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台玉案》~ (8)
(8)
1. 發熱門
世間發熱數種,治各不同,而外感內傷乃大關鍵。然外感之熱與內傷之熱,又有虛實之分。
醫者不可不辨。如傷感發熱是實邪入衛,與陽氣交爭而為外熱,其脈緊而有力。此發於正冬之時也。類傷寒發熱。冬傷寒不即病,至春變溫,至夏變熱。又有一種天行瘟疫熱病,多發於春夏之間,沿門閣境相同者。此天地之疫氣,時令不正,乍寒乍熱之感也。病有發喘者,熱則息粗,而氣不循序也。
病有發嘔者,胃中有熱而火炎上也。有鼻窒者,熱客陽明,而鼻脹也。又有一種冬瘟之病,治之非其時,而有其氣。蓋冬寒時也,而反病溫焉。此天時不正,陽氣反泄而熱也。又有一種時行寒疫,卻在冬溫之時。此亦天時不正,陰氣返逆而熱也。又有夏月傷暑之病,雖屬外感,卻類內傷,與傷寒大異。
蓋寒傷形,寒邪客表,有餘之症,故宜汗之。暑傷氣,元氣為熱所傷而耗散,其脈虛遲而無力不足之症。又有因時暑熱,而過食冷物,以傷其內,或過取冷風,以傷其外。此則非暑傷人,乃因暑而自致之病也。若夫飲食勞倦,內傷元氣,其熱晝夜兼發,或晝重夜輕,口中無味,是陽氣自傷不能升達於陰分,而為內熱,乃陽虛也。故其脈大而無力,屬肺脾。
內傷色欲發熱午後發熱至半夜止,口中有味,是陰血自傷不能制火,陽氣升騰而為內熱,乃陽旺也。故其脈數而無力,屬心腎。陰陽兩傷晝夜發熱,煩渴不止,鼻乾者。有內傷飲食,類傷寒初症,但右手脈氣口緊盛,身體不痛為異。有內傷思慮,神昏恍惚,眼燒而發熱者。有內傷生冷,鬱遏陽氣而發熱者。
有因服金石炙爆夜卧火坑,或火烘衣服,久則蘊積熱毒,脈浮大此屬實熱。有因銷礫腎水,相火炎上,口燥煩渴,精神短少,脈細小,此屬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日中甚。面赤心煩喜哭,瘡瘍自汗,掌中熱口舌乾是也。
有肺熱,熱在皮毛,日西甚。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痛,鼻流血是也。有脾熱,熱在肌肉,遇夜猶甚。怠惰嗜卧,面黃腹脹,口甜流涎,易飢體重是也有肝熱,熱在肌肉之下,骨之上,寅卯尤甚。脅疼目痛淚出頰腫,頭旋筋急,多怒是也有腎熱,熱在骨間,夾子時甚。兩足手心如火多睡,溺澀口乾,足腫是也有五心煩熱,乃陰虛火盛也。
有胸中煩熱,頭昏口燥,乃心內煩躁。無外熱仍分虛實。若因汗吐下後,津液去多,五內枯燥者,皆屬虛也。若不因汗吐下後而得者是實。
有潮熱。若傷寒日晡發熱,乃胃實,別無虛症。其餘當審其虛實。如前有面獨熱,是陽明經氣盛有餘,或風熱上升也。然積病最能發熱,多夜分腹肚熱甚也。經曰治病必求其本。風熱,痰熱,濕熱,三者尤百病
白話文:
這個章節談的是各種發燒的情況,以及它們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判斷病因是外感還是內傷。然而,就算病因是外感或是內傷,還需進一步區分病情是實證還是虛證。
醫生必須能夠分辨這些差異。例如,因感受外邪而引起的發燒,是因為實邪入侵人體防禦系統,與體內的陽氣互相抗衡造成的體溫升高,這種情況下脈搏會緊且有力。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冬天。類似傷寒的發燒。冬天受寒不一定馬上生病,到了春天可能轉變為溫病,夏天則可能轉為熱病。另有一種流行性的瘟疫熱病,大多在春夏之際爆發,感染同一地區的人。這是因為天地之間的疫氣,季節的節律失調,忽冷忽熱的影響。有的病人會出現喘息,這是因為體內熱度升高,呼吸變得粗重,氣息紊亂。
有的病人會出現嘔吐,這是因為胃部有熱,火氣上衝。有的病人會出現鼻塞,這是因為熱邪侵犯陽明經絡,導致鼻子腫脹。另有一種冬季瘟疫,如果治療時機不對,即便有治療也會持續發病。冬天本應寒冷,但病人反而患了溫病。這是因為季節節律失調,陽氣反常地泄露而出現熱象。另一種流行性寒疫,卻發生在冬天溫暖的時候。這也是因為季節節律失調,陰氣逆反,出現熱象。還有夏季因中暑而產生的疾病,雖然屬於外感,但表現出的症狀與內傷類似,與傷寒完全不同。
寒冷傷害身體的表面,寒邪侵入表層,表現出過剩的症狀,所以應該用出汗的方式來治療。暑熱傷害氣血,元氣被熱所傷而耗散,脈搏虛弱緩慢,無力且不足,表現出不足的症狀。此外,有些人因為夏天天氣太熱,過量食用冷食,傷害了體內的機能,或者過度吹風,傷害了身體表面。這種情況並不是暑熱傷人,而是因暑熱導致自己生病。再者,飲食不當和過度勞累,傷害了體內的元氣,會導致日夜都發燒,或者白天嚴重晚上輕微,口中無味,這是陽氣自我傷害,無法達到陰分,進而產生內熱,屬於陽虛。因此,脈搏大而無力,與肺脾相關。
內傷色慾導致的發熱,通常在下午開始發熱直到半夜,口中會有異味,這是因為陰血自我傷害,無法控制火氣,陽氣上升而產生內熱,屬於陽旺。因此,脈搏頻率快而無力,與心腎相關。陰陽雙傷導致日夜發熱,煩躁口渴,鼻腔乾燥。有因內傷飲食,類似傷寒初期症狀,但右手脈搏緊繃,身體不痛,這是不同的。有因內傷思慮,神志混亂恍惚,眼睛灼熱而發熱。有因內傷生冷,抑制了陽氣,導致發熱。有因服用金石、火烤、火坑夜臥,或火烘衣物,長時間積聚熱毒,脈搏浮大,這屬於實熱。有因腎水消耗,相火上升,口燥煩渴,精力減退,脈搏細小,這屬於虛熱。有氣分實熱、血分實熱、血氣俱實熱,有氣分虛熱、血分虛熱、血氣俱虛熱。有骨蒸熱。有心熱,熱在血脈中,中午時分最嚴重。臉紅心煩喜歡哭泣,瘡瘍自汗,手掌熱,口舌乾燥。有肺熱,熱在皮毛,傍晚時分最嚴重。上氣喘急,咳嗽咽痛,肩背疼痛,鼻流血。有脾熱,熱在肌肉中,夜晚更嚴重。怠惰嗜睡,臉色黃,腹部脹滿,口甜流口水,容易餓,身體沉重。有肝熱,熱在肌肉下方,骨頭上方,寅卯時分特別嚴重。脅疼目痛淚出,頰部腫脹,頭暈筋急,易怒。有腎熱,熱在骨頭之間,子時特別嚴重。腳手心像火一樣熱,多睡,尿澀口乾,腳腫。有五心煩熱,這是陰虛火旺。有胸部煩熱,頭昏口乾,這是心內煩躁,無外熱,仍需分辨虛實。如果因出汗、嘔吐、下瀉後,津液流失過多,五臟乾燥,都屬於虛證。如果不是因出汗、嘔吐、下瀉後得到的,則屬於實證。
有潮熱。如果是傷寒在日晡時分發熱,那是因為胃實,沒有虛證。其他情況應審視虛實。前面提到的單純面部發熱,可能是陽明經絡氣血旺盛,或者風熱上升。然而,長期疾病最易引起發熱,尤其是在夜晚,腹部熱度特別高。古籍說治病必求其本。風熱、痰熱、濕熱,這三種情況尤其重要,可導致各種疾病。