火合發,即發也。色有赤白,熱有微甚耳。在小兒得之名曰赤瘤,自有治法,見啞
【脈雲】
陽浮而數,陰實而大。火盛於表,故陽浮而數。下焦實熱,故陰實而大。
【立方】
消斑青黛飲 治熱傳里,里實有虛,血熱不散,熱氣乘虛,出於皮膚而為斑。色黑者不治。
棗二枳。竹葉十五片。不拘時服。
玄參升麻湯 治熱毒發斑,咽痛煩躁譫語。
玄參 升麻 甘草(各二錢) 石膏 知母(各二錢五分)
水煎服。
消毒犀角湯 治 及癮疹。
牛蒡子(五錢) 荊芥 甘草 防風(各二錢)
水煎溫服。
消風散 治丹疹。屬血風血熱。
荊芥 甘草 陳皮 濃樸(各五錢) 白僵蠶 人參 蟬蛻 茯苓 防風(各二錢) 川芎藿香 羌活(各一錢)
上為末。每服三錢。清茶調下。
通聖散 治諸 。身上熱疹子。
防風 川芎 當歸 麻黃 薄荷 連翹 芒硝 大黃 白芍(各二錢) 黃芩 石膏 桔梗滑石 荊芥 山梔 白朮 甘草(各一錢五分) 水煎熱服。
白話文:
[疹門]這段文字談的是疹子的性質和治療方法。
疹子屬於少陽、三焦的相火,會呈現出有顏色痕跡但沒有頭粒的特徵,嚴重的話,顏色會像錦紋一樣鮮紅。另一種疹子則屬少陰的君火,疹子較小且有頭粒。對於疹子,如果過早或過晚治療都不好,這是因為外感熱病導致的斑疹。如果是陰症發出的斑疹,通常會出現在背部和胸部之間,雖然手腳也會有,但是數量少且顏色偏淡紅。這類的疹子,是無根的火氣聚集在胸中,單獨燻蒸肺部,再傳到皮膚形成斑點,形狀像蚊蟲叮咬的痕跡,而不是像鮮紅的錦紋。
內傷導致的斑疹,胃氣會非常重,全身的火氣會遊走於體外,導致的疹子形狀輕微如蚊跡,大多出現在手腳。雖然疹子歸屬少陰的君火,但如果臉上的疹子特別多,那是因為心火進入肺部所致。背上疹子多,是因為足太陽膀胱的火熱;胸前疹子多,是因為足陽明的火熱;四肢疹子多,是因為脾和心的火熱。另外一種癢疹,大多跟脾有關,隱隱地出現在皮膚間,所以稱為癮疹。
發疹時多會感到癢,而且失去感覺,可能是風熱或風濕的緣故。另一種丹疹,都是因為惡熱毒血蓄積在命門,遇到相火一起發作,就會發出疹子。顏色可能有紅或白,熱度也可能輕或重。小孩得到這種疹子,稱為赤瘤,有特定的治療方法。
從脈象來看,陽脈浮動且快速,陰脈實且大。這代表火氣旺盛在表面,所以陽脈浮動且快速;下焦實熱,所以陰脈實且大。
治療疹子的藥方如下:
- 消斑青黛飲:用於治療熱毒傳入體內,裡外皆有虛弱,血熱無法散發,熱氣趁虛而出,從皮膚冒出成為斑疹。若斑疹呈黑色,治療效果不佳。
- 藥材:棗二枚,枳實十五片。不限時間服用。
- 玄參升麻湯:用於治療熱毒發斑,咽喉疼痛,煩躁不安,說胡話。
- 藥材:玄參、升麻、甘草各二錢,石膏、知母各二錢五分。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服用。
- 消毒犀角湯:用於治療癮疹。
- 藥材:牛蒡子五錢,荊芥、甘草、防風各二錢。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溫服。
- 消風散:用於治療丹疹,屬血風血熱。
- 藥材:荊芥、甘草、陳皮、濃樸各五錢,白僵蠶、人參、蟬蛻、茯苓、防風各二錢,川芎、藿香、羌活各一錢。
- 服用方式: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每次服用三錢,用清茶調勻後吞下。
- 通聖散:用於治療各種熱疹。
- 藥材:防風、川芎、當歸、麻黃、薄荷、連翹、芒硝、大黃、白芍各二錢,黃芩、石膏、桔梗、滑石、荊芥、山梔、白朮、甘草各一錢五分。
- 服用方式:用水煎煮後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