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21)
(21)
1. 附:盜汗自汗
盜汗屬心,自汗屬肺。心神不守,故盜汗;肺氣不收,故自汗。久久不愈,令人喪魄。
【脈雲】
汗脈浮虛,或澀或濡。自汗在寸,盜汗在尺。凡人脈帶虛弱微細者,必有盜汗。
【立方】
斂汗育心湯 治盜汗,養心血。
棗仁、茯神、知母、白芍、當歸(各二錢) 牡蠣、麥門冬、沙參、甘草、生地(各一錢五分) 棗五枚。煎八分,溫服。
鎮元飲 治自汗,固肺經。
人參、當歸、白朮、黃耆、五味子(各一錢) 山茱萸、肉蓯蓉、麥門冬、黃柏、生地(各一錢二分) 蓮肉十枚,燈心三十莖。煎八分,臨臥服。
當歸六黃湯 治盜汗自汗。
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蓮、黃柏(各一錢五分) 黃耆(三錢) 棗五枚。煎八分。
護命散 治汗如神。
枯礬(一錢) 五倍子(五錢) 龍骨(過一錢五分)
上為細末,以津唾調,塞滿臍中,外用絹條扎定,過夜即止。
白話文:
【附:盜汗與自汗】
盜汗和自汗分別與心臟和肺部有關。盜汗是因為心神無法安穩,自汗則是因為肺氣無法固攝。若長時間未治癒,會使人精神衰弱。
【脈象說明】
出現盜汗或自汗的人,其脈象常呈現浮弱、遲緩或軟弱無力。自汗的脈象主要出現在寸部,盜汗的脈象則主要在尺部。如果脈象呈現虛弱細微,則很有可能出現盜汗。
【處方】
「斂汗育心湯」:此藥方能治療盜汗,滋養心血。成分包括酸棗仁、茯神、知母、白芍、當歸(各6克),牡蠣、麥門冬、沙參、甘草、生地(各4.5克),大棗五枚。熬煮後,取八分之汁,溫熱服用。
「鎮元飲」:此藥方用於治療自汗,鞏固肺部功能。成分包括人參、當歸、白朮、黃耆、五味子(各3克),山茱萸、肉蓯蓉、麥門冬、黃柏、生地(各3.6克),蓮子十枚,燈心草三十莖。熬煮後,取八分之汁,睡前服用。
「當歸六黃湯」:此藥方能同時治療盜汗和自汗。成分包括當歸、生地、熟地、黃芩、黃蓮、黃柏(各4.5克),黃耆(9克),大棗五枚。熬煮後,取八分之汁服用。
「護命散」:此藥方對於治療盜汗非常有效。成分包括枯礬(3克)、五倍子(15克)、龍骨(超過4.5克)。將以上成分研磨成細粉,以口水調和,填滿肚臍中,再用綢布固定,過一夜即可止汗。
2. 附:骨蒸潮熱
骨蒸潮熱,微有不同。骨蒸則無時而不熱,潮熱則如潮信之來,必有定期熱者。
【立方】
調榮清熱飲 治骨蒸屢驗。
丹皮(炒) 地骨皮 當歸 鱉甲(酥炙) 白朮(各一錢五分) 黃 (蜜炒) 青蒿 知母(鹽水炒) 人參 柴胡(各一錢) 棗二枚。煎八分。不拘時服。
靈應飲 專治潮熱。
茯神 小柴胡 人參 生地 銀柴胡 黃芩(各二錢) 知母 麥門冬(各一錢) 棗五枚。臨服加童便一杯。
白話文:
【附加:骨蒸與潮熱】
骨蒸與潮熱,雖然相似但細部有別。骨蒸是指不分晝夜,持續感到身體發熱;而潮熱則像海水漲潮一樣,會在固定時間發作。
【處方】
調榮清熱飲 對治療骨蒸有顯著療效。
此方包括炒丹皮、地骨皮、當歸、酥炙鱉甲、白朮各一錢五分,蜜炒黃耆、青蒿、鹽水炒知母、人參、柴胡各一錢,以及兩枚棗子。將這些藥材煎至八分熟,不限定時間服用。
靈應飲 專門用於治療潮熱。
此方包括茯神、小柴胡、人參、生地、銀柴胡、黃芩各二錢,知母、麥門冬各一錢,以及五枚棗子。在服用前加入一杯童子尿。
3. 附:喘
呼吸急促之甚。經曰:諸逆衝上,皆屬於火。然火有虛實,虛者氣乏身虛,實者氣壯身熱。凡喘未發時,以養正氣,已發時,以攻邪為主。
【立方】
定喘湯 治胃虛作喘,脈氣無力,抬肩擷項喘而不休。
麥門冬(去心) 人參(各二錢) 遼五味(二十一粒) 麻黃(五分) 白朮(土炒) 杏仁(去)陳皮 葶藶子(各一錢二分) 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二母湯 治水喘,水氣轆轆有聲,怔忡者。
遼五味 黃柏(酒炒) 知母(鹽酒炒) 貝母(去心各二錢) 加黑棗二枚。食遠服。
平喘湯 治火喘乍進乍退,得食則減,食匕復喘。
蘇子(炒) 黃芩(酒炒) 枳實(各二錢) 山梔仁(炒黑) 桔梗(炒) 杏仁(去皮尖) 栝蔞仁(去油) 桑白皮(各一錢) 加燈心三十莖。食遠服。
保肺飲 治肺氣不足,因嗽久而作喘。
白茯苓 人參 金沸草 麥門冬(去心各二錢) 遼五味(二十一粒) 阿膠(蛤粉炒) 紫菀(各二錢) 水煎溫服。
紫金錠 治一切痰喘食喘,氣喘,水喘,惟火喘不可。用薑湯磨服二錢。(方見痰症門)
三拗湯 治外感風邪,並多服參 發喘。
麻黃(不去節) 杏仁(不去皮尖各二錢) 生甘草(一錢) 生薑三片。黑棗二枚。煎服。
白話文:
【附:喘】
[現代譯文]:喘是指呼吸急促到極點的情況。根據古籍記載,所有向上衝逆的病症,都與火相關。然而,火有虛火和實火之分,虛火表現為氣息短淺、身體虛弱,實火則表現為氣勢強壯、身體發熱。對於喘病,在未發作時應注重調理正氣,在發作時應以驅除病邪為主要目標。
【立方】
定喘湯:適用於因胃虛引起的喘息,脈象無力,病人需抬肩縮頸,喘息不止。
麥門冬(去心)、人參(各約6克)、遼五味(21粒)、麻黃(約1.5克)、白朮(土炒)、杏仁(去皮)、陳皮、葶藶子(各約3.6克),另加兩顆黑棗。飯後服用。
二母湯:適用於水喘,即水氣在體內流動有聲,且伴有心悸。
遼五味、黃柏(酒炒)、知母(鹽酒炒)、貝母(去心各約6克),另加兩顆黑棗。飯後服用。
平喘湯:適用於火喘,症狀時輕時重,吃東西後會減輕,但吃完後又開始喘息。
蘇子(炒)、黃芩(酒炒)、枳實(各約6克)、山梔仁(炒黑)、桔梗(炒)、杏仁(去皮尖)、栝蔞仁(去油)、桑白皮(各約3克),另加三十根燈芯草。飯後服用。
保肺飲:適用於肺氣不足,長期咳嗽後導致喘息。
白茯苓、人參、金沸草、麥門冬(去心各約6克)、遼五味(21粒)、阿膠(蛤粉炒)、紫菀(各約6克),水煎後溫服。
紫金錠:適用於各種痰喘、食喘、氣喘、水喘,但不適合火喘。使用薑湯磨碎後服用約6克。(方子詳見痰症門)
三拗湯:適用於外感風邪,以及過量服用人參後導致的喘息。
麻黃(不去節)、杏仁(不去皮尖各約6克)、生甘草(約3克)、生薑三片、兩顆黑棗。煎煮後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